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含义

2024-05-04 19:44

1. 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含义

  一、引言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一直在争论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的比较优势[1]。这一争论主要集中在四个国家: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如德国、日本。银行在动员储蓄、配置资本、监督公司管理者的投资决策以及在提供风险管理手段上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如英格兰和美国。在把社会储蓄投向企业、行使公司控制以及减轻风险的管理上,证券市场与银行同等重要。一些分析家认为,在提供金融服务上,市场更有效率;另一些则颂扬中介的优势。争论未解决,并阻碍稳定政策建议的形成。

  对市场主导型与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进行比较的现有文献存在一个主要缺点:这些比较集中于人均GDP水平相似的一个很窄系列的国家。以至于这些国家有一个非常相似的长期增长率。因此,如果人们接受德国和日本是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英国和美国是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并且如果人们认识到所有这些国家有一个非常相似的长期增长率,那么意味着实行何种金融系统关系不大[2]。为提供更多的关于经济重要性和金融结构决定的信息,经济学家需要把该争论扩展至包括广泛系列的国家经验。

  为把该争论扩展至国家的一个更广泛的横截面,我们需要新的数据。基于一个新构建的数据系列,本文检测多至150个国家横截面的金融结构。我们利用了简单的图表、相关和回归来阐述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且,我们提供金融结构潜在的法律、管制和政策决定因素的经验证据。这是自Goldsmith(1969)的有影响的著作以来对国家大量横截面的金融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第一次系统检测。然而,应该指出的是本文并不检测金融结构是否会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绩效产生一个因果关系的影响,并不检测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国家是否会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绩效产生一个因果关系的影响。Levine(1999)、Demirguc-kunt和Makismovic(1999)在相应的论文中作了这些分析。相反,本文介绍有关金融机构与经济发展之关系以及大量横截面国家的金融结构与法律、管制政策决定因素之关系方面标准化(Stylized)事实。

  更具体地,本文提供有关三个问题的国际比较:

  ·  经济发展与银行、非银行以及股票市场发展之关系;

  ·  经济发展与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之关系;

  ·  金融结构的法律、管制、税收以及宏观经济之决定因素。


  为分析金融结构,我们必须把国家划分为或市场主导型或银行主导型类别。基于规模检测、行为以及效率,我们构造了金融结构的一个综合指数(Conglomerate index)。具体地说,我们研究了银行部门发展(根据规模、行为和效率来检测)相对于股票市场发展(同样根据规模、行为和效率来检测)的比率。具有较大比率的国家被划分为银行主导型类别。银行部门发展对股票市场发展的综合比率低于平均值的国家被划分为市场主导型类别。因此,这个归类体系产生了国家的两个类别: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的国家和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的国家。

  尽管是一个有用的起点,但这个双变量体系代表了大量的含义。遗憾的是,尽管通过国际比较,一些国家的银行系统是不发达的(Poorly developed)。但这种方法把它们确认为银行主导型,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是由于按照国际标准这些国家的股票市场是非常不发达的。同样,因为一些国家的银行是极端不发达的,尽管根据国际比较它们的市场是不发达的,但这种方法把它们的金融系统确认为是市场主导型。因此,我们发展了另外一个归类体系。首先,我们确定有高度不发达金融系统的国家。如果一个国家的银行和市场发展两者都低于平均值,它的金融系统被认为是不发达的。这就产生了三个类别:不发达的、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尽管这个分类体系同样有问题,但它有助于比较国家的跨广泛横截面上的金融结构。因为与具有较发达金融系统——或属于银行主导型类别或属于市场主导型类别相比,非常不发达的金融系统彼此之间有更多的共性。尽管当只考虑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时,我们能得到同样的结果,但当我们考虑金融结构的三个类别:不发达的、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我们看到了更清楚得多的模式。

  我们的发现如下:

  ·  在较富裕的国家,银行、非银行以及股票市场更大、更活跃、并更有效率。在平均水平上,较富裕的国家其金融系统更发达;

  ·  在较高收入国家,相对于银行,股票市场变得更活跃和更有效率。各国金融系统演变存在这样的趋势:当国家变得较富裕时,其金融系统变得更以市场为导向(Market-oriented);

  ·  有习惯法(Common laws)传统,对股东权力有强有力的保护,有好的会计管制、腐败的低水平以及没有明确的存款保险的国家,其金融系统倾向于更加以市场为导向;

  ·  有法国民法传统,对股东和信贷者权力保护不好,合约执行差、腐败的高水平、差的会计标准、限制性的银行管制以及高通货膨胀的国家,倾向于有不发达的金融系统。

  本文的其余部分组织如下:第II小节说明了在跨不同人均收入组别上金融系统如何不同;第III小节经验性地定义金融结构并提供跨国比较;第IV小节考察了金融结构的法律、管制、税收和政策决定因素;第V小结总结了研究结果。


  --------------------------------------------------------------------------------

  [1] 引证和讨论参见Allen and Gale(1997)和Levine(1997)。

  [2] 尽管其它差别(如财政、货币和管制政策)能够完全平衡金融结构差别的增长效应,但这看来是不可能的。同样,金融结构过去的研究没有对照非金融部门政策上的差别。


  二、 跨人均收入组别上金融系统的差别

  不同的国家其金融系统有大的差别。像人们比较较贫穷国家与较富裕国家一样(以人均GDP来测度),本小节利用新搜集的多达150个国家横截面数据来说明金融系统是如何不同的。

  在跨收入组别上,尽管并不是所有的金融部门发展的检测方法会以一个系统的方式变化,但一些值得注意的模式出现了:在较富裕的国家,依据银行、非银行金融中介和股票市场的规模、行为、效率来检测的金融部门的发展倾向于更大。这个分析集中于90年代搜集的数据[1]。当我们对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数据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分析时,得出了极为相似的结果。附录显示了不同时期内金融系统是如何不同的。Beck、Demirguc-kunt和Levine(1999)提供了数据来源的详细信息。

  A:中介

  在较高收入国家,银行和其它金融中介规模倾向于更大、更活跃并更有效率。

  考虑四个检测。首先,流动负债/GDP等于银行流动负债加上非银行金融中介的流动负债/GDP。通过加总银行和非银行的流动负债,得出的流动负债/GDP是金融中介规模相对于经济规模的一个常用指标。流动负债/GDP经常被用来作为金融部门发展的总量检测方法(King and Levine,1993a,b)。其次,银行资产/GDP等于存款货币银行总的国内资产/GDP。银行资产/GDP提供了一个银行部门总规模的检测方法。第三,存款货币银行在私有部门的索取权/GDP等于存款货币银行贷给(以及其它在私有部门的索取权)私有部门的信贷占GDP的份额。这个检测排除了对公共部门的信贷(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公共企业)。通过加总银行在私有部门的索取权,存款货币银行在私有部门的索取权/GDP是在私有部门上银行行为的一个常用指标。第四,其它金融机构在私有部门的索取权/GDP中的其它金融机构集中在保险、金融公司、集中的投资计划(共同基金)、储蓄银行、私人养老金和发展银行。其它金融机构在私有部门的索取权/GDP等于非银行机构贷给(以及其它在私有部门的索取权)私有部门的信贷占GDP的份额。因此,其它金融机构在私有部门的索取权/GDP提供了在私有部门上银行行为的一个广泛的检测。

  在计算了金融中介规模和行为的这些测度后,我们把国家归于1997年世界银行发展指标中定义的低、中低、中高和高收入国家类别[2]。基于这个收入组别排列,每个组别的国家数目大体相同。然而,对四个组别中的每一个组别,我们计算了金融中介发展指标的平均值。表1给出了每个国家的数据。图1显示了当把较为富裕的国家和较为贫穷的国家加以比较时,在较为富裕的国家,流动资产/GDP,银行资产/GDP,存款货币银行在私有部门的索取权/GDP以及其它金融机构在私有部门的索取权/GDP都上升了,这个模式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表2显示了人均GDP与流动性负债/GDP、银行资产/GDP、存款货币银行在私有部门的索取权/GDP以及其它金融机构在私有部门的索取权/GDP之间的相关在5%的水平上都是显著的。在具体国家方面,奥地利、德国、法国、英国、香港、日本、荷兰以及瑞士有比较大的、活跃的银行体系。另一方面,阿根廷、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加纳、尼泊尔、尼日利亚、秘鲁、土耳其以及津巴布韦有特别小的、不活跃的银行体系。在非银行方面,日本、韩国、荷兰、南非、瑞典以及美国有非常强大的金融中介(见表1)。事实上,在美国、瑞典和韩国,其它金融中介发放给私有部门的信贷比存款货币银行发放的要多。同样,注意到在较富裕国家,中央银行在信贷配置上的直接作用是较小的(见图1和表2)。

  现在考虑银行部门效率的两个检测。一般管理成本(Overhead cost)等于银行一般管理成本与银行总资产的比率。尽管不是明确的,我们还是把较低的一般管理成本看作是较高效率的标志。过多的一般管理成本支出可能反映了浪费和缺乏竞争。然而,同样必须认识到竞争性的银行可能从事大量投资以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这些提高生产率的投资可能引起一般管理成本的上升。因此,极低的一般管理成本可能反映不充分竞争和在提供好的银行服务上投资不足。可见,一般管理成本不是效率的一个明确清楚的检测方法。

  银行效率的第2个检测是银行净利差,它等于银行利率收入减去利率支出再除以总资产。尽管许多因素影响利差,较小的利差通常被认为代表较强的竞争和较高的效率。我们获得了8个国家基于银行水平的一般管理成本和银行利差的数据。对每一个国家我们计算了单个银行的平均值。图1显示了较高收入的国家倾向于有较低平均的一般管理成本和较低的平均银行净利差。人均GDP与一般管理成本和银行利差之间的相关(以及P值)进一步证明了人均GDP和银行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见表2)。

  银行集中度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我们以三个最大的银行资产在总的银行部门资产中的比重来检测银行部门的集中度,并称之为银行集中指数。图1显示了当从较低收入向较高收入国家银行移动时,银行集中度倾向于下降。然而,这种银行部门集中度的下降在统计上不显著,如表2所示。

  在表1中我们同样报告了在银行总资产中外国银行和公有银行的份额。当我们移向较高收入国家时(图1),这两个检测都下降了。从表2我们能看出这种关系同样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B:跨国股票市场

  在较高收入国家,股票市场倾向于较大、更活跃并更有效率。

  为检测市场规模,我们采用了作为GDP份额的市值指标,它等于国内股票价值(在国内股票交易所交易的)与GDP的比率。为检测市场行为,我们采用了作为GDP份额的交易总价值指标,它等于在国内交易所国内股票的交易市值除以GDP。作为GDP份额的总交易市值检测相对于经济规模的股票交易市值,作为GDP份额的总交易市值被经常用来检测市场流动性,因为它检测了相对于经济行为的交易(例如Levine and Zervos,1998)。最后,为检测市场效率,我们利用了换手率(Turnover ratio),它等于国内股票在国内交易所交易的价值除以国内股票的价值(在国内交易所交易的)。换手率不是效率的一个直接检测指标,它没有检测交易成本。进一步说,换手率是检测相对于市场规模的股票交易市值,并被经常用作检测流动性的方法。

  如图2所示,按照收入划分的四个组别,当我们从最穷的国家移向最高收入的国家组别时,作为GDP份额的市值、作为GDP份额的总交易市值和换手率都上升了。人均GDP与作为GDP份额的总交易市值和换手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大约都是0.4,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人均GDP与市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接近0.3,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在较富裕的国家,股票市场更为发达。在单个国家方面,其排名严重依赖于股票市场发展的特定检测方法。一些国家和一些国家的地区通过任何检测方法都显示其股票市场有较好的发展(表1中显示的澳大利亚、英国、香港、马来西亚、荷兰、新加坡、瑞典、瑞士、泰国和美国);一些国家有大的但流动性差的股票市场,如智利和南非(见表1);另一些国家有活跃的但小的股票市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和德国。


  C:跨国非银行金融中介

  在较富裕国家,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以及其它非银行金融中介占GDP的份额是较大的。

  具体地,我们检测了保险公司、养老基金、集中性投资计划(共同基金)、发展银行以及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放给私有部门的贷款,以这些机构发放的私有部门的贷款占GDP的份额来计算。图3A显示了在较为富裕的国家,这些非银行金融中介的每一个检测值都较大,但当国家变得更富裕时,相对于发展银行与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的作用上升了(图3B)。对于人寿保险公司,我们包括了一个另外的规模和两个另外的行为检测方法(图3C)。人寿保险部门的规模,定义为人寿保险公司发放给私人信贷站GDP的百分比,它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用保险费/GDP来检测人寿保险的深度,用人均保险费来检测人寿保险的密度。结果出现了同样的模式:高收入国家显示出人寿保险的深度是中低收入国家的10倍,并且高收入国家的人寿保险密度几乎比低收入国家的人寿保险密度高100倍。


  D:总体效率

  在较高收入国家,总体的金融系统变得更大,更活跃并更有效率。

  直到现在,我们的分析要么集中于金融中介,要么集中于股票市场。这里,我们进行总体金融系统的效率检测。我们考虑检测总体金融部门发展的五个方法。首先,我们检测金融系统的总规模,为做此工作,我们把存款货币银行的国内资产和股票市值加在一起,并除以GDP。Rajan和Zingales(1998)利用了一个同样的指标去检测金融部门发展的总体效率。如图4所示,金融部门的总规模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急剧上升,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

  接着,我们考虑了总体金融部门发展的四个检测方法。在那里,我们固定—和—匹配(Fix-and-match)了股票市场和银行业发展的不同检测方法。我们利用了换手率和总交易市值/GDP来检测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我们把较高的水平解释为表示更有效运作的股票市场。为在一个广泛经济基础上来测度股票市场的发展,我们宁愿要总交易市值/GDP的检测方法,而不是换手率。总交易市值/GDP检测相对于经济规模的交易,而换手率检测相对于市场规模的交易。因此,一个小的活跃的市场可能有高的换手率和低的总交易市值/GDP。因为我们正在寻求检测一个国家的企业交易所有权的容易性,用总交易市值/GDP检测它更为直接。不过,我们利用两种方法提供了检测结果。同样,我们利用一般管理成本(Overhead cost)和银行净利差去检测银行部门的非效率。这里,我们把这两者数据的较高水平解释为银行运作的较低效率。因此,用每一个股票市场指标除以每一个银行部门非效率的检测方法,我们构造了检测总体金融部门发展的四个检测方法。

  利用金融部门总体效率的检测方法的结果如图4中的直方图所示,国家被划分为四个组别,较富裕的国家倾向于有更高效率的金融系统。并且所有的检测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一些国家在总体金融部门效率方面是突出的。特别地,依据我们偏好的两个总体金融部门效率的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基于股票市场指标,总交易市值/GDP以及两个银行效率的检测方法:一般管理成本和净银行利差),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芬兰、日本、泰国、韩国、英国、美国、瑞士、澳大利亚都被排在非常高的位置。

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含义

2.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特点

一、两种金融体系的诞生背景
    如果翻开历史书,我们就可以轻易地发现,两种金融体系的诞生都可以归结为同一个原因——资本市场泡沫破灭。在19世纪初期,约翰·劳出任法国的财政部长等要职在他任职期间,他通过手中的权利不断来实施他的经济思想,也即通过信用的扩张来促进经济的增长。短期来看,这的确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并且在这段时期,法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资本市场泡沫也不断积聚,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制造虚假利润来吸引投资者,这其中又以密西西比公司为甚。而急剧膨胀的泡沫最终还是破灭了,这给法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导致了法国政府当局及人民对资本市场的极度不信任。因而密西西比泡沫破灭之后,法国也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不仅如此,法国的这种选择还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包括德国等国家。
    而在美国,情况却刚好相反。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资本市场泡沫膨胀非常厉害,而当时美国政府又奉承“自由经济主义”的精神,对泡沫的膨胀听之任之,并时而不时地给予市场信心,显然政府的这种态度无疑给本已急剧膨胀的泡沫再添把火。因而到了1929年10月,泡沫膨胀到了巅峰而最终破灭。这一泡沫的破灭不仅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而且导致了整个世界经济出现了大萧条。而与法国做法不同的是,美国政府认为,这次泡沫膨胀的主要因素就是银行对市场的过度参与。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自由经济主义”导致美国实行非常宽松的混业经营制度,这样也就导致大部分美国商业银行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证券投资或买卖。因此,泡沫破灭之后,美国政府当局立刻颁发了《Q条例》,严格地限制银行的经营范围,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得以废除。显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银行的发展,最终使美国金融体系发展成为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
    因此,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金融体系的选择其实是一个内生过程,而这一内生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的实际情况,包括各国的文化、习俗、制度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因素。
    二、两种金融体系的比较
    就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而言,由于它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因而容易解决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它还能为成熟的传统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但对于一些新兴产业,尤其是一些还未成熟并且风险极大的产业来讲,银行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因为根据银行信贷的原则来看,完全建立在预期之上且风险极大的项目是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然而,相比较而言,在这方面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则具有优势。市场提供融资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要求融资者的信息充分透明;其二是建立在预期基础之上。由于信息的充分透明,市场在配置风险方面比银行更具有优势,同时由于市场投资都是建立在预期基础之上的,这样也就使得在对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方面更具效率。同时与银行不同的是,市场还能保证所有的参与者都具有平等的地位,这一特点也有利于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因而,总的来看,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比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在金融效率、风险配置及兼顾公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型产业。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同的金融体系也就导致了不同的产业结构。如在美国,由于它是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故在新型产业及高风险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信息、生物制药等产业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而也使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低通胀、低失业”这样良好的经济发展局面,也就是很多专家学者所指的“新经济”。
    三、中国的选择
    从金融体系的历史背景来看,由于其的发展都是内生的,因而中国似乎没有必要对此做过多的安排。但若如此想的话,可能就把问题看的过于简单了。中国自1984年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业务分离后,才真正有了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体系。但不管从银行的成立还是从市场的诞生来看,我国金融体系的建立都具有很强的外生性。也正是由于这种外生性,使得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证券业也是如此,短短十几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所走的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经济改革很大程度的外生性,导致了金融业改革具有很强的外生性。因此,在当前改革的关键时期,金融体系的外生性建立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然而就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现状来看,我国的金融效率非常低。一般而言,金融的基本功能就是储蓄向投资转化,若储蓄向投资转化顺畅,则资本供给将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那么经济发展就能得到保证。而我国金融制度怎样呢?总的来说,不是非常乐观。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需求应该无穷大,如城市建设、企业改造等,无不需要大量资金。就目前情况来看,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公共设施体系比较完善外,其他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公共设施还非常落后,我国人均住房面积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要改善这一状况,必须有大量的资金供给。但比较令人费解的是,我国竟然是一个净资本输出国。我国虽然有外商直接投资源源不断的流入,但外汇储备及金融部门的存贷差却不断创历史新高,这一现象让人深思。一边是巨额的资金需求,另一边却是大量资金投资海外(如巨额的外汇储备就主要投资美国政府债券),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仔细分析就不难理解,出现当前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金融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储蓄向投资转化不畅。目前我国很多金融机构都出现“泛银行化”现象,同时我国银行业本身效率较低。另外,由于缺乏完善的资本市场,投融资工具创新不足。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它们都拥有大量的金融创新工具,允许发行市政债券及对经济主体不采取歧视性政策,因而它们金融效率非常高。这也就是在美国这样资本极为丰富的国家,却仍不断有大量资本流入的根本原因。从这里可以看出,导致我国金融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极不发达的资本市场,从而使大量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
    因而,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应该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然而,要真正建立这样的金融体系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一是目前资本市场实力相对银行来讲太弱了,不管是从融资额还是从规模来讲,市场都不具有可比性。二是目前资本市场缺陷仍然非常多,其中制度性缺陷——股权分裂仍然没有解决。这一制度性缺陷导致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及同股不同成本,并且也导致市场信息披露不充分,而这些都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三是资本市场的过快发展也会对银行的持续经营产生很大的冲击。我们知道,由于历史原因,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都存在着巨额的呆坏账。因而若资本市场以一种超常规的速度发展的话,将会分流大量的银行存款,这势必对银行的经营产生影响。因此,尽管我国金融体系的选择很明确,即应选择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但还必须充分认识到,要真正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粒粒贷客服竭诚为您服务—————

3. 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国内商业银行业出现了三种发展模式:传统银行(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信系统等)、互联网民营银行和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银行业竞争将更加充分。三种银行基础差异明细,市场机会也有所不同,差异化经营是未来趋势。
  一、传统商业银行优势依旧,更倾向于中高端用户,但在用户运营方面有所欠缺,面临用户增量困境。
  传统商业银行的存量和增量用户仍将以中高端用户为主,并在市场中占据显著优势。受限于物理网点铺设和运营的高人力、物力成本, 传统银行的分支机构更多分布于人口、商业密集的地区,也更倾向于服务贡献度较高的人群,于是出现了“二八定律”。当前,对存量客户的挖掘是摆在传统银行面前的主要课题。
  然而,传统商业银行用户经营体系围绕分销体系建立,优势在线下维系客户,而短期之内线上仍是辅助,且缺乏互联网流量支持,造成了新兴用户群增长乏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民营银行掌控了绝大部分的流量和场景,对新生用户影响力和吸引力不可忽视,但在合规、安全、稳健经营意识上有所不足。
  互联网实现人们生活的“线上化”,而移动互联网将人们带入“场景化”时代,银行已不再是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也将不仅仅被禁锢于网点、独立的应用,而是随时可得的金融服务。因此,银行业务需要嵌入场景,围绕客户生活和金融需求,提供一揽子、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互联网平台通过选择更贴近用户日常生活的服务领域,在获取基础用户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且,国内互联网巨头通过数十年的运营,已经垄断了国内绝大部分的互联网流量和场景,奠定了雄厚的用户和数据基础。同时,由于布局较早,它们已经与新兴客户群建立高频的联系,优势明显,未来在这些客户争夺上已经领先传统商业银行。
  前海微众银行、杭州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脱胎于互联网平台,更崇尚“自由、平等”的互联网文化,在合规、安全、稳健经营意识时与其他两种银行有一定差距。
  三、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面临双重竞争,未来的机会在边缘领域。
  独立法人直销银行脱胎于传统商业银行,在成本和效率上相对于传统银行优势明显,而在合规、安全、风控方面于民营银行更优,但生存环境并不乐观,同时面临双重竞争。通常有以下两种发展途径可选:
  1.深挖母银行存量用户中的特定群体,作为母银行业务板块的补充。
  这是当前多数以部门或事业部模式运营的直销银行采取的定位,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影响。这是因为,直销银行客户群体应以具有互联网习惯的中低收入客户为主,这部分群体其实已被BAT等互联网巨头占有,多数传统银行在市场占有率上处于劣势。所以,多数直销银行在这一方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多取决于母银行的积累。
  2.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依托边缘场景实现突破。
  针对目前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在互联网生态中的布局情况,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应该采取单点、边缘突破策略,在场景选择中避开互联网巨头的优势领域。当前阶段,对追求轻资产化的直销银行而言,以一己之力建立一种场景很难在短时间低成本实现,与掌握特有场景的第三方机构合作是可取之道。
  综合以上,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未来的生存空间主要在边缘领域。

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4. 相较于旧式金融组织,现代银行有哪些优势?

您好亲,1、挑战旧式金融组织理念 首先,现代银行将改变经营理念。传统其次,现代银行将改变传统的银行营销方式和经营战略。2、现代银行将极大的降低银行服务的成本 (1)降低银行服务成本 (2)降低银行软、硬件开发和维护费用 (3)降低客户成本 3、可以更大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 4、现代银行拥有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5、现代银行将会使银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摘要】
相较于旧式金融组织,现代银行有哪些优势?【提问】
您好亲,1、挑战旧式金融组织理念 首先,现代银行将改变经营理念。传统其次,现代银行将改变传统的银行营销方式和经营战略。2、现代银行将极大的降低银行服务的成本 (1)降低银行服务成本 (2)降低银行软、硬件开发和维护费用 (3)降低客户成本 3、可以更大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 4、现代银行拥有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5、现代银行将会使银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回答】
现代商业银行是自负盈亏的企业,以盈利和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权力职能消失,社会责任弱化。。【回答】
还有具体一点的吗?【提问】
字数越多越好[嘻嘻]【提问】
大概多少字呢【回答】
一千字【提问】
[嘻嘻]【提问】
我帮您找一下资料行吗亲【回答】
好的谢谢啦【提问】
现代商业银行的特征:(1)组织形式上大多采用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2)在内部结构上,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日常经营管理层。(3)经营体制上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股份制银行的优势有:(1)有效筹集资本金。(2)产权关系清晰。(3)实物资产与价值资产的分离,(4)有限责任制度。【回答】
请问一下还有吗【提问】
在帮您查找合适的【回答】
商业银行是指能够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多种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经营货币的金融业务。  商业银行在银行体系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信用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商业银行的产生-早期银行  货币产生以后,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货币保管业。  货币兑换业发展成为既办理兑换,又经营货币存款、贷款、汇款等业务的早期银行。  早期银行贷款利息很高,规模不大,不能满足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需要,客观上需要建立能按适度的理论向企业提供贷款的现代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代商业银行  建立  ①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商业银行;  ②按照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组建股份商业银行。  特点  ①利息水平适当;②信用功能扩大;③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回答】
中国现代银行最本质性的显著特征就是基于电子货币及其支付体系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存款成为流通货币的大量出现。(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体系只有我国是最发达的国家,没有之一)根据生活常识,我们把钱借给别人,我们债权人就没有交易支付购买能力了。我们把钱存入银行,我们储户不去银行取现也是没有交易支付购买能力的。而现代金融货币体系,我们即使把钱存入银行,不用去取现也同时具有交易支付购买力,相当于商业银行的存款直接等同于流通货币了。而商业银行依托准备金对社会释放信贷可以派生增加存款。因此,银行贷款释放越多,社会债务规模越大,则银行的存款货币,社会上的流通货币供应就越多,经济就越发达,而经济越繁荣越发达,就等于资金的获利能力越高,就会刺激更多的信贷融资需求的产生,信贷融资增加又增加存款增加社会流通货币,这就很显然构成了正反馈现象了。正反馈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常见,就是会议大厅中的话筒与扬声器产生的声反馈现象而令扬声器产生啸叫,声反馈不及时处理最后导致的后果就是烧毁音响系统。因此,存在于我国金融货币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这种正反馈现象,也会导致烧毁系统的后果,这个系统就是金融系统。因此,未来一场历史罕见的【回答】
现代银行的本质特征是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货币兑换业起初只经营铸币兑换业务,以后又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等。这样,兑换商人手中就逐渐聚集起大量货币资金。当货币兑换商从事放款业务,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业。【回答】
您好亲,感觉其他都不太合适了[左捂脸][左捂脸]【回答】
您看这些够了吗【回答】

5. 为什么我国是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可以通俗的讲一下吗?

因为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够发达,特别是金融创新能力不强,相比较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品种和所占比重很小。【摘要】
为什么我国是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可以通俗的讲一下吗?【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这是因为钱都是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的,银行通过发行的钱的多少来控制国民经济的走向。【回答】
论述题【提问】
因为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够发达,特别是金融创新能力不强,相比较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品种和所占比重很小。【回答】
其他方面【提问】

为什么我国是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可以通俗的讲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