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对保险的影响

2024-05-19 04:58

1. 全面二孩对保险的影响

全面二孩对社会保险有何影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这一政策的实施,必将对我国人口结构产生深远影响。近日,承担“全面二孩”政策对社会保险影响课题的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医保研究室副主任董朝晖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了解该政策的短期和长期、正向和负向作用,对于指导社会保险未来工作非常必要。“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保险基金压力不会很大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对于社会保险来说,政策实施后,当前受影响最大的当属生育保险。请您结合近几年我国生育保险的运行情况,谈一下全面放开二孩对基金支出的影响?董朝晖: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育龄妇女人数从2000年的3.49亿人,下降到2013年的3.09亿人,占人口的比例从27.59%下降到22.70%,出生婴儿数量从2000年的1777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1640万人。由此可见,如果计划生育政策再不调整,出生婴儿数量会进一步下降。“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首先会增加生育保险基金的支出。过去几年我国生育保险基金结余较多,基本能够承受“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支出上升。2014年末,全国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平均足以支付20个月的待遇,尽管近年来生育保险基金的年结余率在下降,但是,2014年当年基金结余率仍达到17.5%。从总体上看,“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保险基金压力不会很大。问:如果生育政策再不调整,社保基金收支会出现什么状况?董朝晖:人口老龄化对社保基金的威胁是长期的,生育政策不会对人口结构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未来10年内,职工养老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将遭遇困境。尤其是在未来20年内,这一问题会更为严重。因此,社保部门应该做好基金预警工作,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基金的平稳运行,通过各种措施保证社保待遇的兑付,维护社会稳定。如果“全面二孩”政策能够落实好,那么该政策对于基金的正面影响将在20年以后出现。警惕参保人群对生育保险的“逆向选择”风险问: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新政,新政实施以来我国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的变动情况是怎样的?董朝晖: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以2014年的数据与2012的数据相比,尽管全国的婴儿出生数量仅增加3%,但生育保险覆盖人群的生育人数却增加了30.5%,而同期生育保险覆盖人数也仅增加10.4%。这说明被生育保险覆盖的人群有更强的生育意愿,或者说有更强生育意愿的人会积极参加生育保险。在这种情况下,生育保险基金的当年结余率有了明显下降,从2012年的27.9%下降到2014年的17.5%。因此,生育保险本身要控制好“逆向选择”的风险。当然,如果把生育保险作为鼓励生育的一项措施,那么政府应加强对生育保险的投入,好在生育保险基金规模并不大,仅占社保基金总规模的1.1%,不会给财政造成太大负担。对于生育保险来说,参保人的“逆向选择”风险值得注意。由于生育保险没有实施全民强制参保,所以可能出现有生育意愿的人选择性参保,而没有生育意愿的人不参保,这将导致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的大幅度增加,而基金收入增加有限。例如,2014年,全国生育保险覆盖人口仅增加3.9%,而生育人数增长了19.2%。“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逆向选择”的风险将会更加突出。问:您认为地方社保部门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有效避免生育保险“逆向选择”?董朝晖:加强依法参保,达到应保尽保,是控制“逆向选择”风险的主要措施。我国目前生育保险主要覆盖职工人群,应加强参保监督,要求所有职工参加生育保险。如果以参加基本医保的在职职工人数作为生育保险的应参保人数,那么,2014年的参保率约为81%,所以,还有提升参保率的空间。期待“全面二孩”在2035年遏制制度抚养比的下降问:全面放开二孩,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对于基本养老保险来说,直接的好处就是改善制度抚养比。请介绍一下我国近些年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的变动情况?董朝晖:2014年职工养老保险的“在职/退休”人员比已经下降到2.97,也就是说不到3个在职人员要养1个退休人员,而这一比例在2000年是3.30,在1995年是3.90。2010年以后,随着养老保险的扩面,更多的农民工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这部分人群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否则职工养老保险的“在职/退休”人员比还会下降更快。由于目前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已经很高,再通过扩面来改善“在职/退休”人员比的空间几乎没有了。我们期望“全面二孩”政策能够在2035年以后遏制“在职/退休”人员比的下降速度,但是要逆转下降趋势需要更长的时间。问:“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有何意义?董朝晖:20年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的人口将进入劳动力市场,这将改善劳动人口结构,因此,将对职工医保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产生有利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只能缓解老龄化对职工医保和养老保险的威胁,而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据测算,2025年以后,职工医保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将难以依靠自身收支来维持平衡,即使“全面二孩”政策能够显著改善人口结构,也要等到2035年以后才能显示出对社保基金的正面效应,况且这一正面效应也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基金赤字。从改善人口结构的角度来看,“全面二孩”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育率仍值得担忧,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出生婴儿数仅比2012年增加49万人,约增加3%。综合以上分析,“全面二孩”政策是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的必然之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短期内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从长期来看仍然有利于改善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应尽快宣传好,落实好。钟仁萱相关新闻我省生育保险费率将动态调整本报讯为更好地保障职工的生育保险待遇,省人社厅、省财政厅日前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生育保险费率动态调整机制的意见》。据悉,今后各地生育保险基金出现当期赤字,可上调费率,运行有结余可下调费率,动态调整。记者了解到,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职工个人无需缴费。去年10月我省实施的《江苏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明确,将缴费比例调整为一般不超过0.5%,超过0.5%的,需报省政府批准。此次《意见》要求,当设区的市生育保险基金运行出现当期赤字,且全市累计结余可释放水平(即全市累计结余/全市当期月平均赤字)不足15个月时,可上调生育保险费率;当基金运行当期结余,且全市累计结余超过15个月平均支付水平(即全市累计结余/全市当期月平均支出)时,可下调生育保险费率。当基金出现运行风险时,各设区的市应报告,启动费率调整程序。拟上调费率时,其测算的基金当期结余率(全市当期结余/全市当期收入)原则上不高于3%。《意见》还规定,各地要按照《江苏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的要求,完善生育保险政策,规范待遇标准,按时足额支付参保人员的待遇,切实保障职工生育保险的合法权益。要加大付费方式改革力度,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生育医疗费用)要依规定实行按单元、病种付费,由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引导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参保人员的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全面二孩对保险的影响

2. 二孩政策和社会保险

全面二孩对社会保险有何影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这一政策的实施,必将对我国人口结构产生深远影响。近日,承担“全面二孩”政策对社会保险影响课题的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医保研究室副主任董朝晖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了解该政策的短期和长期、正向和负向作用,对于指导社会保险未来工作非常必要。“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保险基金压力不会很大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对于社会保险来说,政策实施后,当前受影响最大的当属生育保险。请您结合近几年我国生育保险的运行情况,谈一下全面放开二孩对基金支出的影响?董朝晖: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育龄妇女人数从2000年的3.49亿人,下降到2013年的3.09亿人,占人口的比例从27.59%下降到22.70%,出生婴儿数量从2000年的1777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1640万人。由此可见,如果计划生育政策再不调整,出生婴儿数量会进一步下降。“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首先会增加生育保险基金的支出。过去几年我国生育保险基金结余较多,基本能够承受“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支出上升。2014年末,全国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平均足以支付20个月的待遇,尽管近年来生育保险基金的年结余率在下降,但是,2014年当年基金结余率仍达到17.5%。从总体上看,“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保险基金压力不会很大。问:如果生育政策再不调整,社保基金收支会出现什么状况?董朝晖:人口老龄化对社保基金的威胁是长期的,生育政策不会对人口结构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未来10年内,职工养老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将遭遇困境。尤其是在未来20年内,这一问题会更为严重。因此,社保部门应该做好基金预警工作,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基金的平稳运行,通过各种措施保证社保待遇的兑付,维护社会稳定。如果“全面二孩”政策能够落实好,那么该政策对于基金的正面影响将在20年以后出现。警惕参保人群对生育保险的“逆向选择”风险问: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新政,新政实施以来我国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的变动情况是怎样的?董朝晖: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以2014年的数据与2012的数据相比,尽管全国的婴儿出生数量仅增加3%,但生育保险覆盖人群的生育人数却增加了30.5%,而同期生育保险覆盖人数也仅增加10.4%。这说明被生育保险覆盖的人群有更强的生育意愿,或者说有更强生育意愿的人会积极参加生育保险。在这种情况下,生育保险基金的当年结余率有了明显下降,从2012年的27.9%下降到2014年的17.5%。因此,生育保险本身要控制好“逆向选择”的风险。当然,如果把生育保险作为鼓励生育的一项措施,那么政府应加强对生育保险的投入,好在生育保险基金规模并不大,仅占社保基金总规模的1.1%,不会给财政造成太大负担。对于生育保险来说,参保人的“逆向选择”风险值得注意。由于生育保险没有实施全民强制参保,所以可能出现有生育意愿的人选择性参保,而没有生育意愿的人不参保,这将导致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的大幅度增加,而基金收入增加有限。例如,2014年,全国生育保险覆盖人口仅增加3.9%,而生育人数增长了19.2%。“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逆向选择”的风险将会更加突出。问:您认为地方社保部门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有效避免生育保险“逆向选择”?董朝晖:加强依法参保,达到应保尽保,是控制“逆向选择”风险的主要措施。我国目前生育保险主要覆盖职工人群,应加强参保监督,要求所有职工参加生育保险。如果以参加基本医保的在职职工人数作为生育保险的应参保人数,那么,2014年的参保率约为81%,所以,还有提升参保率的空间。期待“全面二孩”在2035年遏制制度抚养比的下降问:全面放开二孩,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对于基本养老保险来说,直接的好处就是改善制度抚养比。请介绍一下我国近些年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的变动情况?董朝晖:2014年职工养老保险的“在职/退休”人员比已经下降到2.97,也就是说不到3个在职人员要养1个退休人员,而这一比例在2000年是3.30,在1995年是3.90。2010年以后,随着养老保险的扩面,更多的农民工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这部分人群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否则职工养老保险的“在职/退休”人员比还会下降更快。由于目前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已经很高,再通过扩面来改善“在职/退休”人员比的空间几乎没有了。我们期望“全面二孩”政策能够在2035年以后遏制“在职/退休”人员比的下降速度,但是要逆转下降趋势需要更长的时间。问:“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有何意义?董朝晖:20年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的人口将进入劳动力市场,这将改善劳动人口结构,因此,将对职工医保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产生有利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只能缓解老龄化对职工医保和养老保险的威胁,而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据测算,2025年以后,职工医保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将难以依靠自身收支来维持平衡,即使“全面二孩”政策能够显著改善人口结构,也要等到2035年以后才能显示出对社保基金的正面效应,况且这一正面效应也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基金赤字。从改善人口结构的角度来看,“全面二孩”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育率仍值得担忧,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出生婴儿数仅比2012年增加49万人,约增加3%。综合以上分析,“全面二孩”政策是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的必然之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短期内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从长期来看仍然有利于改善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应尽快宣传好,落实好。钟仁萱相关新闻我省生育保险费率将动态调整本报讯为更好地保障职工的生育保险待遇,省人社厅、省财政厅日前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生育保险费率动态调整机制的意见》。据悉,今后各地生育保险基金出现当期赤字,可上调费率,运行有结余可下调费率,动态调整。记者了解到,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职工个人无需缴费。去年10月我省实施的《江苏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明确,将缴费比例调整为一般不超过0.5%,超过0.5%的,需报省政府批准。此次《意见》要求,当设区的市生育保险基金运行出现当期赤字,且全市累计结余可释放水平(即全市累计结余/全市当期月平均赤字)不足15个月时,可上调生育保险费率;当基金运行当期结余,且全市累计结余超过15个月平均支付水平(即全市累计结余/全市当期月平均支出)时,可下调生育保险费率。当基金出现运行风险时,各设区的市应报告,启动费率调整程序。拟上调费率时,其测算的基金当期结余率(全市当期结余/全市当期收入)原则上不高于3%。《意见》还规定,各地要按照《江苏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的要求,完善生育保险政策,规范待遇标准,按时足额支付参保人员的待遇,切实保障职工生育保险的合法权益。要加大付费方式改革力度,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生育医疗费用)要依规定实行按单元、病种付费,由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引导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参保人员的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3. 全面二孩政策对我们经济社会有什么好处

人口政策之所以备受关注,除因为与家庭和公民个人福祉相关外,还因为它将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未雨绸缪调整生育政策,事关中国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而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将满足部分人群再生一个孩子的愿望,使独生子女不再孤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独家庭风险,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从长远来看,实施单独二胎政策能够增加未来劳动力人口,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数据显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2年首次出现下降,同比下降幅度达300多万。据预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25年将下降到8.4亿,2050年更锐减到6.69亿。而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低生育水平,甚至目前已接近超低生育水平。过低的生育水平不仅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的短缺,更会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有专家预测,随着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为表征的人口红利消失,中国GDP潜在增长率预计将从1995年至2010年平均10.3%的水平,下降到“十二五”时期的7.6%。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如果中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短期内不会产生对GDP潜在增长率的正面影响,负面影响程度也非常微弱。但是,当放开生育政策后出生的这一代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政策调整对潜在增长率的积极作用将会比较明显。同时,单独二胎政策将促进中国人口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老龄化问题的解决。目前中国人口结构性问题凸显,劳动总量不断减少,还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达到4.4亿左右的峰值,约占总人口的1/3。“养老”已成为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要的压力。“单独放开二胎”将使得年轻人口得以迅速增加,使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状况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有利于缓解中长期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压力。劳动人口增多,加上科技进步,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养老金才能得以正常发放,这样老人能够老有所依,安享晚年,不会发生社保空账甚至崩盘危机。从近期而言,单独二胎政策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该政策的实施,最为受益的当属与母婴有关的消费产业,而这涉及医疗检测设备、免疫疫苗、婴儿配方奶粉、奶瓶、婴儿纸尿裤、婴儿护理产品、妇婴服饰、早教幼教、玩具、游戏、动漫、教具教材、游乐场等一系列围绕母婴消费的产业链。这些行业反过来会需求大量的人才,对改善我国现阶段的就业压力大的问题有巨大的作用。此外,楼市永远是最敏感的地带。如果人口减少,住房的需求必然下降,楼市疲软必然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出现,这将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此次“单独放开二胎”将极大地促进楼市刚性需求的增加,有利于房价的稳定和软着陆,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平稳过渡。

全面二孩政策对我们经济社会有什么好处

4. 二胎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对于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促进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发展,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着重要影响。一、从长远看可缓解机制转轨过程中存在巨大的社会养老保险金缺口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正迅速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到2013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将消失,劳动年龄人口将从不再增长转变为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养老压力的日益增加,使得我国在养老保险制度转型时遗留下的养老保险的隐性问题显露出来,即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从现收现付模式向“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发展,所以不难从财富流动的机制上看出,在新的制度下劳动者不仅要为自己缴费,还必须同时为退休的上一代人交纳费用,这就存在着一代人必须养活两代人的难题,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国的普遍做法是将本应在未来才能支付的现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的资金挪用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费用,从而造成了全国范围内养老保险基金有名无实的空账运行。养老保险金的空账运转是现在向未来透支,是退休一代向在职一代的透支。所以从长期看,这种运行制度的实施是难以继续下去的。长此下去必然隐藏着巨大的资金风险,动摇新制度的根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可使年轻人口得以迅速增长,改变中国“倒三角”的人口结构状况,使人口结构变化逐步趋于正常,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有效的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此外,从长远考虑还应该看到,新生人口在之后的二三十年中可以成长为劳动力,改变劳动年龄人口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的正增长,以及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这样可使退休人口能够安享晚年,老有所依,有效的解决社会养老保险金缺口的问题。二、可避免中国过早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减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众所周知,较低的生育率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据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远远超过10%,按国际通行标准来看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的沉重负担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会加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比如:会导致养老负担系数的大幅增加,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也会随之加重等。虽然我国在医疗健康服务等保障领域已经做出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对于老年人群的生活照顾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制度空窗,如果不能使家庭结构合理化,那么老年人口的各种需要将更加依赖于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这样势必增加了民众对于保障性服务的社会化需求,加重社会保障制度的负担。“单独二胎”政策的推出将逐步提高青壮年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延缓我国过早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减轻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危机。并且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可以使老年人得到更多来自家庭的照顾,减少对制度保障的依赖性,减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三、与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相契合,分担社会保障制度的供养人数首先,由于家庭供养能力的下降造成了老年人赡养水平的下降。家庭养老的核心是子女为老年人提供养老资源。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421”家庭已逐步成为现行的主流家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每两个青壮年就要赡养四个老年人,这无疑直接造成了整个社会对老年人口供养能力的下降。其次,家庭中的青壮年人口担负着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重担与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已经感觉到越来越难以照料家庭中老年人的生活,特别是对于家庭中有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更是不堪重负,直接冲击着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占取更多的社会服务资源。最后,我国现在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医护人员普遍缺乏,为老年人护理的专业培训机构也少之又少,社会养老机构能容纳老年人的床位数也是有限的,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中所规定的能提供给老年人的各种物质与服务均远远落后于社会养老需求的增长。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在家庭供养能力的大幅下降与社会保障制度服务资源匮乏的共同作用下,基于我国人口社会发展形势的战略规划,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与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不谋而合,让子女赡养老年人将更好的给老年人提供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有利于我国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保障体系,把老年人、家庭、社会、国家作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发挥社会保障的重要职能,为老百姓谋更多的福利。四、结语随着中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从整体上看,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对于缓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老龄化加速以及养老保险金空账危机等问题都有着积极效应,是有利于稳定社会和促进国家进步的重要政策措施。但是根据分析也可以看出其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以及力度的有限性。不管是应对老龄化加速,缓解养老金缺口的问题,还是减轻社会保障制度的负担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出台更多行之有效的政策与之配合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5. 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影响有哪些

你好,这是官方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根据人口形势发展变化,在全国普遍实行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顺应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明显变化,“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逐步淡化。根据《决定》的要求,要通过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逐步实现国家意志和群众意愿的统一,缩小城乡、地区、民族之间生育政策的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水平。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必将进一步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善家庭人口结构,显著增强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和养老照料功能,更好地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第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稳中有降,目前为1.5-1.6。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民收入增长、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健全,特别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妇女总和生育率还可能进一步下降。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减缓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过快下降的势头,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第三,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9.41亿人峰值,2012年下降为9.37亿人,按此趋势,2030年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仍可保持8亿人以上,但年轻劳动力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比例下降,劳动力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有所减弱。同时,人口老龄化明显加速, 
2012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14.3%,2013年底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亿,而2025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3亿和4亿。如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就是要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这些决策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影响有哪些

6. 二胎开放对保险的影响

,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对于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促进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发展,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着重要影响。一、从长远看可缓解机制转轨过程中存在巨大的社会养老保险金缺口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正迅速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到2013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将消失,劳动年龄人口将从不再增长转变为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养老压力的日益增加,使得我国在养老保险制度转型时遗留下的养老保险的隐性问题显露出来,即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从现收现付模式向“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发展,所以不难从财富流动的机制上看出,在新的制度下劳动者不仅要为自己缴费,还必须同时为退休的上一代人交纳费用,这就存在着一代人必须养活两代人的难题,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国的普遍做法是将本应在未来才能支付的现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的资金挪用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费用,从而造成了全国范围内养老保险基金有名无实的空账运行。养老保险金的空账运转是现在向未来透支,是退休一代向在职一代的透支。所以从长期看,这种运行制度的实施是难以继续下去的。长此下去必然隐藏着巨大的资金风险,动摇新制度的根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可使年轻人口得以迅速增长,改变中国“倒三角”的人口结构状况,使人口结构变化逐步趋于正常,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有效的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此外,从长远考虑还应该看到,新生人口在之后的二三十年中可以成长为劳动力,改变劳动年龄人口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的正增长,以及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这样可使退休人口能够安享晚年,老有所依,有效的解决社会养老保险金缺口的问题。二、可避免中国过早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减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众所周知,较低的生育率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据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远远超过10%,按国际通行标准来看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的沉重负担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会加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比如:会导致养老负担系数的大幅增加,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也会随之加重等。虽然我国在医疗健康服务等保障领域已经做出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对于老年人群的生活照顾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制度空窗,如果不能使家庭结构合理化,那么老年人口的各种需要将更加依赖于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这样势必增加了民众对于保障性服务的社会化需求,加重社会保障制度的负担。“单独二胎”政策的推出将逐步提高青壮年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延缓我国过早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减轻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危机。并且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可以使老年人得到更多来自家庭的照顾,减少对制度保障的依赖性,减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三、与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相契合,分担社会保障制度的供养人数首先,由于家庭供养能力的下降造成了老年人赡养水平的下降。家庭养老的核心是子女为老年人提供养老资源。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421”家庭已逐步成为现行的主流家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每两个青壮年就要赡养四个老年人,这无疑直接造成了整个社会对老年人口供养能力的下降。其次,家庭中的青壮年人口担负着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重担与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已经感觉到越来越难以照料家庭中老年人的生活,特别是对于家庭中有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更是不堪重负,直接冲击着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占取更多的社会服务资源。最后,我国现在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医护人员普遍缺乏,为老年人护理的专业培训机构也少之又少,社会养老机构能容纳老年人的床位数也是有限的,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中所规定的能提供给老年人的各种物质与服务均远远落后于社会养老需求的增长。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在家庭供养能力的大幅下降与社会保障制度服务资源匮乏的共同作用下,基于我国人口社会发展形势的战略规划,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与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不谋而合,让子女赡养老年人将更好的给老年人提供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有利于我国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保障体系,把老年人、家庭、社会、国家作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发挥社会保障的重要职能,为老百姓谋更多的福利。四、结语随着中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从整体上看,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对于缓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老龄化加速以及养老保险金空账危机等问题都有着积极效应,是有利于稳定社会和促进国家进步的重要政策措施。但是根据分析也可以看出其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以及力度的有限性。不管是应对老龄化加速,缓解养老金缺口的问题,还是减轻社会保障制度的负担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出台更多行之有效的政策与之配合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7. 全面二孩对社会保险有何影响

全面二孩对社会保险有何影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这一政策的实施,必将对我国人口结构产生深远影响。近日,承担“全面二孩”政策对社会保险影响课题的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医保研究室副主任董朝晖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了解该政策的短期和长期、正向和负向作用,对于指导社会保险未来工作非常必要。
“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保险基金压力不会很大
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对于社会保险来说,政策实施后,当前受影响最大的当属生育保险。请您结合近几年我国生育保险的运行情况,谈一下全面放开二孩对基金支出的影响?
 
董朝晖: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育龄妇女人数从2000年的3.49亿人,下降到2013年的3.09亿人,占人口的比例从27.59%下降到22.70%,出生婴儿数量从2000年的1777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1640万人。由此可见,如果计划生育政策再不调整,出生婴儿数量会进一步下降。
“全面二孩” 政策实施后,首先会增加生育保险基金的支出。过去几年我国生育保险基金结余较多,基本能够承受 “全面二孩” 政策带来的支出上升。2014年末,全国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平均足以支付20个月的待遇,尽管近年来生育保险基金的年结余率在下降,但是,2014年当年基金结余率仍达到17.5%。从总体上看,“全面二孩” 政策对生育保险基金压力不会很大。
 
问:如果生育政策再不调整,社保基金收支会出现什么状况?
 
董朝晖:人口老龄化对社保基金的威胁是长期的,生育政策不会对人口结构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未来10年内,职工养老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将遭遇困境。尤其是在未来20年内,这一问题会更为严重。因此,社保部门应该做好基金预警工作,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基金的平稳运行,通过各种措施保证社保待遇的兑付,维护社会稳定。如果 “全面二孩”政策能够落实好,那么该政策对于基金的正面影响将在20年以后出现。
警惕参保人群对生育保险的“逆向选择”风险
问: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 “单独二孩”新政,新政实施以来我国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的变动情况是怎样的?
 
董朝晖:2013年实施 “单独二孩” 政策后,以2014年的数据与2012的数据相比,尽管全国的婴儿出生数量仅增加3%,但生育保险覆盖人群的生育人数却增加了30.5%,而同期生育保险覆盖人数也仅增加10.4%。这说明被生育保险覆盖的人群有更强的生育意愿,或者说有更强生育意愿的人会积极参加生育保险。在这种情况下,生育保险基金的当年结余率有了明显下降, 从2012年的27.9%下降到2014年的17.5%。 因此,生育保险本身要控制好 “逆向选择”的风险。当然,如果把生育保险作为鼓励生育的一项措施, 那么政府应加强对生育保险的投入, 好在生育保险基金规模并不大,仅占社保基金总规模的1.1%, 不会给财政造成太大负担。
对于生育保险来说,参保人的“逆向选择” 风险值得注意。由于生育保险没有实施全民强制参保,所以可能出现有生育意愿的人选择性参保,而没有生育意愿的人不参保,这将导致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的大幅度增加,而基金收入增加有限。 例如,2014年,全国生育保险覆盖人口仅增加3.9%,而生育人数增长了19.2%。“全面二孩” 政策实施后,“逆向选择”的风险将会更加突出。
 
问:您认为地方社保部门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有效避免生育保险“逆向选择”?
 
董朝晖:加强依法参保,达到应保尽保,是控制 “逆向选择” 风险的主要措施。我国目前生育保险主要覆盖职工人群,应加强参保监督,要求所有职工参加生育保险。如果以参加基本医保的在职职工人数作为生育保险的应参保人数,那么,2014年的参保率约为81%,所以,还有提升参保率的空间。
期待“全面二孩”在2035年遏制制度抚养比的下降
问:全面放开二孩,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对于基本养老保险来说,直接的好处就是改善制度抚养比。请介绍一下我国近些年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的变动情况?
 
董朝晖:2014年职工养老保险的“在职/退休” 人员比已经下降到2.97,也就是说不到3个在职人员要养1个退休人员,而这一比例在2000年是3.30,在1995年是3.90。2010年以后,随着养老保险的扩面,更多的农民工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 这部分人群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否则职工养老保险的 “在职/退休” 人员比还会下降更快。由于目前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已经很高,再通过扩面来改善 “在职/退休” 人员比的空间几乎没有了。我们期望“全面二孩” 政策能够在2035年以后遏制“在职/退休” 人员比的下降速度,但是要逆转下降趋势需要更长的时间。
 
问: “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有何意义?
 
董朝晖:20年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的人口将进入劳动力市场,这将改善劳动人口结构,因此,将对职工医保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产生有利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显示, “全面二孩” 政策只能缓解老龄化对职工医保和养老保险的威胁,而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 据测算,2025年以后,职工医保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将难以依靠自身收支来维持平衡,即使 “全面二孩” 政策能够显著改善人口结构,也要等到2035年以后才能显示出对社保基金的正面效应,况且这一正面效应也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基金赤字。从改善人口结构的角度来看,“全面二孩” 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育率仍值得担忧,2013年实施 “单独二孩”政策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出生婴儿数仅比2012年增加49万人,约增加3%。
综合以上分析, “全面二孩” 政策是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的必然之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短期内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从长期来看仍然有利于改善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因此,“全面二孩” 政策应尽快宣传好,落实好。
钟仁萱
相关新闻
我省生育保险费率将动态调整
本报讯    为更好地保障职工的生育保险待遇,省人社厅、省财政厅日前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生育保险费率动态调整机制的意见》。据悉,今后各地生育保险基金出现当期赤字,可上调费率,运行有结余可下调费率,动态调整。
记者了解到,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职工个人无需缴费。去年10月我省实施的《江苏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明确,将缴费比例调整为一般不超过0.5%,超过0.5%的,需报省政府批准。
此次《意见》要求,当设区的市生育保险基金运行出现当期赤字,且全市累计结余可释放水平(即全市累计结余/全市当期月平均赤字)不足15个月时,可上调生育保险费率;当基金运行当期结余,且全市累计结余超过15个月平均支付水平(即全市累计结余/全市当期月平均支出)时,可下调生育保险费率。当基金出现运行风险时,各设区的市应报告,启动费率调整程序。拟上调费率时,其测算的基金当期结余率(全市当期结余/全市当期收入)原则上不高于3%。
《意见》还规定,各地要按照《江苏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的要求,完善生育保险政策,规范待遇标准,按时足额支付参保人员的待遇,切实保障职工生育保险的合法权益。要加大付费方式改革力度,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生育医疗费用)要依规定实行按单元、病种付费,由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引导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参保人员的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全面二孩对社会保险有何影响

8. 全面二孩对社会保险有何影响

全面二孩对社会保险有何影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这一政策的实施,必将对我国人口结构产生深远影响。近日,承担“全面二孩”政策对社会保险影响课题的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医保研究室副主任董朝晖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了解该政策的短期和长期、正向和负向作用,对于指导社会保险未来工作非常必要。“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保险基金压力不会很大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对于社会保险来说,政策实施后,当前受影响最大的当属生育保险。请您结合近几年我国生育保险的运行情况,谈一下全面放开二孩对基金支出的影响?董朝晖: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育龄妇女人数从2000年的3.49亿人,下降到2013年的3.09亿人,占人口的比例从27.59%下降到22.70%,出生婴儿数量从2000年的1777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1640万人。由此可见,如果计划生育政策再不调整,出生婴儿数量会进一步下降。“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首先会增加生育保险基金的支出。过去几年我国生育保险基金结余较多,基本能够承受“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支出上升。2014年末,全国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平均足以支付20个月的待遇,尽管近年来生育保险基金的年结余率在下降,但是,2014年当年基金结余率仍达到17.5%。从总体上看,“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保险基金压力不会很大。问:如果生育政策再不调整,社保基金收支会出现什么状况?董朝晖:人口老龄化对社保基金的威胁是长期的,生育政策不会对人口结构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未来10年内,职工养老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将遭遇困境。尤其是在未来20年内,这一问题会更为严重。因此,社保部门应该做好基金预警工作,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基金的平稳运行,通过各种措施保证社保待遇的兑付,维护社会稳定。如果“全面二孩”政策能够落实好,那么该政策对于基金的正面影响将在20年以后出现。警惕参保人群对生育保险的“逆向选择”风险问: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新政,新政实施以来我国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的变动情况是怎样的?董朝晖: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以2014年的数据与2012的数据相比,尽管全国的婴儿出生数量仅增加3%,但生育保险覆盖人群的生育人数却增加了30.5%,而同期生育保险覆盖人数也仅增加10.4%。这说明被生育保险覆盖的人群有更强的生育意愿,或者说有更强生育意愿的人会积极参加生育保险。在这种情况下,生育保险基金的当年结余率有了明显下降,从2012年的27.9%下降到2014年的17.5%。因此,生育保险本身要控制好“逆向选择”的风险。当然,如果把生育保险作为鼓励生育的一项措施,那么政府应加强对生育保险的投入,好在生育保险基金规模并不大,仅占社保基金总规模的1.1%,不会给财政造成太大负担。对于生育保险来说,参保人的“逆向选择”风险值得注意。由于生育保险没有实施全民强制参保,所以可能出现有生育意愿的人选择性参保,而没有生育意愿的人不参保,这将导致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的大幅度增加,而基金收入增加有限。例如,2014年,全国生育保险覆盖人口仅增加3.9%,而生育人数增长了19.2%。“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逆向选择”的风险将会更加突出。问:您认为地方社保部门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有效避免生育保险“逆向选择”?董朝晖:加强依法参保,达到应保尽保,是控制“逆向选择”风险的主要措施。我国目前生育保险主要覆盖职工人群,应加强参保监督,要求所有职工参加生育保险。如果以参加基本医保的在职职工人数作为生育保险的应参保人数,那么,2014年的参保率约为81%,所以,还有提升参保率的空间。期待“全面二孩”在2035年遏制制度抚养比的下降问:全面放开二孩,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对于基本养老保险来说,直接的好处就是改善制度抚养比。请介绍一下我国近些年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的变动情况?董朝晖:2014年职工养老保险的“在职/退休”人员比已经下降到2.97,也就是说不到3个在职人员要养1个退休人员,而这一比例在2000年是3.30,在1995年是3.90。2010年以后,随着养老保险的扩面,更多的农民工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这部分人群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否则职工养老保险的“在职/退休”人员比还会下降更快。由于目前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已经很高,再通过扩面来改善“在职/退休”人员比的空间几乎没有了。我们期望“全面二孩”政策能够在2035年以后遏制“在职/退休”人员比的下降速度,但是要逆转下降趋势需要更长的时间。问:“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有何意义?董朝晖:20年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的人口将进入劳动力市场,这将改善劳动人口结构,因此,将对职工医保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产生有利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只能缓解老龄化对职工医保和养老保险的威胁,而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据测算,2025年以后,职工医保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将难以依靠自身收支来维持平衡,即使“全面二孩”政策能够显著改善人口结构,也要等到2035年以后才能显示出对社保基金的正面效应,况且这一正面效应也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基金赤字。从改善人口结构的角度来看,“全面二孩”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育率仍值得担忧,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出生婴儿数仅比2012年增加49万人,约增加3%。综合以上分析,“全面二孩”政策是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的必然之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短期内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从长期来看仍然有利于改善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应尽快宣传好,落实好。钟仁萱相关新闻我省生育保险费率将动态调整本报讯为更好地保障职工的生育保险待遇,省人社厅、省财政厅日前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生育保险费率动态调整机制的意见》。据悉,今后各地生育保险基金出现当期赤字,可上调费率,运行有结余可下调费率,动态调整。记者了解到,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职工个人无需缴费。去年10月我省实施的《江苏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明确,将缴费比例调整为一般不超过0.5%,超过0.5%的,需报省政府批准。此次《意见》要求,当设区的市生育保险基金运行出现当期赤字,且全市累计结余可释放水平(即全市累计结余/全市当期月平均赤字)不足15个月时,可上调生育保险费率;当基金运行当期结余,且全市累计结余超过15个月平均支付水平(即全市累计结余/全市当期月平均支出)时,可下调生育保险费率。当基金出现运行风险时,各设区的市应报告,启动费率调整程序。拟上调费率时,其测算的基金当期结余率(全市当期结余/全市当期收入)原则上不高于3%。《意见》还规定,各地要按照《江苏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的要求,完善生育保险政策,规范待遇标准,按时足额支付参保人员的待遇,切实保障职工生育保险的合法权益。要加大付费方式改革力度,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生育医疗费用)要依规定实行按单元、病种付费,由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引导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参保人员的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