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这句话“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2024-05-11 13:59

1. 怎么理解这句话“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倒挤、或贷方)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利息
一次还本付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调整(倒挤、或贷方)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怎么理解这句话“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2. 计算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的投资收益

1)题目上的208000写错了。第二个的投资收益应为208200,2013年12.31日的摊余成本应为2000000-118000+200000=2082000.那么2013年的投资收益应为摊余成本*实际利率=2082000*10%=208200.
2)当年我考初级的时候是自己算的,至于现在还要不要求,我就不太清楚了。你可以参见一下你们的考纲哈。不过个人建议,如果你时间还可以的话,最好还是要学会自己算的,对你以后考中级什么的也是有帮助的。
谢谢采纳

3. 计算债券的实际利率,若(本金+利息总和)的现值=期初的摊余成本,的话,岂不是该项债券没有利润收益?

要想明白这个得从现值计算的原理,资金是有其时间价值的,在资金的时间价值(也可以说是他的资金流动带来的利息或是利润)得到满足时未来的现金流量是等于现在的现金价值的。
另一个方向就是,一项交易之所以成交是为什么,是不是双方都认为有利可图呀,且觉的交易价格和理呀,所以才成交的不是吗!当一企业需要借款,而另一个企业也好银行也好他有闲置资金,且需要资金出借有一定回报,于是两个企业就开始谈判,当需要借款的企业认为银行或另一定企业要求的利率或报酬合理时这个交易是不是就达成了,证明双方都认为未来现金流现值就等于现在企业借到的钱或是另一方付出的钱呢。而其实际利率是不是就是这个折现率呢,且当银行或另一家企业及借款企业在未来得到或支出现金流中加了实际利息后才使得双方认为没有亏钱呢。至于未来的亏盈也只会因为未来加入通货膨胀原因使资金贬值或是通货紧缩使资金升值,使双方一方由到最收晚付得利或最付晚收得利了。这是财务管理中理性经理人及双方交易原则所致的。参考一下吧

计算债券的实际利率,若(本金+利息总和)的现值=期初的摊余成本,的话,岂不是该项债券没有利润收益?

4. 在应付利息日,按照债券投资的实际利率计算应取得的利息收入,确认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是错还是对呢

错误的。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购买价款*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扩展资料:
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
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际利率法

5. 怎样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什么应收利息不全部算投资收益?

1,实际利率法下根据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得出的金额即为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同样,它也是投资者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 2,期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3,可以这样理解,应收利息是按票面本金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可视为名义利息;而投资收益则是按实际的本金(代价)与实际利率计算的实际利息,因此应计入反应企业经营成果的损益中。 而两者的差额通常是在取得投资时已经因购入投资时支付的代价折扣。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有债券类涉及到摊余成本的问题,摊余成本和帐面价值的差异主要在于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数),因为公允价值的变动是不影响摊余成本的,但影响帐面价值。 简单的说,如有分录中“资本公积”数还有差额,那么摊余成本和帐面价值就不等,差额就是资本公积的数,如果资本公积都转出了,余额为0了,那么帐面价值和摊余成本就会相等了。

怎样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什么应收利息不全部算投资收益?

6. 怎样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什么应收利息不全部算投资收益?

【1】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的是债权类投资,涉及债券利率、期限等,所以要采用摊余成本。而摊余成本,简单说,就是在初始花销上,扣除期间的利息收入或费用后,剩余的实际成本情况。
【2】投资收益是购买债券后,剔除初始投资费用后,享受的“净”收益。购买债券里,票面价值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涉及到为了买这个面值的债券,你是多花钱还是少花钱的问题了,因此也引出了实际利息的问题。
比如:
如果:面值1000,票面利率5%,5年期,你花了1000,那么实际利率也是5%,因为投入与面值相等,所以投资收益这时就全等于应收利息。

如果:面值1000,票面利率5%,5年期,你却花了1100来买,就是多花钱了。那么我们来看看,如果按照票面情况来计算,5年后你将获得1000*5%*5=250元的利息。但你多花钱了,多花了100元,那么实际来讲,5年后你虽然同样会得到250元,但多花的这100元就要冲减你的收益,也就是说你实际得到的只有150元的利息。而这时,投资收益就不等于应收利息了。(我累计起来随便打个比方,不是标准做法)这时,相当于250元是你的应收利息,但投资收益(净收益)却是150元,而那100元就拿去进行摊销了。虽然是以“应收利息”入账的,但它并不说明是净收益。看看以下这个模拟分录吧:
借:应收利息 250
贷:投资收益 15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00

(如果少花钱了,则反之,投资收益就大于应收利息了,虽然没有通过应收利息科目入账,但在最后处置时,却通过发行债券的那方从少花钱够得的面值本金中给你了)

希望以上简单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7. 在应付利息日,按照债券投资的实际利率计算应取得的利息收入,确认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是错还是对呢

错误的。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购买价款*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扩展资料:
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
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际利率法

在应付利息日,按照债券投资的实际利率计算应取得的利息收入,确认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是错还是对呢

8. 怎样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什么应收利息不全部算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