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反驳,批判性思维

2024-05-15 10:51

1. 学会反驳,批判性思维

当有人对你指指点点,说你的不是,找你的麻烦。对你挑出你的毛病,一直针对你的弱点和薄弱之处来进行人身攻击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可能有些人会置之不理,一笑而过。你越是这样就越让某人有机可乘,得寸进尺。一次次的把你骑在头上不是不可能。
  
 当有人说你的不是,对你不认可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要适当的给予反驳,反驳他的观点,修正他对你的观点和看法。不能让他一直认为你不行,或者你一定要证明他的观点是错的。这时候你就需要反驳。给出充要的理由反驳。让他对你刮目相看,心服口服。
  
 反驳不是不需要得罪任何人的,有时候你要用商量的语气去修正他的错误意识。反驳也不是一味的用愤怒的语气去激将对方的观点。我们反驳他不是为了生气的。我们反驳只是为了证明和改变他对你的错误的思维方式。
  
 关于反驳能够提高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个反驳在哲学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哲学书籍都是以论据反驳的观点来证明一个论据的充要性,批判性。充要的逻辑性使得它的哲学依据更加具有说服力。
  
 我们要在学习中,学会反驳,批判性思维。

学会反驳,批判性思维

2. 批判性思维

记得我高中的时候十分崇尚所谓的“批判性思维”。也许是高中的学风比较严谨,导致我直到现在还保留着一点什么是都要较真的习惯。
  
 现在想想,那不过是一个还没长大的铁憨憨的自我陶醉,不肯妥协。
  
 一个杯子,只有什么都不装,才能装下各式各样的东西;如果杯子已经满了,那肯定就装不下,会溢出。
  
 这是我如今赞同的“空杯”心态。空杯意味着谦逊,接受,容纳。
  
 因为很多事情远超已有的经验和想象的,尤其是当今这个时代。如果我们一直保持所谓的“批判性思维”,什么东西都一上来就质疑,那今后又有哪个老师愿意把毕生所学传授给我们,即使传了我们又能学会几成?
  
 当然批判性思维绝不是一个坏东西,如果没有批判也不能辨认是非,不能找出一个看似合理的事物背后的破绽,不能看穿一个骗局。
  
 但往往平时并非是在“批判”,而是“质疑”。如果接触到一个新鲜事物,不进行充分的了解就开始进行“批判”,那不是“批判性思维”,是不信任,是拒绝尝试,是自我封闭,是自高自大。
  
 就像一颗椰子,如果我从来没见过椰子,然后直接去暴力开瓢,肯定十分费功夫还没法成功,然后骂骂咧咧地走开了;但是我不知道去钻个孔,拿吸管就可以吸收到它的精华。
  
 如果都抱着拒绝尝试,质疑,就不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状可怕,丑陋凶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需要勇气。
  
 如果事事保持学习 探索 的心态,而不是质疑的心态,那就能事事有收获,日日有成长。

3. 批判性思维

余党绪老师《理性和清明》读书笔记
  
 何为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知识建构与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它既是学习型思维、工作型思维,也是研究性思维。
  
 美国哲学家杜威明确提出了“反省思维”这个概念,他被看作批判性思维的现代学科奠基人。
  
 一,超越感性,警惕惯性。
  
 意识流不是思维
  
 杜威讨论了想象与虚构
  
 惯性思维,没有证据的信念,这种思维是自动的、惯性的、惰性的思维状态。
  
 在上面三条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反省思维,它有三个特点:
  
 第一,具有自觉地目的性,旨在求得结论。
  
 第二,持续不断且井然有序的连接。
  
 第三,包含着自觉的怀疑、检验和探究。
  
 批判不是怼人,批判性思维不是时时怼人,批判性思维在如今的时代里,是刚需。它让我们对一个问题可以反省思索,进而解决问题,指导人生。
  
 如今观点林立,太多人都想把自己的思维灌输到你的脑子中,你能否理性接纳,及时反省,不为批判而批判,不因观念不合而把对方批的一文不值。
  
 批判性思维让我们带着自觉的怀疑、检验和探究,最终获得结论,我们才能从芜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获得更准确更理性的信息,进而指导人生。
  
 于我而言,太多事太多认知喜欢从感性出发,美其名曰感知派,优点是心随我动,缺点是自以为是,感性思维更多是带着惯性思维的影子,说话凭语感,做事随习惯,随物赋形,难免失之偏颇。
  
 我也想在阅读本身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认知更清醒,写作更精准。

批判性思维

4. 批判性思维

你认为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有的人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不要轻易地相信别人。在交谈时,我们也发现另外一种,特别喜欢找人漏洞的,像杆精一样的角色。这种“批判性动作”却不见得让人舒服!
  
 真正的批判性思维不是要去批判别人,而是不断地批判自己的想法。在任何情景中,你都能采取最恰当的方式。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是否是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维,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就是观察他考虑问题的立场,是否从私利出发。批判性思维的最高境界便是:无我。

5. 批判性思维

http://www.bilibili.com/video/BV1ex411Q7Li?p=6&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source=copy_link&bbid=XY3409139BF43359246CB1263A4068A92120A&ts=1586438541480
  
  
  推荐谷振诣教授的《批判性思维》 ,幽默风趣,引经据典。印象深刻的几点:
  
 1. 要以合理性的最大限度理解所批判的对象,基于宽容和中立原则,得出好的判断。对自己所知进行校正、净化、更新、完善,知道自己有所不知,知道自己所知中的缺陷。
  
 2. 坚持主张,要给理由,理由要坚实,要成立。
  
 3. 独立思考,反思质疑,开放兼容 。对自己的初始想法进行推敲、审验、评估,找出其中的偏见、错觉、妄念甚至迷信等缺陷。
  
 4. 换位思考,基于对社会上各种角色有深入理解,代入自己。
  
 5. 想消灭一种业已存在的不良的思想观念,要先容下它,才能透彻理解它,才能找出消灭它的办法。容纳它的存在,不是因为它应当存在,而是它已经存在。
  
 6. 人经常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要在优势、擅长、骄傲的地方如履薄冰,才具有了谦逊的美德。
  
 7.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贪欲导致烦躁,心急导致武断。专心和执着是治疗烦躁和武断的良药。

批判性思维

6. 建立批判性思维

听完黄老师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课,让我产生焦虑,因为对于自己,缺乏批判性思维,别人说什么是什么,别人让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经常人云亦云。那么现在要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给了我巨大的挑战。我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首先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
  
 1、区分事实和观点,多问自己,这真的是这样吗?
  
 2、去找到这个观点的来源,论证的依据。
  
 3、列出这个观点的理由,论据,思考分析,举证,找出事实。
  
 第二、当自己有了敏锐的耳朵时,我们需要给孩子创造讨论的环境
  
 1、不唠叨:不否定,不直接给出答案,不要求孩子听话。
  
 2、我们多听(pet倾听),孩子多说(pet我语言)。头脑风暴法,让孩子说出各种理由,我们不评判,只做记录。
  
 3、聊天机制:提问讨论模式,5W(What、who、when、where、why),1H(How)。让孩子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7. 批判性思维

还是感觉太多观点让人莫衷一是,思维有些混乱,读《批判性思维》理一理。
  
 首先分清 论证 的概念,大体是",因为"的句式,前提要增强结论才是论证。如果前提对结论没什么影响,那只能算 解释 。对于“为什么”的问题可选择,若论证则要辩护立场,若解释则不需要。
  
 论证也不是 说服 ,说服是让别人相信你的结论,仅靠论证从逻辑上增强结论并不有效,还要从情感上从心理上引导。比如广告找名人代言,让人把对名人的好感转移到产品。政治言论用贬义字眼描述对方,用修辞从心理上拉拢观众。要训练透过这些说服手段看清论证的逻辑。
  
 “真正”的定义用于澄清意义,修辞性定义(说服性定义)则运用诉诸情感的语言来表达或激起对某事的态度。同一个意思用中立语、委婉语、粗直语就表达或激起了不同的态度,委婉语和粗直语的运用往往带有或至少暗含欺骗性。
  
 定义:三段论是由两个前提一个结论的三个标准直言判断构成。这三个判断中包含三个词项,每个词项都正好出现两次。
  
 检验基于概念:1. 直言判断肯定还是否定?  2. 直言判断的词项是否周延?周延指词项是否陈述了词项类中的每个成员。
  
 记住其中 所有的S 和 不是P 是 周延 的
  
 一个三段论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它满足下述所有三个条件:
  
 真值逻辑有四种:取非判断~P、合取判断P&Q、析取判断P∨Q、假言判断P→Q(判断是否遵守承诺)。当且仅当前件P为真&后件Q为假时,假言判断为假。
  
 "仅当"引入假言判断的后件:帕克会买单,仅当摩尔击中球。  如果帕克买单,那么摩尔击中了球。
   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的后件:要引起燃烧必须有氧气存在。  如果没氧气就存在不能引起燃烧。 如果引起燃烧,那么有氧气存在。
   “X是Y的必要条件”表达为"Y→X"。
  
 “如果”引入假言判断的前件(即充分条件),“当且仅当”引入的既是前件又是后件(即充要条件)。
  
 “除非"意为"如果不":波拉将取消赎回权,除非昆西付清全款。  如果昆西不付清全款,波拉将取消赎回权。
   但更为便捷地,看真值表发现,“除非”等价于"或者"。因此上例  或者波拉取消赎回权,或者昆西付清全款。
  
 证明论证的有效,就是要证明前提都为真时结论一定为真。如果存在某种判断赋值使前提都为真时结论为假,则论证无效。简化真值表法就是想证明论证无效,尝试找到使前提都为真且结论为假的赋值。
  
 从前提到结论,通过一系列有效论证模式:
  
 条件证明:如果我们要推导出结论P→Q,我们证明的是”如果P为真,那么Q也为真“。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之一就是假设P为真(即把P作为附加的前提),然后证明在这个假设基础上Q也必定为真。
  
 因果推理的著名错误:“共同变化,是为因果”以及“在此之后,是为因果”。错误的根源在于不排除是巧合、潜在原因、混淆因果等。

批判性思维

8. 批判性思维

对于理性决策,大家基本都会赞成,而说到批判性思维,有的人会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为杠精,那么,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批判性思维包括哪些方面呢?它和理性决策的关系是什么呢?
  
 批判性思维,也称为审辨性思维(这个名称相对温和些),它是理性决策的前提。也就是说,如何能做到理性决策,需要拥有批判性思维,并在做决策时运用批判性思维来思考分析。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目标之一。
  
 批判性思维的首个示范是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探究性质疑,也称为“助产术“。
  
 现代批判性思维的代表人物杜威,提出了“反省性思维”。它包括问题的定义、假说的提出、观察、测量、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解释、用进一步的实验检验暂时的结论。
  
 批判性思维包括哪些方面呢?我做以归纳:
                                          
 通过练习,把思维培养成习惯,就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进行:
  
 1. 练习的材料:给学生提供两难问题;符合逻辑或不符合逻辑的论证;论据充分或具有误导性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分析与识别。
  
 2. 氛围文化:建立鼓励不同观点和自由讨论的课堂氛围,告诉学生没有正确与错误,老师不做对错的评判。
  
 3. 学生的适应性。练习内容是学生熟悉的主题,就容易习得批判性思维。学生熟悉的主题,可以腾出脑力来分析判断,形成观点,可以用已有知识做论据的基础。
  
 日常也可以来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离不开问问题,那么可以通过哪些问题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呢?根据批判性思维基金会的内容,归纳如下:
  
  当别人告诉你一件事的时候,要问问: 
  
 这是谁说的?(熟人?名人?权威人士?这个人是亲历还是听说,他会有什么倾向性,他一向表达的风格是怎样的,想想看,谁在说这句话,重要不重要?)
  
 说了什么?(这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想法?他们说话有足够的根据么?他们是不是有所保留,有的话出于某种原因没说出来?)
  
 在哪里说的这些话?(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其他人有机会发表不同意见么?)
  
 什么时候说的?(是在事情发生前、发生中,还是发生后?)
  
 为什么会这么说?(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解释得充分么?他们是不是有意在美化或丑化一些人?)
  
 是怎么说的?(他们说的时候看上去开心么?难过么?生气么?真心么?仅仅是口头表达的,还是写成了文字?)
  
  当遇到一件事情时,问问: 
  
 发生了什么?(收集信息,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情重要吗?为什么?(提醒自己事情的意义和重要性)
  
 有什么是我没看到的?(问问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一些重要信息)
  
 我是如何感受和思考?(反思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过程,看方法对不对)
  
 谁在说这些事?(想一想说话的人是居于什么立场,受过什么影响?)
  
 除了这种说法(观点),还有其它看法和可能么?
  
  当阅读书或文章时: 
  
 这篇文章或这本书说了什么?
  
 作者写这篇文章或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他达到目的了吗?你怎么看?为什么?
  
 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你觉得他的观点有偏颇么,在哪里?
  
 作者用了什么事例来证明他的观点?他的论证充分么?他的假设靠谱么?
  
 这篇文章或这本书里有什么重要的概念或主张么?
  
 作者的推断是什么?基于作者给的论据,你会得出什么样的推断?
  
 类似的主题和观点,其他书和作者是怎么说的?
  
 这篇文章或这本书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自己表达想法时,可以这样说: 
  
 我同意/不同意,因为 ...
  
 我觉得,因为 ...
  
 我认为,因为 ...
  
 我推断,因为 ...
  
 我预测,因为...
  
 我质疑,因为 ...
  
 我的理论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