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出来的“人造肉”到底是什么?

2024-04-30 09:00

1. 科学家研究出来的“人造肉”到底是什么?

人造肉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人造肉又称大豆蛋白肉,人造肉主要靠大豆蛋白制成,因为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所以人造肉是一种健康的食品。另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

大豆蛋白肉实际是一种对肉类形色和味道进行模仿的豆制品。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研究人员用糖、氨基酸、油脂、矿物质和多种营养物质“喂养”干细胞,让它不断“长大”。2015年4月2日,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Mark Post认为10年之内,人造牛肉除了和自然牛肉一样美味之外,在其它方面也将优于自然牛肉,从而解决当今牛肉生产面临的环境和动物保护问题。18个月前,他亲眼见证了首块牛肌肉干细胞制造的“人造牛肉”。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博士生贾森·马西尼在《组织工程学》杂志中撰文指出,他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找到了在实验室内制造“人造肉”的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他们首先从牛、猪、家禽或鱼的肌肉组织中提取细胞,在一个薄膜上进行培育。他们发现,细胞会生长、扩张,然后从薄膜上脱落;等到脱落后的平面细胞群堆积到一定厚度时,就形成了肉;马西尼提供的另一种方法是在一种三维颗粒中培育肌肉细胞。这样培育出的细胞组织可以用来制造肉制品,比如鸡米花和碎牛肉。

马西尼介绍说:“通过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肉有很多好处。它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调节肉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例如大多数肉里含有过多的Omega6脂肪酸,食用过多会导致健康问题,而人造肉可以用没有危害的Omega3脂肪酸代替。此外,‘人造肉’还可以减少因养殖家禽而带来的污染;人工养殖肉类动物会消耗大量水资源和土地,而‘人造肉’只需要很低的成本。”

科学家研究出来的“人造肉”到底是什么?

2. 为什么人类现在热衷于人造肉?

人造肉之前,近年来人造蛋、植物海鲜,代糖产品等人造食物时不时就会出来刷上一波存在感,古老的食品行业,正在通过各种创新食品科技掀起一场舌尖上的变革。比尔盖茨、李嘉诚等超级富豪频频投资的背后,看中的是目前或已超过4亿人的全球素食主义者市场。

以Beyond Meat为例,背后的个人投资者包括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著名影星莱昂纳多、Twitter的联合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和比兹•斯通,以及麦当劳前任CEO唐•汤普森等。事实上,香港富豪李嘉诚也非常看好“人造肉”。早在2014年,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就为美国人造肉公司现代牧场(Modern Meadow Inc.)完成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同一年,李嘉诚还投资了另外一家研究人造鸡蛋的美国公司Hampton Creek,投资2300万美元,这个项目还获得了比尔•盖茨和paypal创始人泰尔也的投资。为汉堡王提供“人造肉”的美国科技食品企业Impossible Foods,2017年融资7500万美元,背后也有李嘉诚维港投资的身影。

为什么这些超级富豪这么关注创新食品领域?李嘉诚之前一次公开讲话或许可以作为答案。他说:随着全球经济的稳定,全球人口在未来还将继续增长,人口的增加势必会带来更大的食品需求。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全世界的耕地面积有限,所以新的食品种类就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不仅如此,日益壮大的素食主义者市场,也让“人造肉”的未来空间无限放大。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研究数据显示,去年全球肉类替代食品规模约为46亿美元,到2023年有望达到64亿美元,亚洲是增长最快的地区。而欧睿信息咨询的研究表明,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在2018年和2017年分别增长了22%和18%。另据相关调查,全球的素食主义者人数或已超过4亿人。

3. 人造肉的发展过程

 2011年11月,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生物学教授马克·波斯特说,全球第一个人造肉饼有望于2012年8月或9月问世。研究人员说,人造肉有助人类在解决饥饿问题同时保护水源、土地和能源。波斯特表示,这个肉饼只为证明“人造肉”这一概念,不意味着大规模生产人造肉条件成熟,因为首个人造肉饼的造价高达25万欧元(约合34.5万美元)。当前,波斯特已经造出多条“肉条”,每条长约2.5厘米,宽不到1厘米,薄得近乎透明。他说,把大约3000条这样的肉条堆在一起,就可以制作全球第一个人造肉饼。波斯特希望有一天,研究人员能让人造肉变得更健康,比如添加更多不饱和脂肪以及各种营养素。“我的想法是,既然我们能在实验室中制造出肉,就能让它有多种变化,最终变成更健康的肉,”他说。  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化学家波耶受汽车制造商福特雇用,研究汽车座垫套皮革的代用品。他在研究中发现,榨油和制造人造黄油后的大豆残渣中,蛋白质含量丰富,并可缠绕成股。他从中受到启发,想用这类物质制造清淡而又易消化的 “肉类”。但当时限于已担负的科研任务,不能用更多的精力从事此研究,直到1953年,他才取得“人造肉”的发明专利。为制造 “人造肉”,波耶把大豆残渣制成细粉,与粘合液混合,直至混合物变成粘胶状,然后象制造尼龙丝一样用喷丝器喷出,经酸和盐类淋洗,使丝凝固。再与调味剂混合,缠绕成股,可切片、切丁、绞碎。60年代,人造咸猪肉开始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由于肉类价格上涨和肉类中含有脂肪、胆固醇,很多人都认为组织化植物蛋白肉(TVP)销售前景看好。 这一种人造肉,是科学家利用干细胞培育出“肉”。培养“人造肉”属于医学上的组织工程学的范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只能培育出指甲盖大小的骨骼肌。对于人造肉,有人担心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在超市里吃到培养出的“人肉”。

人造肉的发展过程

4. 人造肉并不是真正的肉,为什么推出之后却那么受欢迎?

人造肉的主要成分是大豆,所以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对于增强体质,降低体内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作用,对老年人的健康十分有利。


人造肉分为两种。一种是“植物肉”,它从豆制品中提取出植物蛋白,加工成肉的结构,模仿肉的纹理和口感,甚至可以用血红素模仿出流出血水的样子。目前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人造肉,基本上是“植物肉”。

另外一种是用动物的干细胞来培养,让干细胞分裂壮大,形成的肉块跟传统的肉基本无区别。这种人造肉的研究方法还不是很成熟,所以价格也相当昂贵。
人造肉的优点:第一,肉食爱好者越来越多了。近年来,肉类产品的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到2030年的时候,我国肉类产品的缺口将达到3805万吨。

第二,人造肉有利于环保。当肉类农产品无法满足日常需求时,人造肉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其中,又属养牛最不环保。跟豢养其他动物相比,养牛需要占用的土地多了30倍,消耗的水资源多了10倍。更严重的是,牛因为反刍,会产生大量的甲烷。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对环境的伤害力度,是二氧化碳的30倍。如果改成食用人造肉,我们就不需要占用那么多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也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第三,人造肉有利于保护动物的权益。现代社会,人们为了批量生产肉制品,往往会在屠宰场实施毫无人道主义的“屠杀”。

5. 美国科学家怎么培育出“人造肉” 的?

3月5日刊文称,美国一家研究公司的执行总裁乔什·迪特里克(Josh Tetrick)近日宣布,该公司通过动物干细胞,培育出了可以替代真肉的“人造肉”,并计划于2018年底前,在亚洲和美国试售。

迪特里克表示,人造肉可以用于制作香肠、鸡米花和鹅肝酱。他称,人造肉是全球变暖和饥饿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
目前市场上已有不止一家公司致力于人造肉的开发。人造肉有另外一种叫法:“干净肉”,意味着在生产肉的过程中不耗费饲料和水,也不需要进行垃圾废物处理。研究人员通过提取动物的干细胞进行培育,生产过程全部在实验室内完成。
然而,人造肉的制作成本并不低廉。旧金山的一家人造肉公司曾制造450克牛肉,造价1800英镑。2013年,世界上第一个用该技术生产出的人造牛肉汉堡,造价达24万英镑。
据记者了解,美国的ImpossibleFoods公司目前率先尝试牛肉口味的“植物汉堡”,并在2015年底开始率先在美国市场推出,目前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为10美元左右。随后,可能考虑与李嘉诚的维港投资合作,增加亚洲地区生产线。

李嘉诚投资生物食品
人造蛋在港上市
由李嘉诚投资1.8亿港元打造的“JustMayo”人造蛋黄酱正在香港百佳超市旗下Great超市发售。“人造蛋”是罐装或者桶装的液体,每瓶237毫升,售价19.5港元,价格只是鸡蛋的一半。有吃过的人评价说,人造蛋的味道非常像豆腐。
据介绍,这种“人造蛋黄酱”由美国公司研发,是从数百万种植物中提取养分研发出来的“植物蛋”,该产品与真正的鸡蛋有相同的营养价值,但胆固醇含量较低。

维港曾投资美国纽约科技公司ModernMeadow,已为该公司完成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用于研发培植细胞、制造皮革等技术。
该公司发言人透露,现阶段主要集中制造高级牛皮,但已开始培植其他动物皮革,如羊皮和鳄鱼皮,下一步拟推更多中低端产品,让人造皮革产品进入香港和亚洲市场。此外,ModernMeadow还借助3D打印技术使用肉牛的干细胞生产“人造肉”,但“人造肉”预计还需10年左右时间才能上市。

美国科学家怎么培育出“人造肉” 的?

6. 对于越来越多的人造肉,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识别?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实社会中的很多东西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比如说人造肉这项新兴技术,让很多小伙伴叹为观止。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识别人造肉呢?
通过观察外观来判断。新鲜的猪肉都是红白相间,瘦肉和肥肉分布的比较均匀很自然,如果是人造肉,看上去则像是泥巴一样,而且用手摁的话,会有一个坑,普通肉是非常有弹性的。所以在通过外观来判断的时候,可以用工具稍微按一下人造肉,也能够更加确定你的判断。
买猪肉时可以观察两个点。如果害怕买到人造肉,那么可以选择带皮猪肉,一定要观察皮是否有毛孔或者是猪毛,如果是人造肉想要完美的还原猪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可以通过观察猪皮上是否有毛孔和猪毛来判断是否是人造肉。
看猪肉的包装标签儿。任何产品上的标签都会注明原材料,这也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所以我们在很多食物上都会发现原材料以及是否是转基因或者是非转基因,而肉肉也会标明。
通过价格也可以分辨。现在超市里能够买到的人造肉的价格,要比真正肉肉的价格贵许多。所以对于那些人造肉比较好奇的小伙伴,完全可以买来尝试一下。
人造肉对身体有害吗?人造肉其实是植物肉,原材料主要是碗豆,竹纤维植物油等等,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即使把它煎熟也没有肉的味道,只有植物的清香味道,而且如果家里有小宠物,他们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分辨得出什么是人造肉,什么是真正的肉。

7. “人造肉”为什么能独领风骚,其魅力究竟在哪?

人造肉主要分类两种:一种是素肉,一种是培育肉。素肉指的是以植物为原料,尽可能地模仿真正肉类的味道和营养成分。
如果说,“素肉”是用植物蛋白质“拼”出来的,那么,“培育肉”则是用动物细胞“种”出来。“培育肉”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价格也高得吓人。因此,当前的人造肉主要是“素肉”。但从长远看,“培育肉”无疑代表人造肉的未来。

假肉”解决“真问题”。人造肉是“假肉”,解决的却是“真问题”。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2018年和2017年分别增长了22%和18%。
除了健康饮食之外,人造肉还有助于抑制气候变化,因为农业,尤其是肉类生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另外,人造肉还能够解决人口与资源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联合国此前的预计,到2050年地球将迎来100亿人口,届时肉类生产商是否能够满足人类肉类消费的需求呢?
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表示,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将稳步增长,将从2018年估计的46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64亿美元。分析师称,预计未来5年,人造肉行业的规模将增至100亿美元。研究发现,这一增长主要是因为全球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因食用肉类导致的肥胖和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同时,“培育肉”的生产条件简单,很容易扩大产能。以猪肉为例,猪崽从出生到出栏,养育100天才能产出90斤的肉,而在实验室里利用细胞培育,60天就能长出5000多吨的肉。

人民日报此前发文称,从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市场接受度来看,说“人造肉”要替代传统肉类还为时尚早。但随着科技进步和观念更迭,以“培育肉”为代表的“人造肉”或许会成为趋势。要先于消费者闻风而动的,或许应是监管者。当“人造肉”颠覆了对“肉”的定义,如何在重新诠释肉类概念的同时,在生产制造环节,在管理规范和卫生检验标准上同步跟上?比如在培养细胞时,如何避免被细菌污染,如何防止添加剂泛滥,凡此种种,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总之,新生的东西是难得的,对于“人造肉”,要静观其变,也应有所作为。

“人造肉”为什么能独领风骚,其魅力究竟在哪?

8. 美国人造肉CEO表示没有致命性病菌是人造肉的优势,人造肉口感方面与普通肉有何区别?

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也诞生了很多的新奇事物,人造肉是近期被大家所讨论的一个对象,在外国已经诞生了人造肉汉堡,在我国,第一代人造肉也大概在九月份上市,关于人造肉真的能代替传统的肉吗,我做了以下研究。

第一,人造肉的类型。
目前来看,人造肉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并且他们的构成完全不同。第一种是“素肉”,它是用豆子类的原料作为根本,添加一些物质,从而达到肉类的口感和味道,做成的一种产品。而另外一种是运用了细胞培养技术,通过提取动物的肉在无菌无毒的环境下培养,最后形成培养肉。
第二,人造肉和普通肉的区别。

人造肉和传统肉在口感和营养上都有一定的区别,尽管人造肉说在口感上与传统肉极其相近,不过还是能尝出来一些差异的,人造肉吃起来是那种肉沫的感觉,没有那种大块吃肉的快感,不过和牛肉汉堡里的那个肉饼非常相近。而在营养成分上,“素肉”就无法替代传统肉类给人提供的营养成分,传统肉类能给人提供人类所需要的氨基酸,而人造肉中由植物蛋白制作成的“素肉”更适合那些“三高”群体。

关于人造肉在口感上与普通肉的区别,一是人造肉不是一整块的,是那种碎碎的,肉沫的感觉,并不能带来那种吃大块肉的感觉,所以在口感上要想满足自己,还是要吃传统的肉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