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宏观调控如何体现?

2024-05-18 18:16

1.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宏观调控如何体现?

中国经济或在今年中期遇最大困难 
金融海啸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登陆,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全球正在采取救市措施。在我国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走向如何?我想谈几点看法。 
经济下行难以逆转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以此来推算,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因此许多人对中国经济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势表示担忧。 
实际上,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电量增速已经滑落至3%,1~9月用电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经验值,这个用电量水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至少在9%以下。 主要问题在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其中出口贡献下降了0.9个点。 现在看来,经济下行加剧正在进行中,很难判断何时见底,因为未来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一旦发生,底可能是一个很长时期。 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存在一个滞后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 
四大因素影响通胀压力 
国内9月份CPI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PPI与CPI双降之后,四季度及2009年的通胀形势如何? 
其实,CPI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近期大幅下跌。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四季度通胀有望继续回落,但2009年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西方国家兜底式规模空前的救援计划,始终是未来中长期内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源头。就国内来看,几个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会否震荡后返身向上。因为市场流动性疏缓后,资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新的产业亮点的话,只可能有三个去向,消费信贷、新兴市场和能源等资源市场。如此一来,商品市场反弹,从而对PPI产生新的推力。 2、财政能力的减弱将迫使政府放松价格管制,从而使积压已久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 3、制造业大量企业倒闭后,制造品的供给层面将产生新的通胀压力。 4、不得不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从货币供应层面推动物价上涨。 
企业最大压力是外需骤降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1.4%。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加剧,增速回到个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企业面临四大压力: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需骤降。如果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对于一个出口
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是致命的。 
现在看来,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稳,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而1~9月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从市场明显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美国经济还维持2%的增长。但是9月份后期,雷曼事件后,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防火墙被冲垮,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出效应波及全球,中国出口很不乐观。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个位数增长。 
明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总的看来,7、8、9这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金融海啸过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 美国经济去杠杆,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
,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满足去杠杆的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
若趋势延续下去,不排除中国外储20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明显贴水。2009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国制造业很脆弱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有多大呢? 在我看来,这是灾难性的。因为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 这样的结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要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中国是否存在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呢?对于这个问题,要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宏观上看,主要是调节投资和消费的结构,通过加快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坚定地转向内需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微观层面上 ,企业所谓转型也好,升级也好,都不准确,并不是把我们劳动密集型赶走,内迁,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问题关键是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只有向两头延伸,如原材料采购、研发、物流、仓储、销售网络、品牌等,才能创造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从而也就达成了与宏观目标的一致。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宏观调控如何体现?

2. 次贷危机过后我国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结合我国经济的现实背景分析这些效果

08年之后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2008年7月至2008年底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2008年11月5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2010年3月5日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7月2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12月12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所谓“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就是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效果:先只是用一个图来解释一下哈~

3. 次贷危机中,一国面对严重的国际收支逆差,应如何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经济的衰退,是的很多的产品无法销售,此时,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扩大内需,来带动经济的运行。所以,国家会调整货币政策,比如降低存款利率,刺激人们消费。就目前来说,国际经济的衰退,我们国家的出口量也在不断下滑,虽然没有到达收支逆差,但是,国家依然早早的做出反应,一方面也是扩大内需,另一方面就是找到国际贸易的新突破口,来维持国际贸易的收支平衡。。。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在米德和丁伯根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研究,提出了蒙代尔分派原则又称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派原则。他指出,分派给财政政策文观内部均衡的目标,同时分派给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内外部同时均衡。根据一国的国内经济和国际收支情况。可以构成不同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方案,见下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国内经济 国际收支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逆差 紧缩 紧缩
通货膨胀 顺差 紧缩 扩张
失业、衰退 顺差 扩张 扩张
失业、衰退 逆差 扩张 紧缩

次贷危机中,一国面对严重的国际收支逆差,应如何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4. 结合2008年次贷危机影响,我国金融机构在债务危机层面面临的危机及挑战

(一)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挑战

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互联网对其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样也放大在其所存在的种种缺陷。首先,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外部监管和法律法规方面没有具体的、针对性的内容,行业自律也不完善,显得极为松散,这就使得投资者和经营者不能完全掌控风险,不能对潜在的风险制定完善的应对机制。再者,我国国内的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完善,互联网金融还不能享用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只能单凭自身审核,风险性极大。最后,就互联网本身而言,我国互联网自身存在的技术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升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保证客户信息和资金安全的互联网技术在今后发展中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的金融网络也将各种各样的负面信息传到了我国。全球的经济网络是一个整体,美国的次级贷款带来的危机也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良资产迅速的增加使商业银行的负担增大。【摘要】
结合2008年次贷危机影响,我国金融机构在债务危机层面面临的危机及挑战【提问】
(一)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挑战

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互联网对其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样也放大在其所存在的种种缺陷。首先,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外部监管和法律法规方面没有具体的、针对性的内容,行业自律也不完善,显得极为松散,这就使得投资者和经营者不能完全掌控风险,不能对潜在的风险制定完善的应对机制。再者,我国国内的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完善,互联网金融还不能享用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只能单凭自身审核,风险性极大。最后,就互联网本身而言,我国互联网自身存在的技术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升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保证客户信息和资金安全的互联网技术在今后发展中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的金融网络也将各种各样的负面信息传到了我国。全球的经济网络是一个整体,美国的次级贷款带来的危机也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良资产迅速的增加使商业银行的负担增大。【回答】
同时,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对美国出口最多的个人消费品的需求锐减,个人消费品支出增长放慢,使得中国的出口增幅呈现下滑的趋势,这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像房地产等一些与经济增长联系密切的行业必定会受到影响,那么银行业对这些企业发放的贷款就有可能成为不良贷款,继而加大了银行业的贷款风险。【回答】
(二)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机遇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的状态和格局,不仅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还有中国平安、阿里、腾讯“三马”合作等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在金融改革的浪潮中,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动摇了传统银行业的根基,引起各大银行的竞争压力与极度恐慌。余额宝、P2P、微信支付、阿里贷等这些移动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都相继进入到金融领域,并推出了互联网金融创新型产品、新型支付手段、投资融资渠道。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来看,融通资金是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基础功能。供求资金的双方可以通过两种金融中介来解决。第一种是商业银行,与之相对应的是间接融资模式。第二种是股票债券市场,与之相对应的是直接融资模式。这两种融资模式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都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金融结合了流程简单、操作便捷、融资成本低等优点吸引了广大客户,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回答】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金融危机爆发后,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显现出来。随着摩根士丹利和美国高盛宣布成为商业银行,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就我国国内情况来看,银行业资金规模庞大,在金融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经历过此次金融危机后,不少银行在全球的排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足以体现我国银行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大力发展银行业,与此同时加强保险业、证券业、基金业的综合发展,有益于加强我国金融体系的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次贷危机发生后,许多国外金融机构遭受损失,亟需资金,也正是由于上述我国银行业的优点,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积极融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中去。【回答】
二、我国金融市场完善的思路

第一,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对于促进金融机构的股权架构多元化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在改革中发展民营企业经济,并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很大帮助。从政府角度来看,已有许多家民营银行的试点已经获准筹建,开始运作了。从民营企业的角度来看,筹办民营银行的申请日益增多。这些资料都表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将会逐步发展壮大。【回答】
第二,加速利率市场化。我国利率市场化进行了20年之久,越是发展到最后,阻力越大。利益格局和改革经验方面的不足都是影响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因素。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市场利率定价制度的健全。【回答】
第三,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是由于资本项目的开放是极具危险性的,应该给予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它丰富了人民币跨境产品和相关金融业务,可以促进外资企业进入到我国,也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使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从而推进我国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回答】
第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制度。首先应该放松金融管制,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管制较为严格,大量资金无法进入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无法进一步开放,这对于其发展是极为不利。其次,随着金融市场的改革,我国新型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了避免一些不法机构趁机找寻监管方面的漏洞,危害到国际经济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健全完善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协助我国金融市场稳步发展。最后,中国可以借鉴国外金融中心的一些先进监管方式,再结合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的状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制度。【回答】

5. 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次贷危机?


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次贷危机?

6. 试评析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大国关系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金融危机下的各国不得不重新考量自己在国际所处的位置,既能是各国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共同渡过难关),又能使各国的矛盾与摩擦增多,美国政府为了支持就业,度过金融危机,向世界各国发放美国国债,各国纷纷购进美国国债,来帮助美国成功度过金融危机;而另一方面,美国不断职责其他国家为汇率操纵国,污蔑其他国家一首制造这场金融危机;很多国家开始寻求一种能够真正规避风险的世界性货币,是任意一个国家不受其他国家或世界上某一政治经济时间而影响,恢复类似于之前的金本位时代,但是这激起了美国的不满,美国认为,美元依然可以帮助渡过这场金融风暴;各国贸易出口不平衡,使得有些国家出现大规模的财政赤字,最终甚至导致国家破产(如冰岛),或者导致一个国家面临财务危机而引发大规模的罢工,事业等等(如希腊),而各国的政治体制、货币政策不同导致一些政策可能对本国有利而对其他国家造成危害,因此使得各个国家的矛盾加深;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另一方面又可以促使各国之间不断加深合作,寻求一种新的国际货币环境,加强各国在金融监管与环境等多方面的合作,以期共同渡过难关。
     比如:二十国集团峰会取代了原来的八国首脑峰会,就是在金融危机下产生的,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断加强合作;又一方面,比如美国打压中国的货币政策,逼迫人民币升值,和美国一系列的针对中国、德国和巴西等多的特保案等等;

7.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处于通货膨胀状态,CPI与PPI双升,当时政府采用升高利率的货币政策,收紧货币流通量,以防止物价的进一步上涨。

  下面是摘自某网站的央行发布内容:

  2008上半年通胀压力仍较大——通胀压力依然较大是央行在报告中提出的。具体叙述为总体看,未来一段时期通货膨胀仍有可能维持较高水平。而事实上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通胀指数CPI,已经在2008年开头给出了高通胀压力的信号。1月份CPI涨幅达到7.1%的11年历史高位,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理由是食品价格涨价以及节日效应和雪灾造成。对于通胀的理由央行似乎说的更为在理。央行称本次通货膨胀形成机理更加复杂,国际市场价格传导、国内供给约束以及资源要素价格调整等因素对价格产生了叠加影响。具体表现为外部价格传导、国内共给约束等因素对价格形成的冲击短期内难以改变,并且通过央行调查统计得出,目前通胀预期较强,再者受翘尾因素影响,即使没有任何新涨价因素,2008年特别是上半年的同比CPI也会处在较高的水平上。

  央行指出,经过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国内经济运行长期累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呈现加快调整和释放的态势。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态势尚未根本缓解,通货膨胀风险加大。从紧基调不变、适时适度微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8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指出,从紧货币政策更加明确地向社会释放了未来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风险加大的警示信号和总量政策导向。而在面对目前的复杂经济情况下,央行表示将认真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并根据国内外金融形势变化,科学把握调控节奏和力度,适时适度微调。此前由于国际金融形势的改变,尤其是美国经济下滑,市场纷纷对08年宏观调控从紧提出质疑,并且称从紧宏调有过度调控之嫌。央行此次的报告中明显提出,从紧调控基调不变,适时适度微调的立场。

  2008年央行调控方面,将综合运用对冲措施,合理运用价格型工具来调控,并且进一步发挥汇率在调节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平衡增长中的作用,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继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另外,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改进外汇管理也是央行在2008年提出的目标。央行同时指出,应当看到,以上对冲流动性及加强信贷调控等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不断生成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必须加大结构改革力度,尽快在平衡增长的治本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促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8. 试结合美国次贷危机分析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分析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金融危机形成机理:金融市场上各个参与主体流动性突然紧张,而因为金融市场上各个参与主体自有资金比较少,多是以高倍的杠杆在经营,因此,在流动性突然紧张的情况下,得不到流动资金在维持经营,面临破产。又因为金融市场中参与者众多,一旦金融机构倒闭,会导致借钱给金融机构的债权人与投资者面临巨大损失,形成恐慌,进而冲进金融市场撤资,对金融市场已经紧张的流动性形成更大的冲击,造成流动性枯竭。那时候就是整个金融市场因为缺少维持运营的流动资金而崩溃。
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是次贷危机,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被众多的机构持有。而美国房地产市场突然降温,导致次级贷款得不到偿还,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价值大跌,造成疯狂抛售,给众多金融机构造成巨量的损失,并且因为损失导致信誉下降,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和银行都借不到钱,流动性枯竭。因此,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投资银行先后被迫出售与破产,这更加加重了市场的恐慌情绪,人们冲进资本市场中赎回自己的投资,造成整个金融市场得不到资金的补充。同时,也造成大量的实体经济企业在已经流动性枯竭的资本市场上借不到钱,流动资金难以维系,造成破产。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形成双重打击。
以上就是整个经济危机爆发的过程及其原理。一直到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维持了投资者的信心,让众多的投资者重新回到资本市场上进行借贷行为与投资行为,才解决了这次金融危机。可以说,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借贷活动的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