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威尔逊主义说的是什么?

2024-05-18 20:57

1. 美国外交政策——威尔逊主义说的是什么?

一般认为,威尔逊主义就是威尔逊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理念和信仰,严格讲来,它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些愿望、信念和标准,以及由此重建国际秩序的计划,它具体体现在1918年1月8日对国会发表的“十四点计划”的演说中,主要强调下列目标的实现:公开外交、公海航行自由、贸易自由、全面裁军、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民族自决、恢复比利时、撤出俄罗斯领土以及建立国际联盟。

美国外交政策——威尔逊主义说的是什么?

2. 威尔逊主义的外交准则

威尔逊主义的外交政策常常奉行如下这些准则:第一、作为国内治理形式,民主制度比君主制度、专制制度更好,在世界政治中,民主国家能够成为美国更好的、更可靠的伙伴;第二、在国外支持民主不仅是美国的道义责任,而且也是为了保障世界和平的一种实际需要;第三,防止战争,热衷消除战争根源,支持和平运动、裁减军备、削减防务预算。

3. 为什么说威尔逊的外交思想在美国国家建设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大概的说:他一生致力于使美国脱离“孤独主义”,奠定了美国在世界扮演中心角色的基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总统,在它的影响之下,美国最终问鼎世界。

具体分析一下:
历史学家们喜欢把威尔逊定位成一个理想主义者(或是自由主义者),而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穿着理想主义外衣而又最不妥协的现实主义者。他的外交思想就是使美国脱离孤独的处境,具体做法可以这样概括:美国会是一个和平使者,但这个使者不会出现在没有奖牌的地方!换句话说,它所做的不会没有企图,没有回报。威尔逊能够意识到真正的想要处于领导地位,仅仅是强盛还远远不够,美国还必须让其他人知道这个领导能给其他人带来什么,于是美国开始“维护世界和平”。在一战之后他发表的“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计划中提出要建立国际联盟,可以说是整个纲领最核心的内容,因为它是美国实现领袖世界的重要保证,是美国利益的代表。
威尔逊的外交不仅仅在于他思想的先进性,还在于他言辞中所蕴含的魔力,对外他是犀利的,对内他是具有煽动性的,他总是能给美国那些具有雄心的行动包裹上一层华丽的外衣,比如说为了民主,为了和平,为了使各族民众早日脱离苦难等等,这些话在他的演讲中实在是不胜枚举。他的对外政策总是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而实质上却从未脱离美国自身所追求的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等息息相关的利益,他的这种外交思想深刻地影响着美国外交的方向,最终成为世界领袖

为什么说威尔逊的外交思想在美国国家建设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4. 威尔逊对美国有何贡献?

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历史学家、美利坚合众国第28任总统(1913~1921)。1856年生于弗吉尼亚州的斯汤敦县。自幼接受严格的学校教育,先后就学于北卡罗菜纳州戴维森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共受了13年高等教育。


18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宾夕法尼亚州布林·玛尔女子学院、康涅狄格州韦斯莱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1902年10月至1910年9月,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倡导导师制等教育改革。1910年11月当选新泽西州州长,推行教育、选举、市政等一系列改革,有“进步派政治家”之称。


1912年11月竞选美国总统成功,蝉联两届。任总统期间,他对内推行“新自由”改革,涉及降低关税税率、确立联邦储备体系、制订反托拉斯立法以及颁布工人罢工合法、铁路工人8小时工作制、禁止使用童工等法案。对外政策上,因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狼烟四起,威尔逊先是宣布美国“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要做到中立”,继而不失时机地、有步骤地将孤立主义传统根深蒂固的美国拖入战争。


1917年1月22日,曾提出“没有胜利的和平”的议和原则。4月2日,要求国会对德宣战;6日,签署宣战书。1918年1月8日,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其主要内容是公开外交、公海自由、建立国际联盟等。


1918年12月至1919年6月,亲率美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因国联计划招致反对,威尔逊从1919年9月4日起,不顾体弱多病,开始在全国巡回演说,以谋求支持,25日病倒;10月2日,返回白宫后,因精疲力竭,抑郁之至,患中风而半身不遂。1920年12月接受191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1924年2月3日,因患心脏病而在华盛顿去世。著有《国会政体》、《美国人民史》等。

5. 威尔逊主义的干涉

【威尔逊主义】或【托巴主义】即拒绝承认因违反本国宪法而取得政权的新政府。这些以坚持“法统”和宪法程序为名,实际上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一般认为,威尔逊主义或托巴主义就是威尔逊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理念和信仰,严格讲来,它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些愿望、信念和标准,以及由此重建国际秩序的计划,它具体体现在1918年1月8日对国会发表的“十四点计划”的演说中,主要强调下列目标的实现:公开外交、公海航行自由、贸易自由、全面裁军、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民族自决、恢复比利时、撤出俄罗斯领土以及建立国际联盟。

威尔逊主义的干涉

6. 威尔逊世界,霍布斯世界,达尔文世界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威尔逊世界:基于威尔逊主义。一般认为,威尔逊主义就是威尔逊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理念和信仰,严格讲来,它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些愿望、信念和标准,以及由此重建国际秩序的计划,它具体体现在1918年1月8日对国会发表的“十四点计划”的演说中,主要强调下列目标的实现:公开外交、公海航行自由、贸易自由、全面裁军、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民族自决、恢复比利时、撤出俄罗斯领土以及建立国际联盟。
威尔逊主义的公式可以简化为:
(1)道德律令;道德应当是一切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2)多边律令;多边主义应当是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基本手段;
(3)民主律令;在美国领导下实现世界的民主是实现永久和平的前提条件;
(4)民族自决律令;任何民族都有权决定自己的政府统治形式。
同时拒绝承认因违反本国宪法而取得政权的新政府

7. 求 伍德罗 威尔逊 执政期间对中国的金融、经济政策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898——1929年) 

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的转变,也是划分美国近代和现代历史的界标。美西战争的结果使美国名副其实地步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走上了对外经济扩张的道路,在对华关系上美国制订了“门户开放”政策。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财,并于1916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战后的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到新的高峰。 


由于美国通过西奥多·罗斯福的“公平交易”、伍德罗·威尔逊的“新自由”政策、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以及20年代美国经济的自由放任,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统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但在这同时,也孕育着潜在的严重危机。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先是中立,随后参战,这时在经济和政治实力上,基本上仍然是一个羽毛未丰的新兴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她企图称霸但是力不从心,在巴黎和会上受挫。战后,美国在巩固拉丁美洲基地的同时,开展了全球范围内的争夺经济霸权的斗争。 


2) 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29——1945年) 

1929-1933年,美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赫伯特·胡佛总统的自愿联合政策未能制止危机的蔓延。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执政,实行新政。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通过强化国家全面干预金融财政、工业、农业、公共工程、社会保障等领域,缓解了经济危机的严重恶果,保护了劳动生产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并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准备的物质条件。罗斯福新政的改良措施是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进步改革举措,它的全面强化国家干预政策使垄断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的新阶段,标志着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成熟,对于现代美国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先是中立,1941年底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参加组织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美国在经济上发挥了民主国家兵工厂的作用;在军事上通过组织参加一系列重大战役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政治上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次战争的结果,使美国成为得益最大的唯一超级大国,奠定了美国在战后称霸资本主义世界的基础。 


3) 战后最初25年称霸资本世界的鼎盛时期(1945——1969年) 

美国在这一时期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高峰。由于以原子能技术、宇航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为标志的新科学技术革命,在美国的兴起推动美国经济高度现代化的发展。加上美国现代企业组织的新发展,国家和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国成为高度现代化的超级大国,并开始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化。60年代是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时期,在这期间,美国由海外扩张走向全球扩张,奉行对苏冷战和对华遏制政策,也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发生尖锐对抗,还与愿意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改善关系的西欧与日本发生矛盾。 


在对内政策上,战后初期,美国一度强化了反共主义的麦卡锡主义反民主政策,不过整个说来,美国依然实行扩大资产阶级民主体制的政策。在经济上,从杜鲁门的“公平施政”到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政策,都在新的条件下不同程度地继续推行罗斯福的新政政策。而艾森豪威尔的折衷路线的“现代共和党主义”,也没有改变强化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政策的基本轨道。 


4) 超级大国地位一度相对衰落和再度强势振兴时期(1969以来) 

70年代以来,美国仍然保持全球超级大国地位,90年代起美国更成为唯一的全球超级大国,但是它的整体实力在70-8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相对削弱,90年代以来又再度强势振兴。 


尽管美国经历经济滞胀和1979-1982、1990-1992、2000-2003年的四次经济危机,但是整个说来美国经济仍然在发展,80年代中期和1992以来经济发展出现少有的好势头,2004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已经显现。 


为了适应滞胀经济和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在国内经济政策上美国面临控制政府干预规模和重点,强化市场经济机制的重大调整,尼克松的“新联邦主义”、卡特的“反滞胀政策”、里根经济学的振兴经济政策、以及克林顿新民主党人刺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政策都证明了这一发展趋势。在外交政策上,2001年“9·11”事件前美国实行了比较现实主义路线的重大调整。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美国的保守主义思潮明显强化。但是“9·11”后美国的内政和外交明显向右转

美联储的基本特点就是金融寡头们的行业协会,它的最高决策权看似掌握在7人委员会的手中,实际上仍然是操纵在金融寡头们的手中,因为所有的信息和形成决策的基础设施是最终掌握在银行家的圈子里。1907 年银行危机以后, 一群银行家们策划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中央银行系统,并掌握这个系统的核心权力。在几次试图通过这一法案的努力失败以后,他们开始资助当时正在竞选的威尔逊,威尔逊-答应在当选以后签署这一法案。1913年,机会终于来了,由大富豪洛克菲勒的祖父,参议员Nelson Aldrich在圣诞节前几天趁着许多议员休假之际,提出了联邦储蓄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并于12月23日通过,威尔逊总统立即兑现了诺言,签署了该法案。为了低调起见,中央银行的名称被刻意回避了,代之以不太招眼的美国联邦储蓄委员会。 
   
   美国中央银行的大权终于落入了纽约银行家们的手中。多年以后,威尔逊总统提及此事,懊悔地表示“我无-意当中摧毁了我的国家”。私营公司却掌管着美国的官方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影响甚至主宰着全世界的金融市场,不能不令人吃惊和怀疑。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阜康-钱庄的胡雪岩和其它大钱庄的掌柜们掌管了大清朝的货币发行权,他会更多地考虑大清百姓的切身利益,还是他们自己钱庄的利益呢? 
   
   
   事实上,自从美联储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处在争议之中,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议员LouisT.McFadden在1933年5月23日对美联储的正式起诉,罪名包括:阴谋,欺诈,非法兑换等。作为国会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主席长达10年的McFadden议员,对金融事务非常熟悉。他在指控中说:“有些人认为美联储是美利坚和众国的政府部门,其实它是一家私有的垄断公司。为了他们自己、他们的国外客户、国内和国际投机者和骗子,富裕和贪婪的高利贷者的好处,来掠夺美国人民。那些黑暗的金融强盗们,正是那些把刀架在别人脖子上而从人家口袋里拿钱的人,正是那些到各州用金钱购买选票来控制立法的人,也正是那些控制着国际宣传机器来欺骗我们对他们过去的罪行让步并开始新的罪行的人。”结果,McFadden在从国会山宾馆前的出租车中下来的时候,两发左轮手枪的子弹飞向了这位勇敢的议员,结果他的命大,两发都没射中。不久,McFadden在华盛顿的一个宴会上吃了一些东西后,突然觉得胃部剧烈疼痛,恰好一位医生朋友在场,立即对他进行洗胃,McFadden又躲过一劫。最后一次-,McFadden终于还是突然由于“心脏衰竭”于1936年10月3日阖然长逝。 
   
   在此后,凡是质疑美联储合法性的议员,总是会在-连选时遇到资金无比雄厚的竞争者而败北。一只看不见,甚至想不到的手,左右着国际金融市场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怀疑美联储80年代以来,人为和刻意地在扭曲黄金和-石油价格。当然。美联储从不直接出手干预市场,而是通过一个神秘的基金-美国交易稳定基金ESF(US 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来实施干预。甚至ESF也不直接进入外汇和黄金期货市场,而是找几家大型代理银行来执行美联储纽约银行的干预意图,由于这些银行交易量非常惊人,ES-F的单子可以混在其中,这样可以近乎完全的隐形.在金融市场上,这只看不见的手被称为“华盛顿-华尔街轴心”。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898——1929年) 

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的转变,也是划分美国近代和现代历史的界标。美西战争的结果使美国名副其实地步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走上了对外经济扩张的道路,在对华关系上美国制订了“门户开放”政策。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财,并于1916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战后的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到新的高峰。 


由于美国通过西奥多·罗斯福的“公平交易”、伍德罗·威尔逊的“新自由”政策、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以及20年代美国经济的自由放任,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统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但在这同时,也孕育着潜在的严重危机。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先是中立,随后参战,这时在经济和政治实力上,基本上仍然是一个羽毛未丰的新兴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她企图称霸但是力不从心,在巴黎和会上受挫。战后,美国在巩固拉丁美洲基地的同时,开展了全球范围内的争夺经济霸权的斗争。 


2) 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29——1945年) 

1929-1933年,美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赫伯特·胡佛总统的自愿联合政策未能制止危机的蔓延。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执政,实行新政。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通过强化国家全面干预金融财政、工业、农业、公共工程、社会保障等领域,缓解了经济危机的严重恶果,保护了劳动生产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并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准备的物质条件。罗斯福新政的改良措施是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进步改革举措,它的全面强化国家干预政策使垄断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的新阶段,标志着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成熟,对于现代美国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先是中立,1941年底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参加组织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美国在经济上发挥了民主国家兵工厂的作用;在军事上通过组织参加一系列重大战役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政治上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次战争的结果,使美国成为得益最大的唯一超级大国,奠定了美国在战后称霸资本主义世界的基础。 


3) 战后最初25年称霸资本世界的鼎盛时期(1945——1969年) 

美国在这一时期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高峰。由于以原子能技术、宇航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为标志的新科学技术革命,在美国的兴起推动美国经济高度现代化的发展。加上美国现代企业组织的新发展,国家和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国成为高度现代化的超级大国,并开始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化。60年代是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时期,在这期间,美国由海外扩张走向全球扩张,奉行对苏冷战和对华遏制政策,也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发生尖锐对抗,还与愿意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改善关系的西欧与日本发生矛盾。 


在对内政策上,战后初期,美国一度强化了反共主义的麦卡锡主义反民主政策,不过整个说来,美国依然实行扩大资产阶级民主体制的政策。在经济上,从杜鲁门的“公平施政”到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政策,都在新的条件下不同程度地继续推行罗斯福的新政政策。而艾森豪威尔的折衷路线的“现代共和党主义”,也没有改变强化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政策的基本轨道。 


4) 超级大国地位一度相对衰落和再度强势振兴时期(1969以来) 

70年代以来,美国仍然保持全球超级大国地位,90年代起美国更成为唯一的全球超级大国,但是它的整体实力在70-8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相对削弱,90年代以来又再度强势振兴。 


尽管美国经历经济滞胀和1979-1982、1990-1992、2000-2003年的四次经济危机,但是整个说来美国经济仍然在发展,80年代中期和1992以来经济发展出现少有的好势头,2004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已经显现。 


为了适应滞胀经济和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在国内经济政策上美国面临控制政府干预规模和重点,强化市场经济机制的重大调整,尼克松的“新联邦主义”、卡特的“反滞胀政策”、里根经济学的振兴经济政策、以及克林顿新民主党人刺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政策都证明了这一发展趋势。在外交政策上,2001年“9·11”事件前美国实行了比较现实主义路线的重大调整。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美国的保守主义思潮明显强化。但是“9·11”后美国的内政和外交明显向右

求 伍德罗 威尔逊 执政期间对中国的金融、经济政策

8. 为什么美国提出“十四点原则”

你是指一战时威尔逊的十四条原则?
 一般认为,威尔逊主义就是威尔逊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理念和信仰,严格讲来,它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些愿望、信念和标准,以及根据它们重建国际秩序的计划,它具体体现在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对国会发表的“十四点计划”的演说,该计划主要强调了下列目标:公开外交、公海航行自由、贸易自由、全面裁军、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民族自决、恢复比利时、撤出俄罗斯领土以及建立国际联盟。此后,威尔逊又对“十四点计划”进行了补充,提出了美国外交四项原则(美国无意攫取别国领土;美国外交主要手段是和平谈判而不是武力征服;美国不承认任何通过暴力获得政权的外国政府;美国在国际关系中将恪守信用,遵守道义)等,完善了他关于和平的最终设想。威尔逊主义显然想用集体安全体系的“快刀”斩断欧洲古老均势体系这堆“乱麻”,他似乎要告诉欧洲人:“从今以后,国际秩序不应再建立在均势的基础之上,而应以民族自决为基础;各国的安全不应依靠军事同盟,而应以集体安全为保障;外交活动也不宜由专家秘密进行,而应‘公开地达成公开的协议。’” 

得出看法  根据威尔逊主义对国际体系的设想可以得出以下看法:(1)他的人性观是基于自由主义的人性善;(2)他承认民族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并且认为和平只能建立在经过考验的政治自由的基础之上;(3)在国际层面上,他认为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一样,可以用法律和制度来限制武力的使用;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应将宣战权交给多边组织,武力的使用必须得到多边的同意或授权;(4)威尔逊认为,类似“勿杀生”的伦理道德、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在国际政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策者应将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实现其他目标的手段。他主张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突出外交政策中的道德律令。 

奉行原则  威尔逊主义的外交政策常常奉行下面这些原则:第一、作为国内治理形式,民主制度比君主制度和专制制度更好;在世界政治中,民主国家能够成为美国更好的、更可靠的伙伴;第二、在国外支持民主不仅是美国的道义责任,而且也是一种实际需要;第三,防止战争。热衷消除战争根源,支持和平运动、裁减军备。 

思想来源  威尔逊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有:(1)19世纪主导欧洲和美国的古典自由主义哲学。古典自由主义有重商主义的倾向,它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有和平倾向,因为战争不利于资本主义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避免战争爆发、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因此利益的和谐性会引导大家寻
  伍德罗·威尔逊求集体安全,“和平与正义、国际法律和国际组织,应当也可能是国际社会大家庭共同追求的一种目标和架构。”(2)美国的传教士精神或称之为“天定命运观”。这种观点认为,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注定负有拯救世界的责任,推而广之即是向世界输出美国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威尔逊认为美国在集体安全体系中肩负领导义务。他在1919年7月10对参议院的讲话中说:“唯一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够拒绝别人赋予我们的道德责任,我们是拒绝还是接受世界对我们的信心。”(3)美国意识形态中的“美国例外论”,美国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认为美国是“山颠之城”、自由之乡,是理想世界的缩影。在美国外交政策的传统中,杰斐逊主义与威尔逊主义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都源于“美国例外论”。如果说杰斐逊主义是“洁身自好”、确保美国不被“世界化”(即美国不被沾染上其他国家的坏毛病)的话,那么威尔逊主义则是“己所欲,施予人”,目的是使世界“美国化”,让整个世界都仿效美国模式、变得像美国一样美好。(4)18世纪启蒙哲学。启蒙哲学认为,人类是平等的,在国际关系中,人道的目标本身就是国家利益的核心组成部分。 
作用的效果  按照米德(WaltRussellMead)的说法,20世纪前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威尔逊主义成分(理想主义成分)早已存在,当然那时它还没有被命名为威尔逊主义。美国时常显示出“民族性格中的威尔逊主义倾向:坚持认为美国拥有改变世界其他地方行为的权力和职责,美国能够而且应当既关注其他国家处理国际事务的方式,也关注它们的国内政策”,这主要体现在美国传教士在世界上的活动中,但这些活动往往为外交史家所忽视。人们更多地关注于军人(打仗)和商人(贸易)的活动。传教士的活动属于民间性质,虽然也得到官方的协助、支持和保护。而美国官方外交中正式支持世界上的民主并不很多(如支持法国大革命),主要是因为美国国力有限。1823年门罗主义问世后,美国自动将其在政治上的活动半径划定在西半球,威尔逊主义的效力和威力也仅限于此。威尔逊主义对外交政策也远不如汉密尔顿的现实主义的影响大。但进入20世纪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已上升为世界第一,美国又成功地介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讨论战后安排的凡尔赛会议为美国总统威尔逊向全世界宣告美国的理想主义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舞台。威尔逊主义的宣布是在合适的时间(胜利之后)、合适的地点(讨论战后安排的会议)、合适的人(帮助赢得胜利的总统)所说的合适的话语。此后,威尔逊主义逐渐成了理想主义的代名词,它始终与美国的外交政策、国际政治的理论及实践密切相联。 

简化  威尔逊主义的公式可以简化为:(1)道德律令——道德应当是一切外交政策的出发点;(2)多边律令——多边主义应当是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基本手段;(3)民主律令——在美国领导下实现世界的民主是实现永久和平的前提条件;(4)民族自决律令:任何民族都有权决定自己的政府形式。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将威尔逊主义与威尔逊的外交政策区别对待,前者是一种外交思想或理论,后者是威尔逊总统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