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伯利进程项目的形成背景

2024-05-19 20:44

1. 国际金伯利进程项目的形成背景

近20年来,非洲部分国家(地区)战乱频繁,为了争夺钻石资源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此消彼长,不同的武装派系通过走私钻石换取武器装备和获得资金来源,谁占领了钻石资源,谁就有可能赢得胜利甚至国家的统治权,因此,毛坯钻石(金刚石原石)走私成为地区暴力冲突的重要源头(詹世明,2002)。
20世纪90年代后期,多个非政府组织、各国政府和钻石商以及其他民间社会团体开始关注钻石走私对地区冲突,尤其是非洲地区冲突的巨大影响。为了维护非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他们纷纷要求联合国调查和严格制裁参与钻石走私的有关国家及机构。
2000年5月,南部非洲钻石出产国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等政府和钻石行业在南非金伯利城举行会议,研究解决“滴血钻石/冲突钻石”的问题以及制止冲突地区钻石贸易的办法,以确保消费者所购钻石与暴力冲突和“人权”问题无关。该次会议提出要建立一个针对毛坯钻石的国际认可证书制度并制定进出口监管钻石贸易的“金伯利证书”,这就是金伯利进程的雏形,从此“金伯利进程”因金伯利城而再次闻名于世。在后来的两年多时间内,联合国和多个国际组织召开了十多次会议讨论金伯利进程证书制度落实的有关事宜。
其中,2002年因特拉肯会议是金伯利进程证书制度的里程碑(Grant & Taylor,2004),该会议对1998年联合国有关制止非洲地区冲突的工作、2000年以来部分国家发起的以切断非法毛坯钻石贸易与地区冲突联系的努力、钻石行业和非政府组织对非洲地区冲突与非法毛坯钻石贸易的多年关注进行了总结。这也是联合国、各有关国家政府、非政府组织、钻石行业首次就国际和平和人类发展问题进行的充分合作。包括中国在内的39个“金伯利进程”成员国提交了名为参与“金伯利进程证书制度”(Kimberley Process Certification Scheme for Rough Diamonds,简写为KP)的文件,获得了部长会议通过,“金伯利进程证书制度”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会议决定,由南非共和国担任首届(2003年)金伯利进程主席。同时,各国声明将承诺根据证书制度有关规定,在各自法律和内部监管体系基础上,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该制度。
经过近10年发展,金伯利进程(KP)的规模逐渐增大。截至2011年12月6日,KP已经拥有49个成员国,代表着75个国家政府(其中,欧盟27国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身份作为一个成员参加金伯利进程,欧盟及其成员国被视为单个成员国)(Kimberley Process/Final Communique,2009),这些国家包括:安哥拉、亚美尼亚、澳大利亚、白俄罗斯、博茨瓦纳、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中非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共和国、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孟加拉国、欧盟、加纳、几内亚、圭亚那、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莱索托、黎巴嫩、马来西亚、毛里求斯、纳米比亚、挪威、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拉利昂、新加坡、南非、斯里兰卡、瑞士、坦桑尼亚、泰国、多哥、乌兰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委内瑞拉、越南、津巴布韦、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利比里亚(Kimberley Process/Participants World Map)。KP实施9年来,已成功解决了塞拉利昂等国冲突钻石问题,涵盖了全球超过99.9%的钻石资源及其交易,对维护钻石健康形象、保护世界钻石贸易正常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Krueger,1999;Reeve,2002,梁伟章,私人通讯,2011)。

国际金伯利进程项目的形成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