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火腿的来历?

2024-05-15 18:23

1. 金华火腿的来历?

金华火腿是浙江省金华市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华火腿色泽鲜艳[红白分明]。瘦肉香咸带甜[肥肉香而不腻]美味可口。

金华火腿的来历?

2. 金华火腿的起源

普遍认同的说法是火腿相传起源于北宋,北宋名将宗泽战胜而还,乡亲争送猪腿让其带回开封慰劳将士,因路途遥远,便撒盐腌制以便携带。腌制而成的猪腿色红似火,称为火腿。宗泽的故事确有其事,火腿的原先名字就被宗泽叫做家乡腿。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火腿起源于温州地区。温州经常闹水灾,又因为沿海,发大水的时候海水倒灌。等到发大水过后,农民又从避难的地方回来。由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又由于洪水来的又快又猛,像家畜之类的大件物品就无法及时带走,农民就把一些日常用品和农具之类的从淤泥里挖出来。有些被淹死的猪从泥沙里被挖出来,经过海水里天然的亚硝酸盐和氯化钠的处理,就成为了自然的咸肉或者火腿。尽管是被海水淹过的猪肉,但是由于当时没有食物可吃,人们就尝试食用这些尽管被淹过,但是并没有腐败的肉,实际上味道是很不错的,又容易保鲜,人们后来就发明了做火腿和咸肉的方法。

3. 金华火腿的关于火腿

 浙江金华(主产地为兰溪、金华本地、义乌、东阳、浦江、磐安) 金华火腿,据考证金华民间腌制火腿,始于唐代。唐开元年间(713-742)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载:“火腿,产金华者佳”。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相传,宋代义乌籍抗金名将宗泽,曾把家乡“腌腿”献给朝廷,康王赵构见其肉色鲜红似火,赞不绝口,赐名“火腿”,故又称“贡腿”。因火腿集中产于金华一带,俗称“金华火腿”。后辈为了纪念宗泽,把他奉为火腿业的祖师爷。至本世纪30年代,义乌人在杭州开设“同顺昌腿行”和“太阳公火腿店”,堂前仍悬挂着宗泽画像,显示正宗,誉满杭城。金华火腿兴于宋,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明朝,金华火腿已成为金华乃至浙江著名的特产,并列为贡品清朝,1905年雪舫蒋腿代表金华火腿参加德国莱比锡万国博览会获金奖1915年雪舫蒋腿代表金华火腿参加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获金奖近代,1929年雪舫蒋腿代表金华火腿参加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获特等奖金华火腿的形成,是金华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渊源流长,金华是金华火腿的原产地,有其特定的区域和条件,金华是金华火腿的主产地,金华是发展金华火腿的主体。 从此,金华火腿即以色、香、味、形“四绝”驰名中外,早在清朝就已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曾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上荣获商品质量特别奖。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金华火腿又进而畅销英国和美洲等地。火腿销售地局限于香港、东南亚、新加坡,日本只有假货销售,走私偷渡的。欧美早餐吃的那种火腿是机械化全年生产的帕尔玛火腿,价格大概是一百元一斤。欧洲的标准相当苛刻,要求猪腿原料来自畜牧场,而且周围两百公里内不能发生瘟疫,所以金华火腿暂时还没有进入欧美市场。 金华火腿用金华两头乌猪的后腿精制而成,皮色黄亮,形似竹叶,肉色红润,香气浓郁,营养丰富,鲜美可口,是馈赠珍品,佐食佳肴,也是滋补良晶。据清代赵学敏编纂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金华火腿有益肾、养胃、生津、壮阳、固骨髓、健足力等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病人恢复元气,老人益寿延年,妇女产后养身,吃点火腿,既能促进食欲,增添口福,又得到滋补,增进健康,一举两得,妙不可言。对于现代人而言,火腿仍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火腿色泽鲜艳,红白分明,瘦肉香咸带甜,肥肉香而不腻,美味可口。  火腿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火腿制作经过冬历夏,经过发酵分解,各种营养成分更易被人体所吸收,具有养胃生津、益肾壮阳、固骨髓、健足力、愈创口等作用。

金华火腿的关于火腿

4. 金华火腿的获得荣誉

1905年获德国莱比锡万国博览会金奖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金奖1929年获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特等奖(雪舫蒋腿三次代表金华火腿获得世界级大奖)至此,金华火腿走出了国门,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中华美食1995年4有6日,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授予浙江省金华市“中国金华火腿之乡”称号。

5. 金华火腿的火腿生产

金华火腿的生产区域为金华市所辖的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永康市、义乌市、东阳市、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以及衢州市所辖的柯城区、江山市、衢县、龙游县、常山县、开化县等15个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金华火腿作为商品通用名称的同时,又是金华地区各类、各种火腿的总称。金华火腿品质即“四绝”特色的形成,是与金华地区的特定条件紧密相关的。首先,金华火腿是选用金华猪尤其是两头乌为原料制作的。金华猪具有皮薄骨细、肉脂比例适当、肌肉细嫩、肉质鲜美等独特优点,是制作优质火腿的基础和先决条件。金华猪的形成,与金华区域的生态条件和传统畜牧业相关,主要是:金华的盆地地形和古时交通不发达,给金华猪形成一个天然“封闭”选育环境,使其优良性状逐步稳定和纯化;金华四季的气候温度较为适宜金华猪的养殖,使具有中等形态、皮薄骨细、早熟易肥;其次,产区人多地少,劳动人民历来有吃苦、勤荣、智慧的传统,促成了金华火腿加工的特残工艺和精湛技术,且在总结千百年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独特优点和风味的金华火腿“家族”,在中国火腿业中独树一帜,无以伦比。再次,是金华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即在火腿腌制期温度适宜,洗晒期则日照充足,发酵期温湿度恰当,使产品得以逐渐风干,正常发酝,自然成熟致香。火腿的制作经历鲜猪腿验收、修割腿坯、腌制(腌制间、腿床,总盐量为鲜腿重的9%~12%,亚硝酸钠用量≤0.3‰)(共六次)、浸腿、洗腿(盖印、第一次、第二次)、晒腿、整形(若干次)、发酵保管(温度≤35℃;相对湿度70%~82%,发酵间)(修干刀、虫害检查)、落架分级、堆叠(翻堆擦油)、成品等八十几道工序。简明流程如下:1、选择著名的良种猪金华“两头乌”作原料;2、火腿原料摊凉;3、对火腿原料进行修整;4、商检局人员对火腿原料进行卫生检验;5、腌制火腿;6、清洗火腿;7、清洗后的火腿整形;8、盖上金华火腿印;9、火腿晒场整形;10、火腿发酵;11、火腿发酵后质检;12、火腿单只简包装;13、感官检验火腿;14、对火腿产品进行微生物检;15、对火腿产品进行理化分析;16、商检局人员对设备进行卫生检查。

金华火腿的火腿生产

6. 金华火腿的介绍

金华火腿又称火朣,浙江金华汉族传统名产之一。具有俏丽的外形,鲜艳的肉,独特的芳香,悦人的风味,即色、香、味、形,“四绝”而著称于世,清时由浙江省内阁学士谢墉引入北京,已被列为贡品,谢墉的《食味杂咏》中提到: “金华人家多种田、酿酒、育豕。每饭熟,必先漉汁和糟饲猪,猪食糟肥美。造火腿者需猪多,可得善价。故养猪人家更多。”为中国腌腊肉制品中的精华。金华出产的“两头乌”猪,后腿肥大、肉嫩,经过上盐、整形、翻腿、洗晒、风干等程序,数月乃成。香味浓烈。便于贮存和携带,已畅销国内外。

7. 金华火腿是什么做的

金华火腿难吃。。。。就是一个腌大腿
①原料选择:新鲜猪腿(以后腿为最佳),要求皮薄爪细、瘦多肥少、肌肉鲜红、皮肤白润,
 ②修整:将腿面上的残毛、污血刮去,勾去蹄壳,削平耻骨,腿边修成弧形,使腿面平整。  
③腌制:腌制的适宜温度为8℃左右,腌制时间35天左右。用盐量8~10公斤,一般分6~7次上盐。上盐后将腿整齐堆放。第三次在第7天上盐,主要是对大型火腿及肌肉尚未腌透仍较松软的部位,适当补盐,用量约为0.5~1公斤。在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撤盐均匀,堆放时皮面朝下,肉面朝上,最上一层皮面朝下。大约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当肉的表面经常保持白色结晶的盐霜,肌肉坚硬,则说明已经腌好。 
 ④浸泡刷洗:将腌好的火腿放在清水中浸泡,肉面向下,全部浸没。达到皮面浸软,肉面浸透。水温10℃左右时,浸泡约10个小时。浸泡后进行刷洗,冲干净,再放入清水中浸漂2小时。 
 ⑤晾晒整形:将洗净的火腿每两只用绳连在一起,吊挂在晒腿架上。在日光下晾晒至皮面黄亮约需5天左右。在日晒过程中,腿面基本干燥变硬时,
⑥晾挂发酵:日晒之后,将火腿移入室内进行晾挂发酵,使水分进一步蒸发,并使肌肉中蛋白质发酵分解,增进产品的色、香、味。晾挂时,
 ⑦落架堆叠:按照大小分别堆叠在木床上,肉面向上,皮面向下,每隔5-7天翻堆一次,使之渗油均匀。经过半个月左右的后熟过程,即为成品。

金华火腿是什么做的

8. 金华火腿为什么出名?

金华火腿历史悠久。据传南宋抗金名将宗泽(义乌人)是火腿业的祖师爷;有的传说讲他把家乡猪肉经过腌制带至皇宫,进献给皇上,皇帝见到剖开的腿肉绯红似火,即把它命名为“金华火腿”。 
从此,金华火腿即以色、香、味、形“四绝”驰名中外,早在清朝就已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曾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上荣获商品质量特别奖。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金华火腿又进而畅销英国和美洲等地。 
由于所用原料和加工季节以及腌制方法的不同,金华火腿又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如在隆冬季节腌制的,叫正冬腿;将腿修成月牙形的,叫月腿;用前腿加工,呈长方形的,称风腿;挂在锅灶间,经常受到竹叶烟熏烤的,称熏腿;用白糖腌制的,叫糖腿;还有与狗腿一起腌制的,称戌腿。 
金华火腿用金华两头乌猪的后腿精制而成,皮色黄亮,形似竹叶,肉色红润,香气浓郁,营养丰富,鲜美可口,是馈赠珍品,佐食佳肴,也是滋补良晶。据清代赵学敏编篡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金华火腿有益肾、养胃、生津、壮阳、固骨髓、健足力等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病人恢复元气,老人益寿延年,妇女产后养身,吃点火腿,既能促进食欲,增添口福,又得到滋补,增进健康,一举两得,妙不可言。金东区有十多家火腿厂,年产火腿五十万只,行销全国和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