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是多大岁数

2024-05-10 03:35

1. 大器晚成是多大岁数

40岁左右,四五十岁的年龄。
历史上有很多大器晚成的人。齐白石,离我们时代最近的一个画坛巨匠,齐白石是一个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
齐白石仅在小时候跟随外祖父学过一段私塾,12岁后便开始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4学做木匠,16岁学雕花木工,赖以成名的作画,齐白石在27岁时才开始学,四十岁时还一事无成,直到53岁时走进北京,从此才开始了他画坛巨匠的一生。
吴承恩,《西游记》作者,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数快乐的好人。
吴承恩小时家境清贫,尽管他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什么都会,但是他确科考不利,直到人过中年才补上“岁贡生”,30岁时他胸中只有故事,才开始想要创作。50岁时他的《西游记》才写了前十几回,直到72岁时吴承恩才真正开始写《西游记》。郁郁不得志的同学们,没准你有当作家的潜质哦。
重耳,一个62岁才当上国王的人,却随即成为称霸中原的春秋霸主。
公元前656年,43岁的重耳被自己的父亲晋献公派人追杀,重耳爬墙侥幸逃走,开始了流亡生活。前636年(62岁)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在外漂泊19年的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不过他在即位后几年中便称霸中原,真是为了不得的帝王。

大器晚成是多大岁数

2. 真的是“大器晚成”么

          自从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版的《道德经》以来,就引发了学术界的很多争论,原因是其中有很多描述与之前流传版本不同。“大器晚成”和“大器免成”就是之一。
  
  
         “大器”到底应该是“晚”成,还是“免”成呢?
  
  
            思考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看一下何为古人所说的“器”?
  
          古人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中可知,“器”是和“道”相对的东西。无形的东西为“道”,有形的东西为“器”。
  
  
           既然“器”是有形的,对于一个“大而有形的事物”,应该如何而成呢?似乎应该是“晚成”。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一个庞大的事物或工程,怎么可能不做就成呢?而且一定是要耗费更多时日的。
  
         现实,的确如此。
  
          但是,现实不总是真实。
  
  
  
          确切地把握一个词汇,还得回到其原文语境之中。词汇之于语境,犹如波涛之于大海。是语境赋予了词汇意义,否则,词汇就只是一个含义不明的声音片段。
  
            现在,我们一起把思想缓缓地投入到《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的语境之中,“……,大方无隅,大器()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我们发现,我们置身于一个与现实感觉相违背的场景:大的方形没有角,大的声音听不到,大的图像看不到。那对于一个大器,是“晚成”,还是“免成”更与现实感觉相悖呢?
  
           显然是“免成”。
  
           象征着与现实器物需要一个“完成过程”相对立的“免成”更适合文章的主旨,而仅在有限程度上变化的“晚成”则拉低了文章的高度。
  
           那“大器免成”应该如何理解呢?
  
           老子所说的“大器”是先天的,注定就会成为“大器”。一个注定就是的事物,哪里来的“早晚”啊。
  
  
            那“大器晚成”就讲不通了么?
  
            那显然也不是。
  
           “大器免成”是超现实视角,而“大器晚成”却更具有现实意义。
  
           按照上下文的语境,看到《道德经》论述的各种对立关系之上的“道”,如有无、美丑、善恶……,“免成”属于“道”的范畴。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现实的世俗生活中越发地沉沦,越来越远离“道”,形而上的“免”就越发地难以被世人所理解,于是演化成了更符合现实的“晚”。这个过程不仅是词汇的变化,更是反映了人们思维能力的变迁,从一种有限、无限的对比,退化到有限内的比较。
  
  
          然而,现实中的人们只能拥有有限的生命、占据有限的时空,那我们还是相信有限的“大器晚成”吧,这将成为正在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人们的一种鼓励。然而,在我们的内心里,还应保留那个无限的空间,因为,在那个无限的世界里,理性的人才是自由的。
  
  
         再反观思考一下,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出现的那些卓越的佼佼者,他们真的是“成”出来的么?

3. “大器晚成”是什么意思啊

一本正经.张九州谈艺录

“大器晚成”是什么意思啊

4. 什么是大器晚成呢?


5. 什么才是大器晚成?


什么才是大器晚成?

6. “大器晚成”原意是指什么?

解释: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出处:
?《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例子:
?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7. 大器晚成主要指的是

西汉严遵《道德真经指归》说:“大器晚成,无所不有。变于无形,化于无朕,动而无声,为而无体。威德不可见,功业不可视。祸息于冥冥,福生于窅窅。寂泊而然,是谓至巧。万物生之,莫知所以。勉勉而成,故能长久。”

说文释义

大的东西总是在漫长的时间里缓慢完成。

“大器晚成”这个词,一般被用来安慰那些少年不得志的人。但这并不是老子本来的意思。“晚”不是指年龄。姜子牙八十岁当宰相,是大器晚成;甘罗十二岁当外交官,也未尝不是大器晚成。“晚”是指时间。准确地说,是刻苦努力的时间。无论年龄大小,只要为成功付出了相当努力,就可望成功;反过来说,一定要将成功希望寄托在长期努力上,不可急于求成。

活学活用一个急于求成的人,不配做高手。

真正的高手,都是那些能够克服慢的恐惧,一步一步达成人生目标的人。

西门吹雪学剑,每天练习拔剑一万次。他用最慢的方法,成为绝世高手。这是武侠小说中杜撰的故事。

达芬奇学画,鸡蛋这种简单物体他画了3年。他用最慢的方法,成为画坛泰斗。这是历史书上的真实故事。

大器晚成。老子道出了这人世真理:最有价值的事物、最伟大的业绩都是在缓慢中完成。成功的要点,就是克服对慢的恐惧,一点一点地把梦想握在手中。

不要幻想金子超过汗水

很快到手的东西,其价值令人怀疑:用激素催生的速成猪,既无营养又有害健康;在速成班学会的“半吊子”技术,好看不好用;考试前临阵磨枪的速成成绩,造就的只是高分低能;挑灯夜战匆匆完工的速成建筑,真的能害死人……

尽管生活已经给了我们太多教训,有些人还是“不信邪”:别人需要“大器晚成”,但我不需要。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智商高,或者说比别人聪明。他们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找到一条捷径,省略辛苦练习的过程,比别人更快地实现人生目标。他们最后找到的捷径是赌博、买彩票、做违反规则的事情。他们的理论依据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真正的智者都知道,成功要靠一点点积累,一点点悟。正如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查理·库金先生所说:“成就伟业的机会并不像急流般的尼亚加拉瀑布那样倾泻而下,而是缓慢的一点一滴。”更快只能通过更多努力实现,希望金子超过汗水的想法,有太多幻想的成分。

大器晚成主要指的是

8. 大器晚成说的是谁?

出自《三国志·魏书》: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