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六十周年张家港的变化

2024-05-18 17:06

1. 建国六十周年张家港的变化

开放型经济 
  建国六十周年张家港的变化,张家港的经济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出口产品包括纺织、针织、丝绸、服装、轻工、化医、机械、电子等15大类500多个品种,贸易业务拓展到近百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2.7亿美元,其中出口2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和44.1%,预计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将突破100亿美元。 
   目前,全市已累计批办三资企业超过1200家,投资总额超过120亿美元,注册外资近60亿美元。美国陶氏、杜邦、雪佛龙菲利普斯,日本三菱、伊滕忠、旭化成,韩国浦项、WIA汽配,德国博泽、南方毛业,法国罗地亚、霞日、波坦等近50家国际著名大公司前来投资兴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7家。 
  张家港市非常注重对内开放工作。已有中粮集团、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北京三吉利能源、中集总公司、安徽海螺水泥、铜都铜业、新疆屯河、上海港机等10多家国家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在该市投资兴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建办利用外地资本项目1600多个,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06年,通过组织实施“310工程”(即十大科技攻关项目、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十大专利产业化项目),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共有53个项目列入省级以上工业科技计划。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4项,国家火炬计划17项,高新张铜的“稀土处理紫杂铜直接生产高性能铜合金管材及其产业化”和国泰华荣的“3000吨/年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液”两个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开发省高新技术产品66只、省软件产品9只,贝尔机械等19家企业进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飞翔化工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市前程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软件企业。有4项成果列入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成果列入苏州市科技进步奖,获奖数量及档次均处苏州各各市(县)之首。 
  2006年,张家港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专家的评审,被正式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标志着该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孵化服务、硬件设施、发展指标等方面都步入了国家级创业中心的行列。 
  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学校,这是该市首个国家级星火学校,为提高全市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沙钢的“棒线材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板带材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飞翔化工的“江苏省功能型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被列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科技局与东南大学、沙洲职业工学院合作共建的张家港市光机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 
  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2006年,市科技局以“三百”活动为抓手(即:组织百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对接;促成百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组织百名专家、教授港城企业考察活动),全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三百”活动扎实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有17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来该市考察、交流,100多家企业赴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洽谈,全市105家企业与110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扎实推进与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各项工作的同时,市科技局与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6所高校共建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全年新建合作项目75项,国泰华荣的“硫烃基烷氧基硅烷”和通力机电的“TL型电脑绗缝绣花机”等两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兴贸行动计划,海狮集团的“GXZQ-15S系列石油溶剂干洗机”作为苏州市唯一的项目被列入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 
  专利申请大幅增长 
  2006年,该市专利申请超2000件,实现大幅度增长,名列苏州市各县级市第一。市科技局组织17家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荣获最佳组团奖和最佳布展奖,有9家企业的11只专利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 
  2006年,该市有17个项目被列入苏州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其中省级农业科技项目5个,国家级2项。 
  江苏七洲的“防治蔬菜疫病和青枯病的芽孢杆菌制剂的研制和开发”被列入省农业高技术项目,使该市在承担省农业高技术计划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市三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出口鲜切花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列入苏州市首批农业专项,引起省科技厅和国家科技部的关注。 
  种子培育、农作物设施栽培取得新进展,神园葡萄种子(5份120克,5个品种)搭载“实践八号”卫星遨游太空15天,为培育更高产、优质、多抗的葡萄新品种打下了基础,开创了我省种子飞天的先河。 
  12月16日, 江苏以及长江中下游沿线第一个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这也是我国迄今第一个位于县域口岸的保税港区。

建国六十周年张家港的变化

2. 张家港从建立到现在的历史。

张家港市历史久远,拥有1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们是:东山村遗址、徐家湾遗址、许庄遗址、蔡墩遗址、韩墩遗址、河阳山遗址、凤凰山遗址、西新村遗址、西张遗址、西旸遗址、老烟墩遗址。 时间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间,其中南沙东山村遗址的出土文物是长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遗址。
商末属勾吴之地。春秋时期属吴国延陵。秦代属会稽郡。
晋代,江阴郡下置暨阳县,县治杨舍镇。梁代,在暨阳之墟建梁丰县。
唐以后,属江阴县。唐宋年间,香山和镇山之间有一涧谷流漕,终年涧水不绝,溪流潺潺。如遇大雨,山洪直冲流漕所在东江湾沙,形成水渠。这条水渠后来竟成为闻名中外的“张家港”。
据南沙镇山村六组张兴生珍藏的《重修张氏宗谱(孝友堂)》载,明代万历元年(1573),有张南山者,自靖江生祠堂卜居香山北麓,此为张氏香山支始迁祖。南山公在此化钱买券,开发圩塘,流渠旁边遂形成村落张家埭。
由于开发的圩田常受山洪的涝渍,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张氏合族集议,子孙齐心协力,将流漕拓宽成河。新河面宽3丈,底宽1丈,长300余米,由此免除了涝渍之苦,但未有河名。至万历四十一年(1613),张氏为经营粮米自备木船3条,往返于扬州、高邮之间,数载后获利甚丰。为让木船能停泊到自家门口,再出资募工拓宽此河,并在屋旁河之尽头拓成倒潭1只,以便木船调头。此时河面宽7丈,底宽3丈,重载木船可进出自如,已蔚为大河,但仍无河名。
清代康熙二年(1663),江阴县衙拟在澄江门和巫山之间修建马路,勘察丈量到此河时,发现此河无名,于是请大桥镇镇董吴翼之提议起名。吴翼之知道此河乃是张氏祖上所开,后来又是张氏裔孙拓宽,遂提名称“张家港”,并报江阴县衙认定备案。康熙三年(1664)冬,江阴县衙正式批文命名此河为张家港。
由于长江中沙洲积涨迅速,至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大片沙洲与江南古陆接连。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民国,划常通港以北约10平方公里沙地予通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一度在北部沿江地区建立沙洲县,南部及常熟、江阴两县的边界地区设立虞西县(县治今张家港市塘桥镇妙桥办事处) 。
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沙洲县,以江阴、常熟两县的各一部分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1962年,从江阴县和常熟县各划出数个公社,新建立沙洲县。 
1958年,江阴县人民政府组织6万民工和千名解放军官兵拓浚张家港,河总长达38.11公里。1968年再次拓浚,张家港遂成为内河6级航道。1982年,张家港港正式对外开放。
1986年9月1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市人民政府驻杨舍镇。

3. 张家港的历史

张家港市所在区域的北部原是长江的一部分,成陆较晚;南部地区的发展则与附近地区类似,最早发现的人类活动在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以前,8000年前,张家港南部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自商末起属吴国;秦代属会稽郡,晋代置暨阳县。南朝梁设梁丰县。隋唐之后分属常熟、江阴两县。清代至民国,常通港以北属南通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一度在北部沙洲地区建立沙洲县,南部及常熟、江阴两县的边界地区设立虞西县。解放后,东部属常熟县,西部属江阴县。
1962年,由江阴县划出九个公社,常熟县划出十四个公社以及常阴沙农场,建立沙洲县,隶属苏州地区。张家港从此成为一个县级行政单位。
1986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消沙洲县,改设张家港市,隶属地级苏州市。
2004年,江苏农垦将原江苏国营常阴沙农场划归张家港市,实行属地管理。

扩展资料
张家港市原名沙洲县,因境内三分之二的土地是由长江中的沙洲积涨成陆而得名。境内陆地以古长江岸线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南部属老长江三角洲的古代沙嘴区,成陆时间在7000年以上,散落着零星山丘。北部属新长江三角洲,由数十个沙洲积涨连接而成,成陆时间最早的约800年,目前还在继续积涨扩大。
市区南部成陆比较早,历史文化悠久,曾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汉高祖五年(前202)析延陵之地为暨阳乡。因境地有暨阳湖,乡因湖名。
西晋太康二年(281),以暨阳乡、南沙乡和无锡北部,合置暨阳县。
东晋咸康七年(341),划暨阳东为南沙县。南朝梁太平元年(556)废暨阳县,置梁丰县。隋代,南沙并入常熟县,梁丰并入江阴县。
唐武德三年(620)复置暨阳县。九年,并入江阴县。此后1300多年间,该地属常熟、江阴两县分治,直到1962年建沙洲县。
宋代开始,境内北部沙洲在长江中积涨出水,并形成了夹江。为了加快成陆,扩大田地,人们在夹江中筑坝截流,围圩造田。张家港之得名,源于清咸丰年间。
当时,人们在老夹江口筑坝,凿南套入江,因经过张家埭,即命名此港为张家港。清末民国初,境内北部曾成立沙洲市。从此,沙洲之名便正式使用。
1926年10月26日,毛泽东署名润之,在《响导》周报179期上发表了《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一文,其中写道:“江阴东乡有一个名叫沙洲的地方,亦有农民反抗地主之事……。”文中的“沙洲”指的就是这里。
1941年2月和1944年10月,中国共产党曾两次在这里建立沙洲县民主政府。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第63次全体会议批准新设沙洲县。
命名的原因就是因为全县有一半左右的土地由长江中沙洲积涨连接而成,“沙洲”二字可以反映这一成陆特色,而且正好沿袭了抗日民主政府的旧称,故命名为沙洲县。
1962年1月1日,沙洲县正式成立,隶苏州专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隶属苏州市。为了进一步扩大张家港在国内外的影响,走“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经济发展之路,1986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
历史上,沙洲的经济一直以农业为主。建国后一段时间,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在70%以上,是全国棉花出口的重要基地。
1978年以后,乡镇工业崛起,发展迅猛。1985年,农村劳力的92%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当年,工农业总产值33.7亿元,比1980年增加2.3倍。其中工业产值占92%。张家港的港口建设起步于1968年,当时的上海港务局为了疏散物资运输,决定在张家港设立码头,开辟辅助港。
次年建成,1982年对外开放。到1985年,港口吞吐量3400万吨,辟有7条国际贸易航线,成为我国四大集装箱港口之一。从沙洲县到张家港市地名的变更,也显示了张家港由传统的农业乡村社会迈向新兴工业、港口现代化城市的巨变。
今天的张家港人,在“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激励下,创下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奇迹:1984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沙洲工学院。
1992年建成全国惟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1994年列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二位;1995年成为全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典型。
2001年,全市GDP达306.8亿元,财政收入32.08亿元,两年实现了翻一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家港

张家港的历史

4. 张家港市的历史?

张家港市的历史:
8000年前,张家港南部地区就有人类活动,拥有1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们是:东山村遗址、徐家湾遗址、许庄遗址、蔡墩遗址、韩墩遗址、河阳山遗址、凤凰山遗址、西新村遗址、西张遗址、西旸遗址、老烟墩遗址。
时间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间,其中南沙东山村遗址的出土文物是长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遗址。商末,属勾吴之地。春秋时期,属吴国延陵。秦代,属会稽郡。汉高祖五年,建毗陵县暨阳乡,为境内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乡级行政建置。
晋代置暨阳县,为境内第一个县级行政建置。南朝梁代,在暨阳之墟建梁丰县。唐代以后,分属常熟、江阴两县。唐宋年间,香山和镇山之间有一涧谷流漕,终年涧水不绝,溪流潺潺。如遇大雨,山洪直冲流漕所在东江湾沙,形成水渠。
明万历元年,有张南山者,自靖江生祠堂卜居香山北麓,此为张氏香山支始迁祖。南山公在此化钱买券,开发圩塘,流渠旁边遂形成村落张家埭。万历二十四年由于开发的圩田常受山洪的涝渍,于张氏合族集议,子孙齐心协力。
将流漕拓宽成河新河面宽3丈,底宽1丈,长300余米,由此免除了涝渍之苦,但未有河名。万历四十一年张氏为经营粮米自备木船3条,往返于扬州、高邮之间,数载后获利甚丰。为让木船能停泊到自家门口,再出资募工拓宽此河,并在屋旁河之尽头拓成倒潭1只,以便木船调头。
此时河面宽7丈,底宽3丈,重载木船可进出自如,已蔚为大河,但仍无河名。清康熙二年江阴县衙拟在澄江门和巫山之间修建马路,勘察丈量到此河时,发现此河无名,于是请大桥镇镇董吴翼之提议起名。
吴翼之知道此河乃是张氏祖上所开,后来又是张氏裔孙拓宽,遂提名称张家港,并报江阴县衙认定备案。康熙三年冬,江阴县衙正式批文命名此河为张家港。清代至民国,常通港以北属南通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一度在北部沿江地区建立沙洲县。
南部及常熟、江阴两县的边界地区设立虞西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东部属常熟县,西部属江阴县。
1962年,常熟划出14个公社和常阴沙农场,江阴划出9个公社,建立沙洲县,隶属于苏州地区,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洲县,以天然良港张家港港命名设立张家港市,隶属于苏州市。

扩展资料:
张家港市境内水资源丰富。地表水中河港蓄水量丰水年为2.36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为9700万立方米。
2016年全市沿江各闸共引水11.58亿立方米,排水38.59亿立方米。其中,汛期沿江各节制闸共引水5.89亿立方米,排水24.33亿立方米。
全年实际用水量地表水9.18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106.8万立方米。全境河港纵横,土地肥沃,有大小河道9002条,总长4569.51千米。
据张家港市国土资源局统计发布,至2015年年末,全市实有耕地30186.84公顷、园地3470.49公顷、林地203.87公顷。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7935.8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256.3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8402.72公顷、其他土地416.36公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家港

5. 张家港的历史

张家港市所在区域的北部原是长江的一部分,成陆较晚;南部地区的发展则与附近地区类似,最早发现的人类活动在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以前,8000年前,张家港南部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自商末起属吴国;秦代属会稽郡,晋代置暨阳县。南朝梁设梁丰县。隋唐之后分属常熟、江阴两县。清代至民国,常通港以北属南通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一度在北部沙洲地区建立沙洲县,南部及常熟、江阴两县的边界地区设立虞西县。解放后,东部属常熟县,西部属江阴县。
1962年,由江阴县划出九个公社,常熟县划出十四个公社以及常阴沙农场,建立沙洲县,隶属苏州地区。张家港从此成为一个县级行政单位。
1986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消沙洲县,改设张家港市,隶属地级苏州市。
2004年,江苏农垦将原江苏国营常阴沙农场划归张家港市,实行属地管理。

扩展资料
张家港市原名沙洲县,因境内三分之二的土地是由长江中的沙洲积涨成陆而得名。境内陆地以古长江岸线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南部属老长江三角洲的古代沙嘴区,成陆时间在7000年以上,散落着零星山丘。北部属新长江三角洲,由数十个沙洲积涨连接而成,成陆时间最早的约800年,目前还在继续积涨扩大。
市区南部成陆比较早,历史文化悠久,曾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汉高祖五年(前202)析延陵之地为暨阳乡。因境地有暨阳湖,乡因湖名。
西晋太康二年(281),以暨阳乡、南沙乡和无锡北部,合置暨阳县。
东晋咸康七年(341),划暨阳东为南沙县。南朝梁太平元年(556)废暨阳县,置梁丰县。隋代,南沙并入常熟县,梁丰并入江阴县。
唐武德三年(620)复置暨阳县。九年,并入江阴县。此后1300多年间,该地属常熟、江阴两县分治,直到1962年建沙洲县。
宋代开始,境内北部沙洲在长江中积涨出水,并形成了夹江。为了加快成陆,扩大田地,人们在夹江中筑坝截流,围圩造田。张家港之得名,源于清咸丰年间。
当时,人们在老夹江口筑坝,凿南套入江,因经过张家埭,即命名此港为张家港。清末民国初,境内北部曾成立沙洲市。从此,沙洲之名便正式使用。
1926年10月26日,毛泽东署名润之,在《响导》周报179期上发表了《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一文,其中写道:“江阴东乡有一个名叫沙洲的地方,亦有农民反抗地主之事??。”文中的“沙洲”指的就是这里。
1941年2月和1944年10月,中国共产党曾两次在这里建立沙洲县民主政府。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第63次全体会议批准新设沙洲县。
命名的原因就是因为全县有一半左右的土地由长江中沙洲积涨连接而成,“沙洲”二字可以反映这一成陆特色,而且正好沿袭了抗日民主政府的旧称,故命名为沙洲县。
1962年1月1日,沙洲县正式成立,隶苏州专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隶属苏州市。为了进一步扩大张家港在国内外的影响,走“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经济发展之路,1986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
历史上,沙洲的经济一直以农业为主。建国后一段时间,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在70%以上,是全国棉花出口的重要基地。
1978年以后,乡镇工业崛起,发展迅猛。1985年,农村劳力的92%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当年,工农业总产值33.7亿元,比1980年增加2.3倍。其中工业产值占92%。张家港的港口建设起步于1968年,当时的上海港务局为了疏散物资运输,决定在张家港设立码头,开辟辅助港。
次年建成,1982年对外开放。到1985年,港口吞吐量3400万吨,辟有7条国际贸易航线,成为我国四大集装箱港口之一。从沙洲县到张家港市地名的变更,也显示了张家港由传统的农业乡村社会迈向新兴工业、港口现代化城市的巨变。
今天的张家港人,在“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激励下,创下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奇迹:1984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沙洲工学院。
1992年建成全国惟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1994年列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二位;1995年成为全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典型。
2001年,全市GDP达306.8亿元,财政收入32.08亿元,两年实现了翻一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家港

张家港的历史

6. 张家港市的历史?

 张家港市的历史:
  8000年前,张家港南部地区就有人类活动,拥有1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们是:东山村遗址、徐家湾遗址、许庄遗址、蔡墩遗址、韩墩遗址、河阳山遗址、凤凰山遗址、西新村遗址、西张遗址、西旸遗址、老烟墩遗址。
  时间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间,其中南沙东山村遗址的出土文物是长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遗址。
  商末,属勾吴之地。
  春秋时期,属吴国延陵。
   
  秦代,属会稽郡。
  汉高祖五年,建毗陵县暨阳乡,为境内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乡级行政建置。
  晋代置暨阳县,为境内第一个县级行政建置。
  南朝梁代,在暨阳之墟建梁丰县。
  唐代以后,分属常熟、江阴两县。
  唐宋年间,香山和镇山之间有一涧谷流漕,终年涧水不绝,溪流潺潺。
  如遇大雨,山洪直冲流漕所在东江湾沙,形成水渠。
  明万历元年,有张南山者,自靖江生祠堂卜居香山北麓,此为张氏香山支始迁祖。
  南山公在此化钱买券,开发圩塘,流渠旁边遂形成村落张家埭。
  万历二十四年由于开发的圩田常受山洪的涝渍,于张氏合族集议,子孙齐心协力。
  将流漕拓宽成河新河面宽3丈,底宽1丈,长300余米,由此免除了涝渍之苦,但未有河名。
  万历四十一年张氏为经营粮米自备木船3条,往返于扬州、高邮之间,数载后获利甚丰。
  为让木船能停泊到自家门口,再出资募工拓宽此河,并在屋旁河之尽头拓成倒潭1只,以便木船调头。
  此时河面宽7丈,底宽3丈,重载木船可进出自如,已蔚为大河,但仍无河名。
  清康熙二年江阴县衙拟在澄江门和巫山之间修建马路,勘察丈量到此河时,发现此河无名,于是请大桥镇镇董吴翼之提议起名。
  吴翼之知道此河乃是张氏祖上所开,后来又是张氏裔孙拓宽,遂提名称张家港,并报江阴县衙认定备案。
  康熙三年冬,江阴县衙正式批文命名此河为张家港。
  清代至民国,常通港以北属南通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 曾一度在北部沿江地区建立沙洲县。
  南部及常熟、江阴两县的边界地区设立虞西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东部属常熟县,西部属江阴县。
  1962年,常熟划出14个公社和常阴沙农场,江阴划出9个公社,建立沙洲县,隶属于苏州地区,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洲县,以天然良港张家港港命名设立张家港市,隶属于苏州市。
   扩展资料: 
  张家港市境内水资源丰富。
  地表水中河港蓄水量丰水年为2.36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为9700万立方米。
  2016年全市沿江各闸共引水11.58亿立方米,排水38.59亿立方米。
  其中,汛期沿江各节制闸共引水5.89亿立方米,排水24.33亿立方米。
  全年实际用水量地表水9.18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106.8万立方米。
  全境河港纵横,土地肥沃,有大小河道9002条,总长4569.51千米。
  据张家港市国土资源局统计发布,至2015年年末,全市实有耕地30186.84公顷、园地3470.49公顷、林地203.87公顷。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7935.8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256.3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8402.72公顷、其他土地416.36公顷。

7. 张家港获得哪些历史

张家港位于中国大陆东部,长江下游南岸,是苏州市所管辖的县级市。
张家港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张家港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在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会展、服务业和社会建设等领域成就显著。
张家港市面积99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777平方公里,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辖8个镇和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旅游度假区。

张家港获得哪些历史

8. 一组照片见证张家港变迁史,勾起你回忆了没?

关注「今日张家港」,换个「温情的方式」看这个城市。
  
 
  
  
 物是人非,总在诱人感慨万千。算了,我们这代人,回忆不管用了。
  
 
  
                                                                                 
 人变了,城市也变了,物非人非才对嘛。再也找不到,寄托回忆的那个点:老物件,旧房子,儿时走过的路、舔过的棒棒糖。10年,是一个时代;20年,是半个人生。我们张家港人,陷入回忆时,该去get哪个点?
  
 关于过去的一些琐碎、感动、牵挂,要么埋在记忆中,要么躺在照片里。
  
 旧照片,更有风吹过的痕迹。还有多少人记得,曾经承载杨舍人菜篮子工程的第一农贸市场?
                                                                                 
 past
                                                                                 
 now
  
 几经风雨,几翻重建,几度升级。能在原地保留,既是第一农贸市场的幸运,也是老杨舍人的幸运,更是这个城市的幸运。娱乐,基本靠唠嗑的年代,KTV、酒吧,不存在的。电影院,是儿时的记忆。一年去一次电影院,每次都有电影看。
                                                                                 
 从前
                                                                                 
 过去
                                                                                 
 现在
  
 电影院的变迁,城市的变迁,时代的变迁,更是我们生活方式的变迁。
  
 曾经学校组织,整整齐齐排着队,浩浩荡荡看电影;到现在吃饭、逛街、看电影一条路。
  
 电影,还是现在的好看,但那份童心,还得是从前雀跃。
                                                                                 
 步行街1986
                                                                                 
 步行街2004
                                                                                 
 步行街2018
  
 一条街的变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张家港,从一个中心,到处处是中心。
  
 只是在逛这条街时,再也找不到那种宇宙中心的感觉。
                                                                                 
 园林路1986
                                                                                 
 园林路2004
                                                                                 
 园林路2019
  
 园林路,平淡无奇。20多年的阳光、雨露,养育了路旁的梧桐树。是树的成长,也是城市的发展。
                                                                                 
 LACOVO咖啡
  
 LACOVO咖啡,放到现在,也是一个撑得起一家咖啡店的名字。门前一排排的自行车,和现在一排排的汽车,现在和过去,一样一样的。
  
 当年,LACOVO,难道不是一家网红咖啡店?
                                                                                 
 钟楼
  
 逝者如斯夫。时间的流逝,不管那座钟楼现在何在?
                                                                                 
 西门北路
  
 西门北路,曾经的样子。
                                                                                 
 曾经,我们和桑塔纳的距离,就像今天我们和玛莎拉蒂的距离。
                                                                                 
 理发,2元,已经是那个涨价好几回的年代了。
                                                                                 
 坐过这把太师椅的,都是80后。
                                                                                 
 不美颜、不PS,不美妆的张家港美女。对比现在的网红脸,是我们的审美退化了?
  
 用70%,活在当下;用25%,开创未来;用5%,回忆过去。
  
 回忆,时间,老照片,旧时光,逝去的年华……
  
 今天,用5分钟的时间,来看看张家港老照片,来回望这个城市过去,来想想自己的小时候。
  
 未来,是一盒巧克力豆,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味道;过去,是一颗棒棒糖,我们永远记着那时的甜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