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集团风险管理

2024-05-05 07:22

1. 如何进行集团风险管理

      导语:如何进行集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亦要面对有效资源运用的难题。这牵涉到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因素。把资源用于风险管理,可能使能运用于有回报活动的资源减低;而理想的风险管理,正希望能够花最少的资源去去尽可能化解最大的危机。
         如何进行集团风险管理          一、应用价值 
          1、情景分析,前瞻识别 
         帮助企业发现自身的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及早辨识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前瞻性的业务管理,防范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所引发的潜在风险,提高企业战略适应能力。
          2、平衡风险,优化流程 
         形成风险的闭环管理,帮助企业有效预测并应对不同级别、不同影响的风险。权衡控制风险的收益与成本,制定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及应对措施,持续优化完善管理体系。
          3、动态监控、智能预警 
         通过与业务系统无缝集成,方便各级管理人员及时了解风险监控状态,发现风险隐患,及时发起落实整改并全程跟踪处理情况,消除或降低风险影响,以提升集团风险防控能力。
          4、搭建社区、共享资源 
         通过构建由封闭安全的即时通讯工具、风险管理论坛等组成的工作和交流平台,促进员工间、员工与组织间、员工与专家间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交流,汇集多人智慧提高工作效率。
          二、主要功能: 
          风险评估管理 
         在集团统一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远光风险评估管理模块通过目标设定、风险计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测算、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功能,实现了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在各个环节提供各类科学工具或模型,帮助集团企业提高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
          风险监控 
         在设置各种监控规则的基础上,远光风险监控模块帮助企业全程监测风险。对异常情况及时预警,提高风险预控能力。随时查看各类监测信息,跟进整改处理过程,落实风险应对策略,通过监控,及时制定“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应对措施。
          风险社区 
         通过搭建风险管理社区,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交流体系,有助于企业内部进行跨地域与跨部门的合作,为企业风险文化建设提供有利平台。通过风险社区可共享风险管理知识,了解风险管理最新动态,宣传风险管理文化,形成风险管理的微文化。
          监督与评价 
         企业的风险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曾经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可能会变得不相关,原来确定的控制活动可能变得不太有效,或不再被执行,企业的目标也在发生变化。风险管理部门需要对风险管理活动或专项风险治理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价,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及内容,以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运行持续有效。
          三、方案亮点 
          1、全面涵盖风险管理业务范畴 
         方案涵盖了全面风险管理所有业务范畴,包括风险评估管理、风险预警分析、风险社区文化、监督与评价、知识库,各业务模块既无缝集成,又可分开独立应用或组合应用。
          2、灵活适应不同集团管控政策 
         方案基于分级控制的多级组织架构,能灵活适应集团内控管理政策的统一与差异,支持不同模式下的内控管理,支持调整集团内控管理策略及业务处理流程。
          3、实现风险与业务协同 
         方案充分考虑与业务系统集成,从业务系统获取数据开展风险监控,提供风险数据信息开展事中控制,并植入探针自动触发风险流程,实现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的融合。
          4、风险管理智能化 
         方案致力于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业界先进的风险识别等管理工具,依赖系统对风险数据信息进行筛选等,供分析者参考,并自动生成风险评估调查问卷和统计结果。
          5、构建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 
         方案帮助集团推进风险文化建设,集团内各级组织、各业务领域的风险都可纳入解决方案进行管理,可在全集团范围内发起问卷调查和访谈,构建全员参与的风险社区文化平台。
          6、专业领域风险治理 
         方案支持专业领域的深化应用,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投资风险、信息风险等风险领域,提供专业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算法、专业流程、专门功能,致力于将风险转化为机会。
         【相关问题】:          当前我国国内企业开展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建设主要面临以下困惑: 
         1、集团型企业的管理层级多、幅度宽、业务范围广,不同层级的职责不同,不同业务的风险控制点不同,集团面临的风险管理信息复杂多样。
         2、有效的风险知识库的制定和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固化、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异构系统的集成和信息无缝流转都属于难点。
         3、定性的风险管理走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风险管理,这些量化标准与模型需内置到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风险信息的自动收集和分析处理。
         4、把各类风险指标和控制手段嵌入业务环节,需要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各业务管理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分业务环节落实不同的监控策略,进行风险监控管理。
         5、有效的应对复杂多样的风险,需要基于分析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只有基于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促进科学实用的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

如何进行集团风险管理

2. 公司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法律分析:
1、企业分立的,签订的企业分立合同是否合法的法律风险2、企业分立的,签订的企业分立合同需经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审批的,是否经过审批的法律风险3、公司分立的,是否办理或是否及时办理公告,通知债权人的法律风险4、企业分立的,注册资本是否符合规定的法律风险5、企业分立的,注册资本变化后,是否及时到相关部门办理变更登记的法律风险6、企业分立的,对于资产处置的相关文件、条款是否明确细致约定的法律风险7、企业分立的,涉及资产处置的,是否办理资产的所有权转移手续的法律风险8、应当评估的其他方面的法律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 公司分立,其财产作相应的分割。
公司分立,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第一百七十六条 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公司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3. 如何做好企业风险管理

风险就是事物发展的未来结果与人们事先的期望结果产生差异的可能性,或者说是人们对某事物发展的未来结果的一种不确定性。风险无处不在,规避风险,获得最大利润是每个企业的最终目的。战略管理通常又被称为企业战略管理,是决策层次最高的一种管理。企业战略是企业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实质上是企业的一种“谋划或方案”。企业要寻求最大利润的同时规避风险,必须做好战略管理。 一、企业战略管理 1.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 企业战略是影响和决定企业的长期目标与选择企业达到既定目标所遵循路线的核心,战略管理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建立优势为目的的一系列的企业活动和努力过程。企业战略管理指的是企业为了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根据自身的使命和目标,分析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确定存在的机遇和威胁;评估自身的内部条件,识别企业经营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制定用以完成使命、达到目标的战略计划。 2.战略管理的内容 战略管理活动通常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和控制。 战略制定阶段包括环境研究、企业发展方向、任务的确定,长期目标、战略方案的制定选择,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战略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一般包括政策设计、年度目标的制定和分解、资源配置、组织调整、企业文化重塑等,是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战略评价和控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战略实施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到战略管理系统中来,确保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有效控制,并且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既定的战略,或者制定新的战略,开始新的战略管理过程。因此,战略管理是一种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对全过程的总体性管理。 3.企业战略管理的任务 企业战略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1)确定战略目标;(2)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3)有效地进行企业资源优化。 4.加强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企业战略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决定因素,综观众多企业的失败教训,多发生在其战略管理的失误上,所幸这已经引起企业和企业家们的普遍关注。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首先是企业对内外环境识别的一个过程。一个企业只有在识别到外部环境存在的机遇与威胁,又认识到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才能制定出与企业发展实际相匹配的战略规划。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高度发展的新环境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企业只有制定愿景清晰、方向明确的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5.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 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的管理,是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经营管理。企业战略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全局性;长远性;匹配性;相对稳定性;竞争性;规律性;风险性。 二、 风险 1.风险的定义 风险就是事物发展的未来结果与人们事先的期望结果产生差异的可能性,或者说是人们对某事物发展的未来结果的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存在两种可能的发展趋势,一是未来实际结果比人们事先的期望结果要好,这是风险收益,另一种是比人们期望的结果要差,此时是风险损失。 2.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客观性即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 (2)不确定性。风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环境的变化有时是突发的,加上人们认识和控制能力的有限性,使得风险发生的具体时间、空间和形式充满悬念。 (3)两面性。风险损失的另一面就是风险收益,损失和收益是一体、共生的。 三、风险控制 1.风险控制定义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2.风险控制方法 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投资主体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 (2)损失控制。损失控制不是放弃风险,而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契约,将让渡人的风险转移给受让人承担的行为。通过风险转移过程有时可大大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程度。 (4)风险保留。风险保留,即风险承担。也就是说,如果损失发生,经济主体将以当时可利用的任何资金进行支付。 四、企业战略管理与风险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分为:战略分析、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三个阶段。战略分析是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战略分析、制定和实施这三个阶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战略风险是从战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在战略分析、制定和实施中由于每个阶段的战略任务不同,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战略风险。企业战略风险是由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部分构成的。外部风险又可以分为宏观环境风险和产业风险,而内部风险是由企业自身因素所决定的,如破产风险、收益的损失、信用下降、信息缺失、组织缺失、文化缺失等。但企业活动是处于一种变化多端的竞争环境当中,其所面临的战略风险并不能只用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来说明,多数情况下应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战略风险的来源和构成可以将战略风险分成:运营风险、竞争风险和商誉风险三个部分。运营风险是企业在核心运作过程出差而产生的风险;竞争风险是由于竞争对手的战略、法令和公共政府方面的变化、顾客需求的变化、供应商定价和政策上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削弱企业竞争优势,并成为战略风险;商誉风险是上述三个方面的综合的结果。由于上述原因,当整个企业的信誉下降而使得企业价值减少时,就产生了商誉风险。战略管理过程与风险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企业在实施企业战略时一定要考虑战略风险的问题。把风险降低到最低,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在行业中立足。 五、如何进行战略管理,降低风险
经过长期的研究,战略管理已发展成管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企业为进一步加强战略管理,提高企业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水平,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扩展企业战略的空间 首先表现在层次上的竞争,从原来单纯产品的竞争到今天人力资源的竞争、战略的竞争、竞争优势的竞争。其次表现在领域方面的竞争。竞争战略的谋划更多的是在无边界的不同的联盟之间、不同的商业生态系统之间对商业机会的竞争。竞争的物理空间也由区域性范围扩大到全球。企业必须从全球的角度、从跨行业的角度来考虑配置自身的资源。 2.加强领导培训,提高其自身能力 企业战略往往是企业高层领导人的一种价值观念,因此,企业高层领导人首先必须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并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战略意识和技能。很多企业领导人认为下属需要培训,提高战略执行能力,而他们自己或由于忙于具体事情无暇参与培训或根本认为自己不需要培训。孰不知最需要进行企业战略培训的就是企业领导者本身。 3、让员工参与是企业战略能否贯彻的关键 当员工不认同战略决策时,就会有抵触情绪。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不理解企业制定的战略,不明白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何在,那么,他们将难以理解面对的多样选择。如果销售人员不知道战略,他将不知道向谁销售;如果工程技术人员不知道战略,他将不知道产出什么。如果员工能够参与战略管理,了解企业战略制定经过,就很容易认同战略、理解战略。 4、寻找市场空隙战略 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自己规模小、经营机动灵活的特点,寻找市场的各种空隙,进入那些市场容量小,大企业不愿意或不便于进入的行业发展。中小企业寻找市场空隙战略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生产大企业不愿意生产的产品,生产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产品。这样在开辟市场领域时,中小企业就可以在被大企业忽视的市场空隙中寻找商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另外,还可以利用“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机制,寻找新的空间,避免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小企业在采用市场空隙战略开辟市场领域时要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信息系统,准确及时的捕捉和分析市场信息。 5、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企业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任何有效的战略都是由人来制定和实施的,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战略管理的效果。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存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与开发机制;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其存在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员工自身能力有限;二是缺乏让员工充分发挥才能的机制。因此,可以靠更新观念,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加强员工的培训,重视员工的个体成才;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和平等的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提高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6、特色经营战略 中小企业一般无法做到大型企业那样的规模经营,这就决定了其产品在技术、价格、成本、质量等方面难以与大企业相抗衡。中小企业为了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利用其离市场近,较易接近顾客的特点,采取特色经营战略,突出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某一方面特色和风格吸引顾客。特色经营的推出通常要以提高成本为代价,包括设计开发,使用高档原料等等。因此在实施中,中小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经营能力处理好特色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其战略成功的关键。 六、结论 缺乏战略管理的企业,往往只能看见眼前的利益,而缺乏长期的策略。企业的战略研究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愿景清晰、方向明确的企业,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如何做好企业风险管理

4. 什么是风险管理,公司如何防止和管理风险

1.定义:风险管理又名危机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 
但现实情况里,这优化的过程往往很难决定,因为风险和发生的可能性通常并不一致,所以要权衡两者的比重,以便作出最合适的决定。 
风险管理亦要面对有效资源运用的难题。这牵涉到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因素。把资源用于风险管理,可能使能运用于有回报活动的资源减低;而理想的风险管理,正希望能够花最少的资源去去尽可能化解最大的危机。 
“风险管理”曾经在1990年代西方商业界前往中国进行投资的行政人员必修科目。当年不少MBA课程都额外加入“风险管理”的环节。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 
确定减少的成本收益权衡方案(trade-off)和决定采取的行动计划(包括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过程成为风险管理。 
2.风险管理的各个步骤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各种风险发生后对资源及生产经营造成的消极影响,使生产能够持续进行。可见,风险的识别、风险的预测和风险的处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 
2.1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 
风险识别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2.1.1◆生产流程分析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对其中各个环节逐项分析可能遭遇的风险,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生产流程分析法可分为风险列举法和流程图法。 
1.风险列举法指风险管理部门根据本企业的生产流程,列举出各个生产还击的所有风险。 
2.流程图法指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将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一切环节系统化、顺序化,制成流程图,从而便于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 
2.1.2◆财务表格分析法 
财务表格分析法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营业报告书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和发现企业现有的财产、责任等面临的风险。 

2.1.3保险调查法 
采用保险调查法进行风险识别可以利用两种形式: 
通过保险险种一览表,企业可以根据保险公司或者专门保险刊物的保险险种一览表,选择适合本企业需要的险种。这种方法仅仅对可保风险进行识别,对不可保风险则无能为力。 
委托保险人或者保险咨询服务机构对本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调查设计,找出各种财产和责任存在的风险。 
2.2风险的预测 
风险预测实际上就是估算、衡量风险,由风险管理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掌握的统计资料、风险信息及风险的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进而确定各项风险的频度和强度,为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风险的预测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2.1预测风险的概率:通过资料积累和观察,发现造成损失的规律性。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时期一万栋房屋中有十栋发生火灾,则风险发生的概率是1/1000。由此对概率高的风险进行重点防范。 
2.2.2预测风险的强度:假设风险发生,导致企业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对于容易造成直接损失并且损失规模和程度大的风险应重点防范。 
2.3风险的处理 
风险的处理常见的方法有: 
2.3.1避免风险:消极躲避风险。比如避免火灾可将房屋出售,避免航空事故可改用陆路运输等。因为存在以下问题,所以一般不采用。 
可能会带来另外的风险。比如航空运输改用陆路运输,虽然避免了航空事故,但是却面临着陆路运输工具事故的风险。 
会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比如为避免生产事故而停止生产,则企业的收益目标无法实现。 
2.3.2预防风险: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少风险发生的因素。例如为了防止水灾导致仓库进水,采取增加防洪门、加高防洪堤等,可大大减少因水灾导致的损失。 
2.3.3自保风险:企业自己承担风险。途径有: 
小额损失纳入生产经营成本,损失发生时用企业的收益补偿。 
针对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大的风险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损失发生时用它补偿。带来的问题是挤占了企业的资金,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 
对于较大的企业,建立专业的自保公司。 
2.3.4转移风险:在危险发生前,通过采取出售、转让、保险等方法,将风险转移出去。 
3.风险管理的历史 
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 
风险管理从1930年代开始萌芽。风险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在1930年代,由于受到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约有40%左右的银行和企业破产,经济倒退了约20年。美国企业为应对经营上的危机,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内部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企业的各种保险项目。可见,当时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保险手段。 
1938年以后,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并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50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一词才形成。 
1970年代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197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和风险费用的增加,法国从美国引进了风险管理并在法国国内传播开来。与法国同时,日本也开始了风险管理研究。 
近20年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建立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云集纽约,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它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86年,由欧洲11个国家共同成立的“欧洲风险研究会”将风险研究扩大到国际交流范围。1986年10月,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新加坡召开,风险管理已经由环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 
中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代。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中国,在少数企业试用中感觉比较满意。中国大部分企业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作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资产证券化在国际上兴起,风险证券化也被引入到风险管理的研究领域中。而最为成功的例子是瑞士再保险公司发行的巨灾债券,和由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发行的PCS期权。 
4.风险管理的分类 
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两类: 
经营管理型风险管理,主要研究政治、经济、社会变革等所有企业面临的风险的管理。 
保险型风险管理,主要以可保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对象,将保险管理放在核心地位,将安全管理作为补充手段。 
5.风险管理研究方法 
对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是通过对风险进行调查研究,做出逻辑判断的过程。定量分析方法一般采用系统论方法,将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风险因素组成一个系统,抽象成理论模型,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工具定量计算出最优的风险管理方案的方法。 
6.风险管理的学说 
6.1纯粹风险说 
纯粹风险说以美国为代表。纯粹风险说将企业风险管理的对象放在企业静态风险的管理上,将风险的转嫁与保险密切联系起来。该学说认为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将对威胁企业的纯粹风险的确认和分析,并通过分析在风险自保和进行保险之间选择最小成本获得最大保障的风险管理决策方案。该学说是保险型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6.2企业全部风险说 
企业全部风险说以德国和英国为代表,该学说将企业风险管理的对象设定为企业的全部风险,包括了企业的静态风险(纯粹风险)和动态风险(投机风险),认为企业的风险管理不仅要把纯粹风险的不利性减小到最小,也要把投机风险的收益性达到最大。该学说认为风险管理的中心内容是与企业倒闭有关的风险的科学管理。企业全部风险说是经营管理型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5. 如何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如何做好风险管理?这四个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如何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6. 如何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

一、首先是树立突发事件的公关应对意识
做到临危不乱。以公众为中心的意识。公众是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公众对企业的认知、评价决定着企业能否获得更多更优越的资源。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把以公众为中心的意识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不断检讨、纠正企业自身行为,使之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期望相适应,以谋求社会公众的好感、认可、支持与合作。
[图]
2

二、其次是组建突发事件公关队伍,全面应对突发事件
为了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精干高效的突发事件公关队伍是完全必要的。其成员应包括企业最高决策层、公关部门、生产部门市场销售部门、技术研发部门、保安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人员,以及法律顾问、公关专家等专业人士。在正常情况下,突发事件公关小组负责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情况做出准确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事件防范措施:监督指导防范措施的落实,加强对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管理;开展对公关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培训,组织突发事件状况模拟演习等。
[图]
3
三、最后是修复和重塑企业形象
谋求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要如实兑现突发事件中对公众的承诺,做好善后工作。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形象进行重新设计,准确定位,更新企业战略。谭小芳老师建议企业要弥补突发事件造成的形象损失,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关键是要更新经营战略,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改善产品与服务质量,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为社会公众带来更多的利益。这样企业才可能“化危为机”,谋求新的发展契机!
[图]
注意事项
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企业突发事件是现代企业管理者越来越重视的问题。现代企业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竞争者无缝不入、伺机而动,消费者口味游移不定,人才持续外流内泄,危机无处不在……在这样的时代里,只有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才能带来持久的盈利能力,顾客忠诚,竞争力,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以及抵御危机的能力。

7. 如何抓好企业风险管理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企业都面临内部或外部风险,它会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进行风险管理,那么该如何做好企业风险管理呢?

  1、企业管理者应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进行动态管理。企业的各级领导、业务部门要经常到项目中进行检查与指导,并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听取业主的意见,及时把各种新的法律法规、内外形势变化、企业和业主的要求等传达到项目监理人员当中,并在检查中及时发现项目监理机构的不足,企业管理者应针对项目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加以处理,使其消失于萌芽状态,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

  2、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者应根据自身的能力去承接项目,对所承接的项目要进行预评估制度,对经评估确认风险较大的项目要尽量避开和放弃。有多少人接多少项目,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由于人员不到位、人员与投标不符、资质降低等容易受到处罚的风险。此外,不盲目扩大规模,使各个项目均能处于企业管理者的有效管理范围之内,有效避免因企业管理不到位带来的风险。

  3、企业应该尽量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制定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老板》杂志表示企业管理者对每个具体的项目,还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对涉及监理风险的工作内容,制定较为细致的、有针对性的监理实施细则和风险管理计划,从而使企业的所有项目均能按统一规定的工作程序、要求、标准去做好监理工作,正确履行监理的各种责任,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4、 组建突发事件公关队伍,全面应对突发事件。企业管理者为了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精干高效的突发事件公关队伍是完全必要的。其成员应包括企业最高决策层、公关部门、生产部门市场销售部门、技术研发部门、保安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人员以及法律顾问、公关专家等专业人士。在正常情况下,突发事件公关小组负责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情况做出准确预测,帮助企业管理者根据预测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事件防范措施,监督指导防范措施的落实,加强对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管理,开展对公关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培训,组织突发事件状况模拟演习等。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突发事件公关小组要起到指挥中心的作用,包括建立突发事件控制中心、制定紧急应对方案,策动方案实施,与媒体进行联系沟通,控制险情扩散、恶化,减弱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化解公众疑虑和敌对情绪,以便尽快结束突发事件。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各种风险发生后对资源及生产经营造成的消极影响,使生产能够持续进行。

如何抓好企业风险管理

8. 如何做好企业风险管理

按照风险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1)企业外部风险,包括:顾客风险、竞争对手风险、政治环境风险、法律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等;
(2)企业内部风险,包括:产品风险、营销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组织与管理风险等。
具体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尽量降低风险:
1、减少可避免的风险
当企业发现从事某一项活动会涉及过高的风险时,可决定减少或放弃这项活动,以便减少甚至完全避免风险。避免风险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完全拒绝承担风险,另一种是放弃原先承担的风险。然而,这种方法的适用性很有限。首先,避免风险会使企业丧失从风险中可以取得的收益;其次,避免风险的方法有时并不可行;再次,避免某一种风险可能会产生另一种风险,例如某企业以铁路运输代替航空运输就是一例。
2、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是指企业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投资、筹资策略,以及吸引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达到分散企业各种风险的目的。人们日常说说的“不要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讲的就是风险分散的原理。分散风险是通过增加风险单位的个数,减少风险损失的波动。这样,企业一方面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风险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预防险损失所需预备的资金。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许多企业在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相继采用多种经营策略,其结果并不如当初所设想的,更多的企业陷入了困境。应当指出,多种经营策略虽有优点,但多种经营对企业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对我国一些企业而言,由于多种原因所形成的产品单一性和趋同性,尚不具备开展多种经营的条件,因而一般企业应慎用该策略,即使选用这种策略,也必须围绕自己的优势,结合企业资源条件来进行。
3、转移风险
企业为了避免自己在承担风险后对其经济活动的妨害和不利,可以事先对风险采用各种不同的转移方式,如进行保险或非保险形式转移。现代保险制度是转移风险的最理想方式,企业应增强保险意识,加大在财产、医疗等方面的保险力度,把可能存在的风险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此外,还可以在对自身风险进行充分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把那些较大的风险通过合同条款转移给对方承担。实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