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有什么中国情结?

2024-05-05 19:23

1. 赛珍珠有什么中国情结?

赛珍珠是很多中国人熟悉的一个名字,但是人们并不知道她的原名是什么,其实这是美国女作家Pearl Buck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


她的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出生在弗吉尼亚州西部,父母是传教士,自幼就随父母来到中国。她非常喜爱中国传统文化,17岁回美国进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肯女子学院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来中国。


她一直旅居中国,1935年才回到美国定居,然而一直到死,赛珍珠也无法将中国忘怀。对她来说,中国的许多地方都让她有家的感觉,而在美国她却有种离家的感觉。


在西方人的眼中,赛珍珠被奉为中国问题的“唯一权威”和“中国人的第一位美国朋友”。但作为一个作家,赛珍珠的双重身份是很尴尬的,身为一个美国人,所写的却大都是中国的人和事。她不但长期被中美两国的文学史排斥在外,甚至在中国相当长的时间里受到的都是恶毒的待遇。


在中国国民党那里,赛珍珠得到的待遇并不好。她赞扬过蒋介石,但对国民党政府她有自己的看法。1938年,她在哥本哈根接受记者采访,当有记者问到中国的前途时,“她指出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是和平的唯一希望,但蒋介石因无视农民而失去了他的机会。”这是她对中国国民党政府的评价。由于她的言论,中国国民党的代表拒绝参加她的诺贝尔授奖仪式。


她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即使是新中国成立后,文艺界的极左人士仍称她为“美国反动文人”和“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急先锋”。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个月后,赛珍珠也向新闻媒体宣布自己即将访华,但遭到拒绝。没人知道赛珍珠的确切感受。


此后不到10个月,赛珍珠就与世长辞了。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中国人才对赛珍珠有了比较公允的评价。

赛珍珠有什么中国情结?

2. 赛珍珠的中国情结是什么?

赛珍珠一生写了85部作品,包括小说、传记、儿童文学、政论等。她也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广播剧和文艺评论。她早期曾著文批评美国教会人士在国外的某些做法;晚年的政论主要为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辩护,并攻击共产主义。她自称热爱中国,但她爱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旧文化。
她被称为“中图通”,但她在《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大地》,1931;《儿子们》,1932;《分家》,1935)中所描绘的并不是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也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命运。在《北京来信》(1957)和《梁太太的三个女儿》(1969)中,她更明显地流露出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敌对情绪。

3. 赛珍珠在中国,怎样呢?

在众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中,赛珍珠是极其特殊的一位。
她的特殊在于,几乎每一位作家都是因获得此奖项而受到国家尊重,她却因为诺贝尔奖和作品而遭到来自她两个母国(中国和美国)的不待见。
让赛珍珠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是她的中国题材作品《大地三部曲》等系列,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当时给她的评语是:“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丰富与真实的史诗般描述,且在传记方面有杰出作品”。

可这个评语,被美国国籍的赛珍珠称作故乡的中国的人民却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她的作品丑化了中国人。鲁迅在提到赛珍珠及其作品时毫不客气地评价说:
“她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的立场而已,所以她之称许《寄庐》,也无足怪,因为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
很显然,鲁迅对这个同行很有些排斥。与鲁迅同时代的作家对赛珍珠的态度也普遍比较负面,巴金在《鲁迅风》上,也曾坦率表白:“我从来对赛珍珠没有好感……她得了诺贝尔奖金以后还是原来的赛珍珠。”

更多的中国作家则认为:赛珍珠的作品把握不了中国农村的经济结构,不能揭示中国农民悲剧命运的根由,忽略了中国与帝国主义间的矛盾,而去美化外国人。
在中国人觉得她美化外国人时,外国人,包括她母国美国的人民则认为:她过于亲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时局的关系,被认为亲中国的她被美国排斥了很长时间。与此同时,她在中国的形象,依旧很负面。
赛珍珠这种尴尬处境看似很让人难以理解,但若翻开她的人生履历,世人将发现,这一切的一切背后都有其必然性。
赛珍珠是金发碧眼高鼻梁的美国人,可因为年仅四个月时便被父母带到中国并在此生活了近四十年,所以她在骨子里非常中国。

赛珍珠的父母是美国传教士,也是基于此,她才会被带到中国。

赛珍珠在中国,怎样呢?

4. 赛珍珠是中国人吗﹖

赛珍珠(Pearl S. Buck或Pearl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译珀尔·巴克,美国作家。1932年借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获得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在现今的南京大学校园里,还有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是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著名美国作家,中国南京大学著名校友。本名珀尔·布克Pearl Sydenstricker Buck。赛珍珠以中文姓氏为姓(其父即名赛兆祥),取pearl中文意思珍珠,合成自己的姓氏。赛珍珠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西部,4个月后,随传教士父母赛兆祥和卡洛琳来到中国。先后在淮安(清江浦)、镇江、苏州、南京、庐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其中在镇江生活了18年,她在镇江经历了她人生的早期岁月,因此她称镇江是她的“中国故乡”。她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在那里度过,首先学会了汉语和习惯了中国风俗,然后她母亲才教她英语。值得一提的是,从幼年起,她就在鼓励声中开始写作。
  赛珍珠17岁回美国进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Randolph-Macon Woman's College)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来中国。1917年与传教士约翰·洛辛·布克结婚,从事传教工作。婚后随丈夫迁居安徽北部的宿县(今安徽省宿州市),在此期间的生活经历成为日后闻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1921年秋她的母亲去世后,全家迁至南京。1927年北伐军进入南京,她离开中国。自1921年至1935年,她与布克(J. L. Buck) 长期居住在所执教的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分配给他们的小洋楼里,这所民国建筑仍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今为赛珍珠故居,在这里她写出了于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大地 》(The Good Earth) 三部曲等小说,并最早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出版。1934年与布克离婚;1935年与约翰·戴公司总经理、《亚细亚》杂志主编理查·沃尔什结婚,因而进入约翰·戴公司任编辑。以后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农庄里从事写作。  赛珍珠1934年由于中国条件较差以及为了亲近她的女儿以及Richard Walsh,赛珍珠告别了中国,回国定居。回国后她笔耕不缀,还积极参与美国人权和女权活动。1942年夫妇创办“东西方联合会”(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致力于亚洲与西方的文化理解与交流。1949年出于对当时收养政策歧视亚裔和混血裔儿童的义愤,她还创立了国际化的收养机构“Welcome House”,在后来的50年,这个机构帮助了超过5000名儿童。1964年为了帮助不合收养条件的儿童,她还成立了“赛珍珠基金会”(Pearl S. Buck Foundation)。
  赛珍珠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后,她主动支持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专题“重新看中国”节目,并积极申请访华。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氛围,她的访华申请遭到了拒绝。1973年3月6日她抑郁中去世于佛蒙特州的丹比(Danby,Vermont),葬于宾西法尼亚州普凯西的绿山农场。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她热爱的中国大地。她病逝后,按其遗愿,墓碑上只镌刻“赛珍珠”三个汉字。
美国新闻名人海尔德·艾赛克斯(HAROLD ISAACS)在他的杰作《我们里的烙印》一书讲到,他曾深入采访过的五十年代的美国政府、新闻、商界等要人们,都深受赛珍珠笔下刻画的中国人物的影响。尤其神奇的是,尽管经历过抗美援朝、越南战争和“文革”,美国百姓对中国人民的良好印象居然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这不得不归功于这位超前女性对中国的杰出贡献。
赛珍珠于1922年在庐山牯岭开始尝试写作,1931年发表长篇小说《大地》,立即印成为畅销书,由于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 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她的一生中,赛珍珠创作了超过100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地》。她作品的题材包括小说,小故事,剧本和儿童故事。她的作品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她试图向她的读者证明:只要愿意接受,人类是存在着广泛的共性的。她的作品主题涵养了女性、情感(广义的)、亚洲、移民、领养和人生际遇。
赛珍珠还为林语堂的成名作《吾国与吾民》作序。

5. 赛珍珠的介绍

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译珀尔·巴克,美国作家、人权和女权活动家。1出生4个月后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长达18年之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在镇江风车山上在她小时候就读过现在仍然存在的崇实女中内有她的故居。同时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的西墙根下,矗立着一座三层的西式小洋楼。也是赛珍珠居住工作过的地方,作为以中文为母语的美国女作家,她曾在这里写下了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1932年凭借其小说 ,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并在1938年以此获得美国历史上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1934年,赛珍珠告别了中国,回国定居。回国后她笔耕不缀,还积极参与美国人权和女权活动。1942年夫妇创办“东西方联合会”(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致力于亚洲与西方的文化理解与交流。1973年5月6日她郁郁中去世于佛蒙特州的丹比(Danby Vermont)1。她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也是目前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赛珍珠的介绍

6. 赛珍珠中华民族的友人吗?

南京大学校园里有好几处名人故居,除了北园的何应钦公馆、南园的孙中山居所和拉贝故居外,北园西墙根下便是赛珍珠故居了。


在这所普通的洋房里,赛珍珠和她的丈夫布克(时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赛珍珠任金陵大学外文系教授)带着他们的女儿度过了10多年的时光。也就是在这所房子里,赛珍珠写出了她的处女作《放逐》和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土地》等众多作品,也是在这座房子里,赛珍珠与布克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两人于1934年离婚。


此后她一直处于中美两国的夹缝之间。值得欣慰的是,为纪念她为中美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南京大学2000年5月正式给赛珍珠故居挂牌,赛珍珠国际基金会主任梅瑞狄斯·理查德森女士、赛珍珠母校——美国伦道夫·梅肯女子学院的院长夫妇率领的15人师生代表团也出席了揭幕典礼。


小铜牌挂在赛珍珠故居大门上方,上面用黑色的字简略写着:“美国作家赛珍珠1919年至1934年居住于此,时任金陵大学英语教师,并著有《东风、西风》、《土地》三部曲、《母亲》、传记《异邦客》、《战斗的天使》,译作《四海之内皆兄弟》(《水浒传》),于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尽管从主观上讲,赛珍珠的文学创作目的是想让西方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但她毕竟不是一个高明的社会学者,所以她的作品虽然比较广泛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但毕竟不能与其同时代伟大的中国作家如鲁迅、茅盾、老舍等相提并论。她对中国社会、人物、风俗、文化诸方面的描写刻画很大程度上讲是基于她人道主义及自由主义的观点之上的,有片面、过分甚至失实之处,也有肤浅、空泛或者概念化之嫌。


但无论如何,说她是“中华民族的友人”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她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赛珍珠及她那些凝聚着中国情结的作品,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7. 赛珍珠有哪些成功故事?

赛珍珠1892年6月26日出生于美国,因为她的父亲受聘于教会前来中国传教所以在她还没有满百天,就随着做传教士的父母来到了中国。幼年的赛珍珠是在江苏镇江及苏北度过的。苏北生活,使赛珍珠能说一口地道的苏北话,她对中国传统的文化、风俗人情,耳熟能详。
赛珍珠在中国的日子里,并没有得到父母太多的照顾。由于赛珍珠父母整日忙于传教,无暇顾及年幼的她,便专门为她请了一位中国阿姨。因此,赛珍珠的启蒙教育是中国式的,赛珍珠到了少年时代被父母送到上海读书,她父母的传教从南京又延伸到安徽芜湖一带。为方便起见,父亲家租用了一家较为富裕且有相当文化的龙家宅子,在上海读书的赛珍珠每逢寒暑假归来,都随父母住在龙家的宅院里。房东龙老先生是个年近六十的老先生,他十分喜欢聪明伶俐的赛珍珠,满腹经纶的龙老先生一有空就给赛珍珠讲一些民间故事听。不曾想赛珍珠却被那些一半是神一半是鬼的中国故事所深深吸引了,令赛珍珠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在少年时代听到的中国故事竟对她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日后所写的荣获诺贝尔、普立兹双重文学奖的小说《大地》,就是以龙家的历史为背景而创作的。可以说没有龙老先生,没有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就不会有《大地》的成功。《大地》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小说中龙的家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小说中的许多情节,都取材于龙老先生讲给她听的带有浓重中国色彩的故事。正因为如此,赛珍珠在长大后,还一直对龙家抱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她成名后从南京返回美国前,曾对龙老先生说:“我很愿意为你家奉献一切,也愿意为你儿子的教育尽心尽力,聊表厚爱之恩。”不过赛珍珠终究是个感恩戴德的人,她走上创作的道路之后,曾在各种场合及文章中,多次表达了对龙家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是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美国女作家。她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115部作品,是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得奖作品有《大地三部曲》、《异邦客》、《东风西风》等,主要描写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

赛珍珠有哪些成功故事?

8. 赛珍珠是哪国人?

赛珍珠( Pearl S. Buck 或 Pearl Buck,1892年6月26日 --- 1973年3月6日 ),美国伟大的女性作家。1932年籍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女性;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是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所以说她是一个美国人,但是他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翻译《水浒传》还=为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作序,并在中国住了很长时间。
 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