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有哪些?

2024-05-18 19:20

1.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有哪些?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有哪些?

2.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有哪些

  1.包括谷物及其制品在内的粮食产品已经基本失去比较优势。粮食产品为土地密集型产品,中国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率较低,不具备竞争的自然禀赋优势。目前中国还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仅有大米、未粗磨玉米和小麦类混合粉及团状物。
  2.肉及其制品与活动物一直具有比较优势。目前中国的生猪等畜产品多为农户散养型,劳动力资源是比较优势;相关产品的加工制品因国内消费偏好影响,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3.油类产品比较优势变化明显。其中固态固定植物油和含油籽仁及果实由比较优势变为比较劣势。
  4.园艺类农产品仍然具有比较优势。园艺类农产品主要包括各类水果、观赏类树木及蔬菜,多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中国在此类产品上具有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除干果、鲜果及坚果失去比较优势外,其它类别一直保持了比较优势。
  5.纺织纤维失去了比较优势。主要原因是植物纤维和黄麻纤维由具有显着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棉花和蚕丝本来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由于1990年代以来国内需求的激增和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到1995年左右均失去了比较优势。
  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将获得诸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入世会使中国的农产品进口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小麦、玉米等粮食的进口数量将大幅度增加,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自1995年以来,中国粮食已经完全失去了价格优势。其中小麦价格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8%,玉米高出71.1%,大米高出17.8%。
  2.美国对谷物的出口补贴,使中国粮食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加上中国对美国西北部小麦进口禁令的解除,可以预计从美国进口的粮食将急剧增长。
  3.进口配额与以往实际进口量相比增加较多。到2005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配额量将分别达到930万吨、720万吨和530万吨,而1992-1998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实际平均进口量仅为681.8万吨、85.3万吨和53.4万吨。
  4.入世后,每年进口配额的一部分必须分配给私营部门。在这种条件下,只要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政府就不能再用传统的办法通过国有外贸部门的垄断地位把进口数量控制到配额数量以下。
  5.中国入世后,农业平均关税要从22%降至17.5%(除粮棉油免税外,中国一般的农产品关税税率为50%-70%,高的达100%以上),降幅很大。这样一来,以前受保护越大的产品,其进口增长的幅度就会越大。

3.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有哪些

粮食产品为土地密集型产品,中国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率较低,不具备竞争的自然禀赋优势。目前中国还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仅有大米、未粗磨玉米和小麦类混合粉及团状物。
  2.肉及其制品与活动物一直具有比较优势。目前中国的生猪等畜产品多为农户散养型,劳动力资源是比较优势;相关产品的加工制品因国内消费偏好影响,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3.油类产品比较优势变化明显。其中固态固定植物油和含油籽仁及果实由比较优势变为比较劣势。
  4.园艺类农产品仍然具有比较优势。园艺类农产品主要包括各类水果、观赏类树木及蔬菜,多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中国在此类产品上具有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除干果、鲜果及坚果失去比较优势外,其它类别一直保持了比较优势。
  5.纺织纤维失去了比较优势。主要原因是植物纤维和黄麻纤维由具有显着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棉花和蚕丝本来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由于1990年代以来国内需求的激增和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到1995年左右均失去了比较优势。
  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将获得诸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入世会使中国的农产品进口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小麦、玉米等粮食的进口数量将大幅度增加,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自1995年以来,中国粮食已经完全失去了价格优势。其中小麦价格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8%,玉米高出71.1%,大米高出17.8%。
  2.美国对谷物的出口补贴,使中国粮食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加上中国对美国西北部小麦进口禁令的解除,可以预计从美国进口的粮食将急剧增长。
  3.进口配额与以往实际进口量相比增加较多。到2005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配额量将分别达到930万吨、720万吨和530万吨,而1992-1998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实际平均进口量仅为681.8万吨、85.3万吨和53.4万吨。
  4.入世后,每年进口配额的一部分必须分配给私营部门。在这种条件下,只要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政府就不能再用传统的办法通过国有外贸部门的垄断地位把进口数量控制到配额数量以下。
  5.中国入世后,农业平均关税要从22%降至17.5%(除粮棉油免税外,中国一般的农产品关税税率为50%-70%,高的达100%以上),降幅很大。这样一来,以前受保护越大的产品,其进口增长的幅度就会越大。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有哪些

4.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有哪些?

1.包括谷物及其制品在内的粮食产品已经基本失去比较优势。粮食产品为土地密集型产品,中国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率较低,不具备竞争的自然禀赋优势。目前中国还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仅有大米、未粗磨玉米和小麦类混合粉及团状物。2.肉及其制品与活动物一直具有比较优势。目前中国的生猪等畜产品多为农户散养型,劳动力资源是比较优势;相关产品的加工制品因国内消费偏好影响,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3.油类产品比较优势变化明显。其中固态固定植物油和含油籽仁及果实由比较优势变为比较劣势。4.园艺类农产品仍然具有比较优势。园艺类农产品主要包括各类水果、观赏类树木及蔬菜,多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中国在此类产品上具有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除干果、鲜果及坚果失去比较优势外,其它类别一直保持了比较优势。5.纺织纤维失去了比较优势。主要原因是植物纤维和黄麻纤维由具有显着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棉花和蚕丝本来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由于1990年代以来国内需求的激增和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到1995年左右均失去了比较优势。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将获得诸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入世会使中国的农产品进口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小麦、玉米等粮食的进口数量将大幅度增加,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自1995年以来,中国粮食已经完全失去了价格优势。其中小麦价格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8%,玉米高出71.1%,大米高出17.8%。2.美国对谷物的出口补贴,使中国粮食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加上中国对美国西北部小麦进口禁令的解除,可以预计从美国进口的粮食将急剧增长。3.进口配额与以往实际进口量相比增加较多。到2005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配额量将分别达到930万吨、720万吨和530万吨,而1992-1998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实际平均进口量仅为681.8万吨、85.3万吨和53.4万吨。4.入世后,每年进口配额的一部分必须分配给私营部门。在这种条件下,只要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政府就不能再用传统的办法通过国有外贸部门的垄断地位把进口数量控制到配额数量以下。5.中国入世后,农业平均关税要从22%降至17.5%(除粮棉油免税外,中国一般的农产品关税税率为50%-70%,高的达100%以上),降幅很大。这样一来,以前受保护越大的产品,其进口增长的幅度就会越大。

5. 如何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并强调:外贸发展基金要向促进农产品出口倾斜,主要用于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认证等,扶持出口生产基地;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进入出口加工贸易区;抓紧启动园艺产品非疫区建设;完善农产品出口政策性信用保险制度。有关部门要密切跟踪监测和及时通报国内外市场供需、政策法规和疫病疫情、检验检疫标准等动态,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对外谈判交涉,签订我国与重点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双边检验检疫和优惠贸易协定,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创造有利环境。适应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新形势,加快建立健全禽肉、蔬菜、水果等重点出口农产品的行业和商品协会。

如何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6. 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出口制约因素
由于遭遇国外技术壁垒阻碍等多种原因,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农产品进口增长幅度,从而影响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

我国农产品进口大幅增加的同时,农产品出口增幅相对较小,两者增幅相差高达39个百分点。我国农产品出口不能持续快速增长,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民的经济利益,实施某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包括运用技术壁垒、反倾销、知识产权等多种措施手段。二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全面提高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相当一部分是低价值产品(如蔬菜等)和低附加值产品,而畜产品等高价值农产品却因卫生安全条件原因难以大量出口。四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尚未完全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如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有机农产品等。
2.市场及管理因素

一方面,国家放开了农产品外贸权,企业可以自主经营绝大部分农产品进出口业务;另一方面,由于行业组织发育、国际市场经验和信息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管理机制缺位,不可避免地造成我国进出口企业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亏损。在进口农产品时,部分企业各自分散进口,不利于形成强有力的谈判力量,被对方抬高了成交价格。例如,近年来我国一些油脂企业没有利用统一进口大豆的优势地位,反而被国外大豆供应商和基金联手大肆炒高大豆价格;在出口农产品时,部分企业互相压价恶性竞争,致使我国一些出口农产品的价格偏低。

7. 中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有哪些

今年1~4月,我国农产品出口140.6亿美元,同比增长21.0%;
4月出口额为3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9%;
如下是1-4月出口数据:
一、谷物2.8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大米:出口29.1万吨,同比下降8.5%;
玉米:出口5.5万吨,同比扩大3.5倍;
二、棉花:4.7万吨,同比增长1.9倍;出口额0.3亿美元,同比增长3.0倍。
三、食用油籽及植物油进口平稳,饼粕贸易活跃
食用油籽:31.5万吨,同比下降30.5%;出口额3.9亿美元,同比下降6.8%。
食用植物油:2.9万吨,同比增长0.8%;出口额0.4亿美元,同比下降2.5%。
饼粕:49.0万吨,同比增长55.0%;出口额1.9亿美元,同比增长85.2%。
四、果蔬出口量减额增
蔬菜:249.2万吨,同比下降0.7%;出口额27.1亿美元,同比增长40.2%
水果:170.3万吨,同比下降7.5%;出口额13.1亿美元,同比增长0.6%。
五、畜产品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5.4%;水产品37.0亿美元,同比增长24.4%

中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有哪些

8. 中国农产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农业具备出口优势吗? 

中国农业不仅关系到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是8亿多农民增收和就业的基本来源。但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数的43%,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耕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不仅如此,中国还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如此严酷的资源条件,将始终约束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在根本上使中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研究表明,中国粮、棉、油料等大宗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从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下降,目前已基本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如从资源成本角度看,1997年中国每生产1公斤小麦亏损0.15元,到2001年,进一步亏损0.39元,资源配置缺乏效率。而与此相反,大米、畜产品、园艺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表1和2以及附表1、附表2)。 

研究进一步显示,90年代以来农产品生产国内资源机会成本的上升,是导致比较优势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目前中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下,土地密集型的小麦、棉花、大豆等产品明显缺乏比较优势,不具备参与国际商业竞争的基本条件。与此相反,由于中国具有丰富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因此畜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潜力(程国强等,1999年,2003年)。 

按照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一国如果对生产要素进行最佳组合,在某种商品中密集使用资源禀赋相对丰裕、价格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就能够在该种商品上具有较低的比较成本,从而具有出口优势。显然,从理论上观察,中国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产品和加工食品等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能够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和竞争的比较优势。 


资料来源:程国强、彭廷军,2000年。 


资料来源:程国强、陈俊红,2003年。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源泉 

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实绩印证了这一理论判断。表3显示,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在中国农产品出口占76%以上的份额,而且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注:a.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园艺产品、农产品加工品。 
b. 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粮食、油料、棉花等大宗农产品。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整理。 

表3也表明,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最近5年才得以快速增长。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阶段与结构特征,中国以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为特征的出口优势还可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第一,中国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为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提供低成本、充裕的劳动力供给。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业部门需要劳动力的合理数量为1.96亿人,但2002年农业部门的就业人口达3.25亿,剩余劳动力1.29亿人,农业部测算到“十五计划”期末,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进一步增加到1.8亿人(农业部课题组,2000年)。 

第二,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目前城市化速度缓慢,乡镇企业发展受阻,城市和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即使今后20年内中国城市化率到达50%(按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总人口15亿估计),农村人口依然还有7.5亿,农村劳动力3.75-4.5亿(按50-60%的比率估计),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至少为2亿。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三,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比较少,初中以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9.04%,其中,文盲比重为9.56%。小学文化程度比重为34.4%(兰徐民等,2002),难以适应城市工商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农村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的特征,这决定中国农产品出口必须实施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战略。不仅如此,中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还有下述三个有利条件: 

第一,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中国跨越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食品需求。中国正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目前已经或正在形成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南粤东柑橘主产区;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中原和东北肉牛优势区;中原、内蒙古、河北、西北、西南肉羊优势区;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牛奶优势区;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中国大部分地区饲养畜禽、种植蔬菜均具有比较优势。 

第二,市场区位优势。如亚洲地区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2002年亚洲市场进口的农产品占世界的22.7%(1323.4亿美元),其中,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农产品进口位居世界前十五名。这些地区也是中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中,中国农产品占日本农产品进口的10%,韩国占16%,香港占20%,印尼占11%,且中国对这些地区农产品的出口呈扩大趋势。中国对亚洲市场出口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由于运距短、运销便捷,适宜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出口,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第三,大国效应与后发优势。规模巨大且富有增长潜力、日益开放的中国市场,既为中国农产品提供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推动中国农业逐步提高竞争力,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将促进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和贸易格局的调整。中国作为WTO成员,正在对国际多边贸易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贸易竞争环境。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推动与东盟等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将进一步改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环境。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由于坚持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正在形成技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将逐步缩小中国农产品与世界市场的差距,促进出口竞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综合而言,现阶段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潜力,但主要体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相对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产品出口国,既有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又有加工、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持续投资和创新的高端竞争优势,中国和这些国家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既有合作分工和优势互补,也有明显的竞争和利益冲突。但是,中国如果不尽快调整目前的这种低成本竞争战略,一旦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结构出现弱化趋势,就很有可能在国际分工中失去自身的位置。 

三、影响中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 

尽管从长期看,中国农产品出口需要逐步调整低成本竞争优势战略,但近期仍然是中国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还有一系列问题影响到中国农产品出口优势的发挥,使中国农产品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还不能有效的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出口现实。 

中国农产品出口所面对的复杂的国际环境,如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越来越高,反倾销、“特保”调查在今后几年有可能频繁发生,“知识产权壁垒”、“舆论壁垒”等新型贸易壁垒也呈上升之势,不利于中国发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将成为今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限制因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