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24-05-19 07:24

1.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判断标准:用于交换、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产品质量就是使用价值)
  2、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1)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①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导致国内生产能力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3、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2)供求影响价格(也要考虑国家宏控等因素)
  4、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的影响:①消费受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要量的影响比较大。②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A、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B、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要结合关系图理解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和价值量的关系)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有哪些?
  (1)客观因素: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②收入;③物价水平;④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等其他因素。注: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主观因素: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引发;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
  8、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表现为“5R”。)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9、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具体表现在: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具体体现: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③消费调节着生产。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1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原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11、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位、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第二、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12、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13、企业的兼并与企业破产的意义
  (1)企业兼并的意义:①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②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企业破产的意义:实行企止破产制度,①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②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14、就业的重要意义和对策
  (1)就业是民生之本,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③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2)对策: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
  ②劳动者个人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
  15、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⑥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维权:(为什么)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公平、社会和谐)。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还可从国家、企业角度思考)
  16、投资理财的途径和原则
  途径:(1)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2)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股票(3)稳健的投资—债券(4)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
  原则:(1)注意投资的回报率和风险性(2)注意投资的多元化和流动性(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量力而行(4)既要考虑个人利益又要考虑国家、集体利益,同时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17、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②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18、效率与公平关系
  (1)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首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其次,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知识重点: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为什么?怎么样?
  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
  怎么样:(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加强税收调节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19、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要知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20、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为什么)⑴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⑵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以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为例理解税收的作用)
  (怎么样)(1)公民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2)公民要依法诚信纳税(3)国家要加强税收的征管,加大打击违反税法的行为。
  21、市场调节的优点
  (1)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优点归纳一句话: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2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枪支弹药等也不能让市场调节。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危害1: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危害2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两级分化。
  23、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1)必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措施:①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以及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交易原则;②建立健全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③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可从国家、企业、消费者角度分析)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5、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1)必要性和重要性
  ①必要性:一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二是社会主义性质决定。②重要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可以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共同富裕的实现。
  (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①经济手段:主要是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调控;②法律手段:国家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进行间接调控;③行政手段: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调控。④三种手段各有所长,要综合运用,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注:2009年我国将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加强调控,要了解国家财政、税收、利率的变化)。
  2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必要性
  (科学内涵)(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8、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措施)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与前面结合加上: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补充:三个转变是:(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9、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它的载体是什么?(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沦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它表现为:①生产全球化;②贸易全球化;③资本全球化。   它的载体是跨国公司
  30、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利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1)影响
  利: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弊:它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它会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2)发展中国家应的正确态度:抓住机遇、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31、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
  (1)战略内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引进来的对策: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走出去”的对策: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引进来”是“走出去”的基础,“走出去”是长期“引进来”的必然要求
  3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完整的

第一单元 
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 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流通手段 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2)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②其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1、结算方式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

3. 求 人民教育出版社 政治 必修一 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 
原因: 1.与资本主义不同:(1)社会生产目的: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人与人的关系:平等劳动关系,走向共同富裕(3)分配方式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生产关系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1.外沿: 国有自然资源,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2.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和国民经济领导力量 
3.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1)对国民经济命脉占支配地位→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2)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4.主导作用的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5.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但只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就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6.主导作用实现方式: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经济:1.地位: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2.优越性: (1)把分散的生产资料组织起来,有助于克服个体经济力量单薄,无力地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弱点(2)集体经济组织是独立的经济单位,有充分的自主权,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3.作用: (1)共同富裕原则得以实现(2)吸收社会分散资金(3)缓解就业压力(4)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收入 
4.农村集体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 集体和农户两个经营层次 
(2) 实行双层经营体制的理由:铜我国总体水平低相适应,避免过去大规模经营造成的弊端;适应农业生产特点 
(3) 内容:a.一方面,在坚持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户与集体签订合同,承包一定的土地或生产任务,并根据劳动成果取得劳动收入b.另一方面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结合起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 
(4) 优越性: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又能适应相对集中的规模经营 
(5) 作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6) 家庭承包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双层经营体制是家庭承包的保障 
混合所有制经济:1.含义: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2.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取决于与它相适应得的社会制度和控股权在谁手里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1.原因:社会化大生产程度有不同层次,生产水平多层次决定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性2.作用: (1)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2)有力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1.表现: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优势,又有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作用:保证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 个体经济: (1)性质:小商品经济 
(2)特点:a.本质特点: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一般不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b具体特点: (与私营经济比较)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3)作用: a利用分散的资源b发展小商品生产c保存和发展传统技艺d活跃市场e方便人民生活f增加劳动就业 
2. 私营经济:(1)性质:资本主义性质 
(2)特点: a本质特点:雇佣劳动,剥削他人,以利润为目的b具体特点:(与个体经济比较)规模大,设备先进,生产率高 
(3)作用:a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b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c吸引劳动者就业d增加劳动者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e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 
3. 外资经济: (1)资本主义性质(2)外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3)地位:一种重要的非公经济(4)作用:a节省我国资金b学习国外先进经验c有利于培养人才d加快现代化进程 
4. 非公经济作用: (1)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2)加快生产力的发展(3)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4)增加就业(5)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5. 非公经济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6. 对非公经济政策:鼓励 保护 引导 监督 管理 
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1. 根本原因: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 
2. 具体原因: (1)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a是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b有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 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3. 有“三个有利于”决定∶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个有利于”的内容: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促进我国经济建设(3)促进社会进步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 
2.分配客体: 个人消费品(不是生产资料) 
3.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 优越性(作用): (1)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2)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3)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 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1)所有制基础:个体私有制(2)分配主体:个体经营者(3)分配客体: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4)同个体经济相适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 资金 技术 土地 劳动力 
3.福利性分配 
基本分配制度的必然性:1.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的使用生产要素,提高其利用效率 
→综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资源配置:1.目标: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必要性:解决人们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3.两种方式: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调节作用实现 
市场: 1.产生:市场是和商品经济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2.含义: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形市场 广义: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作用(即价值规律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 
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产生和发展 
3.有效运行的条件:(1)企业多,自由进入市场,充分竞争(2)灵活的价格(价格是资源配置最集中的表现) 
平等性:1.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2.决定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也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 
3.内容: (1)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2)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4.作用:使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竞争性: 1.含义: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 
2.原因: (1)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2)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在竞争中形成,所以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 
3.作用: (1)积极作用:a对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使其改进技术,提高产率,优胜劣汰 b保证价格变化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很快得到调整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综上,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2)消极作用: a盲目竞争,社会资源的浪费b导致垄断,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4.正确看待竞争:公平竞争,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法制性: 1.含义: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2.必要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3.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要求:(1)学法 懂法 守法 用法 (2)及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开放型:1.含义: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连在一起 
2.决定因素: (1)生产者和经营者为市场需要而进行生产和经营,实实质是为消费者而生产和经营(2)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广泛发展要求具有开放性 
3.作用: (1)打破区域封锁(2)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4.地位: 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四个特征的关系:1.平等性与竞争性相互制约:没有平等性,竞争不能正常进行;没有竞争就无平等可言 
2.法制既是平等和竞争的保证,又是平等性的体现 
3.开放是平等和竞争充分展开的前提,也是法制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 
4.四个特征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又是市场经济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四个特征的共同作用(市场经济作用): 1.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2.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3.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的不足:1.市场不是万能的 
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1)自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b不正当经济行为 
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2) 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3) 滞后性:原因:a事后调节b时间差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 (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外沿: 经济政策: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政策 
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 
(3)作用:经济政策: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经济计划: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调控作用 
2.法律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市场经济法制性 
(3)作用: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3.行政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2)特点:直接、迅速(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社会主义舒畅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公有制意义:(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原因:(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2)国有经济导向作用(3)中共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一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一、 企业: 
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特点: 1.以盈利为目的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3.独立经营,独立核算4.是人和物相结合的经济组织 
地位: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作用: 1.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参加者2.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着3.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重要性:企业素质的高低以及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企业法人: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特点:1.地位: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基本特点: (1)大规模采用及其生产(2)较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3)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严密(4)适应能力强(5)外部联系广泛 

二、公司: 
含义: 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特点: 1.从事生产流通或其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2.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优点: 1.是大中型企业普遍采取的企业组织形式2.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3.有利于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法人治理结构: 股 东 大 会 
↓ ↓ 
( 所有权 ) 董事会 ← 监事会(监督权) 
↑ ↑ 
总经理(日常经营权) 
(“→”表示制约关系) 
分类: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1.相同点:(1)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2)股东都附有有限责任(3)公司都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负责(4)组织机构大体相同(5)都有名称和章程 
2.不同点:(1)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2)是否可以发行股票,公开募股机子(3)资本是否一定是货币(股份公司是)(4)股东人数有无限制(5)注册资本数额、设立程序、适用范围不同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 
地位: 国民经济的支柱 
支柱作用的表现:1.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2.再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3.拥有雄厚的资产、一流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1.含义:企业的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 
2.地位: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 
提高经济效益:1.含义: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2.原因: (1)企业以盈利为目的(2)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3.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 
(2)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人民)(3)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国家) 
4.方法和途径: (1)a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b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c由粗放向集约转变→a要求b;a导致c(2)a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率,按价值规律和国情办事b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实行市场需要的产品→a导致b 
兼并、联合和破产:1.依据: (1)激烈的市场竞争(2)优胜劣汰原则 
2.作用:(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优化产业结构(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3.兼并: (1)重要性: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2)意义:a减轻国家财政负担b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从而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总体效益(3)核心: 竞争 
4.“强强联合”:(1)目的:大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作用:a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b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产率d促进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e扩大市场占有额f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g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5.破产: (1)依据:a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b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2)作用: A积极作用: a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活力,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产率b有胜列塔,资源优化配置B消极作用: a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利益损失b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造成社会动荡 

第二节 企业的经营者 
一、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厂长(经理)的地位:中心地位 
1.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 ,受法律保护 
2.中心地位的表现: (1)统一指挥,全面负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对企业两个文明建设负全面责任(2)决策权和生产指挥权(3)其他领导受其领导,对其负责 
3.中心地位的重要性: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厂长与职代会的关系: (1)厂长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和指挥作用,必须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之上(2)内容:a厂长必须依靠职工群众履行企业各项义务b支持职代会、工会等的工作c执行职代会决定 
职代会的地位:1.性质: 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使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机构 
2.权力和作用: (1)审议企业重大决策(2)监督行政领导(3)维护职工合法利益 
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1.作用: 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实行监督 
2.体现: (1)保证党的领导,贯彻方针政策,企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2)支持厂长行使职权,权责统一,有效组织经营(3)发动带领群众开展民主管理活动,保证职工主人翁地位,与厂长领导相统一,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4)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推动两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 
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企业与国家、职工的关系: 
1.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1)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2)从全局出发,维护整体利益,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贡献力量 
2.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1)把自我积累放在首位,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使企业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2)关心群众生活,照顾职工现实利益→综上:充分调动企业职工和管理者的生产积极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要求: 1.国有企业经营者首先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团结职工群众,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沿着正确方向发展(2)任何企业的经营者都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3)良好的业务素质: 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三、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意义: 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使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集中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1.正当竞争: (1)手段: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2)作用和结果::a社会作用: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产率,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b法律结果:受法律鼓励和保护2.不正当竞争:(1)手段: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弄虚作假,欺诈,损人利己(2)危害和后果:a社会危害: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不增加社会财富,造成巨大浪费b法律后果:受法律制裁 



第一节 三大产业 
一、农业: 
GDP: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GNP: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农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 
1.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2.由我国农业现状决定: (1)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2)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3)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 
3.由建国以来我国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发展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快 
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1. 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2. 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1. 含义:粗放向集约转变 
2. 核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1)靠政策 
(2)靠科技:靠科技:a教育,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b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 
(3)靠投入: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投入 
(4)靠产业化经营::a措施: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b目标:把农业生产改造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大生产c重要性: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 
(5)靠产业结构调整 

二、工业: 
分类: 1. 重工业: 生产资料 2. 轻工业: 消费资料 
地位 :国民经济的主导 表现在: 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作用: 1. 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和装备(2)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3)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4)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5)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重要性: 1. 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这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2. 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三、第三产业: 
层次: 1. 流通部门 2.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3.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4.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发展条件: 1. 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2. 社会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提高3. 一二产业产率高,就业人口比重下降,为第三产业提供劳动力4. 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变化,提供市场5.国际经济技术交流 
作用: 1. 方便消费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 促进一二产业3. 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重要性: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1.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 
2.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1. 由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 
2.由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决定: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3)作用:a促进人们形成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求 人民教育出版社 政治 必修一 知识点归纳

4. 求 人教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家庭的含义:P5 
2、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3、家庭关系的确立:结婚、生育、收养、再婚。 
4、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P6 
5、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 
(3)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3)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P16 
6、几个重要认识: 
(1)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或违法的事情我们应如何做?P17 
(2)对父母的长辈我们应如何对待?为什么?P17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1、青春期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1)进入青春期 ,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渴望重视,甚至挑战父母权威; 
(2)父母还把我们当小孩,不放心、唠叨、责怪,于是矛盾产生了。 
2、如何正确认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P21 
3、代沟、逆反心理 
(1)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P21 
(2)怎样正确认识我们的逆反心理?P21 
4、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 
(1)要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与父母沟通商量。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通过沟通,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家长的意见。 
(3)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原谅,不必争个高下输赢不可。 
第二单元 师友结伴同行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1、人际交往的意义: 
与学生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能常青,自我开放,我们的性格会更加开朗,人生更加精彩。 
2、一个受欢迎的人应有的品德:真诚、善良、负责任、热情、友好、幽默等 
3、如何认识友情? 
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我们要珍惜友谊;对于友情,我们要慎重理智的把握,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得到真正的友谊。 
4、交友的原则: 
(1)平等互惠,(2)宽容理解;(2)交友时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3)乐交诤友,善交益友。 
5、青春期男女生交往 
(1)为什么要与异性交往? 
(2)男女生如何正常、健康地交往? 
①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②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③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6、青春期的情感 
(1)认识: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同学之间产生好感和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2)如何对待? 
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我们要谨慎对待,理智处理,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保护自己。 
第四课 老师伴我成长 

1、认识老师 
(1)师生交往的重要性: 
师生交往不仅影响我们 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品德。 
(2)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即使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老师的作用仍不可代替。 
(3)老师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解除我们的烦恼和忧愁,老师在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教我们学习的方法,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老师在我们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 
2、师生交往新观念: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3、主动沟通是师生交往的前提,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4、与老师沟通的具体方法: 
(1)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原谅老师的错误,以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不伤害老师; 
(4)礼貌待师; 
(5)注意场合; 
(6)把握好分寸。 
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1、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肯德基——美国 郁金香——荷兰 埃菲尔铁塔——法国 
长城——中国 和服——日本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 
燕窝——泰国 金字塔——埃及 泰姬陵-——印度 
通心粉——意大利 探戈——阿根廷 足球——巴西 
2、如何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别,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交流,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3、如何对待不同文化的差异?P60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时空 

1、网络交往的特点:无限性、两面性、先进性、危险性。 
2、网络交往的两面性: 
(1)优势:快捷、方便,扩大了交往面,开阔了眼界,实现自身价值等; 
(2)负面影响:长时间上网影响身心健康,沉迷网络荒废学业,诱惑欺诈、违法违纪等 
3、网络成瘾者的心里成因:(P71) 
4、网络交往中应怎样保护自己?(P72) 
5、网络交往要遵守哪些规则? 
(1)网上不能为所欲为,(2)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3)上网要 遵守法律.。 
6、如何文明上网?(P74~75) 
7、对待网络交往,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作为青少年,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把网络作为先进的工具,作为生活的补充。我们必须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努力净化网络环境,让其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另一个空间。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1、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2、文明礼貌的重要性:(P79) 
3、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也是礼貌待人的体现。 
4、礼貌用语的要求: 
(1)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 
(2)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3)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5、社交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容貌清洁,二是服装整洁、美观、大方,三是举止规范。 
6、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7、按礼仪要求做的好处:(P84) 
8、如何对待传统礼仪?如何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P87、P88)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 

1、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P90) 
2、对忌妒心理的认识:忌妒心理是一种微妙、强烈而又隐蔽的消极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对我们发展有很大的危害。 
3、竞争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道德和法律。 
4、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合作与共享的关系: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6、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7、“863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8、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获得成功。 
9、合作中竞争的内涵: 
一方面,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10、怎样在合作中竞争?(P96) 
11、全新的竞争理念:(P97) 
12、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P97) 
13、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关系:(P98) 
14、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是什么?(P98) 
15、在竞争和合作中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P98) 
16、什么是团队精神? 
17、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 
1、“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2、为什么说善于宽容利人利己?(P104) 
3、宽容是有原则的,不能盲目。对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当然,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P105 
4、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5、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6、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谅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尊重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7、对平等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 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8、什么是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 
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如:残疾人、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 
对待他们,我们首先应平等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其次,应尽力帮助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9、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10、尊重社会的表现:(P112) 
11、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义务尊重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它的惩罚。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1、什么是诚信?P115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含义。(P115、P116) 
3、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4、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5、诚实和信任的关系。(P119) 
6、诚信守则 
(1)坚持实事求是; 
(2)在涉及到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3)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4)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7、如何处理对人诚实与尊重隐私的关系?(P122) 
8、诚信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善意的谎言”是不诚信吗?为什么?(P123) 
9、诚信的核心是善。

5.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1     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①生产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 消费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④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⑤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大力发展生产力。
    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2、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力量,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5、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6、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2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1、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是指全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三控制一支配。
    1、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
    2、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
    3、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
    4、在国民经济命脉和重要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存在大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与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地区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都快上投资部分。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3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并存。
    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企业的定义
    企业是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公司的定义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法人财产,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的形式有两种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第一、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第二、 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三、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要守法经营。
    第四、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4、公司经营管理不善会导致兼并或破产。
    ①企业兼并是指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其意义是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有益于减少失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企业联合——“强强联合”
    ③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其意义是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在劳动发展中主题,主导作用。在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4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
    (2)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生产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使生产得以真正地完成。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4)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国有经济的地位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平稳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5、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收入与分配】 
    1、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大力发展生产力)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③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4、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5、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②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为什么在消费时要主动索要发票:
    ①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是消费者的`凭据;
    ②发票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收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消费者索要发票,有利于使国家税款足额入库,为国家税收作贡献。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5    1.什么是商品?它有哪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用于交换;都凝结了一定量的人类劳动,都是劳动产品
    2.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对立的关系?
    统一:两个属性相互依存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无法形成价值;②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是不存在的
    对立:任何人都无法同时拥有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①对生产者而言,要想得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②对消费者而言,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付出价值
    3.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商品——商品与商品——货币——商品两个不同公式的区别。
    5.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6.为什么说纸币发行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不好的?
    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就可能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纸币发行过少,则会引起物价下跌,社会需求不足,可能引起通货紧缩的发生
    7.什么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有什么危害?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8.汇票与支票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支票汇票
    不同点含义不同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时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形式不同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电汇和信汇
    使用范围不同作为支票形式之一的转帐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主要用于外埠结算
    相同点同为一种票据,都是目前我国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都要求见票人无条件付款,其使用都能减少和避免现金交易所带来的诸多麻烦,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9.如何正确对待货币?
    第一,贷币并不神秘,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任何社会只要存在贷币,贷币都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功能。
    第二,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货币作用的范围、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是不同的。
    第三,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实质上是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
    第四,正确对待货币,应该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10.保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何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6    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2、企业组织形式:
    (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3)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3、(1)公司,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东不得少于两人)
    (2)两种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3)共同特征:
    “有限”:指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有限清偿责任。在付出各自的股金后,他们就不再对公司的债务负责。
    “合股”:由若干人共同集资来建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被分成股份。拥有股份的人叫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
    (4)不同点:课本P41表格
    4、公司的组织机构
    (1)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选出的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2)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5、公司经营如何才能取得发展(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什么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良好形象。
    A、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B、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
    C、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D、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一个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它一定不会长久,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6、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只有两条路: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
    (1)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7、人类生产出是任何财富,都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劳动是其中的决定性力量。
    8、就业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2)树立竞争择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10、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休息、休假的权利;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E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F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为义务为前提的。
    (3)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4)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5)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7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二、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怎么样树立?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原因:(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2)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如何:开展正当竞争,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诚信在经济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1)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倡导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2)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诚实守信,就会得到银行的支持,就会得到实惠、受到尊重。相反,失去信用,就会损害自己的形象,给自己带来诸多的不便。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要点 
    一、企业的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意义
    企业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①企业兼并能够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②企业兼并能够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企业破产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和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①企业破产能够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其提高企业竞争力。②企业破产能够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③企业破产能够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二、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劳动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三、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1)必然性:①劳动重要。②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重要性:①对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本,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②对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一、货币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①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注: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有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出较高的使用价值都有顺利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 注:商品生产者从商品判断标准的中得到的启示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只有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顺利实现商品价值。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质量上乘的商品,其价值容易实现。同时,产品质量越好,信誉越高,使商品供不应求,商品生产者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职能是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生活中表示为价格标签)——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要求: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6.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的一二单元的知识点

一二单元是到第几课啊?先帖六课的……
好好考啊~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要点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 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
异:①前者用于交换;后者不用于交换;②前者有价值,后者没有价值;
③前者是历史范畴,后者是社会范畴。
联系:①二者都是劳动产品②都有使用价值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货币的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和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其他手段: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和世界货币。
3. 纸币:①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②特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纸币在流通中损害。
4.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就可能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纸币发行过少,则会引起物价下跌,社会需求不足,可能引起通货紧缩的发生
5. 什么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要减少货币的发行,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要增加货币的发行,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6. 结算:核算一定时期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情况。分为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7. 常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①信用卡是一种信用凭证,其优点是: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
作用为:减少现金使用,方便购物,增强消费安全。
②支票分为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8.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亦然。
9. 保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何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 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①供求关系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③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④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注: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5. 价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①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② 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  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6.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a.价格的变动对人们购买力的影响。b. 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c.互替品和互补品(既定品价格上涨,对其替代品的需求增加,对其互补品的需求下降)
②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 影响消费的因素:
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和消费品价格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还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
3.消费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①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②不同消费品的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影响不同。基本生活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低于奢侈品。③各种商品比价的变动与消费关系。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其互替品的需求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降低。
4. 消费的类型:
① 按产品类型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② 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宗物品和大额服务,它与其他两种方式的区别见笔记。
③ 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5. 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主要)和居民收入的变化,其方向是由生存需要到发展再到享受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7. 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8. 怎样看到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
消费心理的表现 特点 评价
从众心理引
发的消费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有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
有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
生活也不利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标新
立异 有利: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有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夸耀性
盲目性 有弊:不使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符合实际
讲究实惠 有利:理性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态度:值得提倡
9. 怎样作理智的消费者?
①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0.什么是绿色消费?为什么要崇尚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原因:(1)绿色消费作为一种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正在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它是人们迫于环境问题,为了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而形成的一种共识。(2)绿色消费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为特征。(3)绿色消费理念不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大力提倡。(4)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有利于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5)绿色消费反映消费者更加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利于促进商品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环保意识,更好满足消费者要求。(6)提倡绿色消费,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③消费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消费调节生产);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更多的劳动力。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生产(决定作用)、分配(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交换(同分配)和消费(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原因: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的根本任务。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4.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允许有些地方、有的产业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表现在控制力上,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7.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其意义:
形式: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是最主要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意义:股份制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8.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9. 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0.为什么要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11.如何看待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中发挥各自优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1. 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它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
2. 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制(最主要,最典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3.公司的含义: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4.公司的法定形式有两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是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他们的区别(主要掌握第1、2、6项的区别):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资本 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其出资形式不一定是货币,可以为技术、厂房、土地等。 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其出资形式一般是货币。
股东人数 必须由2人以上50人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不得少于法定最低人数,应当有5人以上为发起人
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 股东一起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股东仅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股东表决权 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财务 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规模大小 最低资本限额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 注册资本额比较高,不低于1000万元。
6. 公司的组织机构:
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执行机构:总经理。处理公司日常事务。
监督机构: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
7. 公司制的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8. 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经营的航标)
②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公司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②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人信誉和企业形象。(公司经验成败的重要因素)
9. 企业兼并: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由优势企业吞并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
企业破产: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10.就业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1.树立正确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12. 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13.劳动者维权的途径: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14.如何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1)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核心是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能从根本上未下刚失业人员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岗位。(2)下岗失业人员要转变就业观念,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实现就业。(3)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劳动力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其配置应主要由市场调节。应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就业的作用。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有关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加强政府的服务和调节职能,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搞好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1. 商业银行:
① 含义: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②类型:国有独资银行(农行)、国有控股银行(中行、建行和工行)、民营股份银行和外资银行。
中行指的是中国银行,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与商业银行并列。
③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结算业务。
贷款时应遵循的原则: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和效益性。
2.储蓄存款
   ①储蓄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和邮政企业。
②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理论上)
实际获得的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1-20%)。注:20%的利息税
          定期储蓄(约定期限):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存期长,流动性差。
③分类
         活期储蓄(没有约定期限):流动性强,灵活方便,但收益低。
3.股票
① 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②性质:是入股凭证,代表股东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权(综合权利,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获得股息和红利)。
③偿还方式:股东的股票不能退回,只能出卖股票。
④股票的收入:a.股息和红利;b.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4.债券
①分类: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②比较:收益: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风险: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5. 保险
a) 分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人身险有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财产险有汽车保险,运输险。
b) 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6. 四种投资方式的比较:
 储蓄存款 债券 股票 保险
流动性 低 高 高 低
收益性 低 较高 高 具体分析
风险性 低 较低 高 低

7. 政治必修1知识点【简洁点】

因为是整本必修一,想要精简恐怕是精简不了的了,帮你找了一篇字数最小但比较全面的回来,用打印机打上7页纸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一总结和知识点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3、货币的职能(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一)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1)现金结算  (2)转账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1)信用卡: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其中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二) 外汇和汇率: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2)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3)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4)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  (一)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 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2)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即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卖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即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买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    (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为什么没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价格上下波动,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2)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词解释:替代品是指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是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物价总体水平)⑴、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A、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B、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C、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⑵、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2、消费的类型(1)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 、贷款消费、租赁消费(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3、消费结构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水平成反比4、消费心理:⑴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⑵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⑶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⑷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5、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⑴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②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②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于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5)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股份制经济不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   (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作为现代资本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提高企业和资本运作效率,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注意: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股份合作制是劳动和资本联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7)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    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个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私营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总和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3)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②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注意:民营经济是除国有经济以外的其它所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官营经济而言的。      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4)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理解: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①原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公司的经营  (一)公司的类型    1、企业  (1)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济组织  (2)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所有制类型:①从性质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构成社会主义企业体系②从投资方式和组织形式看:企业包括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2、公司  (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设立: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存在特征的个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3、公司的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通常都设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即公司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即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即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5.公司制的优点:二者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制度等优点    4、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设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对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的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二)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  (1)直接目的:利润  (2)意义:保持一定的营利目的,公司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①这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②企业取得优势最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①企业形象的含义: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可;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③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作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④树立企业信誉与形象的途径:开展正当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3、企业兼并和破产   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企业的经济现象;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破产: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意义: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   (1)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意义: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创造文明,创造了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政治必修1知识点【简洁点】

8.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要点梳理

2012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经济常识
高中经济常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主要讲述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经济理论(1、2课);二是市场经济活动(3—7课国内市场经济活动,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第8课对外经济活动)。经济理论具有普遍性,具有对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市场经济活动证明并表现了经济规律和共性。
经济常识的第二轮复习即按照经济理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对外经济五个专题来进行。
专题一  经济理论(1、2课)
一、知识网络:
二、重难点分析
1.	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基本属性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作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3)作为商品,它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人会要的;它的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如果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就不可能成为商品。
(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无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可能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可能是商品,可能有价值;无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一定没有价值。作为商品生产者或商品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的价值量
3.货币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2)纸币只按照它所代表的货币量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本身没有价值。
(3)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①通货膨胀: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第一,纸币发行量过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第二,纸币流通周转速度加快。(在某一特定的时期,由于担心涨价,人们把手中的货币尽快出手抢购,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
影响:通货膨胀会使价格信息失真,搞乱社会经济,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危害极大。
对策: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C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D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②通货紧缩:它是指由商品和劳务总需求小于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与通货膨胀现象正好相反。
其危害是:第一,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第二,强化居民的“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第三,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措施来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是扩大内需)。第一,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投资,增加货币的供应量;第二,鼓励消费,加快货币周转速度;第三,发行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社会总需求;第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吸引社会消费,减少产品的积压。
4.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5.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1)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为“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所以在表述上要做如此调整,实质上就是强调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平等性:  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原因:价值规律决定的。要求:当事人身份平等;交易平等。
(2)竞争性: 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者广泛的竞争。原因:商品经济的产物。作用: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正确开展:公平竞争。负面效应:社会资源的浪费、垄断。
(3)法制性:含义: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
据市场经济法规进行。作用:健全的法制是处理矛盾、体现公平的依据和准则。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⑷ 开放性:  含义: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个统一大市场,与世界市场联在一起。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特点决定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要求。作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要求:对外开放。
7.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及对策
(1)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理解三者的内容)
(2)面对市场缺陷的对策:①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市场经济的特征、集体主义价值观、经营者素质)。②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市场交易原则)。③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④国家的宏观调控。
(3)国家的宏观调控:①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②手段:A经济手段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人行的金融政策),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
(2)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价值规律三个方面的作用,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可归结为一点,即促进社会资源不断趋于合理和优化。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家经济带来高效率。
(3)市场有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市场的自发性会带来盲目性。市场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这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专题二:生产(3、4课)
一、知识网络:
二、重难点分析:
1.国有企业
(1)地位: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改革重要性: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3)改革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改革总原则: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5)布局调整: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2.提高企业济效益
(1)含义: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注意与利润率区别)
(2)重要性: ①对企业来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②对国民来说—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对社会来说—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3)方法和途径:①依靠科技,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②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③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经营机制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④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
3.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4.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5.企业的信誉和良好的形象对企业的影响
(1)争创名牌的意义: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谁的产品好,谁的质量高,谁的牌子过得硬,谁就有竞争力,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发展需要名牌,民族振兴需要名牌,国民消费也需要名牌,国际竞争更需要名牌。
(2)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和信誉的意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主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
6.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
7.三大产业比较(从略的部分请自己回忆)
比较	农    业	工    业	第三产业
地位	国民经济的基础	国民经济的主导	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作用和意义(请特别注意)
现状	基础薄弱	素质不高	发展滞后
出路	 “两高一优”农业	调整提高振兴支柱产业	积极发展
关系	三大产业之间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没有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需要第一、二产业提供大量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及各种消费资料。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因为第三产业不仅为第一、二产业提供产、供、消服务,而且为第一、二产业提供知识、信息、资金、技术和人才,从而提高第一、二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时,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又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8.农业问题
(1)如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一是要政策;二是靠科技;三是靠投入;四是产业化经营。
(2)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3)关于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大农业内部结构;农村中三大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农民就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域布局;(注意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与结构调整的关系。)
(4)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一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二是,发展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转移农村劳动力。三是,坚持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政策,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四是,根据不同经济区域特点,制定实施不同的增收政策,缩小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五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取消农业税。
9.劳动合同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
比较	劳动合同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内容	 	 
原则	平等原则;协商一致原则;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意义(最重要的部分)	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展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 根本性措施。
10.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主的要权利和主要义务
(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
(3)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的同时,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走向合适的工作岗位,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出发,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