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本课主要课程

2024-05-06 03:16

1. 201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本课主要课程

A.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简单的比喻就像是人的触觉、味觉、嗅觉等等,比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等,通过它把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就能与计算机配合做到自动化和智能化。检测技术,分开理解就是检查和测量,当然主要是指对电信号的检查和测量。比如一个智能机器人就是传感器和计算机,检测技术的结合。 
 
 B.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这属于专业课,要看你所报考学校专业课偏向程度与历年的难度,说那个简单都是不确定的,各个学校情况不一样。我在大学期间学习时,自控是比传感器容易理解的,只是学起来容易,但考起来不一定哪个了。两门课哪个想难倒人都很容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C.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答案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徐科军主编,关键是第三版的
 
  第一章
  
  1.何为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并阐述其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系。
   答: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用测量的不确定度表示。
  
  4.为什么在使用各种指针式仪表时,总希望指针偏转在全量程的2/3以上范围内使用?
   答:选用仪表时要考虑被测量的大小越接近仪表上限越好,为了充分利用仪表的准确度,选用仪表前要对被测量有所了解,其被测量的值应大于其测量上限的2/3。
  
  14.何为传感器的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试述传感器的静态标定过程。
   答:静态标定:确定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如线性度、灵敏度、滞后和重复性等。
   动态标定:确定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参数,如频率响应、时间常数、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等。
   静态标定过程:
  ①将传感器全量程分成如干等间距点。
   ②根据传感器量程分点情况,由小到大一点一点地输入标准量值,并记录与各输入值相应的输出值。
   ③将输入值由大到小一点一点减小,同时记录与各输入值相对应的输出值。
   ④按②、③所述过程,对传感器进行正反行程往复循环多次测试,将得到的输出-输入测试数据用表格列出或作出曲线。
  ⑤对测试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就可以确定传感器的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静态特性指标。
  
  第二章
  
  1.什么叫应变效应?利用应变效应解释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答:应变效应:金属丝的电阻随着它所受的机械形变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现象称为金属应变效应。
   工作原理:在电阻丝拉伸极限内,电阻的相对变化与应变成正比,
   即:=K0 (K0: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导体的纵向应变)
  
  2.金属电阻应变片与的工作原理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
   答:区别:金属电阻变化主要是由机械形变引起的;半导体的阻值主要由电阻率变化引起的。 
   优缺点:金属电阻应变片的主要缺点是应变灵敏系数较小,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度是金属电阻应变片50倍左右。
  
  6.什么是直流电桥?若按桥臂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种?各自的输出电压如何计算?
   答:直流电桥:电桥电路的工作电源E 为直流电源,则该电桥称为直流电桥。
   分类及输出电压:
  ①单臂电桥:U0=*
   ②半桥差动:U0=*
   ③全桥差动:U0=
  
  第三章
  
  1.自感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变压器式电桥和带相敏检波的交流电桥,哪个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为什么?
   答:主要任务:实现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电感量的变化。
   比较变压器式电桥和带相敏检波的交流电桥这两种方式可知:输出电压的幅值表示了衔铁移动的方向。根据其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特性曲线,使用相敏整流电路,输出电压U0不仅能反映衔铁位移x的大小和方向,而却还消除了零点残余电压的影响。
  
  4.何为零点残余电压?说明该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答:当衔铁处于中心位置时,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并不等于零,把差动变压器在零位移时的输出电压称为零点残余电压。
   产生原因:①由于两个二次测量线圈的等效参数不对称,使其输出的基波感应电动势的幅值和相位不同,调整磁芯位置时,也不能达到幅值和相位相同。
   ②由于铁心的B-H特性的非线性,产生高次谐波不同,不能相互抵消。
   消除方法:①在设计和工艺上,力求做到磁路对称、线圈对称。
   ②采用拆圈的实验方法减小零点残余电压。
   ③在电路上进行补偿。
  
  10.利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板材厚度的原理是什么?
   答:原理:当金属板得厚度变化时,将使传感器探头与金属板间的距离改变,从而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通常在被测板的上、下方各装一个传感器探头,其间距离为D,而它们与板的上、下表面分别相距 x1和x2,这样板厚t=D-(x1+x2), ,当两个传感器在工作在工作时分别测得x1和x2,转换成电压值后相加。相加后的电压值与两传感器间距离D对应的设定电压相减,就得到与板厚相对应的电压值。
  
  第四章
  
  5.什么叫CCD势阱?论述CCD的电荷转移过程。
   答:CCD势阱:当MOS电容器栅压大于开启电压Uth时,由于表面势升高,如果周围存在电子,并迅速地聚集到电极下的半导体表面处,由于电子在那里的势能较低,所以可以形象地说,半导体表面形成了对于电子的势阱。
   CCD的电荷转移过程:使MOS电容阵列的排列足够紧密,以致相邻MOS电容的势阱相互沟通。当加在MOS电容上的电压越高,且在MOS阵列上所加的各路电压脉冲即时钟脉冲,必须严格满足相位要求,根据产生的势阱越深的原理,通过控制相邻MOS电容栅极电压的高低调节势阱的深浅,使信号电荷由势阱浅处流向势阱深处。
  
  7.说明光导纤维的组成并分析其导光原理,指出光导纤维导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光导纤维组成:光发送器、敏感元件、光接收器、信号处理系统、光纤
   导光原理:由光发送器发出的光源经光纤引导至敏感元件,光的某一性质受到被测量的调制,已调光经接收光纤耦合到光接收器,使光信号变为电信号,最后经信号处理系统得到所期待的被测量。
   必要条件=
  
  10.光栅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莫尔条纹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 
   答:基本原理:光栅传感器由光源、透镜、光栅副和光电接收元件组成。当标尺光栅相对于指示光栅移动时,形成亮暗交替变化的莫尔条纹。利用光电接收元件将莫尔条纹亮暗变化的光信号,转换成电脉冲信号,并用数字显示,便可测量出标尺光栅的移动距离。
   形成过程:把光栅常数相等的主光栅和指示光栅相对叠合在一起,并使两者栅线之间保持很小的夹角θ,于是在近于垂直栅线的方向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特点:
  ①调整夹角即可得到很大的莫尔条纹的宽度,起到了放大作用,又提高了测
  量精度。
  ②莫尔条纹的移动量、移动方向与光栅的移动量、移动方向具有对应关系。
  ③光电元件对于光栅刻线的误差起到了平均作用。刻线的局部误差和周期吴差对于精度没有直接的影响。 
 
 D.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主要讲的什么主要知识点,导师问这门课我能说出个大概,谢谢
 
  传感器的英文为 transcer而不是sensor。那么中心思想是:采用一种方法将被检测对象转换为一种可以直接进行测量的信号。
  
  这和控制理论一样这门学科需要注意几个方面或者要素。尤其需要注意的要素是“对象”。这个要素非常重要。必须明白被检测对象的不同应当采用不同的传感器和检测方法。对象包含:是什么、该对象所处的环境、检测指标等等。
  
  目前这门学科主要讨论的是信号问题。对于本科而言主要检测方法和传感器包括:电容传感器、电阻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电感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传感器有超过一万种,正是由于被应用的环境不同和被检测对象的区别使得传感器和检测方法种类非常的。
  
  这么学科除了前面对象的认知外,还需要理解精度与误差问题或者说理论。例如相对精度,绝对精度等知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精度该词一直有争论,目前学术界开始统一向不确定度开始转化。
  
  另外一个需要了解稳定性和灵敏度的知识。这也算衡量传感器的主要指标。注意对于同一传感器,实验和测试方法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至于传感器本身而言,这个就和传感器的物理和电学特性相关。不同的传感器的物理和电学特性并不相同。例如,电容传感器利用的电容效应。实际上传感器还涉及到材料学、机械设计等许多相关知识。因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学科属于二级学科,是一个交叉性较强的学科。
  
  对于传感器的物理和电学特性,这个你只有看书了。因为内容太多了。例如,电容的两个极板的距离不同使得介电常数发生变化当然电压也发生变化,可以用来进行微距测量。另外当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变,但是改变相对面积也会使得介电常数发生变化。
  
  再举个例子,目前有些数控机床上用的磁尺进行测距。这个就利用磁场变化。
  同样,前面说电容传感器利用介电常数的变化可以测微距,其实只要引起介电常数变化的很多可以考虑电容传感器。例如,目前飞机上采用电容传感器测量航空煤油液位的变化。原理就是当液位发生改变时,两极板之间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
  
  关键是传感器的物理和电学特性要搞明白,不同传感器是不同的。
  
  再说一下吧,有一些物理诺贝尔和医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实际上就是靠做出的传感器和新型的检测方法获奖的。 
 
 E. 请问谁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课程设计怎么做
 
  设计实验训练 具体包括:根据给定设计要求,确定检测系统的初步方案、选择传感器、设计信号放大调理电路(要求利用protel绘制的相关原理电路及PCB板电路)、设计与微机的接口电路(要求提供原理电路图)。通过设计,使学生受到如何进行检测系统方案设计的初步训练、并初步具有检测系统分析、设计的能力,为今后测控系统的设计、研制打下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本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突出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这门课的特点我们精心选择了一些题目。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掌握本课程起到明显的效果。课程设计题目通过课程设计后许多学生反映,刚开始设计时,脑中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设计完后,了解了整个设计过程,心中有数,增强了今后工作的信心,也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 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为: 第一步,教师准备教学文件,编写出设计任务书和画出参考电路图。 第二步,组织学生实施的一项任务: 学生分组领取任务书,三天后提交本组的实施方案。要求方案中必须包括:题目、原理图、功能方框图, 必要的计算及所需的元器件清单。 第三步,教师根据各组提出的清单发放元件。 第四步,组织学生实施第二项任务: 各组在面包板上搭建和调试电路,教师只负责必要的答疑和检验结果。 
 
 F.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学习需要什么基础么
 
  物理学,非常基础的就行,解释传感器原理;
  电路,传感器的信号一般需要转化为电信号,电路知识必不可少,很多涉及电桥等等电路;
  好像没了吧,其他涉及的都不多。 
 
 G.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怎么学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是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基础,是第二 特网和未来“泛在网络”信息来源的重要支撑性技术,是适合于机电、自动化、航空、航海和航天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涉及到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的测量、变换和处理,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对工农业生产、国防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课程。该课程涉及到物理学、化学、测试计量学、电子学、机械学、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仪器仪表等众多学科,其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学好这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将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内外高校都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在内容上包括检测技术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及测量方法、误差分析与测量数据处理、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分析、各种常用传感器(如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磁电式、热电式、光电式等)的工作原理、结构、非线性误差补偿、测量电路与应用实例的介绍,该课程既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注重实用工程测控技术和先进科学方法的培育,学好该课程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电子设 赛、课程设计以及其他课外科技活动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涉及的知识面广,既有深刻的理论阐述,又有诸多实践经验的归纳,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综合性较强。如何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才会取得一个较为理想的结果呢?许多“过来人”的经验也许值得你学习参考: 首先,怀着浓厚的学习兴 拟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必要的,这会对整个学习过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导和推动作用。 其次,具备良好的相关知识基础会让学习更轻松,如电路、数理统计、计算机知识等。 第三,上课注意听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传感器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从实际应用出发,考虑传感器的原理、用途、使用场合、注意事项、数据分析方法等,尽量做到学以致用,能分析实际工作或生活中常见的各类传感器。 最后,在学习过程中,将各种传感器进行分类比较,学会总结与归纳,这样,不同类别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工作原理、测量电路和应用方法等将更加容易掌握。 当然,良好的教学是一个相长的过程。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详略处理恰当,融知识性与 性于一体,加强交流与沟通……,这些都是公认的、具有普适性的好方法,在这些方法的导引下,好的学习效果是值得期待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外国学生在做一个课题研究时,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他百思不得其 无奈只有向自己的导师求助。导师没有正面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将这个问题交给了一名中国学生处理。几天过后,中国学生终于成功 了这个棘手的问题。于是导师让中国学生参与到外国学生的研究课题中,让他们共同完成。期末,这个研究课题圆满完成,导师给了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同样的分数。中国学生不 问:“我 了外国学生都无从下手的问题,我对这个课题的贡献最大,到头来,为什么给我们相同的分数呢?”。导师严肃的回答:“没错,年轻人,在你的帮助下,你们出色的完成了这个课题的任务,可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说,提出问题的价值等于甚至大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你一直都跟着外国学生的思路走,毫无创造性突破,你应该对你的分数感到 ……”。 还有一个故事。新的学期来到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正在聆听教授带给他们的第一堂编程课。“好的,每个人准备一张纸,将你们渴望编写的程序的名称以及该程序实现的大致功能写下来交给我”。几天后,又到了上教授的编程课。每个学生的编程计划都已交到了教授手里。有的是编写游戏的,有的是做数据 的,有的干脆做起了各式各样的插件……看着琳琅 的程序,教授发话了:“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完成你们各自的程序并确保按计划交给我吗?”。“当然能!”,大家异口同 回答。“那好,这门编程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你们可以离开教室了,但不要忘了你们的承诺。期间,我很乐意帮助你们找到 你们各自遇到问题的方法。” 实际上,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劳动,即使针对相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途径、学习效果都会因人而异,很难用简单的话语准 误地表达什么是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好方法。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即知识需要活学活用,知识和知识创新都来源于实践,也应该回归实践、指导实践,具有较强实践性特征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尤其如此!只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充分训练自己的综合分析问题和 问题的能力,才会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如果我们给自己拟定一个大的学习方向和一个现实的学习目标,从生活实际出发,留意身边的各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实例,并怀着探索的 *** 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提出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甚至对现有的应用方案大胆提出改造、优化或创新型设计思路,带着一系列待解的问题来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方面的知识,那么,我们将会对被研究对象有更深刻的理 逐步进入浩瀚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海洋,并深深体会到探索与进步过程中无穷的惊喜与乐趣

201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本课主要课程

2.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的图书目录

第1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本概论1.1 传感器的基本概论1.1.1 传感器的定义1.1.2 传感器的组成1.1.3 传感器分类1.1.4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1.2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论1.2.1 检测系统的定义1.2.2 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类型1.2.3 检测系统的作用1.2.4 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1.3 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1.3.1 传感器的数学模型概述1.3.2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与性能指标1.3.3 检测系统的动态特性与性能指标1.3.4 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第2章 检测系统的误差合成2.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1.1 测量误差的名词术语2.1.2 测量误差的分类2.1.3 误差产生的原因2.1.4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2.2 随机误差及其处理2.2.1 随机误差的概率分布2.2.2 随机误差的估计2.3 系统误差的处理2.3.1 系统误差的判别2.3.2 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2.4 测量粗大误差的存在判定准则2.4.1 拉依达准则——3σ准则2.4.2 格拉布斯准则——Grubbs2.5 测量系统的误差计算方法2.5.1 测量系统随机误差的计算2.5.2 测量系统系统误差的计算2.5.3 测量系统总误差的计算2.6 测量系统最佳测量方案的确定2.6.1 微小误差准则2.6.2 确定最佳测量条件2.6.3 函数误差的分配第3章 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1 电阻式传感器3.1.1 金属电阻应变片3.1.2 半导体应变片3.1.3 应变片的命名3.1.4 电阻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3.1.5 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3.2 电容式传感器3.2.1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3.2.2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3.2.3 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3.2.4 电容式传感器应用举例3.3 电感式传感器3.3.1 自感式传感器3.3.2 互感式传感器3.3.3 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3.4 电涡流式传感器3.4.1 高频反射涡流式传感器3.4.2 低频透射涡流式传感器3.4.3 测量电路3.4.4 应用举例3.5 压电式传感器3.5.1 压电效应和压电材料3.5.2 压电式传感器等效电路和测量电路3.5.3 压电式力传感器的合理使用3.5.4 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3.6 磁电式传感器3.6.1 动圈式磁电传感器3.6.2 磁阻式磁电传感器3.6.3 磁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3.7 热电式传感器3.7.1 热电偶传感器3.7.2 热电阻传感器3.8 光电式传感器3.8.1 光电效应3.8.2 光电导器件3.8.3 光生伏特器件3.8.4 光电耦合器件3.8.5 电荷耦合器件3.8.6 光电式传感器的其他应用3.9 霍尔式传感器3.9.1 霍尔元件3.9.2 霍尔集成传感器3.9.3 霍尔传感器的应用3.10 光纤传感器3.10.1 光纤传感器的组成3.10.2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3.10.3 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10.4 光纤传感器的实际应用3.11 超声波传感器3.11.1 超声检测的物理基础3.11.2 超声波传感器原理与结构3.11.3 超声波传感器基本应用电路3.12 微波传感器3.12.1 微波的基本知识3.12.2 微波传感器及其分类3.12.3 微波传感器的优点与存在问题3.12.4 微波传感器的应用3.13 红外传感器3.13.1 红外传感器3.13.2 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3.14 核辐射传感器3.14.1 核辐射基本概念3.14.2 核辐射式传感器原理及组成3.14.3 辐射式传感器的应用3.15 化学传感器3.15.1 气敏传感器3.15.2 湿敏传感器3.15.3 离子敏传感器3.16 数字式传感器3.16.1 数字式传感器的概述3.16.2 编码器3.16.3 光栅式传感器3.16.4 感应同步器3.16.5 磁栅式传感器3.16.6 容栅式传感器3.17 生物传感器3.17.1 生物传感器原理、特点及分类3.17.2 几种生物传感器3.18 智能式传感器3.18.1 智能传感器的特点3.18.2 智能传感器的实现3.18.3 智能传感器的应用3.18.4 智能传感器的设计思路3.19 微型传感器3.19.1 MEMS技术与微型传感器3.19.2 压阻式微型传感器3.19.3 电容式微型传感器3.19.4 电感式微型传感器3.19.5 热敏电阻式微型传感器3.19.6 隧道效应式微型传感器3.20 模糊传感器3.20.1 模糊传感器的概念及特点3.20.2 模糊传感器结构3.20.3 典型模糊传感器举例3.21 网络传感器3.21.1 网络传感器的概念3.21.2 网络传感器的类型3.21.3 基于IEEE 1451标准的网络传感器3.21.4 网络传感器所在网络的体系结构第4章 常见非电参数的检测方法4.1 力、压力和转矩的测量4.1.1 力的测量4.1.2 压力的测量4.1.3 转矩测量4.1.4 力、压力和转矩的测量的应用4.2 位移、物位和厚度的测量4.2.1 位移测量4.2.2 物位测量4.2.3 厚度测量4.3 速度、加速度与振动的测量4.3.1 速度的测量4.3.2 加速度与振动测量4.4 转速的测量4.4.1 常用转速传感器4.4.2 磁电式传感器数字转速仪测量电路4.4.3 霍尔转速测量装置4.5 噪声测量4.5.1 声测量基础4.5.2 噪声的频谱和频带4.5.3 噪声的主观评价4.5.4 噪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4.5.5 工业噪声测量4.6 温度的测量4.6.1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4.6.2 接触式温度测量4.6.3 非接触式温度测量4.6.4 温度传感器的典型应用4.7 流量的测量4.7.1 流量概述和测量方法4.7.2 转速(速度)法测量流量4.7.3 差压(力)法测量流量4.7.4 频率法测量流量4.7.5 时差法流量测量4.8 成分量的测量4.8.1 湿度传感器的典型应用实例4.8.2 气体传感器的典型应用实例4.8.3 浓度的测量4.9 视觉检测技术4.9.1 视觉检测系统组成4.9.2 视觉检测系统的应用第5章 微弱信号检测5.1 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概念5.1.1 何谓微弱信号检测5.1.2 噪声的基本性质5.2 微弱信号检测方法5.2.1 微弱信号的时域检测方法5.2.2 微弱信号的频域检测方法5.3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5.3.1 电容检测5.3.2 压阻检测5.3.3 压电检测5.3.4 隧道检测5.3.5 热流式检测5.3.6 谐振式检测5.3.7 光纤式检测5.3.8 混沌检测第6章 检测系统抗干扰技术6.1 干扰的分类6.1.1 外部干扰6.1.2 内部干扰6.2 干扰的引入6.2.1 串模干扰6.2.2 共模干扰6.3 干扰的抑制方法6.3.1 计算机检测系统的接地6.3.2 接地的类型6.3.3 隔离与耦合6.3.4 布线抗干扰措施6.3.5 软件抗干扰措施第7章 测量信号的调理及处理7.1 信号调理电路7.1.1 信号放大电路7.1.2 信号滤波电路7.1.3 信号转换电路7.1.4 信号的非线性校正与补偿7.1.5 调制与解调7.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7.2.1 信息融合的基本概念7.2.2 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7.2.3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结构及功能模型7.2.4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7.2.5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实例第8章 现代检测系统8.1 计算机检测技术8.1.1 计算机检测系统概述8.1.2 数据的采集与保持8.1.3 输入通道的计算机接口技术8.1.4 输出通道的计算机接口技术8.1.5 计算机检测系统的设计8.1.6 计算机检测技术应用实例8.2 虚拟仪器8.2.1 虚拟仪器的概述8.2.2 虚拟仪器的整体设计8.2.3 虚拟仪器系统开发环境8.2.4 虚拟仪器系统的数据采集实现8.2.5 虚拟仪器的综合实例和工程实例8.3 网络监控系统8.3.1 系统总体分析和规划8.3.2 网络监控系统关键技术实现8.4 智能检测系统8.4.1 智能检测系统的组成8.4.2 智能检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8.4.3 典型智能检测系统举例参考文献……

3. 求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 第三版答案

什么叫传感器?从广义上讲,传感器就是能感知外界信息并能按一定规律将这些信息转换成可用信号的装置;简单说传感器是将外界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所以它由敏感元器件(感知元件)和转换器件两部分组成,有的半导体敏感元器件可以直接输出电信号,本身就构成传感器。敏感元器件品种繁多,就其感知外界信息的原理来讲,可分为①物理类,基于力、热、光、电、磁和声等物理效应。②化学类,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③生物类,基于酶、抗体、和激素等分子识别功能。通常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可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还有人曾将传感器分46类)。下面对常用的热敏、光敏、气敏、力敏和磁敏传感器及其敏感元件介绍如下。
  
一 温度传感器及热敏元件
温度传感器主要由热敏元件组成。热敏元件品种教多,市场上销售的有双金属片、铜热电阻、铂热电阻、热电偶及半导体热敏电阻等。以半导体热敏电阻为探测元件的温度传感器应用广泛,这是因为在元件允许工作条件范围内,半导体热敏电阻器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精度高的特点,而且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

1.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按温度特性热敏电阻可分为两类,随温度上升电阻增加的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反之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⑴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此种热敏电阻以钛酸钡(BaTio3)为基本材料,再掺入适量的稀土元素,利用陶瓷工艺高温烧结尔成。纯钛酸钡是一种绝缘材料,但掺入适量的稀土元素如镧(La)和铌(Nb)等以后,变成了半导体材料,被称半导体化钛酸钡。它是一种多晶体材料,晶粒之间存在着晶粒界面,对于导电电子而言,晶粒间界面相当于一个位垒。当温度低时,由于半导体化钛酸钡内电场的作用,导电电子可以很容易越过位垒,所以电阻值较小;当温度升高到居里点温度(即临界温度,此元件的‘温度控制点’ 一般钛酸钡的居里点为120℃)时,内电场受到破坏,不能帮助导电电子越过位垒,所以表现为电阻值的急剧增加。因为这种元件具有未达居里点前电阻随温度变化非常缓慢,具有恒温、调温和自动控温的功能,只发热,不发红,无明火,不易燃烧,电压交、直流3~440V均可,使用寿命长,非常适用于电动机等电器装置的过热探测。
⑵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以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镍、氧化铜和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为主要原料,采用陶瓷工艺制造而成。这些金属氧化物材料都具有半导体性质,完全类似于锗、硅晶体材料,体内的载流子(电子和空穴)数目少,电阻较高;温度升高,体内载流子数目增加,自然电阻值降低。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类型很多,使用区分低温(-60~300℃)、中温(300~600℃)、高温(>600℃)三种,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响应快、寿命长、价格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需要定点测温的温度自动控制电路,如冰箱、空调、温室等的温控系统。
热敏电阻与简单的放大电路结合,就可检测千分之一度的温度变化,所以和电子仪表组成测温计,能完成高精度的温度测量。普通用途热敏电阻工作温度为-55℃~+315℃,特殊低温热敏电阻的工作温度低于-55℃,可达-273℃。

2.热敏电阻的型号
我国产热敏电阻是按部颁标准SJ1155-82来制定型号,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称,用字母‘M’表示 敏感元件。
第二部分:类别,用字母‘Z’表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或者用字母‘F’表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
第三部分:用途或特征,用一位数字(0-9)表示。一般数字‘1’表示普通用途,‘2’表示稳压用途(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表示微波测量用途(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表示旁热式(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5’表示测温用途,‘6’表示控温用途,‘7’表示消磁用途(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8’表示线性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9’表示恒温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0’表示特殊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
第四部分:序号,也由数字表示,代表规格、性能。
往往厂家出于区别本系列产品的特殊需要,在序号后加‘派生序号’,由字母、数字和‘-’号组合而成。
例: M Z 1 1

3.热敏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各种热敏电阻器的工作条件一定要在其出厂参数允许范围之内。热敏电阻的主要参数有十余项:标称电阻值、使用环境温度(最高工作温度)、测量功率、额定功率、标称电压(最大工作电压)、工作电流、温度系数、材料常数、时间常数等。其中标称电阻值是在25℃零功率时的电阻值,实际上总有一定误差,应在±10%之内。普通热敏电阻的工作温度范围较大,可根据需要从-55℃到+315℃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型号热敏电阻的最高工作温度差异很大,如MF11片状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为+125℃,而MF53-1仅为+70℃,学生实验时应注意(一般不要超过50℃)。
  
4 实验用热敏电阻选择
首选普通用途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因它随温度变化一般比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易观察,电阻值连续下降明显。若选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实验温度应在该元件居里点温度附近。
例MF11普通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参数
主要技术参数名称 参数值 MF11热敏电阻符号外形图
标称阻值(kΩ) 10~15 片状外形 符号
额定功率 (W) 0.25 
材料常数B范围(k) 1980~3630 
温度系数(10-2/℃) -(2.23~4.09) 
耗散系数(mW/℃) ≥5 
时间常数(s) ≤30 
最高工作温度(℃) 125 
粗测热敏电阻的值,宜选用量程适中且通过热敏电阻测量电流较小万用表。若热敏电阻10kΩ左右,可以选用MF10型万用表,将其挡位开关拨到欧姆挡R×100,用鳄鱼夹代替表笔分别夹住热敏电阻的两引脚。在环境温度明显低于体温时,读数10.2k ,用手捏住热敏电阻,可看到表针指示的阻值逐渐减小;松开手后,阻值加大,逐渐复原。这样的热敏电阻可以选用(最高工作温度100℃左右)。

几种实用测温传感器 
a空调内专用温控传感器:热敏元件封在铜金属中。 
b 气温测量传感器

二 光传感器及光敏元件
光传感器主要由光敏元件组成。目前光敏元件发展迅速、品种繁多、应用广泛。市场出售的有光敏电阻器、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耦合器和光电池等。
1.光敏电阻器
光敏电阻器由能透光的半导体光电晶体构成 ,因半导体光电晶体成分不同,又分为可见光光敏电阻(硫化镉晶体)、红外光光敏电阻(砷化镓晶体)、和紫外光光敏电阻(硫化锌晶体)。当敏感波长的光照半导体光电晶体表面,晶体内载流子增加,使其电导率增加(即电阻减小)。
光敏电阻的主要参数:
◆光电流 、亮阻:在一定外加电压下,当有光(100lx照度)照射时,流过光敏电阻的电流称光电流;外加电压与该电流之比为亮阻,一般几kΩ~几十kΩ。
◆暗电流、暗阻:在一定外加电压下,当无光( 0 lx照度)照射时,流过光敏电阻的电流称暗电流;外加电压与该电流之比为暗阻,一般几百kΩ~几千kΩ以上。
◆最大工作电压:一般几十伏至上百伏。
◆环境温度:一般-25℃至 +55℃,有的型号可以-40℃至+70℃。
◆额定功率(功耗):光敏电阻的亮电流与外电压乘积;可有5mW至300mW多种规格选择。
◆光敏电阻的主要参数还有响应时间、灵敏度、光谱响应、光照特性、温度系数、伏安特性等。
值得注意的是,光照特性(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特性)、温度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特性)、伏安特性不是线性的,如以CdS(硫化镉)光敏电阻的光阻有时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有时随温度的增加又变小。
硫化镉光敏电阻器的参数:
型号规格 MG41-22 MG42-16 MG44-02 MG45-52
环境温度(℃) -40~+60 -25~+55 -40~+70 -40~+70
额定功率(mW) 20 10 5 200
亮阻,100lx(kΩ) ≤2 ≤50 ≤2 ≤2
暗阻, 0lx(MΩ) ≥1 ≥10 ≥0.2 ≥1
响应时间 (ms) ≤20 ≤20 ≤20 ≤20 
最高工作电压(v) 100 50 20 250
  
2 光电二极管
和普通二极管相比,除它的管芯也是一个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能外,其他均差异很大。首先管芯内的PN结结深比较浅(小于1微米),以提高光电转换能力;第二PN结面积比较大,电极面积则很小,以有利于光敏面多收集光线;第三光电二极管在外观上都有一个用有机玻璃透镜密封、能汇聚光线于光敏面的“窗口”;所以光电二极管的灵敏度和响应时间远远优于光敏电阻。
  
常见的几种光电二极管及符号如下:
2DU有前极、后极、环极三个极。其中环极是为了减小光电二极管的暗电流和增加工作稳定性而设计增加的,应用时需要接电源正极。光电二极管的主要参数有:最高工作电压(10~50V),暗电流(≤0.05~1微安),光电流(>6~80微安),光电灵敏度、响应时间(几十ns~几十μs)、结电容和正向压降等。
光电二极管的优点是线性好,响应速度快,对宽范围波长的光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噪声低;缺点是单独使用输出电流(或电压)很小,需要加放大电路。适用于通讯及光电控制等电路。
光电二极管的检测可用万用表R×1K挡,避光测正向电阻应10KΩ~200 KΩ,反向应∞,去掉遮光物后向右偏转角越大,灵敏度越高。
光电三极管可以视为一个光电二极管和一个三极管的组合元件,由于具有放大功能,所以其暗电流、光电流和光电灵敏度比光电二极管要高得多,但结构原因使结电容加大,响应特性变坏。广泛应用于低频的光电控制电路。
半导体光电器件还有MOS结构,如扫描仪、摄象头中常用的CCD(电荷耦合器件)就是集成的光电二极管或MOS结构的阵列。
  
三 气敏传感器及气敏元件
教材仅要求简单的热敏电阻和光敏电阻特性实验。由于气体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气体的检测已经是保护和改善生态居住环境不可缺少手段,气敏传感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生活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0.8~1.15 ml/L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甚至晕厥等状态,达1.84ml/L时则有在几分钟内死亡的危险,因此对一氧化碳检测必须快而准。利用SnO2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材料,通过颗粒超微细化和掺杂工艺制备SnO2纳米颗粒,并以此为基体掺杂一定催化剂,经适当烧结工艺进行表面修饰,制成旁热式烧结型CO敏感元件,能够探测0.005%~0.5%范围的CO气体。还有许多易爆可燃气体、酒精气体、汽车尾气等有毒气体的进行探测的传感器。常用的主要有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和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等。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元件一般为铂金属丝(也可表面涂铂、钯等稀有金属催化层),使用时对铂丝通以电流,保持300℃~400℃的高温,此时若与可燃性气体接触,可燃性气体就会在稀有金属催化层上燃烧,因此铂丝的温度会上升,铂丝的电阻值也上升;通过测量铂丝的电阻值变化的大小,就知道可燃性气体的浓度。电化学气敏传感器一般利用液体(或固体、有机凝胶等)电解质,其输出形式可以是气体直接氧化或还原产生的电流,也可以是离子作用于离子电极产生的电动势。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稳定性好、使用简单的特点,应用极其广泛;下面重点介绍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及其气敏元件。
半导体气敏元件有N型和P型之分。N型在检测时阻值随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P型阻值随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象SnO2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材料,属于N型半导体,在200~300℃温度它吸附空气中的氧,形成氧的负离子吸附,使半导体中的电子密度减少,从而使其电阻值增加。当遇到有能供给电子的可燃气体(如CO等)时,原来吸附的氧脱附,而由可燃气体以正离子状态吸附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表面;氧脱附放出电子,可燃行气体以正离子状态吸附也要放出电子,从而使氧化物半导体导带电子密度增加,电阻值下降。可燃性气体不存在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又会自动恢复氧的负离子吸附,使电阻值升高到初始状态。这就是半导体气敏元件检测可燃气体的基本原理。
目前国产的气敏元件有2种。一种是直热式,加热丝和测量电极一同烧结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芯内;旁热式气敏元件以陶瓷管为基底,管内穿加热丝,管外侧有两个测量极,测量极之间为金属氧化物气敏材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气敏元件的参数主要有加热电压、电流,测量回路电压,灵敏度,响应时间,恢复时间,标定气体(0.1%丁烷气体)中电压,负载电阻值等。QM-N5型气敏元件适用于天然气、煤气、氢气、烷类气体、烯类气体、汽油、煤油、乙炔、氨气、烟雾等的检测,属于N型半导体元件。灵敏度较高,稳定性较好,响应和恢复时间短,市场上应用广泛。QM-N5气敏元件参数如下:标定气体(0.1%丁烷气体,最佳工作条件)中电压≥2V,响应时间≤10S,恢复时间≤30S,最佳工作条件加热电压5V、测量回路电压10V、负载电阻RL为2K,允许工作条件加热电压4.5~5.5V、测量回路电压5~15V、负载电阻0.5~2.2K。下图为气敏元件的简单测试电路(组成传感器),电压表指针变化越大,灵敏度越高;只要加一简单电路可实现报警。常见的气敏元件还有MQ-31(专用于检测CO),QM-J1酒敏元件等。
  
四 力敏传感器和力敏元件
力敏传感器的种类甚多,传统的测量方法是利用弹性材料的形变和位移来表示。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即对其某一方向施加压力,其电阻率就发生变化)和良好的弹性,已经研制出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的力敏传感器,广泛用于压力、加速度等物理力学量的测量。
  
五 磁敏传感器和磁敏元件
目前磁敏元件有霍尔器件(基于霍尔效应)、磁阻器件(基于磁阻效应:外加磁场使半导体的电阻随磁场的增大而增加。)、磁敏二极管和三极管等。以磁敏元件为基础的磁敏传感器在一些电、磁学量和力学量的测量中广泛应用。
在一定意义上传感器与人的感官有对应的关系,其感知能力已远超过人的感官。例如利用目标自身红外辐射进行观察的红外成像系统(夜像仪),黑夜中可1000米发现人,2000米发现车辆;热像仪的核心部件是红外传感器。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坦克配置的夜视仪探测距离仅800米,还不及美英联军的一半,黑暗中被打得惨败是必然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将传感器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的重点。为了大幅度提供传感器的性能,将不断采用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向小型化、集成化和智能的方向发展。

求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 第三版答案

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答案胡向东》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答案胡向东》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KwCzgh1ZdfirCJddEg7kA
?pwd=wyvr 提取码: wyvr简介:针对性比较强的一款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电子电气类专业的一本教材。    

5.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部分习题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李艳红、李海华主编) 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章P10 1、2、5、6

1.传感器的定义

答: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精确度把被测量(主要是非电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主要是电量)的测量装置。

2.传感器组成及作用

答:(1)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

(2)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有确定关系的物理量;

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为电量;

测量电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量变换成便于显示、记录、控制和处理的信号

3.开环测量系统和闭环测量系统区别

答:开环测量系统(1)信息只沿着一个方向传递(2)系统相对误差等于各环节相对误差之和

(3)结构简单,但每个环节特性变化都会造成测量误差

闭环测量系统(1)有正向通道和反馈通道(2)输入输出关系由反馈环节特性决定,测量处理等环节造成的误差较小

4.测量不确定度及其评定方法

答:(1)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即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怀疑程度


第九章P164 1、6、9

1.什么是金属导体热电效应?简述热电偶工作原理

答:当两种不同的金属导体两端分别接在一起构成闭合回路,当两个结点温度不等(T>T0)时,回路中会产生热电势,形成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两种不同金属的组合称为热电偶,通过热电效应被测温度信号转变为热电势信号

2.冷端补偿的必要性,补偿方法,补偿原理

答:(1)冷热端温差决定热电势大小,冷端温度变化会引起测量误差

(2)补偿导线法、冷端温度恒温法、冷端温度校正法、冷端温度电桥补偿法

(3)①补偿导线法:将热电偶做得很长,使冷端远离工作时,并连同测量仪表一起放置在恒

温或温度波动比较小地方

②冷端温度恒温法:在一个保温容器里放冰水混合物,电偶封入试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

③冷端温度校正法:对仪表指示值加以修正E(t,0)=E(t,t0)+E(t0,0)

④冷端温度电桥补偿法:用电桥在温度变化时的不平衡电压(补偿电压)去消除冷端温

度变化对热电偶电势的影响

3.在某一测温系统中,用铂铑-铂热电偶的热端温度t=800,冷端温度t=25,求E(t,t0)【摘要】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部分习题答案【提问】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李艳红、李海华主编) 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章P10 1、2、5、6

1.传感器的定义

答: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精确度把被测量(主要是非电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主要是电量)的测量装置。

2.传感器组成及作用

答:(1)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

(2)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有确定关系的物理量;

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为电量;

测量电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量变换成便于显示、记录、控制和处理的信号

3.开环测量系统和闭环测量系统区别

答:开环测量系统(1)信息只沿着一个方向传递(2)系统相对误差等于各环节相对误差之和

(3)结构简单,但每个环节特性变化都会造成测量误差

闭环测量系统(1)有正向通道和反馈通道(2)输入输出关系由反馈环节特性决定,测量处理等环节造成的误差较小

4.测量不确定度及其评定方法

答:(1)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即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怀疑程度


第九章P164 1、6、9

1.什么是金属导体热电效应?简述热电偶工作原理

答:当两种不同的金属导体两端分别接在一起构成闭合回路,当两个结点温度不等(T>T0)时,回路中会产生热电势,形成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两种不同金属的组合称为热电偶,通过热电效应被测温度信号转变为热电势信号

2.冷端补偿的必要性,补偿方法,补偿原理

答:(1)冷热端温差决定热电势大小,冷端温度变化会引起测量误差

(2)补偿导线法、冷端温度恒温法、冷端温度校正法、冷端温度电桥补偿法

(3)①补偿导线法:将热电偶做得很长,使冷端远离工作时,并连同测量仪表一起放置在恒

温或温度波动比较小地方

②冷端温度恒温法:在一个保温容器里放冰水混合物,电偶封入试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

③冷端温度校正法:对仪表指示值加以修正E(t,0)=E(t,t0)+E(t0,0)

④冷端温度电桥补偿法:用电桥在温度变化时的不平衡电压(补偿电压)去消除冷端温

度变化对热电偶电势的影响

3.在某一测温系统中,用铂铑-铂热电偶的热端温度t=800,冷端温度t=25,求E(t,t0)【回答】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部分习题答案

6. 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答案胡向东》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答案胡向东》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KwCzgh1ZdfirCJddEg7kA
?pwd=wyvr 提取码: wyvr简介:针对性比较强的一款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电子电气类专业的一本教材。    

7. 常用传感器应用技术问答的图书目录

前言第1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1-1 什么是传感器?1-2 传感器有什么作用?1-3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1-4 传感器有哪些分类方法?1-5 传感器按被测量可分为哪些类型?该分类方法有什么优缺点?1-6 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哪些类型?该分类方法有什么优缺点?1-7 传感器按构成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1-8 传感器按机理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1-9 传感器按作用形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1-10 传感器按变换工作能量供给形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1-11 传感器按输出信号形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1-12 传感器按特殊性可分为哪些类型?1-13 传感器是如何命名的?其代号的含义是什么?1-14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表征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参数有哪些?1-15 什么是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什么是传感器的量程?1-16 什么是传感器的灵敏度?1-17 什么是传感器的线性度?1-18 什么是传感器的迟滞特性?1-19 什么是传感器的重复性?1-20 什么是传感器的阈值?什么是传感器的分辨力?它们有什么区别?1-21 什么是传感器的稳定性?1-22 什么是传感器的漂移?漂移包括哪几种?1-23 什么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动态特性与静态特性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24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有哪些?一般对传感器有什么要求?1-25 选用传感器时应注意什么?第2章 温度传感器2-1 什么是温度?2-2 什么是温标?常用的温标有哪几种?2-3 什么是温度传感器?它有哪些类型?2-4 接触式测温与非接触式测温各有什么特点?2-5 什么是电阻式温度传感器?2-6 常用的热电阻材料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性?2-7 热电阻传感器有什么特点?应如何选择?2-8 常用的热电阻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2-9 热电阻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常采用哪几种连接方式?,2-10 热电阻有哪些应用实例?2-11 什么是热敏电阻?它有哪几种类型?各具有什么特性?2-12 热敏电阻有什么特点?其主要用于哪些场合?2-13 如何选用热敏电阻?2-14 热敏电阻有哪些应用实例?2-15 什么是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它有什么特点?2-16 什么是热电偶?它是怎样测温的?2-17 热电偶有哪些基本定律?2-18 常用热电偶材料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2-19 热电偶有哪些结构形式?各用于什么场合?2-20 什么是补偿导线?如何选用补偿导线?2-21 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有哪几种?2-22 热电偶与热电阻有什么区别?2-23 热电偶的实用测量电路有哪些?2-24 热电偶有哪些应用实例?2-25 什么是半导体PN结温度传感器?它有什么特点?2-26 二极管温度传感器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测温的?2-27 晶体管温度传感器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测温的?2-28 什么是集成温度传感器?它有哪几种输出形式?2-29 集成温度传感器有哪些应用实例?2-30 什么是膨胀式温度传感器?它有哪几种类型?2-31 什么是液体膨胀式温度传感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2-32 什么是固体膨胀式温度传感器?它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2-33 什么是压力式温度传感器?它有哪些应用实例?2-34 什么是铁氧体温度传感器?它有什么用途?2-35 什么是石英谐振温度传感器?它有什么特点?第3章 力敏传感器3-1 什么是压力?压力有哪些表示方法?3-2 压力测量的方法有哪几类?3-3 什么是力敏传感器?它有什么用途?3-4 力敏传感器有哪些类型?3-5 什么是弹性敏感元件?3-6 变换力的弹性敏感元件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场合?3-7 变换压力的弹性敏感元件有哪些?使用时应注意什么?3-8 什么是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它有什么特点?3-9 什么是电阻应变片式力敏传感器?3-10 电阻应变片由哪几部分组成?它是怎样工作的?3-11 电阻应变片有哪些基本测量电路?3-12 电阻应变片式力敏传感器有哪些应用实例?3-13 什么是压阻式力敏传感器?它有哪几种类型?3-14 半导体应变式力敏传感器与电阻应变式力敏传感器有什么区别?3-15 扩散型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它是怎样工作的?3-16 扩散型压阻式力敏传感器有哪些优缺点?3-17 什么是压电式力敏传感器?3-18 什么是压电效应?常用的压电材料有哪些?3-19 压电式力敏传感器是怎样构成的?3-20 压电式力敏传感器的基本应用电路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3-21 压电式力敏传感器有哪些应用实例?3-22 什么是电容式力敏传感器?它是怎样工作的?3-23 电容式力敏传感器有哪几种类型?3-24 常见的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有哪些?3-25 电容式力敏传感器有哪些应用实例?3-26 什么是电感式力敏传感器?它有什么特点?3-27 自感式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它是怎样工作的?3-28 互感式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它是怎样工作的?3-29 电感式传感器有哪些测量电路?3-30 力敏传感器有哪些应用实例?第4章 光敏传感器4-1 什么是光敏传感器?4-2 光电式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4-3 什么是光电效应?4-4 光电管由哪几部分组成?它是怎样工作的?4-5 什么是光电倍增管?它与光电管有什么不同?4-6 什么是光敏电阻?它有什么特点?适用于什么场合?4-7 光敏电阻有哪些基本特性?4-8 光敏电阻有哪些应用实例?4-9 什么是光敏二极管?它是怎样工作的?4-10 什么是光敏晶体管?它是怎样工作的?4-11 光敏二极管和光敏晶体管有哪些基本特性?4-12 光敏二极管有哪些基本应用电路和应用实例?4-13 光敏晶体管有哪些基本应用电路和应用实例?4-14 怎样简单测试光敏二极管和光敏晶体管?4-15 使用光敏二极管和光敏晶体管时应注意什么?4-16 什么是光电池?它是怎样工作的?4-17 光电池有哪些基本特性?选用光电池时应注意什么?4-18 什么是光敏晶闸管?它有什么特点?4-19 光敏晶闸管是怎样工作的?如何使用光敏晶闸管?4-20 什么是光耦合器件?4-21 光耦合器是怎样构成的?它有什么用途?4-22 光耦合器有哪些主要参数?使用光耦合器时应注意什么?4-23 光耦合器有哪些基本电路?4-24 光耦合器有哪些应用实例?4-25 什么是光电开关?它是怎样构成的?4-26 光电开关有哪些主要参数?使用时应注意什么?4-27 光电开关有哪些基本电路和应用实例?4-28 什么是红外辐射?它有什么特点?4-29 什么是红外传感器?它有什么用途?4-30 红外探测器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4-31 热释电型红外传感器是怎样工作的?使用时应注意什么?4-32 红外传感器有哪些应用实例?4-33 什么是光纤?它是怎样构成的?4-34 光纤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4-35 光纤是怎样传光的?4-36 光纤传感器有什么特点?4-37 光纤传感器有哪些类型?4-38 光纤传感器有哪些应用实例?第5章 磁敏传感器5-1  什么是磁敏传感器?它有哪些类型?5-2  什么是霍尔传感器?它有什么特点?5-3  什么是霍尔效应?5-4  霍尔元件由哪几部分组成?5-5  霍尔元件有哪些主要技术参数?5-6  使用霍尔元件时应注意什么?5-7  怎样对霍尔元件进行温度补偿?5-8  怎样对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动势进行补偿?5-9  霍尔集成电路有哪几种类型?5-10 线性型霍尔集成电路有什么特点?使用时应注意什么?5-11 开关型霍尔集成电路有什么特点?5-12 霍尔传感器有哪些应用实例?5-13 什么是磁阻效应?磁敏电阻有哪几种类型?5-14 半导体磁敏电阻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工作的?5-15 磁敏电阻有哪些主要特性?5-16 磁敏电阻有哪些用途?5-17 什么是磁敏二极管?它是怎样构成的?5-18 磁敏二极管是怎样工作的?它有什么特点?5-19 磁敏二极管有哪些主要特性?5-20 磁敏二极管有哪些温度补偿电路?5-21 什么是磁敏晶体管?它是怎样构成的?5-22 磁敏晶体管是怎样工作的?5-23 磁敏晶体管有哪些主要特性?5-24 磁敏晶体管有哪些温度补偿电路?5-25 磁敏二极管和磁敏晶体管适用于哪些场合?第6章 气敏传感器6-1 什么是气敏传感器?它有什么用途?6-2 气敏传感器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6-3 什么是半导体气敏传感器?6-4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是怎样工作的?6-5 电阻型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6-6 直热式气敏元件与旁热式气敏元件各有什么特点?6-7 半导体气敏元件有哪些基本测试电路?6-8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有哪些应用实例?6-9 接触燃烧式气敏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它是怎样工作的?6-10 接触燃烧式气敏传感器有什么特点?使用时应注意什么?6-11 怎样用接触燃烧式气敏传感器进行可燃性气体泄漏的检测报警?6-12 什么是电化学式气敏传感器?它们是怎样进行检测的?6-13 怎样采用伽伐尼电池式氧气传感器进行缺氧的检测报警?6-14 烟雾传感器有什么特点?它有哪几种类型?6-15 气敏传感器的采样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6-16 怎样对气敏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第7章 湿度传感器7-1  什么是湿度?它有哪几种表示方法?7-2  什么是湿度传感器?它有什么用途?7-3  湿度传感器有哪些主要特性?7-4  湿度传感器有哪些类型?7-5  什么是陶瓷湿度传感器?它有什么特点?7-6  MgCr2O4-TiO2系陶瓷湿度传感器是怎样构成的?7-7  怎样使用陶瓷湿度传感器?7-8  高分子电阻式湿度传感器是怎样测量湿度的?7-9  高分子电容式湿度传感器是怎样测量湿度的?7-10 什么是结露传感器?它与一般的湿度传感器有什么不同?7-11 结露传感器有什么用途?7-12 怎样测量空气中的绝对湿度?7-13 使用湿度传感器时应注意什么?7-14 安装湿度传感器时应注意什么?7-15 湿度传感器有哪些应用实例?7-16 什么是含水量?检测含水量有哪些方法?第8章 其他传感器8-1  什么是超声波传感器?它有哪些类型?8-2  什么是压电式超声波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8-3  什么是磁致伸缩效应?磁致伸缩式超声波传感器是怎样构成的?8-4  超声波传感器有哪些常用电路?8-5  选用超声波传感器时应注意什么?8-6  超声波传感器有哪些应用实例?8-7  什么是微波传感器?它有什么用途?8-8  微波有什么特点?8-9  微波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8-10 微波传感器是怎样进行检测的?它有哪几种类型?8-11 微波传感器有什么特点?8-12 微波传感器有哪些应用实例?8-13 什么是生物传感器?它有什么用途?8-14 生物传感器是怎样工作的?8-15 什么是生物敏感膜?8-16 什么是生物物质的固定化技术?常用的固定化方法有哪几种?8-17 生物传感器的生物信号转换方式主要有哪几种?8-18 生物传感器有什么特点?8-19 生物传感器有哪些类型?8-20 酶传感器是怎样工作的?它有哪些用途?8-21 微生物传感器有哪几种类型?它有哪些用途?8-22 酶传感器与微生物传感器各有什么特点?8-23 免疫传感器是怎样工作的?它有什么特点?8-24 什么是半导体生物传感器?它有什么特点?8-25 酶光敏二极管是如何构成的?它是怎样工作的?8-26 什么是生物场效应晶体管?它有哪些类型?8-27 什么是机器人传感器?它有哪些类型?8-28 机器人传感器有什么特点?8-29 触觉传感器具有哪些功能?8-30 触觉传感器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怎样工作的?8-31 压觉传感器和力觉传感器各有什么功能?它们有什么不同?8-32 滑觉传感器有什么用途?它是怎样工作的?8-33 接近觉传感器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8-34 接近觉传感器是怎样工作的?8-35 机器人的视觉系统有什么特点?8-36 视觉传感器是怎样工作的?8-37 什么是听觉传感器?它是怎样实现语音识别的?8-38 嗅觉传感器和味觉传感器各有什么特点?8-39 什么是智能式传感器?8-40 智能式传感器具有哪些功能?8-41 智能式应力传感器是怎样构成的?它是怎样工作的?8-42 什么是模糊传感器?它有哪些功能?附录附录A 传感器产品名称与标记代号对照表附录B 常用传感器图形符号参考文献……

常用传感器应用技术问答的图书目录

8. 传感检测技术的图书目录

第1章 传感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1.1 传感检测系统的组成1.2 传感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1.3 传感检测系统基本特性的评价指标1.4 误差的基本概念习题与思考题一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2.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2.2 气敏电阻传感器2.3 湿敏电阻传感器习题与思考题二第3章 电容式传感器3.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2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3.3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习题与思考题三第4章 电感式传感器4.1 自感式电感传感器4.2 差动变压器4.3 电涡流式传感器4.4 接近开关简介习题与思考题四第5章 压电式传感器5.1 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5.2 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和前置放大器5.3 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习题与思考题五第6章 磁电式传感器6.1 霍尔式传感器6.2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6.3 压磁式传感器习题与思考题六第7章 温度传感器7.1 温度的概念及温标7.2 热电阻测温法7.3 集成温度传感器7.4 热电偶7.5 辐射式温度传感器习题与思考题七第8章 光电式传感器8.1 光的性质及光电效应8.2 光电器件8.3 光电检测8.4 CD图像传感器及应用习题与思考题八第9章 数字式传感器9.1 位置测量的方式9.2 数字式角编码器9.3 光栅传感器9.4 磁栅传感器9.5 容栅传感器习题与思考题九第10章 波式和射线式传感器10.1 超声波传感器10.2 红外传感器10.3 激光传感器10.4 光导纤维传感器习题与思考题十第11章 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11.1 传感器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11.2 传感器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第12章 检测系统中的信号处理12.1 微弱信号放大12.2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换技术12.3 信号的非线性补偿技术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