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2024-05-06 12:53

1. 为什么说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背景下,日本国内经济萧条,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持续疲软,中国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同时中国企业还面临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激烈竞争,所以说金融危机对中国史一种挑战然而,在金融风暴中,倒闭的都是一些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较为落後、或是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的企业。金融危机对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有助於进行行业洗牌,实现优胜劣汰。在这种竞争下,要想使企业存活下来,企业不得不对公司内部,产品,生产等结构进行调整,使企业资源得到整合,实行统一经营和管理,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同时,企业还需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改研发力度,大力引进人才,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在市场开发方面,在同原有其他企业保持好良好战略夥伴关系的同时,还积极开拓新的市场,进行战略销售转移,加快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以确保生产和利润的平衡和增长。在危机中,不难发现:曾经被新自由主义者极力批判的所谓的中国体制落后性,比如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强有力的政府调控,对资本自由化的控制等等,是中国抵制金融危机影响很重要的因素。第二危机更加明显的暴露了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收入差距扩大,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对国际市场依赖过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很早有了认识,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各方面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很强的迫切性和主动性,这次危机使这样的问题非常严重,难以持续下去,所以危机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明确,因此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危机发生以后,政府推出了应对经济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大规模的政治投入,大范围的产业调整和征信,大力度的科技支撑和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些措施对于解决危机将是发生重要作用,特别是这些措施着力于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自主创新、改善体制机制,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从危机走出来,而且将会为经济走向一个新的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这次危机动摇了旧的世界经济秩序,使世界体系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将开始发挥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体系对中国来说开始具有了内生的性质。  所以我们相信经过危机的考验,中国发展的模式他的生命力和重要意义将会得到重要体现,我们对中国经济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充满了信心。

为什么说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2. 金融危机对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对中国的机遇是:中国可以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进行资本输出,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进行生产,象美国在中国办企业一样,利用中国的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中国拥有外汇15000亿美元,对中国对美国而言这都是一笔足以主宰生死的财富,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敢直接惹怒中国,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说:利用这次经济危机,中国的企业可以直接打入美国市场。
挑战是:经济危机带来的美元汇率变化直接影响中国企业,特别是进出口贸易企业,打个简单的比方,一家做高压锅的中国企业,在年初的时候和全球最大的超市沃尔玛签了60
万个高压锅的合同,以美元为结算货币,采购价格为1000万美元,年底交货时款,可是年底的时候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每元下跌好几个点,这样在付款时1000万美元的实际价值就贬值了300万,损失由中国企业来承担。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美国经济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随着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金融监管系统的建立,保证了发展中国家能够广泛参与,增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中国在应对经济危机上是很有经验的,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这样可以有效的抑止次贷危机在中国发生的可能。

3.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机遇金融危机中的机遇是不易把握的,也不是针对每一个企业的。但是,它又是客观存在的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低成本扩张的机遇。金融危机使一部分中小型企业或破产倒闭,或生存维艰,急需寻找并购重组的机会以渡过难关。对另一部分受危机冲击较小、手上还有足够资源可供利用的大企业、大集团来说,如果过去因为目标对象要价太高或者附加条件太多而未能达成共识的话,危机无疑创造了难得的压价良机。大企业既可开展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横向购并,实现资本在同一生产领域或销售领域的集中,达到在现有经济条件下的最佳规模效应;也可开展以产、供、销为联系的纵向购并,把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原材料供应企业或产品销售企业购并过来,形成纵向上的营销一体化,密切经营过程各环节的配合,提高协作化程度,把关键性的投入产出要素纳入企业自身的控制范围,增强企业的独立性和对市场的影响力;还可开展不同行业、不同生产领域的混合购并,选择新兴行业中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廉价购入,再按照企业总体目标予以整合、重构,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以达到多元化经营的目的,减少长期局限于单一行业、单一产品所带来的风险。
  二是经营费用降低的机遇。一方面,世界性金融危机使多个国家经济增长放慢,能源需求下降。据国际能源机构2008年10月8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可能降至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9年日需求增长量将下降40%。需求减少为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创造了条件,机票价格下浮空间加大,这对于实行总部策略、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大企业大集团来说,存在着因差旅费用下降而减少经营成本的可能;另一方面,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应对经济下滑的常用手段之一也是不断地降低利率。2008年9至10月,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三次宣布下调利率,从贷款利率看,1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由6.93%下调至6.66%,5年期以上贷款的基准利率由7.47%下调至7.2%。在财务处理上,贷款利息是计入生产成本的。贷款利率的下降,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的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也意味着企业留利的增加。这不但减轻了已在银行有大量贷款企业的利息负担,也会刺激有条件的企业新增贷款以扩大生产规模。
  三是国内政策环境宽松的机遇。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都有一个共识,即把增加扩大政府投资,特别是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关键之举,我国也不例外。2008年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投资力度,紧抓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如果政府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房地产企业合理定价,将住房价格降至消费者能够认可和接受的范围内,相关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将更具活力。可以预料,不远的将来,国家还将在财政、税收、金融领域出台进一步优惠的政策以力保经济增长。而企业也可望在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争取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4.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中国经济界战略的挑战主要在那个方面

  后金融危机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学术上的概念,而是媒体自己创造,用于乐观估计金融危机最危急时刻已经过去,世界金融现在处于恢复时期的时代。然而 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在此波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虽然也受到冲击和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仍然是一枝独秀,保持了8%的增长率,经济总量也日益逼近日本。
  首先是欧美联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是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的,就好像1人民币可以买到更多美元,这种升值在国内市场基本无法显示。
  通俗的意思就是说,中国人的钱值钱了,比如在国际市场(只有在国际市场上才能体现出人民币购买力增强了)上原来一元人民币只能买到一单位商品,人民币升值后就能买到更多单位的商品了,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是由汇率直观反映出来的。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出口商以“不公平的低价”抢夺世界市场,因此要逼迫人民币升值,并进而将这一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责难,向中国施加压力。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与政治形式下
  五大弊端
  第一,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产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远低于别国同类产品价格。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二是由于激烈的国内竞争,使得出口企业不惜血本,竞相采用低价销售的策略。人民币一旦升值,为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底线,用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将有所提高,这会削弱其价格竞争力;而要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不能不对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
  第二,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对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劳动就业、扩大出口,从而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对已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对即将前来中国投资的外商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的投资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第三,加大国内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必然会加大就业压[2]力;外资企业则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之一,外资增长放缓,会使国内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第四,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人民币如果升值,大量境外短期投机资金就会乘机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币汇率。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育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这很容易引发金融货币危机。另外,人民币升值会使以美元衡量的银行现有不良资产的实际金额进一步上升,不利于整个银行业的改革和负债结构调整。
  第五,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2454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一旦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储备便面临缩水的威胁。假如人民币兑美元等主要可兑换货币升值10%,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便缩水10%。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其次是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挑战。1.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面临的经济竞争将日趋激烈

  在此波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虽然也受到冲击和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仍然是一枝独秀,保持了8%的增长率,经济总量也日益逼近日本。这种状况使得更多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把中国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并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中国施加压力和防范中国。

  首先是欧美联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3年2月,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会议上,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提案,要求效仿1985年《广场协议》,让人民币升值。一场有关人民币汇率的博弈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到今天。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贸易严重萎缩,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贸易逆差严重,这些国家把发生逆差的原因归咎于人民币低估,因此,在危机后,欧美联手逼人民币升值,更加大了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今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发表贸易政策讲话时,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他同时表示,美国政府将在4月15日发布的财政部半年报告中,决定是否将中国划为“汇率操纵国”。一旦通过把中国定位为“汇率操纵国”,美国就可以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中国出口增长占整个经济增长超过30%,倘若人民币大幅升值必然削弱出口竞争力,出口减少将可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和就业机会减少。

  其次是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挑战。目前,各国已将退市列入议事日程,退市表明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减退,但短期内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再次动荡,包括大量国际“热钱”流出中国。热钱一旦大量在短期内流出,对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视。

  第三是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各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随着各国进一步走出金融危机并实现经济复苏,危机的中心问题已不再是讨论如何走出衰退,而是如何保持财政的永续性和保证国内的就业。为缓解经济增长、财政、就业压力和国内民众的政治压力,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的选择。中国在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占全球出口份额的比重超过9%。但中国出口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9年全球70%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关。截至2009年,中国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其中,美国自2006年11月份至2009年对我国发起“双反”调查共23起,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仅2009年美国就对我国发起10起“双反”调查。因此,在世界经济发展趋缓的背景下,面对越演越烈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面临的经济竞争将日趋激烈。


  第三是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严重冲击,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下行压力,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城乡就业造成严重影响,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增加了我国金融风险。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是一个“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使我国经济调整和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外部需求急剧收缩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并造成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回落和就业下降,主要即有经济增长模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不仅表现在需求结构上,内需和外需增长不平衡,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而且也表现在供给结构上,低附加值产业比重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
  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加大了我国经济减速压力。这次金融危机引发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使我国出口形势面临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并对投资、消费和就业等产生广泛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限制措施明显增加,我国稳定出口市场和份额难度明显加大;全球失衡再平衡调整,使外部需求收缩幅度加大、持续时间拉长。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市场收缩,已经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下降;以往在经济规模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相对不大的情况下,依靠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可以支撑高速增长的话,那么随着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供需平衡条件的变化,原有的低成本优势将持续减弱,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约束将不断加剧.。
  绿色能源革命使我国科技发展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绿色科技革命使我国在信息技术扩散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要面临绿色能源革命的严峻挑战,在传统产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将面临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压力。

5.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后金融危机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学术上的概念,而是媒体自己创造,用于乐观估计金融危机最危急时刻已经过去,世界金融现在处于恢复时期的时代。然而 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目前为止,银行业遭受到的直接损失非常有限。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兴业、中信等7家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来看,占其投资比例不高,银行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拨备缺口,并没有对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截至去年11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61.1万亿元,资产总额快速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6905.15亿元,同比增长39.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由此可鉴,我国银行业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银行业实力被认为是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从资金投入和救市措施来看,各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危机没有在金融层面得到控制,还在向实体经济层面传导。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总体来看这主要由如下几个原因所致:
一是信贷对象减少。
二是利差收窄。
三是中间业务受到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在金融危机面前,一定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通过多方面努力度过“严冬”。
以上。
和我一样啊,不过我是作业,字数不多。
我也是在高手那借用来的 给你个连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5275950.html?si=1&wtp=wk
希望能帮上你 同时再次感谢 “黑侠人才”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6.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在那几个方面?急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规划中国经济发展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是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面临西方主要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也是中国加入全球化之后遇到的重大挑战。

  世界经济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传导到中国,使中国经济遇到很大困难。当然,现在中国的问题,不能都归于外部影响。国内本来就有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和不少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即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也需要调整,增长速度也会下降;世界经济危机中出口下降,更加剧了生产过剩,这对中国经济构成双重制约。

  危机以来,国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在世界经济中有突出表现,彰显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美国《外交》杂志2009年年初有一篇文章,题目是《2008大崩溃——西方地缘政治的挫折》。文章说:“在今后的一年里,没有哪个国家会从这次金融危机当中获取经济上的好处,但少数几个国家——尤其是中国——将获得更为强势的全球地位”。“尽管中国也受到危机的破坏,但相对于西方而言,该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反而有所加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将因此而扩大,北京将具备承担政治和经济任务、从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的能力”。2009年9月15日《纽约时报》一篇题为《危机让中国富裕》的文章说:“和一年前相比,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腰杆更直了”。这次危机,确实是中国增强实力和扩大影响,走向世界强国过程中一次难得的机遇。历史事件的意义往往要从长时期观察,再过5年或者10年,回过头来看这一次世界金融危机以及中国在危机中的表现,会更清楚地看出它在客观上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当然我们非常清楚,中国现在是、未来比较长的时间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现代化还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在赞扬之声不绝于耳的今天,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世界经济处在大变化之中。除了前面所说的金融体系的变革外,后危机时期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都是我们在谋划当前经济发展,制定“十二五”规划乃至长远规划要注意的。例如:

  第一,在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中,美国的过度消费倾向会有所扭转。和危机前的2007年相比,现在美国的储蓄率已经由危机前的-1.7%上升到7%,有可能达到10%;贸易赤字占GDP的比重,由8%降到3%。这对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和贸易格局都有长期的和重要的影响。在国际贸易萎缩的条件下,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也会更注重其国内市场,我国外部需求不足将不是很短期的问题。事实上,我国前几年出口贸易那样的高速增长,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也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扩大内需,以减少外需不足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有非常广阔的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潜力很大。2009年出口是负增长,8%以上的增长率全是靠扩大内需实现的。

  第二,全球虚拟经济远超过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泡沫破灭后,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相对弱化的格局得到一定程度的回调。虽现在我国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不同,发达国家已转移出去的低端产品不大可能在国内恢复生产,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端产品出口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使我国在国际市场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所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明显增多,有相当多是针对中国的。低碳经济将产生新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我们必须学会用WTO规则保护自己的利益,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护主义会造成商品总成本的上升,从发展趋势看,全球化不会根本逆转,因为全球化带来总成本的节约。

  第四,通过技术革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正积极增加投资,力求在应对气候变化及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环境保护和新材料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结构。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根本大计。

  第五,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将受到更大重视,我国发展的制约增加。所谓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的更有效利用,以及新能源开发的问题。我国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下降的,但由于经济规模急剧扩大,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增加,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内外压力。对应之策,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节能减排方面做更大的努力;在国际斗争中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在谈判中建立自己的话语权。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必须作最大的努力,但不能作超过发展阶段和能力的承诺。

  我国已经加入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国内发展必须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规划。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需要作跟踪研究。(本文发表于2010年4月27日)



(王梦奎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7.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后金融危机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学术上的概念,而是媒体自己创造,用于乐观估计金融危机最危急时刻已经过去,世界金融现在处于恢复时期的时代。然而 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目前为止,银行业遭受到的直接损失非常有限。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兴业、中信等7家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来看,占其投资比例不高,银行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拨备缺口,并没有对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截至去年11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61.1万亿元,资产总额快速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6905.15亿元,同比增长39.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由此可鉴,我国银行业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银行业实力被认为是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从资金投入和救市措施来看,各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危机没有在金融层面得到控制,还在向实体经济层面传导。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总体来看这主要由如下几个原因所致:
一是信贷对象减少。
二是利差收窄。
三是中间业务受到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在金融危机面前,一定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通过多方面努力度过“严冬”。
以上。
和我一样啊,不过我是作业,字数不多。
我也是在高手那借用来的 给你个连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5275950.html?si=1&wtp=wk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8.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有哪些表现形式?

后金融危机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学术上的概念,而是媒体自己创造,用于乐观估计金融危机最危急时刻已经过去,世界金融现在处于恢复时期的时代。然而 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目前为止,银行业遭受到的直接损失非常有限。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兴业、中信等7家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来看,占其投资比例不高,银行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拨备缺口,并没有对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截至去年11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61.1万亿元,资产总额快速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6905.15亿元,同比增长39.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由此可鉴,我国银行业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银行业实力被认为是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从资金投入和救市措施来看,各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危机没有在金融层面得到控制,还在向实体经济层面传导。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