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医学院的办学规模

2024-05-05 06:08

1. 江西医学院的办学规模

 建筑占地  1952年改院前,学院在阳明路院舍总建筑面积约8210.52平方米,基地总面积18446.23平方米,绝大多数建筑物破烂不堪。改院后除将可以修理使用者大部分进行修理外,新购办公室、教室、实验室、楼房各1栋,平房2栋,教职员工宿舍楼房2栋,另又购本院东侧张家菜园菜地15亩,共新增加建筑物总面积2771.43平方米,基地总面积17585.37平方米,较改院前分别增加33.75%和95%。1954年7月,经上级决定,第六军医大学校址划归第八军医中学。不久,经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确定,以八一大道北端以东,第八军医中学以南,包括专卖局、市防疫站、中医实验院以及附近民房在内的菜地约15万平方米,共计200余亩地为学院新院址。中南军政委员会拨款26亿元(当时币制),江西省人民政府拨款20亿元,共计46亿元。1954年10月中旬,开始收购基建基地,新建宿舍。1955年2月寒假中,学生全部迁入新院舍,并按期在新院舍开始上课。1955年下半年,新建外科示范教室、动物室及浴室洗脸间,并在附属医院兴建理疗室和教学手术室各1栋。1956年暑假,学院院本部从阳明路迁至新校址。1958年6月,学校与第八军医学校合并以后,校址面积扩展到633亩,其中院本部南北两院共505亩,第一附属医院90亩,第二附属医院38亩,建筑面积达10万余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2.9万平方米,医疗用房2.9万平方米 。1970年,学校下迁到青原山后,为了创造基本的教学、医疗和科研条件,由省革委会拨出近百万元的资金,新建和修建校舍4栋,新盖门诊部1栋,扩建了修配厂、印刷厂、药厂和实验室,建筑面积达8093平方米。据粗略统计,1970年及1971年的两次迁校损坏的主要教学设备器材折合当时人民币就达50余万元。同时,在学校搬迁中,还有一批仪器设备调拨给了地市县医院和卫生防疫站,仅显微镜就300余台,折合当时人民币20余万元 。2003年10月20日,江西医学院举行了新校区建设奠基典礼,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新校区位于红谷滩红角洲前湖高校园区,占地862亩,规划用地49.47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3.202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5.85亿元 。  仪器设备  1958年6月,学校与第八军医学校合并以后,各种主要设备均大幅度扩充,显微镜626台,比色计54台,切片机14架,分析天平40台,电冰箱25个,水温箱10个,干燥箱21个,温箱26个,高速沉淀器2架,电动双记纹鼓15个;图书资料6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1万余种,45000册;外文图书7,900余种,12476册;中文杂志284种,2871册,外文杂志445种。附属医院扩展为2个,病床达800张。此外还有6个教学医院 。 1952年,学院各学系教学人员中,专职教授12人,兼职教授4人,兼职副教授14人,专职讲师18人,兼职讲师18人,助教57人,共计109人。1958年,中央卫生部从中央卫生干部进修学校调出二级妇产科教授孙明、三级教授曾立胜(儿科)和吴道钧(内科)来院任教。到1956年春,学院的专职教师已达172人,教学辅助人员达45人。与第八军医学校合并以后,学校共有教学人员350人,其中副教授19人,讲师59人,教员32人,助教173人,教学辅助人员67人。1963年7月,卫生部成立了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有江西医学院教授郑兆龄等181人。卫生部科委下面设若干专题委员会或专题组,程崇圮为内科学专题委员会委员,刘懋淳为皮肤病学专题委员会委员,杨学志为妇产科学专题委员会委员 。1968年10月,学校干部、教师和两个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先后下放707人,其中学院238人,一附院263人,二附院206人,他们下放到全省47个县(市)公社,组织关系、工资关系全与学校脱离。1972年8月底起,学校根据省革委会有关文件通知的精神,先后派出专人或发出公函,到下放人员所在地联系,逐一了解和落实下放人员的复钩工作。截至1973年5月,已有445人先后复钩,其中学校本身干部教师137人,一附院159人,二附院159人。5月份以后,剩下的部分人员陆续复钩,只有极少数人由于当地的需要和本人的意愿而没有复钩 。1989年,蒋琳、叶如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邹志森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84年,戴育成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6年,易为民、曹勇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3年,高摄渊、鲁纯葆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2年,叶如美被国务院授予“医疗卫生事业突出贡献”称号。1993年,刘炎玲和叶如美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邱明庆当选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5年,王道仁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5年,毛振邦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6年,刘炎玲被授予“白求恩奖章” 。1997年,易为民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2002年,高国兰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1998年,刘炎玲和叶如美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3年,易敬林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程晓曙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高国兰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1年,学院本部教师总数622人,其中博士16人,教授95人;2005年,学院本部教师总数增至865人,其中博士47人,教授148人。2004年,易为民被授予“白求恩奖章”;2004年,龚洪翰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5年,易为民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5年,程晓曙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1952年元旦改院以后,江西医学院的招生规模开始扩大,当年招生61人。在1953年以后,历年招生均超过110人,特别是1956年,招生规模已接近400人。1958年,学校招生425人,较1957年翻了一倍多。到1959年,全院在校学生达到1872人,其中医疗系本科163人,儿科系60人,三年制医疗系专科135人,一年级保健组织34人,另有护士学校学生86人,业余大学医疗系130人,检验班30人,外文系58人 。文革期间,学院从1972年8月开始招生,其中72级333人,73级401人,74级417人,75级459人,76级458人 。1978年2月,经全省组织统一考试后统一录取的442名本科生(77级)入学。同年秋季又招收551名本科生(78级)入学,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又分别招生505名、545名、515名、515名入学 。1993年,除按计划在江西省招收本科生外,积极扩大在外省的招生比例,学院本科年招生人数首次突破600人大关。此外,从1993年起,学院还连续三年尝试性地招收了大专班学生。1996年,学院在国家实行统一并轨招生的改革精神指导下,一共招收666名新本科生,其中省外学生达150名 。1999年,学院首招博士研究生4名,2000年招收博士研究生7名。2001年,全院共有本科生5012人,硕士生292人,博士生21人;2002年,全院共有本科生5625人,硕士生414人,博士生25人;2003年,全院共有本科生6280人,硕士生556人,博士生29人;2004年,全院共有本科生7156人,硕士生714人,博士生29人;2005年,全院共有本科生8517人,硕士生883人,博士生36人。成人教育规模逐年壮大,2002年,学院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在校生规模居全国同类医学院校第一 。 1952年,学校将专业学系调整为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生物、微生物、公共卫生、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科、皮泌科、五官科等13个学系;1954年将教研室调整为生化、生理、药理、解剖、寄生虫、微生物、病理、化学、物理、生物、卫生学、政治、俄文、体育等14个教研室。1954年6月,学院又将临床各学系改组,在附属医院建立了9个临床教研组,即内科学基础、系统内科、临床内科、外科学总论、系统外科、临床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性病学教研组。小儿科及妇产科教研组仍设在原教学医院内。1956年,省卫生厅决定,将中医实验院并入江西医学院附属医院。1960年4月,学校组建人体心血管、组织培养与组织化学、寄生虫性地方病、免疫学、营养学、内分泌,高血压中药治疗、植物化学与有机化学、胶体化学与仪器分析、肿瘤病理、烧伤、针灸与经络、心血管外科、新陈代谢等14个专门化研究室。11月7日,根据省委宣传部批复,学院成立卫生学系与放射医学系。1963年9月,学院行政机构为:院长办公室、教务处、人事处、总务处、图书馆、基础部、医疗系、儿科系、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1984年4月和9月,学院开始进行了机构改革,截至1991年底,学院除设立了省编委规定的13个党政处(部、室)级管理机构和省卫生厅规定的10个正处级教学业务机构外,还按照有关规定设置了监察室、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科技开发中心、基建办公室,以及二级单位一附院、二附院、附属口腔医院和医学科学研究所 。1993年,学院进行了全方位的院系结合改革。到1994年,学院处级教学机构有3部6系,即社科部、基础部、军体部、临床一系、临床二系、儿科系、口腔系、医学影像系、预防医学系 。2000年,组织申报的“江西省医学生物高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在医科所挂牌,成为学院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02年,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室。2003年,建立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和天津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江西工作站,到2005年,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江西省高校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消化病研究重点实验室)。1998年,学院提出了全院附设性研究机构的调整方案并加以实施:(1)保留16个研究机构,即消化系病研究所、泌尿外科研究所、烧伤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肝胆疾病研究所、口腔病研究所、眼病研究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肿瘤免疫研究室、神经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中草药研究室、医学遗传学研究室、变态反应研究室、生殖内分泌研究室、营养食品卫生研究室、中西医结合研究室;(2)重新组建6个研究机构,即临床药理研究所、分子医学研究所、血液学研究所、微量元素研究室、骨科研究室、血管外科研究室;(3)撤销4个研究机构,即毒理研究室、人工关节研究室、矽肺研究室、显微外科研究室 。

江西医学院的办学规模

2.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的办学成果

学院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1项,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江西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中心”、中日合作的“江西省老年介护培训基地”、全省基层卫生人员国家基本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基地等,拥有护理、检验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高校教学团队和1个省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学院先后获得和保持高校“内保”先进单位、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直文明单位和南昌市文明单位等荣誉。

3. 江西医学院的历史发展

 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1921年,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诞生。1924年前后,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开始走上正常规范的办学道路。1925年春,教育部视学王家驹、洪逵视察,对学校的建设情况深为赞许,报教育部覆准立案。1927年2月,公立医专改属江西中山大学,改称中山大学医学部。八一南昌起义以后,江西中山大学停办,中山大学医学部更名为江西省立医学专门学校。同年8月18日,学校奉令暂时停止招生,限期“清党”。学校一时处于混乱状态,此后数年,每年招生都要事先得到批准。1930年,南京政府教育部决定“废止专门学制,实行专科学制”,并停发教学费用,学校陷入停顿。由于全校师生的坚决抵制,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一直到10月,学校才勉强恢复上课,并于1931年继续恢复招生。1931年8月,接教育部命令,校名改为江西省立医学专门学校。1934年,教育部修改高等教育学制,废止了医学专科,采用医学院一级制,并下令省立医专停止招生。省立医专的学生于是向校方提出:改校名为省立医学院,同时革新校政,充实设备,添聘教师,推进学校的发展。但学校未敢应允。学生又向省教育厅请愿,仍遭拒绝,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公推代表张德淦、赖金源等人向教育部请愿,教育部部长王世杰不但不予接见,反而指令学校开除5名同学的学籍。此举引起学生公愤,学生集体罢课,并向教育厅厅长程时煃据理力争,同时上书省政府,请准予改院和恢复5名同学的学籍。省政府主席熊式辉下布告称:“查汝等不守校规,集体罢课,掀起学潮,到处请愿,图谋不轨,实已目无法纪,应立即严加管制,所请‘改为省立医学院及收回被开除的五人’一节,碍难照准。”同时,派出大批警察到校镇压,关押请愿学生,并勒令一年级学生离校。这场斗争持续了8个月,虽未达到预期目标,但当局不得不同意学校恢复招生。1937年7月,国立中正医学院成立。教育部认为江西省没有必要办两所高等医学院校,又一次下令“医专停止招生,逐年结束”。1937年年底,省立医专奉命由南昌迁往新喻县,借文庙暨明伦堂为临时校院地址,照常上课开诊。1938年7月,因战事紧张,学校又迁至赣县,校院均设置于旧镇台衙门,分别上课开诊,并收容病人。1939年6月,赣县屡遭敌机骚扰,学校迁至南康县潭口镇,师生分别被安置在本镇廖家祠和附近民房内,附属医院分院设于赣县的旧镇台衙门。1940年12月,学校迁回赣县,院址设于省立赣县乡村师范学校内,并于旧镇台衙门设附属医院门诊部。1941年4月,学校本部再迁赣县东门外川峰垇,校址设于盐局仓库。1945年1月,日寇发动湖北、粤北攻势,省立医专先迁于都葛垇,再迁宁都石上乡;7月间,在温家祠建楼房1栋为校本部,改石上为临时分校。1945年下半年,抗战结束后学校陆续迁回南昌。当时南昌的旧校舍已荡然无存,只好暂借法院前小学为该院附属医院院址,恢复诊疗工作,另租南昌市匡庐村6栋及系马桩民房2栋为师生宿舍及教室。1946年6月间,学校重建工程基本完成,校部由邮政路迁入新校舍办公 。1949年8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命令:“以原省立医专加以改造为基础,与原省立助产学校、省立护士学校合并为省立医专学校。”1951年1月22日,省卫生厅正式作出决定,医专的护士、助产、药剂三科分别独立建校,各校统归卫生厅领导。1951年7月14日,江西省卫生厅呈请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将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改为江西省立人民医学院”。10月16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发“联合指示”:“转知你省医专,奉中央教育部批复同意改称江西省医学院。” 1951年底,江西省卫生厅以校名是否略去“省”字,曾向上级请示,未经批准。1952年1月1日,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正式更名为江西省医学院。1953年5月12日,江西省医学院向中央卫生部再次请示,拟将江西省医学院中的“省”字去掉。同年6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正式批复,同意将“省”字除掉,改称“江西医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  1952年11月24日,中南军区发布命令:“奉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11月5日命令,中南军区应组成两个军医中学,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九军医中学’……一、以原华南军区卫生学校为基础,与广西军区卫生学校、原第四十四军卫生干部训练队合编组成为第八军医中学(驻汉口)。……二、以河南军区卫生学校为基础,与中南军区后方勤务部卫生部药剂训练队合编组成为第九军医中学(驻长沙)。……”1953年5月,原驻在汉口的中南军区后方勤务部卫生部药剂训练队由原决定编入第九军医中学改为第八军医中学,为该校药科。不久后,第四十二军卫生干部训练队编入第九军医中学,马统一为副校长,中南空军军医学校编入第八军医中学,江西省军区卫生学校并入第九军医中学。1953年9月22日,中南军区发布命令:“奉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九月十九日命令:决定第八、九两军医中学合并,并撤销第九军医中学。”同年11月至12月,两军医中学合并完毕。1954年7月,上级指示第八军医中学,由汉口迁至南昌。7月12日,首批先遣人员由马统一副校长率领抵达第六军医大学原校址(即原江西医学院北院)。8月13日,中南军区决定第八军医中学进行整编,整编后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原第八军医中学番号即行撤销。 1958年6月6日,卫生部、军委总后勤部联合发出的《关于交接医务学校、医院的决定》。6月12日,卫生部正式决定,将第八军医学校交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接管。江西医学院与第八军医学校联合举行会议,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方志纯和总后勤部副政委李雪三中将出席了会议,并宣读了有关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将第八军医学校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的决定和党委委员名单 。1966年5月下旬,学院党委成立了“文革办公室”。1968年6月8日,省革委会下达赣发[68]276号文件,批准“江西医学院革命委员会”成立。1968年11月1日,经省革委会批准,成立了“江西医科大学临时领导小组”,王殿阁任组长,负责江西医学院与江西中医学院的合并筹备工作。1969年5月29日,省革委会政治部下发文件,决定江西医学院与江西中医学院正式合并为 “江西医科大学革命委员会”。1970年2月,根据省革委会的统一部署,江西医大校址由南昌下迁到吉安市郊区青原山区原康复医院(精神病院)和青原古寺,实行面向农村开门办学。1971年9月8日,省革委会决定,同意江西医科大学迁回南昌原址。1972年4月5日,江西医科大学胜利完成学校迁返任务。1972年11月14日,省委办公会决定:将江西医科大学改为江西医学院:江西医学院校址,仍为原医学院校址;江西中医学院迁原江西药科学校内,原药科学校并入江西中医学院。1973年3月28日,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以赣革发文正式将此事通知全省各高校:“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江西中医学院”,“将江西医科大学改为江西医学院” 。2000年1月6日,江西省政府常务会议第37次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江西省教委《关于将抚州医学分院并入江西医学院的请示》。3月27日,经省政府研究,同意将抚州地区行政公署所属的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不含其附属医院)成建制的并入江西医学院,同时撤销抚州地区行政公署所属的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建制,但保留其名称不变 。2005年8月,江西医学院与南昌大学合并,冠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院 。

江西医学院的历史发展

4. 江西医学院的介绍

江西医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1年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1952年1月,改为江西省医学院。1953年6月,改称江西医学院2。1958年6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合并3。1969年,与江西中医学院正式合并为 “江西医科大学革命委员会”。1972年,江西中医学院脱离,复名江西医学院4。2005年8月,与南昌大学合并,冠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院5。

5. 江西中医学院药学院的办学成果

近几年来,出版著作60余部,其中有全国高等中医药学教育规划教材主编《中药炮制学》、《药理学》,协编教材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仅2008年就在SCI上发表论文9篇。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各级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级20余项,省级科研课题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我院教师开发研制的草珊瑚含片及系列产品、金圣香烟、九华栓、化积口服液、红三七软膏等产品创造了经济效益几十亿元,其中金圣香烟的品牌价值达41.8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中药产业化起到了重要促进与辐射作用,为我院的改革与发展,为江西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江西中医学院药学院的办学成果

6. 江西医学院的学校领导

姓名职务任职时间校名何焕奎校长1921.3-1925.9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王子玕校长1925.10-1926.10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李为涟医学部主任1927.2-1927.8江西中山大学医学部校长1927.8-1931.7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校长1931.8-1940.11江西公立医学专科学校熊悛校长1940.12-1946.3江西公立医学专科学校孟宪荩校长1946.4-1949.4江西公立医学专科学校胡献尚校长1949.5-1949.8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李宏校务委员会代理主任1949.8-1949.11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改革委员会主任1949.8-1949.11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徐福静校务委员会代理主任1949.11-1950.9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改革委员会主任1949.11-1950.12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许德校长1950.4-1951.12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院长1952.1-1953.6江西省医学院院长1953.6-1958.6江西医学院第一书记兼院长1958.7-1963江西医学院申涵兼校长1950.4-1952.12解放军广西军区卫生学校王子玕院长1937.7-1949.9国立中正医学院涂通今院长1949.10-1952南昌医学院解放军华中医学院中南军区医学院中南军区第四军医院  第六军医大学申涵院长1953-1954.4王肇元兼校长1950.5-1952.12解放军华南军区卫生学校王可钧校长1950.12-不详河南军区卫生学校马统一校长1951-1953.5解放军第42军医学院  校长1953.1-1954.9解放军第八军医中学王广斌校长1953.1-1953.11解放军第九军医中学牛步云校长1954.9-1958.7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王殿阁革委会主任1968.6-1969.5江西医学院革委会主任1969.5-1971.12江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1.12-1973.3江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3.3-1979.6江西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1979.6-1979.9江西医学院杨锡光党委书记、院长1979.9-1983.8江西医学院朱越藩院长1984.1-1987.2江西医学院刘泉开副院长(主持)1987.2-1988.9江西医学院吴宣成党委副书记、院长1988.9-1997.11江西医学院傅克刚副院长(主持)2003.10-2004.8江西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04.8-2005.8江西医学院

7. 江西医科大学

江西医科大学是一本大学,该校前身是创办于1921年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2014年,南昌大学实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对内冠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部,对外冠名为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摘要】
江西医科大学【提问】
江西医科大学是一本大学,该校前身是创办于1921年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2014年,南昌大学实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对内冠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部,对外冠名为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回答】
江西医科大学简介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医学部)的前身是创办于1921年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52年改名为江西省医学院,1953年更名为江西医学院。1958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合并,仍称江西医学院。1969年,与江西中医学院合并,成立江西医科大学。【回答】
这是它的简介哦【回答】

江西医科大学

8.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的办学历史

 江西医学院  1921年,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诞生。1927年2月,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改属江西中山大学,改称中山大学医学部。1931年8月,接教育部命令,校名改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1934年,教育部修改高等教育学制,废止了医学专科,采用医学院一级制,并下令省立医专停止招生。1937年7月,国立中正医学院成立。教育部认为江西省没有必要办两所高等医学院校,又一次下令“医专停止招生,逐年结束”,江西省政府有关人士将拨给省立医专办学的经费转拨给国立中正医学院使用。随着抗战爆发,兵站医院、后方医院纷纷设立,急需大批医务人员,而中正医学院已迁出江西,经学校多方努力并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熊式辉才同意向教育部提出保留省立医专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教育部才表示同意省立医专继续招生,并拨给办校经费。1938年7月,因战事紧张,学校又迁至赣县,校院均设置于旧镇台衙门。1939年6月,赣县屡遭敌机骚扰,学校迁至南康县潭口镇,师生分别被安置在本镇廖家祠和附近民房内,附属医院分院设于赣县的旧镇台衙门。1940年12月,学校迁回赣县,院址设于省立赣县乡村师范学校内,并于旧镇台衙门设附属医院门诊部,在乡村师范附近自建平房两栋为护士科宿舍及教室之用。1941年4月,学校本部再迁赣县东门外川峰垇,校址设于盐局仓库,并在该地及燕窝坪购地自建教室及礼堂房舍。1945年1月,日寇发动湖北、粤北攻势,省立医专先迁于都葛垇,再迁宁都石上乡,六年制专科之低年级及药剂科、护士科在该处上课,专科高年级在宁都城内上课,附属医院则在宁都城内公园路民房分设诊所,同时又设石上诊所。1945年下半年,抗战结束后学校陆续迁回南昌。当时南昌的旧校舍已荡然无存,只好暂借法院前小学为该院附属医院院址,恢复诊疗工作,另租南昌市匡庐村6栋及系马桩民房2栋为师生宿舍及教室。1946年6月间,学校重建工程基本完成,校部由邮政路迁入新校舍办公。1947年,学校向教育厅请求从1948 年起升格为省立医学院。1948年12月24日,教育部指示暂缓改学院 。1949年8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命令:“以原省立医专加以改造为基础,与原省立助产学校、省立护士学校合并为省立医专学校。”1951年1月22日,省卫生厅正式作出决定,医专的护士、助产、药剂三科分别独立建校,各校统归卫生厅领导。10月16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以卫教字第4392号文发“联合指示”:“转知你省医专。奉中央教育部批复同意改称江西省医学院。”1952年1月1日,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正式更名为江西省医学院 。1953年6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批复,学院将“省”字除掉,改称“江西医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  1952年11月24日,中南军区发布命令:“奉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11月5日命令,中南军区应组成两个军医中学,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九军医中学’……一、以原华南军区卫生学校为基础,与广西军区卫生学校、原第四十四军卫生干部训练队合编组成为第八军医中学(驻汉口)。……二、以河南军区卫生学校为基础,与中南军区后方勤务部卫生部药剂训练队合编组成为第九军医中学(驻长沙)。……”1953年5月,原驻在汉口的中南军区后方勤务部卫生部药剂训练队由原决定编入第九军医中学改为第八军医中学,为该校药科。不久后,第四十二军卫生干部训练队编入第九军医中学,中南空军军医学校编入第八军医中学,江西省军区卫生学校并入第九军医中学。1953年9月22日,中南军区发布命令:“奉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九月十九日命令:决定第八、九两军医中学合并,并撤销第九军医中学。”1954年7月,上级指示第八军医中学,由汉口迁至南昌。7月12日首批先遣人员由马统一副校长率领抵达第六军医大学原校址(即原江西医学院北院)。8月13日,中南军区正式发布命令,决定第八军医中学进行整编,整编后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原第八军医中学番号撤销。1958年6月,经中央卫生部、总后勤部和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与江西医学院合并 。 1968年11月1日,经省革委会批准,成立了“江西医科大学临时领导小组”,王殿阁任组长,负责江西医学院与江西中医学院的合并筹备工作。1969年5月29日,省革委会政治部下发赣政[69]16号文件,决定江西医学院与江西中医学院正式合并为 “江西医科大学革命委员会”1970年2月,根据省革委会的统一部署,江西医大校址由南昌下迁到吉安市郊区青原山区原康复医院(精神病院)和青原古寺,实行面向农村开门办学。1971年9月8日,省革委会同意江西医科大学迁回南昌原址。1972年11月14日,省委办公会决定:将江西医科大学改为江西医学院:江西医学院校址,仍为原医学院校址;江西中医学院迁原江西药科学校内,原药科学校并入江西中医学院。1973年3月28日,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正式将此事通知全省各高校:“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江西中医学院”,“将江西医科大学改为江西医学院” 。1977年11月,在教育部统一部署下,省文教办公室下发《调整我省各级学校学制的通知》,正式确定江西医学院恢复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学制。1979年9月,学院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妇产科学、放射诊断学两个专业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3月27日,抚州地区行政公署所属的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不含其附属医院)成建制的并入江西医学院,同时撤销抚州地区行政公署所属的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建制。1998年11月,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0年10月,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开展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 。2005年8月,与南昌大学合并,冠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院。2014年,南昌大学全面实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学院对内冠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部,对外冠名为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