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是怎么提出来的?

2024-05-02 13:38

1. 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是怎么提出来的?

孤立主义是指美国外交史上长期存在的一种政策主张和思潮。它起源于美国 独立战争前后的早期外交,在20世纪曾一度盛行于美国。20世纪初,孤立主义势力一度削弱,但在30年代又重新抬头并达到高峰,即所谓"传统孤立主义"或"老孤立主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又出现了和"传统孤立主义"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新孤立主义"。概括而言,孤立主义作为一种政策主张,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且侧重政治、军事和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实际上它是美国统治集团在某种条件下推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孤立主义一直存在于美国的外交当中,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活动。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思潮的泛滥以及由此在外交政策中采取所谓"中立"立场,其结果不仅危害了和平,而且也损害了美国的自身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特别是珍珠港事件的发生,终于使美国外交政策上传统的孤立主义思潮彻底破产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是形成于建国初期,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成为美国力主奉行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旨在避免美国陷入欧洲事物,使当时处于弱势地位的美国在强国林立的国际环境中求得了生存和发展。孤立主义并不是闭关自守的防御性政策,美国试图通过这一政策稳定国内环境,集中精力进行本国经济建设,进而发展对外贸易,扩大领土,增强国家实力。事实上,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从来都不是与外界的完全隔离。1796年9月7日,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宣布退出政坛时发表的《告别词》中阐述了孤立主义原则:“我们对待国外重大行为的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商务关系的同时,应尽可能少与他们发生政治上的牵连。”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在经济和政治上实行着完全不同的政策。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仍面临着诸多来自外部的威胁,欧洲各强国又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这个新兴的独立国家,美国在国力上也不足以与列强分庭抗礼。当时美国的首要目标是稳定国内政治,加强经济建设。而为了防止欧洲大国实力的变化和与此带来的冲突对美国发展的破坏,华盛顿反对把美国的“命运同欧洲的任何一个部分交织在一起,以致使我们的和平与繁荣卷入欧洲的野心、冲突、利益、情绪或反复无常的罗网中去”。因此,孤立主义在政治上主张不与任何国家(主要为欧洲列强)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国际事务,这美国赢得了30年经济建设的和平的国际环境。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在经济上完全不同于政治上的自我封闭,主张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扩大商业贸易,美国通过在拉丁美洲实施的“门罗主义”和对中国的门户开放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其对外贸易。同时,孤立主义带来的和平环境吸引了大量外国移民,极大补充了美国的劳动力资源,使美国的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而其利用欧洲战争发展的中立贸易,维护和推动了商业资本的发展,使美国的经济稳步而快速地向现代化迈进,一战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可以说孤立主义成功的经济策略为美国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并对美国以后的领土扩张,增强国力提供了条件。孤立主义在外交上进行的是大陆扩张政策。独立之初,美国对欧洲各国采取孤立政策的同时, 巧妙利用欧洲各国的矛盾,实施了其扩张领土计划,1803年美国用极小的代价获取了整个路易斯安那,一下子把美国版图扩大了一倍。至美国如今的版图完全形成时,它已经是建国初期的10倍。美国领土的迅速扩张,逐步打破了欧洲势力对它的包围,为美国走上超级强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条件。总之,孤立主义是建国初期的美国在处于弱势地位的形势下,一种成功与明智的选择,它为新生的美国赢得了发展时间,扩展了空间,为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的稳步、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是怎么提出来的?

2. 美国为什么实行孤立主义政策

美国孤立主义政策是华盛顿在其总统任满后发表的《告别词》中提出来的:“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抱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美国的领导人忠实地执行了这一政策。
1、地理原因
美国所处于的美洲,平铺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也就是说,美国是由于自然因素而脱离于欧亚非三大洲的。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因素无疑是孤立主义产生的一种客观前提条件。
2、宗教原因
清教的排他的地方主义是孤立主义滋生的温床;清教的使命观是孤立主义的理论核心;清教的使实用、功利思想指示着孤立主义所追求的商业目标”。这十分明了地说出了清教对孤立主义形成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孤立主义产生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思想根源。
3、利益驱动
国际关系的一个最显著而又适用于每一个国家的原则就是国家利益,国家方方面面的政策都为之服务。因而,美国孤立主义的产生,与之也有密切联系。 依据国家实力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利益是孤立主义形成的根本原因。
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它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方面政策组成。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文化上,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孤立主义源于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早期外交,在20世纪曾一度盛行于美国。孤立主义作为一种政策主张,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且侧重政治、军事和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它是美国统治集团在某种条件下推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
孤立主义一直存在于美国的外交当中,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国际体系中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孤立主义原则被否定,"国际主义"成为美国外交决策的基础。美国外交政策的多边主义时代产生了。战后美国多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本理念为:通过维持西方联盟,在一系列国际规则和原则的基础上协调与盟国乃至与非盟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同时强调通过建立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来协调各国之间的国际事务。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强调国际多边合作的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而战后的西方军事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在美国的主导下成立。

3. 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有什么具体体现

美国的孤立主义情绪从刚建国时期就有。因为在17和18世纪,欧洲发生了好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其中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北美称“安妮女王之战”,因为战时是英国君主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安妮女王),七年战争把战火波及到了北美大陆,后来美国独立战争也是因为英国要缓解七年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加紧搜刮北美大陆导致的。因此在独立后,美国人不想再卷入任何欧洲事务了。但是,孤立主义针对的只是欧洲而不是其他地区。拿破仑战争期间,美国不顾之前法国帮助美国对抗英国宣布中立;维也纳会议后欧洲成立神圣同盟,美国推行“门罗主义”,不干涉欧洲事务,但不允许欧陆君主国及英国干预美洲事务,其实质就是借“孤立主义”为幌子在美洲和亚太地区扩张势力。一战前美国经历的大规模战争有美墨战争和美西战争,这些都是在欧洲以外地区打的。一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与交战双方做生意,从中牟利。同时像其他人说的,一战结束后,因为没有从欧战中获得实际利益,而且欧洲各国无论战胜战败都拖欠美国贷款不给,给美国人造成了欧洲人不懂感恩的印象。由于国家利益和公众舆论,美国没有加入国联,也未批准巴黎《凡尔赛和约》。美国在二战期间也是先与双方做生意,通过《中立法》,实质上是美式绥靖。后来是因为日本逼人太甚才卷入战场的。二战结束后由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所以摒弃了孤立主义外交。但近年来,随着美国频频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国国内的新孤立主义又有抬头之势。

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有什么具体体现

4. 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有什么具体体现?

这一期我们来聊聊美国独立后那一百年间的主要外交策略。我们现在看美国,总觉得它对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想管。但要知道,美国200多年前刚独立的时候,可是“孤立主义”外交,就是不掺和别国事务,保持中立,不结盟。

5. 美国为什么在19世纪末改变了原有“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这一期我们来聊聊美国独立后那一百年间的主要外交策略。我们现在看美国,总觉得它对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想管。但要知道,美国200多年前刚独立的时候,可是“孤立主义”外交,就是不掺和别国事务,保持中立,不结盟。

美国为什么在19世纪末改变了原有“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6. 谈谈对美国实行单边主义政策的看法

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政策有可能导致世界战略均势的瓦解,引起新的军备竞赛。 他说,美国为谋求绝对军事优势的新安全战略必然严重改变世界军事实力的对比,导致战略均势的瓦解。失衡必然刺激各方,以寻求新的平衡。新的军备竞赛势在难免,而且是一种单极对多极的错综复杂的竞争。 美国退出《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使国际军控体制失去一个重要环节。整个军控体系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其不确定性。 半个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在防扩散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近些年来美国采取的单边主义政策给防扩散造成了新的困难,增加了全球军备竞赛的危险性。

7. 说明美国中立政策对其自身产生的主要影响

中立政策的另一个名词就是绥靖政策,实际上中立政策是不中立的,对法西斯国家有着纵容的作用。 
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革命的兴起及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它们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想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又要反对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绥靖政策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出现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容,形式和手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争夺世界霸权,反对社会主义和人民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到30年代,特别是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后策,面对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以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的绥靖主义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说明美国中立政策对其自身产生的主要影响

8. “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放任政策”这种说法正确不?

正确

自由主义政策”,政府对经济的发展“自由放任”基本不加干预的,所以才有盲目生产造成过剩而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1929-1933的经济危机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一次)

后:为应对1929年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政府采用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思想(“凯恩斯主义”),政府放弃“自由放任”而对经济全面干预,有效地减缓了经济危机的程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