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账是什么意思

2024-04-30 21:14

1. 做空账是什么意思

比如现在你公司的股价是100块1股,我找你借了10股,立马转手卖出去就赚了1000块钱,然后我就等你们公司的股价下跌,好比现在跌到了10块钱1股,然后我就立马花100块买上10股还给你,这么一倒腾,我就净赚900块,这就是做空。

做空账是什么意思

2. 个人账户空账?什么意思

个人账户空账,也就是账户内显示有具体金额,但在实际情况领取的时候,是没有钱的,这就是所谓的空账。
空账原因
1.“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进行“混账”管理。
由于我国当期的社会统筹基金不够给以前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所以采取了“混账”管理的模式,由于社会统筹账户采取了现收现付制,从当代人收取的保险金远不够给上一代人支付养老保险金。
所以就采取了挪用“个人”账户的积累基金来为上代人发放养老金的做法,致使“个人”账户空账严重。虽然从规定上来讲,由于“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基金功能不同,应当分开管理与收益。
但是实际上许多地区这两种缴费全部都进入了养老保险基金账户,两种模式的收支混合在一起运作,基本上分不清哪部分属于社会统筹账户,哪部分属于个人账户。使得社会统筹账户能够不断地挪用个人账户的资金。
2.老龄化速度加快,退休年纪较低。
我国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所以同期进入老龄化的人口数量突然激增,这给养老保险账户带来突然的压力。
并且老龄化速度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养老保险基金,这就加大了养老保险的开支。并且我国当前的法定退休年纪为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而从事特殊劳动的行业,退休年纪为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
由于我国近些年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国的人均寿命大大提高,我国退休年龄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养老保险账户的压力。
3.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效率较低,收益率差。
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较差,这是给养老保险账户带来巨大压力的另外一个原因。由于我国缺乏一部全国性的养老保险单行法律。
所以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个人账户的基金收益十分低下,并且经常存在着被挪用的现象,而对挪用养老保险基金账户的行为却得不到有效地处罚。

扩展资料:
解决措施
1.加强立法与监督缺乏统一有效的全国性养老保险单行法律是造成当前我国养老保险账户出现空账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应该加强立法,出台一部全国性的养老保险单行法律,对养老保险的各项运行进行详细的规范,使得各项事务都有法可依。
国家还要通过立法,充分地划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责任,防止三者之间互相推诿。同时要加强对养老保险账户的监督,不仅仅要加强内部监督,还要从外部监督入手,进行多部门联合监管,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坚决杜绝养老保险资金被挪用的现象发生。
2.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才导致了今天个人账户空账局面的出现。要加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与完善。采取社会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基金共同承担风险的多支柱支撑模式来分散风险。
虽然这两个账户具有互济性,但是两个账户基金各有各的用途,应当做到分开管理。国家应当在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上,进行政策的调整,完善多支柱的保障框架。
3.基金运营与行政管理相分离基金运营与行政管理相分离,可以确保基金能够得到专业运营商的指导。并且如果与行政管理不分家,那么行政管理与基金的运营界定就不够清晰。
许多地方都是政府在主导养老基金的运营。要通过基金运营与行政管理的相分离来确保基金运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账

3. 做实个人账户的空账危害

(一)对政府失去信心。在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缴费的群体当中,中青年人的贡献率是最大的,他们离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还有20~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由于付出与回报不能在短期内实现,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又长期处于空账运行,他们会失去对政府的信赖。(二)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使统账制度不可持续。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口老龄化加剧,在职人员负担加重,个人账户中如果没有储备基金,而社会统筹又入不敷出,社会统筹中不可能挪出资金支付个人账户,进而影响统账制度的实施,不能实现制度转轨的目标,最终会使统账制度重新回到现收现付的老路,使统账制度不可持续。要使统账制度维持运行,动用财政资金弥补其缺口是政府必然的选择:若其差额小,对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但如果其差额较大,超出了政府财政承受能力,则会出现挤占其他资金,借债、甚至增发货币则成为政府无耐之举,通货膨胀随之产生,从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

做实个人账户的空账危害

4. 记账式个人账户与中国当前的空账有何区别

1、你认为个人账户“空账”是否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否需要做实?为什么? 
答:我认为个人账户“空账”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需要切实做实。 做实个人账户具有一下三个重要意义: 
1)个人账户实账化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者进行分开管理的基础 
它有助于现行制度的平稳运行,避免倒退为现收现付制。笔者认为,对此问题的解决既是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政府诚信和国民共担风险的体现。如果政府不明确责任,尽快将个人账户做实,基金缺口将越来越大,财政最后将很难兜底。 
2)个人账户实账化有利于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和维护参保者的利益 
由于个人帐户实账可以执行市场化运作,个人账户资金便可享受到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既维护了参保者的利益,又增强了参保者的信心,且弱化了人口老龄高峰养老金支付的风险。另外,个人账户还可更加明确个人在养老保险中的责任,进而有助于参保者加强对单位缴费的监督,有利于减少拒缴、少缴现象的发生。 
3)个人账户实账化有利于社会保障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它不仅可以避免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局面,而且有利于形成规范的制度结构,为完善社保基金市场化管理机制创造条件。 
2、我国个人账户“空账“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焦点是在哪里? 
答:养老保险制度经过近十年的实施与完善,当初造成的“空账”的那些因素,如今有的已经得到解决,有的得到缓和,但是更多的是被遗留下来,在此过程中,原本隐藏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甚至成为了“空账”形成的主要因素。下面将以最近几年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背景,从历史,未来三个角度力求详尽而深入地分析各个方面的原因。 
一、历史遗留问题,这部分主要是制度改革之初就已经存在并且理然仍然存在的因素进行分析。如今多大1.4万亿的“空账”并非“一日之功”,它一直受到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表现在:①由于现行制度都有规定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如何结合,从而导致从一开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边界不清,成为“混账”就在制度安排上为后来挪用个人账户基金留下了余地,为社会统筹基金毫无障碍地不断透支个人账户积累资金提供了方面之门。②转轨成本没有完全“消化”,转轨成本即“缺口”)来自两方面:一是“老人”没有个人账户积累所造成
的缺口”二是“中人”在制度实施之前的年份里没有个人账户积累所造成的缺口。“统账结合”的混合制模式下,“缺口”即转轨成本由谁负担的问题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解决,导致了一直以来个人账户被挪用来填补“缺口”,从而造成“空账”。 
二、现实阻碍因素:这部分主要是分析近十年来新制度运行中遭遇的其他现实因素。这些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突兀起来,加强了“空账”的形成,主要表现在:①退休年龄,目前我国男性公民的退休年龄是60岁,女干部是55岁,女工人是50岁,支付退休后养老金的年限按10年的预期设计,但事实上我国人均寿命已达到72岁,这就造成我国社保基金缴费期短,支付期长,人口老龄化导致企业缴费的人员与退休人员之比,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10:1迅速上升到目前的3:1。②提前退休带来资金紧缺的问题,过低的退休年龄造成了庞大的退休职工队伍,增加了养老金的支出,为了应付支出,也不得不挪用个人账户积累的资金。如果职工提前5年退休,以25%费率(企业20%、个人8%)月缴费工资480元计算,将减少养老保险费收入7000多元。一增一减,一个职工提前5年退休,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是3.4万元。全国有100万名职工提前5年退休,对养老基金的影响就是340亿元。这势必对基金支付造成巨大的压力。③退休人员增长过快,退休人员的过快增长已经成为个人账户资金遭受转移的重要原因。在保证退休人员养老金不降低的情况下,若假定其他条件不变,除非提高缴费率,否则当年收入将不抵当年支出,出现养老金支付的“赤字”,目前这部分“赤字”仍是由个人账户的积累资金来填补。④制度缺乏实质性地执行,在制度的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一些省份财力不足及企业资金不佳等问题,许多地方并没有按照制度规定的那样做实个人账户。很多地方都没有严格按照“统账结合”的方式操作,而是实行了“混账管理”。 
  
我认为个人账户“空账”的根本焦点:是在90年代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新的制度安排成了“社会统筹+个人账户”,此前退休或工作了一段时间的职工,因为政府已经拿走了他们的“必要扣除”,所以不能再要他们缴费。另一方面,政府也没有把这笔钱补上,他们的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都是空账。退休人员发养老金只好由在职职工单位为职工缴纳的20%统筹基金来承担,这肯定是入不敷出的。不足部分被迫挪用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基金,致使个人账户出现亏空,且规模越来越大,积累下来成了巨额亏空。如何形成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吕井海向本报记者解释,养老金空账的成因主要有几方面。一方面我国社保制度建立较晚,很多以前退休的人员根本就没有缴费并参保。早期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就是依靠在职职工的缴费来负担已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即当时在职职工的个人缴费无法全部进入自己的个人账户,被部分拿去给退休者发养老金,这就使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出现空账。
另外,近年来国家连续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提高养老金,现在很多人的养老金水平都已经超过了每月2000元。这种养老金支出的巨大变化,使得国家财政只能优先为退休者发放养老金,而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空账问题 
 
3、目前我国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到底有多大?如何测算?谈谈你的思路。 
答:目前我国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已经达到1.4亿万元。报告显示,2011年记账
额达到24859亿,空账额达22156亿。个人账户空账额继2007年突破万亿大关后,再次突破2万亿 
首先我们要了解“空账”问题的产生,知道“三类人”的界定,通常我们将1997年6月以前已经退休的职工称为“老人”;将1997年6月前已经工作,但要到1997年6月后才退休的职工,称为“中人”;那么在1997年6月以后才参加工作的职工,就被称为“新人”。一般说来,“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养老金替代率是有差别的,“老人”最高,“中人”居中,“新人”最低。对于老人,他们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就已经退休了,没有建立个人帐户,也就没有相应的资金积累,但是国家为他们提供一份基本的养老保障,由社会统筹部分支付;对于“中人”,从1997年6月起也要照章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按对待新人的办法,计算其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也就是中人和新人是在退休前建立起个人养老帐户的。值得注意的是,“中人”这个中间地带的个人账户中1997年之前是没有资金积累的,可以说是空帐户,这些空帐户加上社会统筹应为“老人”支付的养老金形成了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对这部分人的“隐性债务”或“转制成本”。所以转制成本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改革前已退休职工(即老人)的养老金来源问题;二是改革前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即中人)个人帐户中积欠的空帐如何补齐的问题。 
“中人“的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 
     
  一、个人账户“空账”形成的原因  
  1.养老保险覆盖面窄。据统计,截至1998年底,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只覆盖了国有企业职工的78.4%,集体企业职工的16.2%和其他城镇企业职工的5.4%。有资料显示,从 1996年至1998年,国有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分别占全国各类体制内在职职工人数的80.4%、79.6%和78.6%;城镇集体企业分别为16.6%、16.6%和16.2%;其他企业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