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坚持“房住不炒”

2024-05-18 01:48

1. 楼市:坚持“房住不炒”

“弦”还得时刻绷紧。2020年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稳定,但深圳等地也出现“价格倒挂”“众筹打新”“万人抢房”等现象,预示着这个汇聚各方利益的市场不乏“暗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仍需合力夯实。
“稳”是今年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面对疫情冲击,房地产市场从“冰冻”状态快速恢复,销售和投资走出“谷底”,深“V”回转,商品住宅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均恢复正增长。
从房价看,房价同比涨幅收窄,波动区间收窄,房价上涨城市数量有所减少。从波动区间看,2020年前10个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波动区间在-1%到2.0%之间,2019年同期为-1%到2.8%,2018年同期为-1.1%到6.2%。
尤为不易的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在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保持了“定力”。从4月17日、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到8月22日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不断在不同节点释放强烈信号:“房住不炒”,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决防止借机炒作房地产。此外,“十四五”规划《建议》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作出了部署。
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加强用地管理,夯实城市主体责任……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合力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多次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会商会,对出现的新问题给予预警和指导。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建立房地联动机制;深圳、成都、沈阳、无锡等城市将个人转让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由2年调整到5年。
信号导向作用以及各城市切实采取的房地产调控措施犹如“定海神针”,对稳定市场预期起到了关键作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下半年以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摇号抢房等现象有所减少,房企盲目举债扩张有所缓解。
管中窥豹,影响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因素并未完全消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3%,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增长14.8%。“一降一升”,传导出未来房价可能承受上涨压力。
同时,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部分热点地区房价面临上涨压力,而有的城市产业支撑不足、人口净流出,房地产市场面临下行压力。更值得警惕的是,各路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的冲动仍然强烈;在城市发展依赖房地产的情况短期还未彻底改变的背景下,不排除有些地方政府依旧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通过推高地价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盯紧市场上的“风吹草动”需要一双锐利的“眼睛”,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发现问题快速出手,积极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才能防止局部问题蔓延。多方合力,协同联动,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楼市:坚持“房住不炒”

2. 楼市:坚持“房住不炒”

“弦”还得时刻绷紧。2020年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稳定,但深圳等地也出现“价格倒挂”“众筹打新”“万人抢房”等现象,预示着这个汇聚各方利益的市场不乏“暗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仍需合力夯实。

        “稳”是今年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面对疫情冲击,房地产市场从“冰冻”状态快速恢复,销售和投资走出“谷底”,深“V”回转,商品住宅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均恢复正增长。
        从房价看,房价同比涨幅收窄,波动区间收窄,房价上涨城市数量有所减少。从波动区间看,2020年前10个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波动区间在-1%到2.0%之间,2019年同期为-1%到2.8%,2018年同期为-1.1%到6.2%。
        尤为不易的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在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保持了“定力”。从4月17日、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到8月22日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不断在不同节点释放强烈信号:“房住不炒”,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决防止借机炒作房地产。此外,“十四五”规划《建议》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作出了部署。
        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加强用地管理,夯实城市主体责任……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合力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多次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会商会,对出现的新问题给予预警和指导。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建立房地联动机制;深圳、成都、沈阳、无锡等城市将个人转让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由2年调整到5年。
        信号导向作用以及各城市切实采取的房地产调控措施犹如“定海神针”,对稳定市场预期起到了关键作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下半年以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摇号抢房等现象有所减少,房企盲目举债扩张有所缓解。
        管中窥豹,影响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因素并未完全消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3%,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增长14.8%。“一降一升”,传导出未来房价可能承受上涨压力。
        同时,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部分热点地区房价面临上涨压力,而有的城市产业支撑不足、人口净流出,房地产市场面临下行压力。更值得警惕的是,各路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的冲动仍然强烈;在城市发展依赖房地产的情况短期还未彻底改变的背景下,不排除有些地方政府依旧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通过推高地价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盯紧市场上的“风吹草动”需要一双锐利的“眼睛”,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发现问题快速出手,积极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才能防止局部问题蔓延。多方合力,协同联动,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 楼市回暖仍需坚持“房住不炒”


楼市回暖仍需坚持“房住不炒”

4. 楼市回暖仍需坚持“房住不炒”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复苏,房地产市场显现出一定回暖迹象,甚至有个别城市出现楼市过热情况。但无论从中央的政策定位,还是地方的具体操作来看,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地产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总基调没有改变,“房住不炒”仍然是房地产发展不能触碰的底线。
今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让楼市陷入低迷。但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不断巩固,社会经济持续复苏,因疫情积压的住房需求正得到进一步释放。目前,楼市显现出一定回暖迹象。
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向来被视为楼市风向标,近来北京新房扎堆入市,其中既有限价的刚需产品,也有不限价的改善型房源。这也颇能反映上半年的楼市趋势,各房企都在积极推盘以提振销量,必要时还会使用“价格武器”。
与此同时,大量房源入市也让一度门可罗雀的各北京售楼处又红火起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到北京新发地市场疫情影响,近来北京楼市热度大减。不少在5月份热闹起来的售楼处,在6月份以后又变得冷冷清清。
此外,随着疫情防控逐步向好,全国其他城市的楼市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回暖迹象。深圳、杭州等地甚至还出现“万人摇号、一房难求”的怪现象。
除了房价稳中略涨,土地市场也逐步活跃起来。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房企拿地几乎暂停。二季度以来,房企拿地积极性逐步提升。6月底,淮安、杭州、厦门等地的土地市场,均出现了高溢价率地块出让的情况。
此外,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1月份至5月份,无论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还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都较上月出现了明显收窄。
尽管楼市逐步回暖,但“房住不炒”的定位不会改变。近来,杭州楼市受到高度关注,某楼盘甚至出现了近6万人摇号抢购不到1000套住房的“盛况”。对此,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出现“万人摇号”抢房的情况,主要是受新盘与周边二手房价格出现“倒挂”情况的影响,即便不是刚需,但看到新房价格比周边二手房还低,自然有很多人想参与摇号。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楼市炒作之风日盛,需要在监管上创新手段,在政策上落实落细落小,对于违规炒作投机者要严格监管,惩罚不能隔靴搔痒。
7月2日,为了贯彻落实“房住不炒”精神,支持自住需求,抑制投机炒房,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有关要求的通知》,《通知》明确在本市以高层次人才家庭优先购房方式购买的新建商品住房,自房屋网签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同时,还对“无房家庭”的认定进行了补充,并明确一户购房家庭同时只能参与一个新建商品房项目的购房意向登记。
可见,一旦个别城市出现房地产市场过热情况,“一城一策”的调控措施可能随时出现。当前,无论从中央的政策定位,还是地方的具体操作来看,即便是在疫情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地产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总基调依旧没有改变,“房住不炒”仍然是房地产发展不能触碰的底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亢 舒)

5. 楼市坚持“房住不炒”今年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稳定

“弦”还得时刻绷紧。2020年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稳定,但深圳等地也出现“价格倒挂”“众筹打新”“万人抢房”等现象,预示着这个汇聚各方利益的市场不乏“暗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仍需合力夯实。
“稳”是今年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面对疫情冲击,房地产市场从“冰冻”状态快速恢复,销售和投资走出“谷底”,深“V”回转,商品住宅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均恢复正增长。
从房价看,房价同比涨幅收窄,波动区间收窄,房价上涨城市数量有所减少。从波动区间看,2020年前10个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波动区间在-1%到2.0%之间,2019年同期为-1%到2.8%,2018年同期为-1.1%到6.2%。
尤为不易的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在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保持了“定力”。从4月17日、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到8月22日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不断在不同节点释放强烈信号:“房住不炒”,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决防止借机炒作房地产。此外,“十四五”规划《建议》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作出了部署。
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加强用地管理,夯实城市主体责任……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合力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多次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会商会,对出现的新问题给予预警和指导。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建立房地联动机制;深圳、成都、沈阳、无锡等城市将个人转让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由2年调整到5年。
信号导向作用以及各城市切实采取的房地产调控措施犹如“定海神针”,对稳定市场预期起到了关键作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下半年以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摇号抢房等现象有所减少,房企盲目举债扩张有所缓解。
管中窥豹,影响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因素并未完全消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3%,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增长14.8%。“一降一升”,传导出未来房价可能承受上涨压力。
同时,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部分热点地区房价面临上涨压力,而有的城市产业支撑不足、人口净流出,房地产市场面临下行压力。更值得警惕的是,各路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的冲动仍然强烈;在城市发展依赖房地产的情况短期还未彻底改变的背景下,不排除有些地方政府依旧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通过推高地价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盯紧市场上的“风吹草动”需要一双锐利的“眼睛”,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发现问题快速出手,积极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才能防止局部问题蔓延。多方合力,协同联动,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楼市坚持“房住不炒”今年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稳定

6.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力促楼市稳健发展

2021年以来,上海、深圳、南京、合肥、杭州等地楼市调控纷纷升级。除了“打补丁”和“组合拳”式完善政策,深圳、上海等地把严格落实规定作为调控的重点,严查各种违规行为,从罚款、征信等方面对违规市场主体进行责任追究。
针对已经和可能出现的局部楼市过热苗头,国家主管部门迅速行动,亲赴一线指导。行业协会及时发声,立即行动。深圳、上海精准打击,合肥、杭州提前出手,北京等发布告诫提醒。
2020年上半年以来,某些地方借纾困之名,调控政策执行力度略有减弱,导致个别城市出现过热苗头。从2020年6月至7月开始,相关城市调控持续加码。从企业融资三道红线到住房贷款集中度管理,国家房地产金融调控更趋严格。
无论是2020年年中还是今年年初出现的过热苗头,主要集中在人口流入规模大、疫情防控和经济表现好、民间资本市场活跃的城市。本轮市场过热苗头的出现是由炒房带头、投资及消费跟随所导致的。
从炒房的情况看,炒房策略主要围绕“打新”等套利机会,一方面利用调控政策缝隙,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进行炒作。另一方面是违反政策规定,通过相互串通的方式进行炒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炒房空间越来越小,风险和损失则将越来越大。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下,房地产调控尤其是抑制炒房的制度和机制越来越严密,政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的决心更加坚决。目前,在供给过剩地区炒房者已经被套或出现亏损,对于工薪炒房者来说更是难以承受损失。
在投资产品有限、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大城市住房问题突出的背景下,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巩固调控成果,确保楼市长期稳健发展,完成“住有所居”的目标。
首先,进一步完善调控政策。一是完善监测预警。密切关注重点城市的楼市指标尤其是先行指标的变化,及时分析原因、发出预警和做出响应。二是扩大调控范围。针对新房、二手房价差的套利炒房行为,尝试对二手房市场采取必要措施。三是完善调控政策。精准打击炒房的同时满足刚需。四是严格执行政策,做到有规必依、执规必严和违规必究。
其次,加快基础性配套改革。加快住房供给土地制度改革以及房地产税改革,发挥抑制投机、扩大租赁市场供给、支持财税和土地制度改革的多重效应。
再次,实施新市民安居工程。目前热点城市保障性住房供给,很难满足规模巨大且快速增长的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因此,建议切实扩大和加快新市民的住房供给,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和超大城市更需加大供给力度。

7.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力促楼市稳健发展

2021年以来,上海、深圳、南京、合肥、杭州等地楼市调控纷纷升级。除了“打补丁”和“组合拳”式完善政策,深圳、上海等地把严格落实规定作为调控的重点,严查各种违规行为,从罚款、征信等方面对违规市场主体进行责任追究。
 

针对已经和可能出现的局部楼市过热苗头,国家主管部门迅速行动,亲赴一线指导。行业协会及时发声,立即行动。深圳、上海精准打击,合肥、杭州提前出手,北京等发布告诫提醒。
 

2020年上半年以来,某些地方借纾困之名,调控政策执行力度略有减弱,导致个别城市出现过热苗头。从2020年6月至7月开始,相关城市调控持续加码。从企业融资三道红线到住房贷款集中度管理,国家房地产金融调控更趋严格。
 

无论是2020年年中还是今年年初出现的过热苗头,主要集中在人口流入规模大、疫情防控和经济表现好、民间资本市场活跃的城市。本轮市场过热苗头的出现是由炒房带头、投资及消费跟随所导致的。
 

从炒房的情况看,炒房策略主要围绕“打新”等套利机会,一方面利用调控政策缝隙,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进行炒作。另一方面是违反政策规定,通过相互串通的方式进行炒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炒房空间越来越小,风险和损失则将越来越大。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下,房地产调控尤其是抑制炒房的制度和机制越来越严密,政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的决心更加坚决。目前,在供给过剩地区炒房者已经被套或出现亏损,对于工薪炒房者来说更是难以承受损失。
 

在投资产品有限、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大城市住房问题突出的背景下,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巩固调控成果,确保楼市长期稳健发展,完成“住有所居”的目标。
 

首先,进一步完善调控政策。一是完善监测预警。密切关注重点城市的楼市指标尤其是先行指标的变化,及时分析原因、发出预警和做出响应。二是扩大调控范围。针对新房、二手房价差的套利炒房行为,尝试对二手房市场采取必要措施。三是完善调控政策。精准打击炒房的同时满足刚需。四是严格执行政策,做到有规必依、执规必严和违规必究。
 

其次,加快基础性配套改革。加快住房供给土地制度改革以及房地产税改革,发挥抑制投机、扩大租赁市场供给、支持财税和土地制度改革的多重效应。
 

再次,实施新市民安居工程。目前热点城市保障性住房供给,很难满足规模巨大且快速增长的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因此,建议切实扩大和加快新市民的住房供给,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和超大城市更需加大供给力度。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力促楼市稳健发展

8. 楼市现回暖信号“住房不炒”基调未变

“半天卖光54套公寓,吸金约23亿元”,近日,深圳南山区某楼盘开盘半天时间全部售罄,深圳的楼市似乎再次热闹起来。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购房需求被激活,此外,各地方政府纷纷推出稳定楼市政策,房地产市场逐渐回暖。
“近期二手房的成交量比较大,仅清明节期间,链家的日成交量就达到400-500套,去年的最高峰值是500-600套,”一位链家地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4月房价数据显示,69个大城市中45城市上涨,全国近七成城市房价出现上涨迹象。其中北京楼市回暖迹象明显,环比增长10.4%,涨幅位列全国第二,位列大城市第一。
数据还显示,北方楼市相对于南方楼市涨幅更大。涨幅前10的城市中,共有8个北方的城市,分别为:济宁、北京、洛阳、大连、乌鲁木齐、西安、包头、呼和浩特。
“通过近两个月的观察,能明显感受到业主的心理预期普遍提高了,以北京二手房为例,三月到四月之间,二手房报价明显有提高。”近期有购房打算的宋女士对记者表示,宋女士还表示,楼市会否整体反弹,可能还要看各地的政策会否进一步松绑。
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多地楼市低迷,为降低疫情对楼市的影响,近日多地纷纷出台稳定楼市政策。如住房公积金政策、落户条件、降低预售标准、发放购房契税补贴等举措。
日前,国家发改委称,2020年将督促部分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对此,川财证券表示,当前部分城市对非本市户籍的购房者设有严格的限制,如对个税和社保缴纳期限存在规定等,此次落户宽松政策的推进,与2019年4月发布的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的政策一脉相承,有望带动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促进部分城市潜在需求逐步释放,实现市场稳步发展。
多地出台多项房地产利好政策,有利于激发楼市活力,但是否意味着楼市政策会全面出现松动?
业内人士表示,房住不炒总基调是不变的,房地产市场受疫情影响较大,政策主要是降低库存,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总体上政策还是趋向收紧。
分析师王小嫱表示,近期楼市回暖是必然的,主要是疫情逐渐好转,看房及交易端流程逐渐恢复正常。疫情并没有抑制购房需求的释放,只是延缓了购房时间。此外,近期政策出现松绑迹象,支持合理融资需求、延迟缴纳土地出让金、降低商品房预售条件、降低预售监管资金、降低落户门槛、提供购房补贴、放宽公积金政策,市场预期转好。
东财证券表示,中期看,货币政策延续宽松,房企加权融资成本有望降低,居民按揭利率亦有所下行;房地产销售和开发投资反弹或不及预期,地价和房价下滑的可能性在提高,地方“一城一策”托底行业的可能性亦在提高。长期看,房地产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仍较充足。
王小嫱还表示,今年的楼市整体呈现前冷后热的局面,上半年市场受疫情影响明显不及去年同期,下半年市场需求逐渐释放,预计会好于去年同期,但全年来看整体成交情况不及去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预计下降到-1.5%左右。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