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贷资金理论里,为什么预期利率上涨,就会有债券供给增加!

2024-05-17 22:40

1. 在可贷资金理论里,为什么预期利率上涨,就会有债券供给增加!

只要你理解这一句话逻辑关系问题就不会很难理解了,预期(未来)利率上涨的话的确是会使得预期(未来)借款成本上升,但是现在的利率还没有上升。
对于债券来说很多时候都是采用固定票面利率的方式发行的(当然也有浮动票面利率的,但受到影响程度并不完全相同),而对于固定票面利率来说在发行时就会确定该债券的票面利率,在债券存续期间债券票面利率一般不会变更(附有可回售选择权的债券除外,一般这种附有可回售选择权的债券都会在回售前附带调整债券票面利率,而这种调整债券票面利率一般不调低债券面票面利率,一般作用是防止市场利率高于债券票面利率时所引起的回售情况,但一般情况下回售时债券所剩余的存续期已经缩减了不少,就算需要调高票面利率,一般不会出现调整很多的情况,这可以起到一定降低债券整体票面利率的作用,原因没有这个附带条款,由于时间较长,风险自然会相应增加,市场所要求的对该债券收益率也会有所上升),也就是说在债券发行时债券票面利率在一定时期内会被锁定,也可以理解成借款成本在债券发行时被锁定。
由于预期利率在未来将会上涨,对于资金需求方来说,也就是债券供给方来说,当然是愿意以更低的成本借到资金,故此会在现在利率未上涨前增加债券供给。
可能说到这里你可能会产生疑问,既然未来利率会上涨,买债券的人的意欲会降低,就算债券供给增加了,也未必能卖得出去,而实际中也可能会存在这种情况,故此很多时候是通过债券供给方作出一定的“让利”,即稍微调高一点债券票面利率来吸引债券投资者。

在可贷资金理论里,为什么预期利率上涨,就会有债券供给增加!

2. 可贷资金的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

可贷资金理论根据可供贷出(和借入)资金的供给和需求说明利率,而不通过货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来说明,宏观经济学通过经济中货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来考察利率。如图1所示,均衡利率是可贷资金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利率。 假设家庭或消费者是可贷资金的唯一供给方,而厂商是唯一的需求方。同时假设借贷是在家庭和厂商之间直接发生的,没有金融中介机构存在。1.可贷资金的供给2.可贷资金的需求厂商借入可贷资金的目的是增加资本品(新的厂房、仓库和机器设备)存量。假设厂商想要购买一台机器,该机器可以增加生产商的产量,使厂商当年的销售收入增加1150元。同时假设机器成本为1000元,使用寿命为1年。比较厂商赚得的150元和1000元的机器成本,我们发现这笔投资的年期望回报率为15%(=150元/1000元)。为确定这笔投资是否有利可图,厂商必须将15%的期望回报率与利率(即可贷资金的价格)进行比较。如果这笔资金可以以低于回报率(15%)的利率(10%)借入,那么这一投资是有利可图的,应该进行。但如果资金只能以高于15%的利率借入,如20%,那么这一投资就不会产生利润,因此不应该进行。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为什么是向下倾斜的呢?这是因为较高利率意味着生产商可从事的获利项目较少,因此对可贷资金的需求也较少。如果利率降低,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将增加,对可贷资金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该例中,如果以10%的利率借入资金,购买成本为1000元的机器是有利可图的;但如果利率变成20%。利润就不复存在了。

3. 宏观经济学关于"可贷资金的供给"的一个问题。可贷资金供给包括老百姓存款与参与金融机构的资金。。。

这个利率是市场浮动利率。它的降低,由社会投资总需求的降低(或者说增量不如可供贷款增量大)引起的。投资降低(或者增速降低),对GDP是减速效应。
资金总量=货币存量*准备金率的倒数*货币流通速度。所以资金总量实际上是动态的变化的。当投资不旺,利率下跌,实际上社会的资金总量是缩小的。

宏观经济学关于"可贷资金的供给"的一个问题。可贷资金供给包括老百姓存款与参与金融机构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