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表示:深化债券市场改革,大力支持直接融资,释放了何种信号?

2024-04-28 23:18

1. 央行表示:深化债券市场改革,大力支持直接融资,释放了何种信号?

股市长期大牛走势基础正在或已经形成!
央行要大力支持直接融资。自从因融资结构问题导致企业负债长期居高不下,由此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出现并加剧的时候,监管机构就开始重视直接融资。究其原因其实就是给企业降杠杆,减少经营压力,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资本市场。

如果研究中美的融资结构会发现,我们企业负债率是美国的2倍左右,美国以股权融资为主,企业融资的2/3左右来自股权等融资,1/3左右是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
而中国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企业融资的90%依靠举债,10%为股权融资。所以我们企业的负债非常高,资金成本很大。这几年因为债务违约照成的损失非常大。以前还能依靠高速发展来掩盖和解决这些问题,现在经济一旦进入中等发展水平,高举债的企业立马就出现问题了。所以要想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

而且我们通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市场,把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包括股票市场、私募股权市场等,大幅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随着股权融资比重上升和股票市值增加,整个股票市场肯定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市场行情就不会差,那么参与其中的投资者肯定会在股票市场茁壮发展同时获得资产的稳定增值,何乐而不为呢

总结:我的观点,此次央行报告用意应该是将银行老百姓的储蓄资金吸引到股市上来,应该是超级大利好!
这些年,银行业的利润可以说稳居上市公司的前列。这么多的利润,自然大多制造实体企业的利润被高昂的贷款成本所侵蚀了,这不得不引起了国家高层的关注。所以,现在要改革银行业,加大支持实业力度。从长远来看,应该是利多股市。

央行表示:深化债券市场改革,大力支持直接融资,释放了何种信号?

2. 发行主权债券有助于提高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水平吗?

据报道,中国财政部发布消息指,将在香港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财政部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融资并非首要考虑,所以发行规模不大,募集的资金将用作一般政府性支出,统筹使用。

报道称,发行债券有助于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此次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将重启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为境内外主体增加重要的投资和避险工具,丰富国际资本市场金融产品,进一步增进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联系,提升金融业开放水平。

截至2016年末,中国中央政府外债余额为181亿美元,占国债余额之比为1.06%,且其中85%为在离岸市场发行的人民币国债,这一比例既远低于中国的历史水平,也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适量发行主权外币债券,有助于让中国的主权外债结构更加均衡。

近年来,随着中国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境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日益活跃,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可以丰富具有市场基础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综合反映主权信用的定价水平,为中资企业在国际市场融资提供重要的定价参考系,提高定价效率。
希望中国经济的奇迹可以再次震惊世界!

3. 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发文 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近日联合发文,从完善法制、推动发行交易管理分类趋同、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等十个方面,对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意见。
      
      六部门 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详情>>    
     
    (编辑 刘洋) 

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发文 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4. 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的发行方式

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分二个阶段,派购发行阶段和市场化发行阶段。政策性金融债券的派购发行,1994年4月由国家开发银行第一次发行,从此拉开了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发行序幕。政策性金融债券为无纸化记账式债券,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托管登记,各认购人均在中央国债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开设托管帐户,中央国债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接受政策性银行的委托办理还本付息业务。政策性金融债券基本上每个月发行一次,每月20日为当月的基准发行日(节假日顺延)。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市场化发行,仍然是国家开发银行于1998年9月2日率先推出,中国进出口银行于1999年开始尝试市场化发行业务。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主的发行主体,按照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国情设计出多种规范的、便于流通的、发挥市场参照基准的债券创新品种,大大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广大银行间市场成员机构的好评,并受到国内外专业媒体和国外金融机构地关注。政策性金融债券的主要发行主体主要是国家开发银行,发行量占整个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量的90%以上。政策性金融债券是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90%以上的贷款以债券资金发放,政策性金融债券有力的支持了国家大中型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为调整产业和区域经济结构,支持西部经济大开发,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政策性金融债券在债券市场的作用仅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前奏,在未来的发展中,金融债券不论在发行方式上,品种设计上,发行规模上,发行范围上均要有所突破,在完成筹集资金的任务同时,为我国债券市场建设发挥更大地作用。

5. 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的效果

1998年进行了发行机制改革,从1999年开始全面实行市场化招标发行金融债券,截止到2002年6月底政策性银行累计发行金融债券13000多亿元,存量债券8800亿元,使该券种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中发行规模仅次于国债的券种。近三年,政策性金融债券品种的创新力度很大,为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的效果

6. 为减轻通胀压力,央行为什么要发行金融债券,又为什么要减小国债发行规模

央行发行金融债,财政部发行国债;是两个不同的部门。
 
央行,是一国管理货币的机构。当处于通胀时期,意味着货币流动性过剩,那么央行发行金融债向金融机构收回货币。那么那些金融机构如银行,就会减少货币放贷。
 
财政部发行国债,是因为收不抵支;减少发行国债,一是需要资金使用可能性减少,二是财政有盈余;或者是在通胀压力下,市场利率太高,此时借钱发债的利率毕竟要高,提高了资金使用成本,不是很划算。所以,通常情况下,通胀与否,与国债发行量没有太多直接关系。发行国债,也不会增加或者减少货币。财政部是不会管理货币运行的。
 
 
参考资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贝请注明出处。

7.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给债券市场带来的影响

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也就是超储率。因为商业银行是债券市场的最主要参与者,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不是用来放贷款、就是用来买债券,所以公开市场操作会影响到债券收益率。

    从数量的角度来说,如果公开市场资金净投放,那么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就多了,用来买债券的资金也就多了,债券就要上涨。如果公开市场资金净回笼,那么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就少了,用来买债券的资金也就少了了,债券就要下跌。但是这样说的前提是公开市场操作量相对于超储很大,如果很小,那么影响也是有限的。

    另外呢,如果央行是直接改变公开市场操作的利率,那么市场会直接跟着这个利率来调节,这个利率相当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这个利率一般都会反映央行对利率的定位,所以很重要,对债市影响很大。我们现在,1Y央票利率是个银行间的基准利率,3Y央票利率就没那么重要,可以看到每次调整1Y央票利率,都会引起债券市场震动。如果1Y央票发行利率高于1年定存利率,就会引发加息预期。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给债券市场带来的影响

8. 支持供给侧改革 金融需要做哪些创新

首先,实体经济的产能存在着绝对过剩和结构性过剩两种情况。绝对过剩是中国长期以来投资主导的、以追求速度和规模扩张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所导致。产能过剩不是新问题,其实在七八年前,信贷政策就说要向化解过剩产能的方向引导,为什么还是过剩?一件事情偶尔发生是偶然事件,如果屡次发生一定是制度性的问题。

  而这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现在还没有完全转过来。现在有一些地方政府如上海、广东、深圳转得比较快,有一些地方不知道怎么转,不会干不敢干不愿干,还有一部分官员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招商引资老一套路子。

  关于结构性过剩。中国在度过了温饱、住行阶段以后,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家希望供给可以更加满足个性化的、高端的需求,对服务的效率、质量要更高,对产品安全、质量、功能多样性要求也更高。但是我们目前的供给侧,高精尖产品、高质量产品还不多。

  其次,从虚拟经济的角度看,也存在着绝对过剩和结构性过剩。绝对过剩是指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重全球最高,2015年达到205.7%,货币供给应该说绝对过剩,流动性非常充足。

  但是这里面也存在着结构性过剩。对创新创业支持不够,对传统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里面的国企,地方的平台支持过度;对于可以稳定支持中国经济发展领域的支持不够,对投机性活动支持过度。最近房贷迅速膨胀,还有一些互联网金融在做负债业务,这些都是高风险短期的投机性行为;对实体经济走出去支持不够,大量资金只是在国内、金融体系内部循环。

  四大行名义上进入了全球前十大银行的行列,但是我们海外业务的利润贡献比重,只有不到8%,和国外大银行海外业务占比50%形成鲜明对比,说明我们国际市场的服务能力是不够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