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2024-05-07 21:06

1. 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6.5.1 评价因子的选取
地下空间利用活动有其特殊性。对环胶州湾城市建设工程来说,地下空间利用的适宜性主要与三方面有关:工程地质条件对地下空间利用的适宜程度,包括断裂活动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软土顶板埋深、软土厚度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包括地下水害(图6.5)、崩塌滑坡、废弃物污染源、海(咸)水入侵等;人类工程活动,主要包括重大建设项目的类型和多少、主要交通干线、港口码头等的发达程度。两个层次共3大类11个评价因子(表6.11)。

图6.5 环胶州湾地区地下空间利用突水灾害预测

表6.11 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因子量化分级


6.5.2 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首先对二级评价因子进行单项评价量化;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二级评价,确定一级评级因子的量化分值。
将地下空间利用的地质环境适宜性二级评价因子也分为5级,即良好、较好、中等、较差、差(表6.12)。
表6.12 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二级评价因子分级标准


组织水工环地质专业的专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表6.13)
表6.13 一级评价因子权重专家打分


组织专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二级评价因子的权重。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计算结果见表6.14。
表6.14 二级评价因子权重取值


6.5.3 评价计算结果与分区
经过因子量化和单项因子分值比较,依照地质环境因子权重与评价计算方法,计算出每个评价点的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分值,按表6.15中所列的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对区内的地下空间利用开发适宜性进行区域分级,并绘制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分区图(图6.6)。
表6.15 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区域分级标准


通过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把环胶州湾地区各区域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情况明显地表达出来,分为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良好区、较好区、中等区、较差区、差区。
6.5.4 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分区特征简述
根据综合评价获得的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良好区、较好区、中等区、较差区及差区的实际情况,对其分布规律和特征简述如下:
(1)适宜性良好区
该区包括胶州湾东北的西郭庄、小寨子、前桃林、杨家埠、流亭、刘家台、宋哥庄等,南下楼山、阎家山直至团岛;北岸的棘洪滩街办、上马镇区域,自殷家庄南下中华埠、港东、张家庄、兰家庄、葛家屯、辛屯、河套、罗家营等地,以及红岛周边观涛、晓阳村等;西岸仅有唐家村、邓家村、大后旺等小部分区域;湾南大部分区域为良好区,有解家、柳林子、河洛埠、郭家台子、孙家沟、徐戈庄、大石头,以及濠北头、北屯等。区内受适宜性评价因子影响很小,仅有小部分地区有轻微海水入侵的影响及地质遗迹的分布。

图6.6 环胶州湾地区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分区

(2)适宜性较好区
该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城阳镇、李家女姑、后楼、赵村、女姑山等,向南直至团岛的近岸区域;北岸棘洪滩水库西侧三家屋子至山脚底、罗家营、潮海、后韩家、后阳村、前阳村、程戈庄、棘洪滩镇以及红岛沿岸;西岸的栾家村、营房、东营、龙泉河北村、红石崖至黄岛近岸区域;南岸黄岛、辛安、东山等近岸区域。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受几种因素制约,主要有海水入侵、不活动断裂、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和部分软土地基影响,各个地段的环境地质问题略有差异。
(3)适宜性中等区
该区包括胶州湾东北岸墨水河、白沙河河口区域和西海岸大沽河河口大片区域。区内受多种适宜性评价因子叠加影响,海水入侵、软土顶板埋深和软土厚度、可能的地下工程突水灾害以及少量固体废弃物污染源等因素影响较明显。
(4)适宜性较差区
该区主要包括墨水河、白沙河入海口岸的小块区域,西海岸河西屯南、码头村东北的部分区域,大沽河入海口小块区域,以及红岛近岸等其他零星分布区域。区内大部分为河流入海口,多种适宜性评价因子叠加于此,受海水入侵与软土地基的影响最为明显,另外零星分布其他地质灾害和地质遗迹、地貌景观,进行地下工程建设需针对具体项目详细论证可行性。
(5)适宜性差区
该区主要包括墨水河、白沙河入海口岸的小块区域,西海岸河西屯南、码头村东北的部分区域,大沽河入海口小块区域,以及其他零星分布区;适宜性差区分布范围包裹在适宜性较差区范围之内。该区海水入侵和软土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影响明显,建议不在该区进行地下工程建设。
6.5.5 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与地质环境条件
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区域与地质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研究各适宜性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情况见表6.16。该表说明了各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并验证了适宜性评价结果的正确性。
表6.16 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分区地质环境条件


续表


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