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是什么?

2024-05-19 00:22

1. 影响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是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
 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4年10月27日 银发〔1994〕267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城市分行:
  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精神,为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在充分研究了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国际通行的原则,总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办法》和今年前三季度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监测、研究经济金融运行形势、货币政策问题,及时向总行反映和提出对策建议。

附: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
            (1994年10月28日)

  为了加强宏观监测,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情况和国际通用统计原则,特制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
  一、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
  (一)货币供应量,即货币存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续的总和,一般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存款、流通中现金等负债,亦即金融机构和政府之外,企业、居民、机关团体等经济主体的金融资产。
  (二)货币供应量按层次统计。根据国际通用原则,以货币流动性差别作为划分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标准。
  (三)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拟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M3。各层次的货币内容如下:
  M0:流通中现金(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范围之外的现金发行)
  M1:M0+企业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信用卡类存款(个人持有)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M1,即狭义货币;M2,即广义货币;M2-M1即准货币。
  二、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范围
  (一)金融机构分类依据。分类依据金融机构的职能、货币政策对其影响的程度,以及其对经济的重要性。分类不以金融机构名称为依据。
  (二)中国现有金融机构分类:
  1.货币当局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是专门行使货币当局职能的机构,是金融管理的部门。
  2.存款货币银行
  指可以用支票转帐并以此实现支付功能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商业银行。鉴于我国金融业的现行规定,我们将凡接受活期存款作为负债的金融机构都列为存款货币银行,包括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特定存款机构
  指接受有期限、金融限制和特定来源的存款的特定存款金融机构,包括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住房信贷银行和外资银行。
  4.非存款金融机构
  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养老基金会等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也是一种专项资金的营运机构,不吸收存款,不办理支票业务,属于此类。
  (三)货币供应量统计在第二条第(二)款所列范围统计。
  三、货币供应量的统计
  (一)将列入货币供应量统计范围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按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的金融机构分类分别编制和汇总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和存款倾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非存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与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合并形成货币概览。
  (三)货币概览与特定存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合并形成银行概览。  
  (四)银行概览与非存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合并形成金融概览。
  (五)货币供应量在银行概览中统计。
  (六)各资产负债表和概览所列科目按照本《办法》附表归并。
  四、货币供应量的公布
  (一)货币供应量按季度公布,公布时间为公布数据季后第一个月下旬。
  (二)公布内容为本《办法》第三条所列各资产负债表和概览,各数据表式分期末余额和比上年同期增长比率。
  (三)货币供应量公布的同时,要结合金融运行情况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分析。
  (四)货币供应量数据和金融运行分析,须经业务主管行长审批才能见诸公开出版物和新闻媒介。
  (五)中国人民银行授权:《金融时报》发表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余额和增长比率、货币运行述评;《中国人民银行季报》发布各资产负债表和概览。
  五、附则
  (一)非存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和金融概览暂不编制。
  (二)M3系出于金融创新不断出现的现状考虑而设,目前暂不编制这一层次货币供应量。
  (三)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货币供应量统计工作和指标解释。
  附表
  表1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略)
  表2 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略)
  表3 货币概览(略)
  表4 其他银行机构资产负债表(略)
  表5 银行概览(略)
  附:1994年1至3季度货币统计数据(表一至表六)(略)
发布部门: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日期:1994年10月27日 实施日期:1994年10月27日 (中央法规) 具体情况如此啊,

影响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是什么?

2. 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1.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
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相反,当中央银行需要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进行反响操作,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引起信用规模的收缩、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2.存款准备金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贷款或投资下降,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增加了货币的供给。

3.再贴现
再贴现是相对于贴现而言的,商业银行在票据未到期以前将票据卖给中央银行,得到中央银行的贷款,称为再贴现。中央银行在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中所收取的利息率,称为再贴现率。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从而也缩减了市场货币供应量。反之,央行降低再贴现率,则增加了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3.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中央银行能够影响其中的哪一些

 基础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1、央行对商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   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这部分债权有较强的控制力。   2、国外净资产数额   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   3、对政府债权净额   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   4、其他项目(净额)   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条: 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不可兑现的负债,央行通过垄断对基础货币的铸造为政府获取铸币税,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投放量来调控经济,中央银行在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时,都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中的准备金而发挥作用的。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中央银行能够影响其中的哪一些

4. 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时候会怎么做?

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扩大货币供给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
一、增加基础货币
1、从货币当局资产方着手,加大国内资产的运用,即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规模,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资金的中小金融机构,这样可以从资产方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加。
2、扩大货币发行。在基础货币中,货币发行占到了近50%,因此加大货币发行是扩张基础货币,进而增加货币供应量(M1、M2)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经济过剩,绝非是经济高度发达条件下的过剩,远未达到东西多得用不了的程度。
实际上,建设资金缺口极大,潜在消费与投资需求空间还很大,完全可以用发钞票的办法配合扩张性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同时,为扩大货币发行,还可以核销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坏帐,帮助金融机构化解金融风险;尽快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消除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款的后顾之忧,从而扩大贷款规模,使资金配置更加优化、有效。
3、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央行购入债券,吐出基础货币,这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公开市场操作有一个好的着力点。
二、提高货币乘数
1、通过降低甚至取消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迫使金融机构更积极放款,加速降低备付金率水平,从而提高货币乘数。2、改变认购资金冻结数日的做法,消除新股认购对基础货币和银行准备金管理的不利影响。理论上讲,新股认购资金的验资既不需要资金的异地划拨,也不需要冻结数日,只要验资的某一时点上新股认购帐户中有真实资金就可以了。
因此,应改进集中验资的方式,让所有证券结算银行或分行都在当地人民银行营业部开户,利用人民银行营业部联网系统实行证券认购资金的当地验资,资金信息集中到交易所进行认购。同时,为了不影响金融系统的基础货币量和准备金状况,冻结认购资金的时间应尽可能短,甚至可以缩短到几乎一个时点上。
全国统一验资结束以后,认购资金重复认购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因此,资金可在验资结束后立即解冻。中了新股以后的资金交割可另行制定交割日。这样,银行准备金管理的压力将大大减轻,超额准备金率下降,货币乘数扩大,基础货币也不会受到影响。 扩大货币供给量的途径
3、改进金融系统的服务,增加有益于流通和交易的金融工具,从而充分发挥金融系统的中介功能,这样可以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减少货币沉淀;也有助于降低现金漏损率,从而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
4、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续下猛药,调低法定准备金率,从而有效提高货币乘数。

扩展资料:

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超额准备金,三是货币供应量。
在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所持倍数放大效应商业银行扣除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后,形成了超额准备金,通过其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反复使用便产生倍数放大效应。
使1 元的中央银行负债,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业务运用后,变成了几元的商业银行负债。在商业银行系统内放大了的银行负债,与中央银行向公众提供的部分现金一起,构成了整个货币供应量,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
以上分析看出,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条件。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把基础货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又是商业银行系统内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应量又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即货币乘数)的乘积。
可见,在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中,“基础货币——超额准备及它的倍数放大效应——货币供应量”这三个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5. 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时候会怎么做?

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扩大货币供给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增加基础货币。从货币当局资产方着手,加大国内资产的运用,即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规模,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资金的中小金融机构,这样可以从资产方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加。扩大货币发行。在基础货币中,货币发行占到了近50%,因此加大货币发行是扩张基础货币,进而增加货币供应量(M1、M2)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经济过剩,绝非是经济高度发达条件下的过剩,远未达到东西多得用不了的程度。拓展资料:1、中央银行卡指经批准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 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银行卡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使银行业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银行卡自动结算系统的运用,使这个“无支票、无现金社会”的梦想成为现实。2、使用注意事项银行卡都是实名的,不要借与他人使用。银行卡在使用时,最好使用本地所在户名银行进行资金的取用和转账存款,可以节约手续费。  银行卡要放置在套内,不要相互的接触,不要和身份证并放,防止失磁银行卡不要放置布袋内,不要轻易的携带,容易丢失和折断。不要把银行卡的卡号随便告诉别人和绑定,更不要说出银行卡的密码了。3、银行卡种类两类 银行卡的种类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它们分别是借记卡与信用卡。其中,借记卡是主要用来存款的,不支持透支消费,包括储蓄卡、理财卡等。信用卡可以透支消费、存款,但是存款没利息,包括贷记卡、准贷记卡等。4、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实行金融监管。 中国的中央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

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时候会怎么做?

6. 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工具有哪几种?它们是如何调节货币量的?

主要有4种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2,再贴现率,3,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4,选择性政策工具及其他政策工具。
如何调节:
逐一说明吧,
1,公开市场业务。经济萧条时期,央行买进政府债券,货币投入市场,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增加,存款多倍放大,货币供应量增加,利息下降;经济过热、通胀时,则相反方法操作。
2,再贴现率。经济衰退时,央行降低再贴现率,扩大贴现数量,增加银行准备金,鼓励发放贷款,通过货币乘数货币增加,降低利息,刺激需求,减少失业。经济高涨时,相反操作。
3,法定准备金调整。经济衰退时,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银行能够创造更多的货币。同上,经济高涨,则相反。
4,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证券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及间接信用控制。
以上方法前3个用得比较多。一般会配合使用。

7. 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工具有哪几种?它们是如何调节货币量的?

主要有4种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2,再贴现率,3,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4,选择性政策工具及其他政策工具。
如何调节:
逐一说明吧,
1,公开市场业务。经济萧条时期,央行买进政府债券,货币投入市场,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增加,存款多倍放大,货币供应量增加,利息下降;经济过热、通胀时,则相反方法操作。
2,再贴现率。经济衰退时,央行降低再贴现率,扩大贴现数量,增加银行准备金,鼓励发放贷款,通过货币乘数货币增加,降低利息,刺激需求,减少失业。经济高涨时,相反操作。
3,法定准备金调整。经济衰退时,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银行能够创造更多的货币。同上,经济高涨,则相反。
4,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证券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及间接信用控制。
以上方法前3个用得比较多。一般会配合使用。

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工具有哪几种?它们是如何调节货币量的?

8.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货币供应中的作用是什么?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作用  :
  (1)作为银行的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这相当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可以扩大其派生存款能力。
  (2)中央银行可以调低存款准备率,这也等于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实际可用存款额,可以增加派生存款数。
  (3)中央银行增加现金发行,相当于商业银行增加原始存款,可以扩大派生存款。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