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是什么?袁大头的历史意义

2024-05-06 17:01

1. 袁大头是什么?袁大头的历史意义

按照中国历史的惯例,改朝换代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铸新币,把新皇帝的年号铸在人人喜爱的钱币上,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统治者已经来临的事实。所以,钱币是政权更迭的一个重要纪念物,许多历史的真细节就隐藏在那里。
从政治正统上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中华民国的开始。但这个财政窘困的中央政府只存在了两个月,没留下什么像样的钱币,反倒是把临时政府霸为己有的袁世凯志得意满,造出了中华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钱币之一——“袁大头”。
这是一枚民国三年(1914年)铸造的“袁大头”。此时的袁世凯已经是真正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势力如日中天,他本人那副老迈但刚硬倨傲的侧像上了银钱,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头一遭。要知道,中国人自来是不能见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真容的,出现在钱币上,那是个中国人就能见到自己的大总统长得啥样了。只不过这个袁世凯的头像确实显得头大了点,老百姓想不叫它“袁大头”都不行了。
“袁大头”壹元银币重量为七钱二分,其中包括纯银六钱四分八厘,剩下的重量为铜。这种银含量是相当高的,而且因为当时政令统一,铸造精良,“袁大头”很快获得了极高的声誉,结束了清朝以来的钱币大乱局面。到1928年的时候,“袁大头”的实际铸造量已经超过11亿枚,远远压倒了其他任何一种钱币。“袁大头”的成功说明了袁世凯政权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是相当雄厚的——这也是他战胜孙中山阵营的真正原因。一种货币如果成功了,会超越政治的藩篱,“袁大头”最初铸于1914年,可1916年袁世凯称帝旋即病故之后,“袁大头”并没有随着真正的袁大头的离去而离开政治舞台,各地政府还在继续铸造。1917年,政府甚至规定以“袁大头”为税收本位币,把“袁大头”在市场上的主币地位彻底定死了。即使到了军阀混战时期,“袁大头”仍然很流行,因为各地军阀都没能力创造出一种信誉较高的货币,只好继续铸造“袁大头”来流通。“袁大头”影响如此深远,用事实说明了袁世凯被历史埋没的巨大的政治影响力。
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发行的孙中山头像银圆上,孙中山的神韵被刻画出来了,与粗胖臃肿的袁世凯相比,孙中山显得很安详文雅,让民众能够陡生敬畏。不过,孙中山头像银圆的政治地位虽然上升了,但经济地位还是比不上“袁大头”。毕竟,老百姓只会认那些实实在在的银子,如果成色不好,头像是谁也没用。孙中山有一点超过“袁大头”,那就是他出现在了纸币上。
南京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此时的孙中山已经被确认为“国父”。国父头像上钱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惜的是,这并没有给孙中山带来什么光荣,因为法币实在是太不争气,自从它出世就开始不断贬值,到了民国末年,法币已经贬值到可笑的数量。大量的法币被丢弃,甚至被当作废纸来点烟,这样的遭遇恐怕是“国父”所不能想到的吧?
来源:特别文摘

袁大头是什么?袁大头的历史意义

2. 袁大头指的是哪一个人?

八年大头版别特征

3. 可为什么会有民国十年的袁大头呢?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窃据了“临时大总统”之职。当时,虽然内外交困,一片纷乱,但为了巩固统治,尤其是为“制宪”和“称帝”作准备,于是毅然决定在全国“统一币制”。是年(民国3年,即1914年),制定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于是大量收购旧币,在天津造币总厂和武昌、广州、南京等分厂按规格、重量等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在全国通用,逐渐取代了清朝政府的“大清银币”,“光绪元宝”等银币,这便是我国历史上发行量最大、流通最广、存世量最多的10余种“袁大头”机制银币(民国3年、8年、9年、10年等)。  “袁大头”银币的正面图案,中间为袁世凯(均为光头)戎装左侧面像,上方为“中华民国×年”;背面图案均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壹圆”、“中圆”(伍角)、“贰角”、“壹角”字样,后几种上方分别有“每二枚当一圆”、“每伍枚当一圆”和“每十枚当一圆”的字样;该系列币分别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别为90.4%、84.5%、80.4%和82.5%;该币的外环主要是直齿边,另外,还铸有少量工字边和花齿边。  在该系列币中,民国3年、9年、10年等一元币较为常见,目前在币摊上50—80元即可购得(一枚),有时在民间十几二十元也可买到。如能低价购得发行较少的民国9年币更好。但是,在民国三年的“袁大头”中,袁世凯“签字版”则出类拔萃地被收藏爱好者所钟爱。一类是民国三年天津造币厂试铸的意大利制版人的英文签字版;另一类是袁世凯的左侧面像后颈部位的签字版。以上两类(5种)均为样品币,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所以存世不多,目前几类图书上所标参考价均为1.5万—3万元。  一些币友询问为什么真品的珍品币近来却卖不出好价钱呢?笔者思索其中主要原因是银币中,尤其是高档银币中各种材料和手段制造的仿伪品太多,几乎占了90%以上。尤其是近年来以激光照排制版为手段,以真银子造的“珍稀”假银币不但屡见不鲜,而且其“真实”、清晰”度等,比真币还要“真”!人们真假难分,使许多人上当受骗;另外,真正的收藏爱好者因财力有限,明知是枚好币,但因囊中羞涩,只能望币兴叹等,这便是珍品币卖不出好价钱的主要原因。所以,实际价值、“参考价”与售价的关系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所谓“货卖买家”,其中也有一些运气的成分,一般情况是拍卖会上的价格比较可观。  业内行家提供了一种鉴定银币真伪的好办法:将银币在一块试金石上擦拭几次,直至出现道道银白色的擦痕,然后在擦痕上滴入盐酸和硝酸。这时,如果是真币,擦痕上的混合液体呈乳白色,伪币则呈无色透明状。如果角币含银量不足,盐酸和硝酸的混合液体也呈现乳白色,但不够浓郁。含银量越少,其浓郁度就越低。

可为什么会有民国十年的袁大头呢?

4. 民国三年的袁大头有几种

1)“O”记版。即在嘉禾图案中有“O”形暗记,在嘉禾结带处呈横“8”字形,左上方的带孔中有一极小的“O”形圆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领未封领,肩章较宽,五星比较凸出。O版又分普通O版、O版大肩章‘华’字有横版、O版小肩章长叶修壹版、O版小肩章长叶修壹开口贝版、O版中肩章错配长叶修壹版、O版(中肩章/小肩章)直芒版、O版大肩章直芒版、O版中肩章实心O版、O版中肩章无O版、O版大肩章凸粗O版、O大肩章版穿心O版、O版大肩章双O版、O版实心O(眼泪版)、O版三角圆、O版三角圆(睁眼版)、O版三角圆‘圆’字不封口、O版三角圆‘华’字有横、O版三角圆错配中肩章、O版小肩章(O版无O )。
  


2.粗发版。袁头发较粗,发型呈波浪。嘉禾结带没有形成纵横交“8”的结花,右边一束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


3.三角圆版。此币背面圆字内的“口”字形成“△”形,而其他版别是“开口”形。


4.开口贝版。此币壹圆的“圆”字内“贝”字最下一横未与竖笔连接,形成“开口贝”。该版袁像肩章条纹明显,袁眼中有一从上至下的直线,俗称“睁眼”,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版别未见的。


5.加铸“甘肃”两字版。此币系甘肃兰州造币厂沿用民国三年版旧模,在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两字,其余与开口贝版相同,铸量仅数万枚。


6.签字版。此币甚少见,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并未流通。该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华外籍铸币专家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签名缩写。


7.“T”字边、鹰洋边。此两种币均稀见,系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样币。正、背图案与流通的一般“袁大头”相同,仅在边齿上有区别,为“T”字形边或鹰洋币形边。

另外,尚有断民版、大扣版、S版、厚币版、勾点华版、提点华版、背双星版、竹节花版、雁尾芒版、提点华孕珠版、锐角芒版、大胡须版、大耳朵版等等。

5. 袁大头的由来

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于民国3年公布“中华民国国币规律”,规则锻造的银币为国币。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袁大头”由此而来。银币正面为袁世凯中间面头像,和睦图象为两株嘉禾花纹。当中为面值,如“壹圆、中圆、贰角、壹角”等。壹圆银币重七钱二分,身分银九铜一。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壹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

袁大头的由来

6. 袁大头的历史意义

“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光绪年间,由于各省铸造银元,却和当初铸造纹银一样,不仅重量和成色不能统一,数量上也难以控制。辛亥革命爆发,各省因急于用款,不仅加工赶铸银元,还滥铸铜圆,滥发钞票和军用票,币制更加混乱。民国建立后,中央财政几乎有出无入,财政危机十分严重。从短期来说,发行纸币亦不失为敛财妙法,只是纸币是银元的代表者,是兑换券,若没有银元的充分准备和广泛流通,纸币信用亦难确立。此时此刻,币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缓———“袁大头”银元正是基于此而诞生的,也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多年铸造,加上其信誉很高,“袁大头”数量增多,流通渐广,虽僻处边陬,也有其踪迹。“袁大头”银元的通行促进了银元的统一,也为“废两改元”准备了条件。

7. 袁大头由来

清朝灭亡之后,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北洋政府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规格不一,流通混乱,折算繁琐,民众积怨,同时也想借助货币改制以解决军费问题,便决定铸发国币。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袁大头”由此而来。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 其正面图案的中间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背面图案均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壹圆”“中圆”“贰角”“壹角”字样。该币的外环主要是直齿边,还铸有少量工字边和花齿边。

袁大头由来

8. 袁大头的历史

清代国币称为龙洋,以银币为主币,主要有光绪元宝、大清银币、宣统元宝等,总重量为(26.3--27克),含纯银六钱四分八厘(25.7856808克),其含银量90%进行铸造 。清朝灭亡之后,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北洋政府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规格不一,流通混乱,折算繁琐,民众积怨,同时也想借助货币改制以解决军费问题,便决定铸发国币。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袁大头”由此而来。1914年2月7日,袁世凯以大总统令形式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其主要内容是规定钱币的铸造发行权归民国政府所有,原先的各个官局所铸造发行的1元银元,由民国政府兑换并改铸,在一点的时期内,承认它们的价值等同于国币1元的价值。国币中的主币是1元银元,其重量是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材质是银占90%,铜占10%,以后就改为了银占89%,铜占11%,一枚成品银元的重量是7钱2分。规定国币种类有银币4种(壹圆、中圆、贰角、壹角)、镍币一种(五分)、铜币五种(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正面镌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铸嘉禾纹饰与币值。《国币条例》公布同年先在天津造币厂铸造“袁大头”壹圆银币,后在南京、广东、武昌等造币厂陆续铸造。 当时钱币的换算关系和现在一样,以十进位,1元等于十角,一角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厘。自从《国币条例》公布以后,天津造币厂就开始铸造袁大头1元银元,后来,南京、广东、武昌等造币厂也都开始陆续铸造发行袁大头银元。由于袁大头1元银元币型规整,图案新颖,有明确的重量和成色,容易识别,因此,袁大头银元很快就被老百姓接受,并很快在全国的范围内流通。因袁大头壹圆银币币型划一,成色、重量有严格规定,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和接受,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