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和国际社会针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进行了哪些重要改革?

2024-05-11 17:16

1.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和国际社会针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进行了哪些重要改革?

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主要发达经济体应该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施有利于本国和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稳定自身和国际金融市场,维护投资者利益。同时,各国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扩大经济金融信息交流,深化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为稳定各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创造必要条件。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形势严峻复杂。保持经济增长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各国应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必要的财政、货币手段,积极促进经济增长,避免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应该共同采取措施稳定国际能源、粮食市场,遏制投机行为,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国际社会尤其应该防止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努力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积极进展。   国际社会应该认真总结这场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全面性,就是要总体设计,既要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货币体系、金融组织,又要完善国际金融规则和程序,既要反映金融监管的普遍规律和原则,又要考虑不同经济体的发展阶段和特征。均衡性,就是要统筹兼顾,平衡体现各方利益,形成各方更广泛有效参与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尤其要体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渐进性,就是要循序渐进,在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通过持续不断努力最终达到改革目标。实效性,就是要讲求效果,所有改革举措应该有利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福祉。   根据以上考虑,我们主张重点实施以下改革举措。一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建立评级机构行为准则,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监测力度,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的监管,增强金融市场及其产品透明度。二是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改革国际金融组织决策层产生机制,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尽快建立覆盖全球特别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早期预警系统,改善国际金融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及时高效的危机应对救助机制,提高国际金融组织切实履行职责能力。三是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增强流动性互助能力,加强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四是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稳定。   各位同事!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金融关系日益紧密。这场金融危机不仅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也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认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单一,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弱。国际社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尤其要关注和尽量减少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   第一,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保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克服困难。特别是在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应该注意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避免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困境。国际金融组织应该通过放宽贷款条件等措施,建立更加便利化的机制,对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及时救助。应该支持新兴市场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努力。   第二,切实保持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发展方面面临严峻挑战,金融危机使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如何既克服金融危机、又兼顾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这是全世界的共同责任。发达国家应该继续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承诺,推进国际减贫进程。对于最不发达国家,更应该减免其债务,对其出口产品减免关税,扩大技术转让,同时尽最大力量帮助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切实保持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防范金融危机能力,同时要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各位同事!   今年以来,中国接连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影响。中国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本身就是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下大气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利率、减轻企业税负等措施,最近又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决定今年中央财政增加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预计可带动社会总投资规模4000亿元人民币。从今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国仅这些项目的建设就将投资近4万亿元人民币。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愿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增加融资能力,加大对受这场金融危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我们愿积极参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   各位同事!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东亚领导人就加强区域金融经济合作进行了深入讨论,一致认为应该把加强金融合作、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作为加强区域合作的重点,积极推进灵活多样的区域财经合作;充分利用已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积极稳步推进亚洲资本市场发展,推进东亚自由贸易区进程,支持东盟一体化建设,反对和防范贸易保护主义。亚欧领导人也深入讨论了当前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同意充分利用亚欧会议等区域合作机制加强金融领域信息沟通、政策交流、监督管理等务实合作,有效监测、防范、应对金融风险,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各位同事!   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是关系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福祉的大事。让我们共同努力,通力合作、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和国际社会针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进行了哪些重要改革?

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

1、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在业务上由专业化向综合化发展。同时各国对金融体制进行了改组和整编也使得金融体制中金融机构由专业化向综合化转化。2、跨国银行的建立使银行的发展更趋国际化。跨国银行的发展是金融机构创新的一个主要表现。这是伴随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而出现并扩展的。3、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重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大多数国家的银行业已经开始按照《巴塞尔协议》所提出的国际银行业的行为规范,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4、兼并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的一个有效手段。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实现优势互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兼并形成一股新的浪潮。5、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正不断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大型复合型金融机构。为适应经济和金融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原来的分业经营模式逐步被打破,混业经营、提供全面全能的金融服务成为金融机构创新的主要内容。

3.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是( )。 A. 国内外融资出现证券化趋势 B. 全球金融一体化 C.

答案:abcd
国内外融资出现证券化趋势
金融全球一体化
金融管制不断放宽,金融自由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国际银行业竞争激烈,银行国际化加快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是( )。 A. 国内外融资出现证券化趋势 B. 全球金融一体化 C.

4.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投资银行进行了哪些改革?

  总体上看,美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多元化、国际化呈现以下趋势:

  一、传统的证券和经纪作为投资银行的最本源业务,仍然在多元化业务层次中居于基础地位,但都呈逐步收缩的态势,其中尤以二级市场经纪业务为显著。

  二、创新性业务在总业务收入结构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1、企业购并重组顾问:近年来,随着全球企业第五次购并浪潮的兴起,西方企业越来越多的利用外部交易型战略来寻求超常规发展.而大多数的购并活动都是作为中介机构的投资银行促成的。如1993年全球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兼并,并购业务高达962起,美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购并已经成为产权市场成熟的标志。


  2、基金管理:规模经济和专业分工为基金管理业产生提供了背景,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促使其得到长足的发展。1997年,美国基金总额相当于银行存款的85.7%,基金管理在投资银行业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些大投资银行的销售及赎回佣金收入占据了经纪佣金的30%左右。

  3、项目融资:作为新兴业务,项目融资已成为国际上许多大型企业工程项目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相应的,实力雄厚的投资银行也逐渐把它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或者担任企业与大财团之间的中介机构,或者直接出资参与项目。如美林不仅组织过飞机,铁路等交通工程融资,而且还广泛涉及到组织大型的工业工程如开发自然资源、电信工程、能源工程的项目融资。

  4、证券化:包括资产证券化和融资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量的资产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美国住房金融业的发展,使投资银行有机会介入并大力开拓住房金融的证券化业务,创造新的住房金融工具。融资证券化是资金需求方用发行证券方式筹措资金,即“非中介化”或“脱媒”’方式。近年来、证券化渗入到经济结构的各个角落,成为美国投资银行新的角逐领域。

  5、在线经纪业:随着互联网业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股市已成为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在线经纪也成为新型投资银行潜在的利润增长点。

  三、市场变得更加国际化,跨国界的资金流动,特别是通过证券市场的流动,显的日益重要。国际金融市场的壁垒相继打破的趋势还在继续,投资银行全球范围的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全球投资银行出现合并浪潮,全球业务网络已形成。兼并收购、资产管理、财务咨询,风险控制等业务已在国际范围展开。
  要想在新的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攫取更多的利润,各投资银行只能、也必须尽快把新的资本集中到创新的业务上来,争取以更高的效率在新的领域。占有自己一席之地。这样,又形成了以资产管理,并购咨询、证券化、在线经纪为第二代业务核心的新局面

5. 20世纪的金融全球化范式为什么面临终结

旧范式面临终结的原因:
 第一,旧范式市场化原教旨主义的理念和普世价值观导致了全球金融的不稳定。
第二,旧范式下全球化和自由化使新兴经济国家大多数进入“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旧范式的国际货币体系因美国经济的衰落存在“特里芬难题”而难以为继。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充足的黄金准备,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就不会超发。

20世纪的金融全球化范式为什么面临终结

6. (13分)100多年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断发展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下半叶,以

     (13分)(1)英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3分)(2)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掌握了世界经济命脉。(2分)(3)欧盟。(2分)推动了国际格局多极化。(2分)(4)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答到两点即可给4分)         略    

7. 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有哪些特点?1936年中国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1、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特点是:近代金融机构出现并发展;新旧金融机构并存。2、1936年中国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拓展资料:一、中国金融业将呈现的特点1、首先,中国金融资产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证券化资产比重将不断提升。这意味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功能将会发生变化,由融资为主过渡到融资与财富管理并重,导致整个金融体系风险结构改变,并将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2、其次,中国金融业的科技含量将会迅速提高。中国金融业的支付业态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这也是中国金融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典型表现。支付业态的变革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对整个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吴晓球认为,未来科技的力量会以更快的速度推动金融业调整,并使很多理论、政策架构和机制发生变化。 3、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水平会大幅提高,中国会逐步成为全球重要金融中心。吴晓球说,从历史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际化大国不是全球金融中心。二、近代民族工业特点 (1)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近代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只能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轻工业开始.因此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 (2)地区分布不平衡早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再者通商口岸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原料和技术设备. (3)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由于民族工业诞生之日便受到双重压迫,发展艰难,矛盾是必然的.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使得民族工业对它们产生依赖性。

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有哪些特点?1936年中国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8. 美国金融发展中形成现代金融体制特征,

一、金融管制放松化

1、价格自由化:即取消存款利率限制,放开汇率管制,取消证券交易中的固定佣金制度;
2、公平竞争:扩大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权力;
3、加强和改善金融市场的管理:改革金融市场,放松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限制,丰富金融工具和融资技术;
4、实行资本流动自由化:相继放宽外国资本、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以及本国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国外市场的限制。

二、金融创新化

金融创新主要体现于期权和期货交易的发展,证券市场上大量新的交易方式和金融工具的出现,以及银行国际业务中货币和利率的互换、票据发行便利和远期利率协议等新的交易技术和业务的发展。

三、金融市场全球化

金融市场全球化是指由于科技进步、金融创新及金融管理的自由化,使得各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紧密连接,逐步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四、融资证券化

美国,融资证券化表现得最为显著,几乎渗透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并成为投资银行业新的角逐领域,近20年来,国际融资证券化促进了国际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

五、银行经营国际化

银行经营跨国界发展,不但加速了国际资本流动及新的金融工具和技术的广泛运用,而且加速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进程,90年代以来,银行经营国际化进一步向全球化发展,并逐渐形成银行国际业务与国内业务的合理分工,即大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竞争,中小银行则在国内金融市场上发展。

六、银行业务全能化

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专业化模式向“综合经营、综合管理”全能化模式的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流。

七、银行资本集中化

银行并购活动将银行资本的国际集中化程度再次推上了新的高度,它既向全球吸收资金,又向全球贷放资金,成为货币和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承担者。由此可见,这些活动无疑会有力地促进银行业务向更高层次的全球化方向发展。

八、金融业电子网络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金融服务电子网络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使得全球金融一体化深深地依赖金融服务电子网络化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各国金融业电子网络化的时代特征。

九、国际货币结构多元化

1、从金本位到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工;从60年代美国在西方经济中的地位日趋下降,到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崩溃,反映了国际货币体系日益趋向多元化格局的发展历程。

2、90年代以后,美元地位有所削弱,日元和德国马克的地位则不断增强,从而形成了美元、日元和马克三币并重的多元化国际货币格局。

十、金融监管国际化

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地区范围以及双边范围内各个层次上的国际银行监管合作都得到了空前发展。

1、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表明,监管当局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加强对国际性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监督与管理。

2、各国监管当局对创造和维护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都十分关注,以便其本国银行参与其中的竞争。

3、1995年哈利法克斯和1996年里昂高峰会议的公报都表明,人们对不受监管或监管不充分的金融活动所产生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开始给予极大关注。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世界各国政府、中央银行和监管当局在90年代给予国际银行监管合作的优先考虑甚于以往任何时候。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