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是什么?

2024-05-06 17:59

1. 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是什么?

对于人与宇宙的关系,在现代科学语境里,其画面是很清晰的。在浩瀚无边的宇宙面前,人类实在太渺小了,据说直径长达几百亿乃至几千亿光年,哪怕飞船达到光速,也无法穷尽宇宙的边缘。想一想这个都觉得累,连对比的勇气都没有了。
而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在儒家的眼中,宇宙更多的是人类情怀的一个载体,而在道家的眼里,宇宙多少还是一个物质的存在。
庄子没有航空经验,也没有观测天体的经验,然而他直觉到:人在宇宙当中,是极其渺小的,对比强烈到什么地步呢?“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我们人类在天地之间,就好像小小的石头,小小的树木跟一座大山相比,或者跟泰山相比。

扩展资料:
而庄周的宇宙观真正让人惊叹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无穷小概念,或者说无穷小当中孕育着无穷大的概念。
为了说服诸侯不要有对领土的非分之想,庄子设置了这么一个动漫场面:在蜗牛的左角,有一个国家叫做触氏,在蜗牛的右角,有一个国家叫做蛮氏。这两国为了争夺领土发生战争,“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返”。庄子设置的这个画面,其对比极其强烈。
这个对比的基础上,庄子对人类的地位是比较悲观的。他认为,人类就是被宇宙支配的,主宰不了自己,“吾身非吾有也”,我的身体不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宇宙,属于自然,是宇宙把我造出来的,“是天地之委形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庄子用蜗牛角  说人与宇宙的关系

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是什么?

2. 人类和宇宙的关系是什么?

人类为何对如此痴迷中包含了所有号码和宇宙又有什么关系

3. 人类和宇宙的关系

外星人在给中国科学家的信里曾零星谈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本质是精气,即灵魂。灵魂用肉体包裹,便成了有血有肉的活体。用蛋白质、水等碳水化合物构成的灵魂的物质形式是不长久的,容易受损(衰老),容易灭亡(死亡)。肉体在一定阶段完成其功能后,灵魂便会寻找新的表现形式。(外星人的这种说法与美洲印第安人的说法相类似)他们还提到一个共同灵魂问题,星球上活着的每个人受某个系统指挥,这个系统就是灵魂,它来自一个共同体,即星球的灵魂。个人死去后,身体同个人灵魂决裂,个人灵魂立即回归星球灵魂共同体中。这一回归的快慢与好坏,取决于个人活着时的行为,是否违反过这个星球的规章条律。宇宙中每个星球都有各自的共同灵魂,因振荡频率不同,相互间不能沟通,就像人与蚂蚁不能交流思想一样。宇宙是由无数星球组成的,因而宇宙由许多共同灵魂组成。他们预料,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几百亿年后,宇宙收缩到奇点,这些共同灵魂会合成同一整体,那时将会出现全宇宙的单一的共同灵魂。奇点重又大爆炸,共同灵魂又分裂,周而复始。 
他们在信中还透露一个非常有趣的消息,他们技术先进,利用时空转换到各个宇宙中遍历群星,在一次漫长的星际遨游途中,他们登上一个奇怪的星体。那上面一片幽光,没有辉煌灿烂的阳光,但住着一批有生命的东西。仔细一看,形态同地球上的居民,再一盘问,那里活跃的都是正待转世的地球灵魂,地球人死后,其灵魂就离开肉体这一物质外壳,升腾天空,回归这个星球,当那里‘人满为患’时,一些灵魂便又返降地球投胎轮回,开始新的一轮地球上的生命。

人类和宇宙的关系

4. 人与宇宙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作为生物进化的最高阶段,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归根结底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人一度敬畏自然,神化自然,崇拜自然,以一种仰天、颂天的观念来看待自然,人类屈从于自然,其生活为强有力的和不妥协的自然所支配。随着人类智慧的增进,对自然了解的加深,再也不愿受自然的支配,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支配、利用和控制自然。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活动必然引起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破坏则不是不可以避免的。
自然界的价值是自然的性质,它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物质的性质与结构所决定的。我们认为自然界具有价值,并且自然界的价值是多样的。在生物学层面上,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它的这种内在价值表现在自然以它自身为尺度,表示生命和自然界的生存:①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已经存在了,所以自然事物具有不依赖人类评价和存在的价值。②指人类从自然界的每一种事物本身评价的价值,它并不仅仅从自然事物的用途,功能方面来评价。③生态系统的价值。生态系统整和的效果与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相加的效果是不相同的,生态系统整体的性质是不能被它的其他组成部分性质所取代的,比如自然选择的价值,刺激并支持生存的价值等。在文化层面上,它还具有“外在价值”,自然界具有工具价值,自然界的每一种事物都具有他特有的功能,如果失去了这种功能,这种事物就会被取代。而自然界的这种工具价值是以人为尺度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认识到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努力做到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合理开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反方立足点
到目前为止,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理念上,仍有两种极端的认识。一种是过分抬高人类的地位,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绝对主体,应当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发展要求,更加彻底地改造自然。另一种是过分降低人类的地位,认为人类只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成员,改造自然是干扰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应当尽量使自然环境恢复到人类发展前的原始状态。这两种极端认识在现实生活中都是行不通的。
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的哲学理论、法学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有两种观念:一是人类中心论,它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赞美、突出人的智慧、意志、精神、力量、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二是自然主义,它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共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赞美、突出大自然和非人生命体。一是“极端的人类中心论”,即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是自然的中心、主宰、征服者、统治者、法律关系的唯一主体,人对自然有着绝对的自由支配权利,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甚至从某个阶级、阶层的利益出发对待自然,人不可能也不应超越自我,根本否认自然的价值、尊严和自然权利,否认和反对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共处,否定法律应当和能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主要是将人类的中心地位和重大作用无限、过分、不当夸大的产物。二是“极端的自然论”,又称自然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即认为人与自然没有区别,根本否认人的中心地位、忽视人的利益和创造力,主张以生态为中心、一切顺应自然、自然与人有同样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利,甚至认为人是“宇宙之癌”,人的存在是一种宇宙病态,人在宇宙中如同癌细胞一样,夺取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了宇宙的和谐,这主要是无限夸大自然与人的共性、过分轻视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产物。但是,人毕竟是不同于一般生物的高级生物,人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具有超越自我的能力。由人制定的法律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是人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用与理性、科学态度与道德理想的结合,同时反映自然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人的利益与其他物种的利益。人应该尊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通过法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和谐、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和谐、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和谐、“人化自然”与“未人化自然”相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反对“自然主义”和“极端的人类中心论”。8

5. 人和宇宙的关系?

人和宇宙的关系
人和宇宙的关系如同孙猴子与如来佛的关系,任尔再有本身,也不可能逃出如来的手掌心。
宇宙是无穷大的,人和地球都是宇宙的组成部分,人不可能站在宇宙之外看宇宙,或者讲人只能站在宇宙的某个位置看宇宙。
而在目前的宇宙学,实质上是人已经站在了宇宙之外,下图是典型的大爆炸宇宙学的宇宙图,如果不是站在宇宙之外,怎么能绘制这样的宇宙图呢?
事实上,人飞出太阳系都存在很大的困难,何况要站在宇宙之外?绘制这样的宇宙图的根据在哪里?——理论?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宇宙图只是根据理论演义的或想象的结果,但这种想象不大可能是事实。
基于宇宙是无穷大的思想,我们也可以想象,我们站在宇宙的任何一个位置向外看宇宙,都与我们站在地球所看到的宇宙是一样的——广袤无边,繁星闪烁!当然,“太阳”可能没有这么“大”,比如站在海王星上,也可能硕大炽热无比,比如站在太阳上,但遥远的地方都一样。

人和宇宙的关系?

6. 人与宇宙有何关联?

宇宙是人类知之甚少的四维结构的混沌体系。有着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基础,有着宇宙背景的2.7K的辐射和星体红移的实证,人们逐渐认同宇宙起源于“奇点”的爆炸,在近200亿年的膨胀中形成了现在的宇宙。我们所见的宇宙仅是宇宙的局域,生命就发生在“宇宙岛”上。我们人类就处在这样的“混沌”中。宇宙是混沌的时间序列,那么混沌是宇宙的一元的本质。宇宙的演变过程中分化出了生命体,甚至出现了古猿,但依然没有摆脱掉固有的混沌状态。当人类出现以后,才在混沌中开出了一隅貌似清晰的天地,人们对清晰度的辨晰才出现千差万别的哲学观点。混沌的实物特征和场特征是展现在人类“视野”中的内容。人类将感知的宇宙解析为物质、能量、信息三个“亚元”,将三个“亚元”有机的结构在洛仑兹的坐标系上,体现出质量(物质)、能量、信息的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显然这三“亚元”就是架构在实物上和场上的物质维、能量维、信息维。物质三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界中的万物毫无例外的由物质三维依照自然规律来架构。在时间维上通过物理进化、化学进化、生物进化,使物质、能量、信息有序积聚形成了有层次的自然界[1]。物理进化是第一层次的有序结构,化学进化是第二层次的有序结构,生物进化是第三层次的有序结构。当人类出现以后就形成了人类进化的有序结构,与人类进化并行的还有两种有序结构,那就是人工自然进化的结构和精神文化的进化结构。显然围绕人类进化(社会进化的一部分)的就是“自在自然”的进化(前三层次的总和),“精神文化”的进化,“人工自然”的进化(社会进化的另一部分)而形成一个人类系统的现实结构。
    人类系统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有层次的结构体系,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由宇宙三个“亚元”演化而成的。人类系统三要素就是自然维的物质性,社会(狭义)维的能量性,精神维的信息性,以及三维合一的人类的个体群。整个混沌宇宙是人类系统的外环境,人类系统浸渍于混沌体的边缘,是一个开放体系,由有穷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形成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交错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类对大自然(包括宇宙)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混沌到清晰,由片面到层面,不断深化的过程,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利用也是不断的深化过程。自然界可分为:被人改造过(我行)的(多在地球上),被人意识到(我知)的(包括宇宙中观测到的),被人想像到(我识)的(感性和理性的推测),大多数人想象也想象不出来(我思)的(理论的推测和哲学的想象),三个层次中被人改造过的“我行”部分为“人化自然界”,是移入社会的部分,被人意识到的“我知”部分是客体自然界,尚未被人类认识的“我识”、“我思”部分仍在“自在自然界”。人的肉体就脱胎于这个大自然中,起码DNA的物质部分就来自于物质系统中。人类同其他形式的生命体一样利用自然的物质条件来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以自然界作为物质源泉,再以水、氧作为低熵源,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自我调控,人的实践还要借助自然物质的质量形式转化为能量形式,或在自然物上注入人体的能量,形成“人化自然”,都是以自然界作为物质基础的。人类独具的精神世界需要载体,精神的载体也是物质,这些物质也要来自于自然界,所以说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是人类的物质供体。
        如感兴趣请看我的博客。

7. 宇宙是属于人类的吗?

每当我们抬头看着美的浩渺的星空,我们就会有一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一种佛陀即视感,佛家所说的那种先觉者的智慧寂寞感,其实和我们在面对宇宙的那种无限的孤寂和渺小感是何其的相似。宇宙是那样的庞大,而我们人类是那样的渺小,我们或许始终难以理解宇宙和人类之间的那种隔阂差距,只知道用一种非常渺小的形容自身。但人类一直都在探索着这个庞大的宇宙,用尽我们的生命旅程,去揭开它的面纱。


在网上,科学家曾经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假若宇宙是一个庞大的生命体,那么身处在它之中的人类到底又算什么呢?这个答案似乎充满的那种科学的戏谑感,人类在地球上或许是一个了不起的物种,但是在如此伟大的宇宙面前,我们没有任何可比性。从体积上来看,如果宇宙是一个庞大的生命,那么我们人类可能连一个细胞或者原子都配不上。那么人类在宇宙中到底又算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又涉及到了科学领域的哲学思考,关于宇宙生命体的这个思考,科学家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天文学家对于宇宙的某些天体观测似乎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现象。当年科学家在发现宇宙长城的时候就有了这种想法,所谓的宇宙长城,是在宇宙之间延绵上千光年的宇宙星云,他们是宇宙星系形成的前兆。天体在其中缠绕在这一团巨大的连绵星云里面,它们就好像宇宙的经络一般,在黑暗的宇宙星空里面一闪一闪的发光,好似人的大脑神经元的冲动。宇宙真的好像是一个庞大的生命体,有着自身的生命结构,而我们只是在其中的一个微小部分。


但虽然人类在宇宙的结构里面,可能只是一个渺小到连分子都算不上的存在,但是人类却是独一无二的。在整个后面的无机世界里面,人类是唯一一个有着自己思考,能够创造出自己的语言文字的独特存在,我们是唯一的生命,虽然我们比不上宇宙的浩渺,但是我们能够书写自己的独特,在这个浩渺的宇宙里面留下自己的足迹。


宇宙虽然浩渺无比,虽然无比壮观,但是若没有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为它书写为它记录,它的存在未必真的就那么有意义。对于宇宙而言我们微不足道,但是对于人类而言我们却是独一无二。而且宇宙终究只是一个稳固的发展状态,而他的未来可能性也不可预期,但是人类却有着无尽的爆发力,我们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未来未必不能够站在与他同等的地位上进行交谈。人类是渺小的人类也是伟大的,并且在宇宙中是独一无二的。

宇宙是属于人类的吗?

8. 我对宇宙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先有了宇宙,再有了人类。
   孔子修订《春秋》,希罗多德撰写《 历史 》的时候,人类对自然史一无所知。在古人眼里,山永远那么高,河永远那么流。甚至到了文字时代后,人类对过往几百年的自然史仍不熟悉,因为直到十九世纪,人类才有成规模的气象和水文记录。但真正的人类史肇始于自然史。
   要了解自然史,就得知晓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大约137.99 亿年前,在量子虚无中一个能量奇点发生了剧烈的爆炸,能量被推入了时间,随即便产生了物质宇宙。在这一刻,我们所熟知的一切物理规律都形成了。又过了数亿年,最早的恒星诞生了。
      但演化出人类还要再等待很多亿年。只有第二代恒星才能形成生命所需要的重元素——氢和氦。地球生命的诞生是一个奇迹,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初期地球居然躲过能量巨大的超新星脉冲爆发,这就是万幸。
   人类最终出现在地表,并且依赖独一无二的智慧,建立起复杂的文明。人类是万物的灵长,他们创造出无数伟大的奇迹,这些奇迹比所谓的神迹更加激动人心。
   人类自身有良好的品质,但也有不少与生俱来的罪恶。跌跌撞撞进入20世纪,原本应该享受技术爆发的红利,结果遭遇了两次世界大战,文明差一点毁于一旦。在血泪中擦了一把脸,人类继续负重前行,直至进入2021年。在过去的1年中,与新冠作顽强斗争,结果发现愚蠢和反动也属于西方世界。
      在这个宇宙中,人类是幸运的,也是悲哀的。是高尚的,也是卑劣的。
   人类如果在未来还有一个值得追寻的目标,就是积极地提升自己,消灭卑劣的品格,进化为高尚的物种。
   要消灭嫉恨、自私、残忍、狂妄、固执、冷血、专横、自以为是。
   要变得博爱、坚强、仁慈、理性、谦逊、友善、宽容、心怀苍生。
   如此,才算没有玷污这庇护了人类的大地。
      人类之所以要自我进化,是为了在宇宙中更好地生存,要把文明延续下去。
   宇宙是那么的残酷无情,人类进化的更出色,才能减少熵增,才能在这宇宙中活下去。
   21世纪是 科技 文明,但还应该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文明——道德文明。
   建立起一个光明、温暖的人间,让宇宙的这角落不再残酷无情。
    作者:怀疑 探索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