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何不铲除慈禧呢?

2024-05-16 01:07

1. 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何不铲除慈禧呢?

为什么恭亲王没有除掉慈禧太后?不是恭亲王不想除掉慈禧,而是他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当年的慈禧太后虽然饱受人诟病,但她毕竟是站在大清王朝权力巅峰的女人,她和八大顾命大臣本来就不同,她属于大清王朝的正统统治者,在当时朝中的地位非常高,不仅满朝文武支持她,绝大多数满族贵族也站在了她这一边。而除此之外她在谋权方面也要比恭亲王强很多所以想让恭亲王跟慈禧斗,凭什么呀?总的谈了下,我们再来细说下慈禧与恭亲王之间的历史渊源。在当初的辛酉政变中,恭亲王在某些方面利用了慈禧,而慈禧也利用恭亲王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可以说两人对于对方是都是各有需求。政变过后,恭亲王成了朝中的议政王,而慈禧太后则是巩固了自己垂帘听政的权力,这为慈禧后来把持大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到了清朝后期,朝中的亲王们已经没有了参与政治的权力,此时掌管军机大事的人们除了皇帝太后,就是军机大臣们了,恭亲王做到了议政王的地位上,说白了也是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当时他对慈禧太后非常重要,就像是慈禧太后手上的一把剑,帮助慈禧打压那些反对她的大臣们,而绝大多数主动权,并没有在恭亲王手中,无论是从权力还是身份上来讲,此时的恭亲王都显得很被动。在同治皇帝在位期间,慈禧就已经拿到了她想要的权力和地位,已经有能力罢免恭亲王了,等到慈禧觉得恭亲王没有了利用价值之后,就直接命令恭亲王回了老家,不让他再参与政务了。不过让慈禧想不到的是,恭亲王得到了很多洋人的支持,毕竟之前是搞过洋务运动的,在洋人们的要求之下,慈禧太后怂了,只能让恭亲王官复原职。而此时的恭亲王也终于意识到慈禧的阴险了,于是决心扳倒慈禧。不过慈禧虽然治不了洋人,但治他恭亲王还是有办法,洋人的支持是恭亲王能够支撑的原因。但之后,慈禧也开始培养了很多自己的人,李鸿章、张之洞等也开始搞洋务运动,随着时间推移,李鸿章等人在洋务运动上做的越来越好,洋人们反而和李鸿章等人搞得非常亲密,而和恭亲王却疏远了。没了洋人的支持,此时的恭亲王在慈禧眼中已经没有了一点顾虑了,慈禧一令之下,将恭亲王彻底赶出了政坛。从他们之间的历史渊源来看,恭亲王在慈禧面前丝毫没有抵抗力,所以恭亲王压根是没有能力通过兵变除掉慈禧,他如果有这个可能的话肯定早就做了。

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何不铲除慈禧呢?

2. 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何不铲除慈禧呢?

恭亲王奕欣不铲除慈禧最大的原因是恭亲王没有这个实力,除此之外,恭亲王也没必要去铲除和他站在同一条战线的慈禧。恭亲王奕欣是道光帝的儿子,咸丰帝的弟弟,在清朝政治舞台上为清朝做出多番贡献,包括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和外交。而恭亲王奕欣在历史上最闻名的事情是他在咸丰帝逝世后,与慈禧、慈安两位太后一起发动了辛酉政变,掌握了包括外交事务在内的清朝事务大权。同时,恭亲王奕欣也铲除了咸丰帝遗诏任命的八大顾命大臣,更是巩固了权力。那么,恭亲王奕欣有这么大的权力,为何不铲除慈禧,自己坐上皇位呢?首先我们得知道奕欣的权力是怎么来的,是慈禧给他的,若是只有他一人发动政变,未必会成功,而慈禧是正儿八经的太后,新皇又还年幼,慈禧是能得到很多朝中大臣的支持的。而这场政变对恭亲王和慈禧来说都有好处,一个是拿到了权力,一个是拿到了垂帘听政的机会,双方便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政变之后,恭亲王肯定是不能立马铲除慈禧的,因为她是太后,而慈禧垂帘听政后又掌握了清朝实权,恭亲王又是没有实力去铲除她的。实际上,恭亲王还是要依附着慈禧,帮着慈禧去解决一些碍事的大臣,毕竟慈禧才掌握了实权,恭亲王对她来说,只要没有了利用价值,随时都能抛弃。事实上,慈禧也曾抛弃过恭亲王奕欣,认为他没有利用价值了,但没想到恭亲王奕欣因为之前经常与洋人打交道,便得到了洋人的支持,逼着慈禧将他请了回来。而经过这件事,慈禧也意识到需要培养自己的人去取代恭亲王,否则恭亲王始终是个隐患。

3. 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什么不除掉慈禧呢?

恭亲王发动政变是为了夺权,有两宫太后的支持,他的政变才能合法化。而且恭亲王除非是打算称帝,不然他除掉慈禧,就失去了靠山,同治帝亲政后,他也不得善终,所以他才没有除掉慈禧。
恭亲王是清末有能力又有救国之心的宗室王爷,可惜他因为曾经与咸丰帝争夺过帝位,因此咸丰帝登基后,对他这个弟弟,就非常忌惮,如果不是因为恭亲王能力出众,估计他也就只能做个闲散王爷,咸丰帝根本不会让涉足前朝。在咸丰帝病逝前夕,咸丰帝为幼子同治留下八大顾命大臣,就是把恭亲王排挤在外,咸丰帝是怕恭亲王这个能力不凡的弟弟,最后夺了儿子的皇权,等于说是把恭亲王彻底踢出前朝。在清末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恭亲王救国心切,自然不愿意离开朝堂,但除非他造反,不然也无可奈何。正好当时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与八大顾命大臣之间矛盾很深,慈禧找到恭亲王联盟。对于恭亲王来说,如果他想名正言顺地重返前朝,为清帝国效力,这是最好的办法。
当然恭亲王毕竟是个有能力与智谋的王爷,如果他想趁机称帝,除掉慈禧,废掉同治帝也不是不可能。只不过恭亲王生不逢时,但凡他不是生在清末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都有十足的理由称帝,但那时清王朝内有农民起义,外有西方列强,清王朝腐败落后,早就脆弱地一塌糊涂。如果这时再有谋朝篡位,不用等西方列强和农民起义军,清王朝就得提前完蛋。既然恭亲王称不了帝,那跻身清王朝权力中心才是他的首要任务。而慈禧作为同治帝的生母,两宫太后之一,能够得到慈禧的支持,那恭亲王在前朝与同治帝面前都会有十足的底气。那他就可以在前朝大刀阔斧改革,提高国力,扭转败局。可要是杀了慈禧,除了落下个乱臣贼子的恶名,而且他还会被同治帝深深忌惮,得不偿失。
既然恭亲王没有称帝的野心,又有着救国的热心,不管是在他除掉八大顾命大臣之前还是之后,他一身的能力,想要在前朝大展拳脚,就必须有慈禧的支持。因此慈禧的支持对于恭亲王来说,是非常的重要,所以恭亲王才没有除掉慈禧。

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什么不除掉慈禧呢?

4. 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何不铲除慈禧呢?

为什么恭亲王没有除掉慈禧太后?不是恭亲王不想除掉慈禧,而是他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当年的慈禧太后虽然饱受人诟病,但她毕竟是站在大清王朝权力巅峰的女人,她和八大顾命大臣本来就不同,她属于大清王朝的正统统治者,在当时朝中的地位非常高,不仅满朝文武支持她,绝大多数满族贵族也站在了她这一边。而除此之外她在谋权方面也要比恭亲王强很多所以想让恭亲王跟慈禧斗,凭什么呀?总的谈了下,我们再来细说下慈禧与恭亲王之间的历史渊源。在当初的辛酉政变中,恭亲王在某些方面利用了慈禧,而慈禧也利用恭亲王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可以说两人对于对方是都是各有需求。政变过后,恭亲王成了朝中的议政王,而慈禧太后则是巩固了自己垂帘听政的权力,这为慈禧后来把持大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到了清朝后期,朝中的亲王们已经没有了参与政治的权力,此时掌管军机大事的人们除了皇帝太后,就是军机大臣们了,恭亲王做到了议政王的地位上,说白了也是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当时他对慈禧太后非常重要,就像是慈禧太后手上的一把剑,帮助慈禧打压那些反对她的大臣们,而绝大多数主动权,并没有在恭亲王手中,无论是从权力还是身份上来讲,此时的恭亲王都显得很被动。在同治皇帝在位期间,慈禧就已经拿到了她想要的权力和地位,已经有能力罢免恭亲王了,等到慈禧觉得恭亲王没有了利用价值之后,就直接命令恭亲王回了老家,不让他再参与政务了。不过让慈禧想不到的是,恭亲王得到了很多洋人的支持,毕竟之前是搞过洋务运动的,在洋人们的要求之下,慈禧太后怂了,只能让恭亲王官复原职。而此时的恭亲王也终于意识到慈禧的阴险了,于是决心扳倒慈禧。不过慈禧虽然治不了洋人,但治他恭亲王还是有办法,洋人的支持是恭亲王能够支撑的原因。但之后,慈禧也开始培养了很多自己的人,李鸿章、张之洞等也开始搞洋务运动,随着时间推移,李鸿章等人在洋务运动上做的越来越好,洋人们反而和李鸿章等人搞得非常亲密,而和恭亲王却疏远了。没了洋人的支持,此时的恭亲王在慈禧眼中已经没有了一点顾虑了,慈禧一令之下,将恭亲王彻底赶出了政坛。从他们之间的历史渊源来看,恭亲王在慈禧面前丝毫没有抵抗力,所以恭亲王压根是没有能力通过兵变除掉慈禧,他如果有这个可能的话肯定早就做了。

5. 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什么不铲除慈禧呢?

首先更正一点,顾命八大臣并非是恭亲王奕欣铲除的,而是在多种势力的综合压制下才被遏制。虽然恭亲王有“鬼子六”的称号,但是在当时,他还真不是八大臣的对手,若不联合其他人,被扳倒的可以就是他自己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部分来解读:第一,恭亲王可以铲除顾命大臣;第二,为何不铲除慈禧。
首先来看第一点:铲除顾命大臣
咸丰突然去世时是在热河的避暑山庄,当时随行的只有顾命八大臣和慈安、慈禧等人,而恭亲王是被留在京城处理日常事务,他对此并不知晓。
很多人都说“咸丰无能”,其实不然,咸丰死前已经把各方势力看的清清楚楚。为了让唯一的儿子能顺利上位,他改变了赐死慈禧的打算,虽然任命了八位顾命大臣,但是,鳌拜的前车之鉴他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又给了慈安、慈禧每人一方大印,所有圣旨必须加盖两个大印才算有效,在他看来这是对辅政大臣的制约。这是他聪明的一点,他最糊涂的就是根本没把远在京城的奕欣考虑在内,八个顾命大臣竟然没有奕欣的名字,这让恭亲王作何感想?这也为后来的政变埋下伏笔
咸丰死后,肃顺等顾命大臣为了独揽朝政,一度严防消息外泄,封闭了避暑山庄。当时的慈禧是孤儿寡妇,要什么没什么,只有一帮忠实的太监。慈禧面对肃顺等人的咄咄相逼独木难支,她就不得不寻求“外援”。那选谁呢?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肃顺一党和恭亲王是势如水火,而恭亲王又是皇家宗室里最有威望和权势的人,所以,慈禧想尽办法联系到奕欣,将热河的情况作了说明

奕欣以“吊丧”的名义赶赴热河,和慈禧有了近一个时辰的秘密会谈,这才确定了政变的计划。当时的后宫不准参政,所以慈禧并没有什么党羽,而要发动政变,只有靠恭亲王。
也活该肃顺他们倒霉,平日把事情做得太绝,快把人得罪光了。别说掌握京城兵力的胜保,连不爱参与政治的僧格林沁也对他们严重不满,恭亲王利用这种心理,顺利得到他们的支持。于是,在梓宫回京时突然发难,迅速控制并处理了肃顺等人,这就是“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确实是恭亲王主导的,其他参与的人也只是出于对肃顺等人的不满,所以,在事后断不会继续支持奕欣再采取其他手段,两宫垂帘,恭亲王辅政的格局就产生了

接下来看第二个问题:为何不铲除慈禧?
铲除肃顺等人是因为他们激起了众怒,所以,奕欣能得到其他人的支持,可是如果要铲除慈禧,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那可是谋反,包括那些支持打压肃顺的人都可能会调转矛头反对奕欣,奕欣还真没把握,这是其一;
其二:当时慈禧和奕欣在热河密谋了近一个时辰,除了安排扳倒肃顺等人的计划外,慈禧肯定对以后的权利进行了“合理分配”,因为当时慈禧显然是有求于奕欣,所以,在权利分配上,肯定给了让奕欣满意的承诺。既然有言在先了,奕欣肯定也会按照约定好的路线去走
这两种因素的使然,所以,奕欣在扳倒肃顺等人后并没有进一步的逾越
结语
奕欣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看透慈禧对权利的追逐,在平息顾命大臣后,奕欣以辅政王身份总榄大权,可是慈禧也在悄无声息中不断培养着自己的势力,在势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双方在权利的争夺中必然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后来,慈禧利用有人参奏奕欣的机会,干净利落地罢黜了奕欣的职位,让这位曾经不可一世、完全可以改变满清命运的亲王开始走向没落

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什么不铲除慈禧呢?

6. 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何不铲除慈禧呢?

作为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爱新觉罗·奕欣本是道光皇帝最喜爱的儿子。然而,因为其父亲希望能够遵循礼教,于是放弃了废长立幼的想法,拥立了四皇子为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至此以后,奕欣失去了成为皇帝的唯一机会,而他也只能是永远的恭亲王。

奕欣虽然贵为恭亲王,但他的官场之路一直不太顺畅。首先,每位夺嫡失败的王爷,总会受到当朝皇帝的排挤和提防。因为,他们很有可能出现一些谋反的举动,造成朝堂动荡,不利于统治。像朱棣就是从燕王一路谋反,成为永乐帝。
所以,在咸丰即位后,奕欣虽然贵为王爷,但一直被排除在核心领导层外。尤其是咸丰驾崩前,亲自选定的八位辅政大臣的名单中,也没有奕欣的名字。正是这样的奕欣,在之后参与了一场政变,推翻八位辅政大臣,让自己成为权力的中心。
然而,在他成为总理衙门首席大臣、领班军机大臣、议政王后,却没有进一步推翻慈禧,让自己称帝,这是为什么呢?
辛酉政变同盟奕欣从成为恭亲王的那一刻起,他就深刻地明白,想要重新回到权力的中心,光靠他一个人是杯水车薪的。于是,在咸丰帝驾崩后,他看到了一丝机会。而这个给他机会的人,则是慈禧太后。

在慈禧太后的教唆下,同样拥有巨大权力的慈安太后,决定和慈禧一起从八位辅政大臣手中夺取权力。然而,单凭两个女流之辈,还无法撼动八位辅政大臣,并且在铲除辅政大臣之后也没有嫡系的可靠之人作为仪仗。于是,慈禧想到了同样对权力渴望的恭亲王,三人一同对八位辅政大臣下手了。
在辛酉政变中,八位辅政大臣无一例外地遭到打压,手中的权力也受到限制。而慈禧和慈安太后,成为清朝权力的实际掌控人,恭亲王奕欣成为了他们的代言人,开始代为掌控朝政。然而,这个看似牢不可破的体系,实际上内部也各怀鬼胎。
奕欣推不翻的慈禧在辛酉政变同盟中,慈禧的野心是最大的。虽然,她像是幕后的实际控制人,但其实慈禧一直是受到慈安太后的制约。所以,她才会联合恭亲王奕欣,一同结成联盟,就是希望能够拥有一个跨越慈安太后的梯子。

在这个脆弱的联盟里,奕欣利用慈禧,给自己收获了无数的权利;慈禧则利用奕欣变相架空了慈安太后;慈安太后则利用两人,摆脱了八位辅政大臣的掣肘,成为清朝真正的掌权者。
可以说,奕欣的权利实际上是慈禧和慈安太后共同赋予他的,所以,如果他轻易地推翻了慈禧太后,很可能导致权力的丢失。同时,也将打破辛酉政变同盟的制约,将导致慈安太后一家独大的局面。为了不打破这种现状,奕欣也不会轻易除掉慈禧。

同时,奕欣其实在朝廷的官员里始终不得人心,朝廷中的大多数官员选择投靠在慈禧和慈安太后门下。对于奕欣来说,还无法实现这种说一不二的影响力,这时候贸然发动政变,失败的概率也将大大提升。
在最后,慈禧还是利用各种名目,摘掉了奕欣身上议政王头衔。这其实就是慈禧对于奕欣的一种警告,让他明白,谁才是权力的真正控制者。

7. 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何不铲除慈禧呢?

恭亲王奕欣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他德才兼备,是道光最爱的儿子,也被认定为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而最终恭亲王没有登上皇位,对此,现在他一直对当年未能继承皇位耿耿于怀。恭亲王帮助慈禧、慈安两位太后铲除了八大顾命大臣,却为何不铲除慈禧而夺得皇位呢?咸丰死后,慈安、慈禧和同治,被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辅政大臣,软禁在热河行宫,后来是慈禧派人去北京求恭亲王,才得救的;之后,恭亲王铲除了肃顺为首的八大辅政大臣,一举拿下清朝军政大权,才迎回两宫太后和同治。慈禧和慈安“两宫垂帘”,恭亲王则成为摄政王,与慈禧保持紧密合作关系。恭亲王为什么不学“明成祖朱棣夺侄子皇位”,又或是学“董卓挟天子以令天下”?为什么偏偏还要尊奉两宫太后和同治,屈就当个摄政王?恭亲王不铲除慈禧原因有几种说法。有人说是因为慈喜在历史上曾有过失宠的一段时间,而野史有种说法慈喜能重新在后宫得宠与王爷有莫大的关系。也有一种说法是小皇帝其实是恭亲王和慈喜生的,所以恭亲王才会一路护着慈喜母子。当然,这些都是野史。也许是因为恭亲王也心知肚明,他有帝王之才,却无九五之命还有人认为恭亲王非常正直,他不想做第二个肃顺,他是全心全意为大清着想。恭亲王对大清忠心耿耿,绝无谋反之心。

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何不铲除慈禧呢?

8. 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何不铲除慈禧呢

恭亲王发动政变是为了夺权,有两宫太后的支持,他的政变才能合法化。而且恭亲王除非是打算称帝,不然他除掉慈禧,就失去了靠山,同治帝亲政后,他也不得善终,所以他才没有除掉慈禧。
恭亲王是清末有能力又有救国之心的宗室王爷,可惜他因为曾经与咸丰帝争夺过帝位,因此咸丰帝登基后,对他这个弟弟,就非常忌惮,如果不是因为恭亲王能力出众,估计他也就只能做个闲散王爷,咸丰帝根本不会让涉足前朝。在咸丰帝病逝前夕,咸丰帝为幼子同治留下八大顾命大臣,就是把恭亲王排挤在外,咸丰帝是怕恭亲王这个能力不凡的弟弟,最后夺了儿子的皇权,等于说是把恭亲王彻底踢出前朝。在清末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恭亲王救国心切,自然不愿意离开朝堂,但除非他造反,不然也无可奈何。正好当时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与八大顾命大臣之间矛盾很深,慈禧找到恭亲王联盟。对于恭亲王来说,如果他想名正言顺地重返前朝,为清帝国效力,这是最好的办法。
当然恭亲王毕竟是个有能力与智谋的王爷,如果他想趁机称帝,除掉慈禧,废掉同治帝也不是不可能。只不过恭亲王生不逢时,但凡他不是生在清末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都有十足的理由称帝,但那时清王朝内有农民起义,外有西方列强,清王朝腐败落后,早就脆弱地一塌糊涂。如果这时再有谋朝篡位,不用等西方列强和农民起义军,清王朝就得提前完蛋。既然恭亲王称不了帝,那跻身清王朝权力中心才是他的首要任务。而慈禧作为同治帝的生母,两宫太后之一,能够得到慈禧的支持,那恭亲王在前朝与同治帝面前都会有十足的底气。那他就可以在前朝大刀阔斧改革,提高国力,扭转败局。可要是杀了慈禧,除了落下个乱臣贼子的恶名,而且他还会被同治帝深深忌惮,得不偿失。
既然恭亲王没有称帝的野心,又有着救国的热心,不管是在他除掉八大顾命大臣之前还是之后,他一身的能力,想要在前朝大展拳脚,就必须有慈禧的支持。因此慈禧的支持对于恭亲王来说,是非常的重要,所以恭亲王才没有除掉慈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