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下村的简介

2024-05-19 02:34

1. 塔下村的简介

塔下村 位于埔寨镇的北边,丰顺县的南端。该村辖4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527户,人口3254人;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7亩。该村年平均气温为20.5℃,年降雨量约为1846毫米,气候特征气温偏高,日照偏多,雨量偏少。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青榄、龙眼、香芋等,村特色经济收入有青榄、龙眼、香芋等。

塔下村的简介

2. 塔下村的介绍

塔下村1位于埔寨镇的北边,丰顺县的南端。该村辖4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527户,人口3254人;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7亩。该村年平均气温为20.5℃,年降雨量约为1846毫米,气候特征气温偏高,日照偏多,雨量偏少。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青榄、龙眼、香芋等,村特色经济收入有青榄、龙眼、香芋等。

3. 塔下村的村落历史

元末明初,张姓入闽始祖张化孙派下九代孙小一郎偕妣华一娘由永定金沙蕉坑迁广东大埔,又迁至紧邻永定的马头背张屋坪。后移居平和小溪打铁,生二子,小一郎和长子留居小溪,华一娘携次子光绍迁回张屋坪,明代宣德元年(1426年)肇基塔下,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谷,满山荆棘,他们辛勤劳作,经历代子孙的耕耘,逐步奠下基业。

塔下村的村落历史

4. 塔下村的介绍

塔下村隶属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位于南靖县书洋镇西部,是漳州著名的侨乡,也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被誉为“闽南周庄”,这个村的历史悠久, 建于1426年,现有300多户人家,土楼沿河而建,并非常均匀地分布在两岸,土楼形态丰富,有常见的方形、圆形土楼,还有围裙形、曲尺形土楼,最独特的是还有浙杭水乡模式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奇妙景观。它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被誉为“塔下村鸟瞰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5. 塔下村的介绍

梅州市梅江区塔下村1位于城北东北部。我村辖13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391户,人口1330人;全村总面积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2亩。 我村年平均气温为21.2,年降雨量约为1473,气候特征亚热带。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柚子,上一年我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501万元。

塔下村的介绍

6. 塔前镇的历史名人

作为塔前镇驻地的塔前村,原称雁塔村,即“雁塔洪氏”世居地,经查阅《敦煌洪氏雁塔宗谱》等有关资料,塔前村洪氏是洪皓季子、史上鼎鼎有名的大文学家洪迈的嫡系后裔,迄今已延续34代了。洪迈,字景庐,号容斋,又号野处,绍兴十五年进士,官至端明殿大学士资政大夫,中书舍人兼侍讲,封魏郡开国公,赠光禄大夫,谥号“文敏”。洪迈学识渊博,天文地理,学术研究星算无不精通,他从四十岁起撰写《容斋随笔》,历四十年。该书涉猎极广,尤以宋朝典故为多,对历史人物事件也多评论,受到宋孝宗的青睐,伟人毛泽东亦珍爱此书。洪迈裔孙或荫祖泽或科举入仕者,亦不乏其人,其后裔繁盛,迁居各地,近如周边鄱阳、都昌、余干、万年、弋阳、德兴、浮梁、彭泽等,远则迁至苏、浙、皖、闽、台、及湖广等省,也有不少回迁祖居地安徽歙县、婺源县,还有几支辗转迁安徽庐州(今安徽省会合肥),寿州(今安徽省寿县)等地。洪迈季子洪椿的曾孙洪元中到婺源黄荆墩(轮溪)祭祖,见山水秀丽,风光旖旎,遂留居祖居地。而迈公裔孙一支自南宋理宗淳祐年间从本县双田官冲坞迁居雁塔,也已近800年了。雁塔洪氏在乐平历史上亦有不少乡贤名人。例如,洪皓裔孙乐平雁塔人洪斗祥,字明叔,登南宋绍定二年进士,初仕高安县尉,累官至国子监丞,卒于官,“居官不矫激沽名,不诡随枉道……”,族人、来涧汤公铸(南宋后期乐邑侯、邑簿摄令事,此公德高望重)“哭之哀其仕宦四十年而家无余赀,所居先庐仅蔽风雨,田租止供膳粥,处之淡如水也……”为官清廉,受人钦敬。  洪皓裔孙乐平雁塔人洪龙起,字子升,登南宋景定三年进士,濠州(辖今安徽蚌埠、定远、凤阳等地)司理,其玄孙洪叔恭迁南京。  在近代,有迈公27代孙洪轨,唐山交通大学肄业,曾留学美、英、德诸国,历任国民党中央党部设计委员、中央政治大学教授、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政治主任兼少将教官,甘肃、江西省财政厅长等职,1948年去台。  在雁塔洪氏中,除洪迈嫡传一支后裔外,洪适嫡传(曾孙)后代,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以草诏勤王著称史册、累官礼部侍郎的洪芹(?--1265年)晚年隐居在塔前(洪芹父名洪儆,字子度,绍定五年在乐平登进士,官至杭州知府),历代乐平县志均有记载。

7. 塔下村的特有文化

塔下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令人陶醉、神游。在那里,每一座土楼民居都以祖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以主厅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从而体现传统的敬祖睦宗、团结互助的美德。张氏家庙德远堂已有400多年历史,1996年就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设计精致、古朴典雅的“二进建筑”,也留下许多民间艺人的杰作,让人从中体味出神奇的文化魅力。其正面古式牌楼上是彩色瓷片镶嵌的双龙戏珠,形象栩栩如生。屋脊上的各色瓷片剪黏的浮雕,有三国志、八仙、封神榜等历史流传人物;有龙、虎、狮、麒麟、凤凰、雉鸡等珍禽名兽;有牡丹花、山茶花、兰花、菊花等花草。百兽争鸣,百花争艳,构图精巧,形神兼备。殿内雕龙画凤,木石装饰富丽堂皇,别具风格。大殿横梁上镌刻着宋代朱熹的警世名言:“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大厅两边红柱上写着清太守张翱作的取材于张姓家族历史名仕的一对长联:“得姓由轩辕大儒一人铭垂二篇扶汉三杰功高四相束力封五虎博物六史貂冠七叶犹是清河旅派,扬名显奕祀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兴十策忍书百字金鉴千秋青钱万选道灵亿尊依然文献宗支。”上下联78个字嵌入“一至十百千万亿”数列,含14个典故,其中“忍书百字”是唐代张公艺九世同居的家范。德远堂前竖立的石龙旗杆,阴镌姓名、世次、功名、年代科次、官衔品位爵位及立石龙旗杆的年代等文字。文官的石龙旗杆顶端饰物多雕毛笔锋,武官则镌坐狮,给人以静穆、严肃、荣耀的感觉,成为一道稀世罕见的文化绝观,人若身临塔下,就能领略到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

塔下村的特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