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为何能成为汉初三杰之一?他厉害在了什么地方?

2024-05-06 22:41

1. 萧何为何能成为汉初三杰之一?他厉害在了什么地方?

萧何之所以能够在汉初三杰中排名第一,主要是因为他的能力实在太强了,比如说敢作敢为、治国有方等等。

刘邦从一名草根成为了开国皇帝,离不开他手下的这些大臣的努力,有的是早些年在一起的穷哥们,有的是他曾经的上司,只有萧何成为了开国功臣第一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第一个原因敢作敢为,认准刘邦。萧何当时在县城的时候胸怀大志,和当时的亭长刘邦等人成为了铁杆盟友。直到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开始后,萧何动员刘邦挺身而出,但当时的刘邦有一些瞻前顾后,萧何最终说服了刘邦挺身而出。

二、第二个原因萧何治国有方。正是凭借着萧何的能力,才让刘邦在争夺天下的时候对后方非常的放心,也可以说萧何真正做到运筹帷幄。当刘邦率领军队攻克咸阳之后,大部分人都在抢珠宝和美女,只有萧何去接收了一些图书,掌握了当时全国所有的山川险要,为以后的楚汉之争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到了楚汉之争时期,萧何坐镇关中,将整个后方治理的井井有条且还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进行支援,这也是刘邦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第三个原因萧何立场坚定。大家都知道一个典故叫“月下追韩信”,是因为萧何不断地向刘邦推荐韩信,所以才让刘邦有了争夺天下的机会。如果没有萧何的推荐,韩信就绝对不可能在这个世道大展宏图,刘邦更不可能战胜西楚霸王。所以说,萧何在刘邦的心目中绝对是地位最高的,他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对吕后也有救命之恩,为人低调、小心谨慎,即使掌握权力但还不会引火烧身,他才能汉初三杰之首。

萧何为何能成为汉初三杰之一?他厉害在了什么地方?

2. 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是怎样的人,他的结局是什么?

  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是怎样的人,他的结局是什么?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生于公元前257年,早年间便跟随刘邦一起反秦和对抗西楚霸王。萧何率一族人都尽心尽力辅佐刘邦,为刘邦的霸业献谋献计,是刘邦最忠心的下属之一。
    在刘邦还是秦泗水亭长时,萧何便与刘备相熟。初见刘邦之时,萧何便认定刘邦不是一个寻常人,而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两人年纪相仿,在萧何的有心结交之下,两人来往日益增多。当时正逢乱世,天下豪杰纷纷起义,反对秦王朝的暴政。两人有感于当时的天下之势,便联合众多有志之士在沛县起义。
    萧何看准时机,推荐刘邦为起义军队的首领。在之后的日子里,萧何慧眼识人,向刘邦推荐了军事才能杰出的韩信。而韩信也没有令萧何失望,多次取得战役的胜利。等到楚汉战争之际,萧何镇守关中,帮刘邦稳定后方,筹集军队所需的粮草,为刘邦战胜项羽起了重要作用。
    等到天下安定后,刘邦成为了皇帝。刘邦感激萧何对他的帮助,便封萧何为丞相,赏赐他无数的金银财宝。但好景不长,成为皇帝的刘邦开始猜忌那些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先后杀死了韩信,英布等人。眼看着昔日的同僚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萧何明白终有一日也会轮到自己的。
    无奈之下,萧何采纳了门客的建议,开始强征百姓的俗地,收敛钱财。有百姓在刘邦归朝的途中拦路告状,刘邦听后大怒,想要杀了萧何。但刘邦转念一想,之前在百姓的心中萧何可是超越自己的存在,那么现在的萧何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也不是所有百姓都爱戴他的。刘邦觉得自己可以不必再猜疑萧何了,于是就放弃了杀萧何的念头。
    等到汉高祖刘邦去世,萧何便又辅佐刘邦的儿子汉惠帝,为他尽忠。萧何虽在后期遭到刘邦的疑心,但他用自己的智慧消除了刘邦对他的误解。最后,萧何病逝于公元前193年即惠帝二年,在其死后谥号“文终侯”。相比其他人的结局,萧何病死家中的结局已经是好上太多了。
   

3. 能够成为“汉初三杰”之一,萧何有何过人之处?你了解吗?

说起刘邦手底下的能人异士,可能很多小伙伴首先想到的都是韩信、张良,但是同样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同样让人钦佩,他在刘邦军中,一直担任“后勤部长”的职位,因此可能给观众的的印象并不深刻,但是萧何在刘邦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那么我们今天便来聊一聊,萧何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一、远见卓识。萧何年轻的时候性格随和,喜欢结交朋友,同时勤奋好学,长大之后在朝廷的衙门里做了个小官,虽然最终连县令都没做成,但是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生中对他最重要的一个人-刘邦。刘邦曾为泗水亭长,有一次押送劳力修筑长城,但是在此期间,由于他喝酒误事,放跑了两个囚犯,按照当时的秦朝律令,他们这些人都理应处死,于是刘邦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走上了造反的道路,萧何看此时器宇不凡,最终必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于是决定帮助刘邦,在之后的时间里,他跟随刘邦一路“创业”,最终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不得不说,萧何看人是非常的准啊。
二、勤勤恳恳。刘邦的势力逐渐扩大之后,萧何成为了刘邦的作用手,一直负责军队的后勤工作,可能有人看不起后勤工作,殊不知后勤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正是刘邦非常信任萧何才将这个职业交给他,在职期间,萧何勤勤恳恳,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即使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他也总能将粮草送往前线。

三、任用贤才。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萧何知道韩信的能力,便想向刘邦举荐韩信,但是此时的韩信已经离开了,萧何心想如此有能力之人,如果能够为刘邦所用,必定能够帮助刘邦统一天下,于是萧何没有和刘邦打招呼,便骑着快马去追韩信,就算是晚上也不停息,最后终于追到了韩信,最终韩信受到了刘邦的重用。

能够成为“汉初三杰”之一,萧何有何过人之处?你了解吗?

4. 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其结局如何呢?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这是刘邦对于汉朝的建立立了大功的三个人的评价,他们分别是韩信、张良、萧何。
历来,人们对于韩信的攻城略地和张良的智计百出津津乐道,但对于萧何却很少有人会提起。



论起功劳,萧何对于汉朝建立之功不弱于韩信等武将,甚至比之于刘邦本人也是丝毫不让。
巩固后方,输送士兵、粮草,举荐韩信等等,都对楚汉战争时的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像周总理说的,“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
汉朝建立之后,萧何对于汉朝以及后世也产生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其中《九章律》就是萧何制定和实施的,是以秦法为基础而制定。
不过,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开始大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等一众异姓王几乎都死在了刘邦的刀下。就连张良也要远离朝堂,方才得以善终。
那么,作为汉朝建立功劳之首的萧何,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呢?萧何计除韩信之后,刘邦对于萧何的恩宠更盛,又是各种加封,又是配备护卫,一时间众宾客是纷纷道贺,喜气盈庭。
正当萧何小日子过得很是开心时,一个叫召平的门客找到了萧何,对他说,”你高兴个啥?你现在危险得很!”
萧何闻言,很是不解,心想自己是丞相,皇帝又十分恩宠,怎么会有危险呢?
这时候,召平就说了,“皇帝南征北战,各种亲自挂帅,你却一直处于最安全的地方。我看啊,皇帝肯定疑心你了,你难道忘了淮阴侯的下场了吗?”
萧何一听,马上吓出了一身冷汗,于是马上辞去封邑,并且还拿出了许多的家产充入国库,用作军需。刘邦自然非常高兴。
后来,刘邦亲征英布,萧何自然是负责后勤工作,每次见到萧何派来的人,刘邦总要问一问萧何的近况。而对于萧何稳定后方,体恤百姓的事情,刘邦总是默不作声。



对此,萧何并未明白其中的意思,直到一个门客告诉他,说他更加危险了,并且表示,萧何已经是相国了,位列百官之首,没办法再加封了,现在又深受百姓爱戴。皇帝自然疑心萧何有反心。
萧何一听,更是吓得不得了,于是听了门客的建议,到处以低价购置田产。
等刘邦回来的时候,有百姓拦路告状,把萧何贪污的事情告诉了刘邦,刘邦对此居然还很高兴,还让萧何自己去向百姓请罪。
萧何本就不想占百姓的便宜,于是趁机说,干脆把上林苑的地拿出来让百姓去种。刘邦一听,顿时怒了,上林苑是皇家园林,在他看来,萧何这是看上了自己的上林苑啊!于是一怒之下把萧何给下狱了。
后来,在一个卫尉的劝说下,加上刘邦认为萧何现在的名声并不是特别好,没有什么威胁了,于是就把他给放了出来。
刘邦晚年的时候,出现了太子之争,萧何与张良自然是站在刘盈这边,刘邦废立太子的想法破灭,但始终再也没有动过萧何。
太子刘盈即位后,萧何继续当丞相,只不过这时候的萧何已经年事已高,直到汉惠帝二年,由于年事已高,并且长期操持国务,萧何终于一病不起,最终病逝。



萧何死后,谥号“文终”,娶妻甘氏,封一品夫人,后袭封为酂侯,生子三,长子萧禄,次子萧同,幼子萧延。
萧何能够善终,其一是因为自身能力够强,并且是文官,其二还是因为他足够聪明,比起张良,他不仅能够善终,而且还能一直位高权重,这种智慧非一般人可比。

5. “汉初三杰”排名第一的萧何,智商为何还不如一个门客?


众所周知,史上最爱杀功臣的两个皇帝,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给人的感觉是,功劳越大,在刘邦眼里越是危险,所以“汉初三大名将”的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和楚王韩信,以及同样战功赫赫的燕王臧荼、韩王信,刘邦一个不留,全部让他们去见了阎王。
当然,有的是因为公开谋反被干掉的,算是活该。
张良是韩国贵族,他对刘邦的建议比较集中于外交、大战略,人事制度,继承人制度等传统贵族学问方面,对于细节不如他人。以学院为例子相当于名牌海龟担任院长助理,主管申报重大项目,决定高精尖项目的取舍,手眼通天而清贵,擅长顶层设计。



萧何是世袭小吏的高层,对于钱粮,人事安排非常精通,代表了帝国的中坚力量,是真正不可或缺的人才。相当于院长的学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业务精熟权利很大。



韩信是挖角挖来的土生学术新星,一个人战斗力顶整个学院。



陈平属于院长打手,善出阴招,能干黑活,特殊领域战斗力强,但是狗肉上不了正席。



里面萧何是最不可或缺的,没有其他人刘邦光有萧何和其他一帮弟兄,也能混到一方诸侯。
但是继续往上提升,建立一个新型社会体系,就需要张良这样能够认清贵族制度一去不复返的职业革命家。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汉初颍川父城人(今河南宝丰)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
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图谋恢复韩国,从事抗暴活动,结交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成。后更姓换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

“汉初三杰”排名第一的萧何,智商为何还不如一个门客?

6. 有着什么本事的萧何,能排行汉初三杰的第一?

在刘邦得到天下的过程中,无数忠臣名将的功劳厥功至伟,其中又以萧何、张良、韩信为甚,后人将这三位杰出的人才称为汉初三杰。在汉初三杰中,又以萧何为首。
关于这三个人的能力高低,也是后世学者和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汉初三杰的排名是萧何、张良、韩信,不过后两位大才的拥趸却常常提出异议,认为萧何的作用被高估了。


刘邦和萧何影视形象
的确,在以刘邦为第一视角的《高祖本纪》中,萧何出现的次数寥寥,从高祖沛县起兵一直到入关前,都看不到萧何的事迹,只有在入关后,萧何才第一次被重点提及。在萧何推荐了韩信后,萧何的存在更是稀少,这也是汉初三杰排名被人质疑的原因。


汉初三杰
不可否认,比起张良的运筹帷幄、指点江山,韩信的善用水势、出奇制胜外,主管后勤补给、物资调度、领地治理的萧何更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日复一日做着领导下发的工作。然而,如果当我们深入理解了他的工作内容,就会被他的真实才干所震撼,也会明白萧相国为何能成为三杰之首。
萧何在沛县救过刘邦,之后共同起兵当刘邦还在沛县无所事事,满街游逛之际,他就和萧何相熟了。大户出身的萧何无论是见识上还是能力上都高出刘邦一大截,常常凭借着自己的身份和财力对他进行帮助: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今日沛县
作为沛县最通晓法律的官吏,萧何的才华一直被人尊重,他的美名甚至传到了遥远的大秦朝堂之上: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请,得毋行。
刘邦落难逃到芒砀山时,聚集了百余人规模的武装力量。恰逢沛县县令打算响应号召起兵反秦,于是萧何、曹参便游说县令借助刘邦的力量,并且得到了县令的大力支持。正因如此,刘邦才有机会走上反秦第一线。


高祖斩白蛇像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沛县县令看到刘邦携带着声势浩大的势力,担心他不能为己所用,于是拒绝了刘邦进入县城,并且认为萧何等人是他的内应,打算诛杀他们。
萧家是当地大户,耳目众多,在得知消息后,萧何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带着自己的势力逃到县城外投靠刘邦,同时将县令的计划告诉了刘邦,这一举动避免了刘邦在起义初期被县令杀害,直接拯救了刘邦:
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毫不夸张地说,萧何堪称刘邦起兵初期最大的贵人。由于刘邦缺乏斗争经验,所以完全没有把沛县县令放在眼中。不过从沛县县令的举动来看,他并不是一个浑浑噩噩的傀儡,相反是一个政治经验十足的投机者。
作为秦朝任命的地方长官,沛县县令在目睹了当地各种势力蜂拥而起后,能够因势利导,果断抓住机会加入起义队伍,避免了成为起义者的靶子,这点可以充分体现他把握时机的能力和对局势的观察十分高明。
在得到萧何对刘邦的推荐后,沛县县令本打算收编这股势力,然而在刘邦抵达城下时,他又突然反悔,说明了两个问题:
首先,此时沛县的全部控制权仍然掌握在县令的手里,无论是拒绝刘邦进县城还是决定处死萧何,都从侧面反映出了他手中掌握着沛县的武装力量,而且这支力量对他十分忠心。

7. 汉初三杰,萧何没有军功,为何被刘邦排为第一功臣

1.举荐韩信。“萧何夜下追韩信”,没有萧何的举荐,成就不了后来的韩信。
2.稳住大后方。彭城之战,刘邦几乎全军覆没,可是在后面又“满血复活”,主要是靠萧何在关中为刘邦补充兵源和粮饷。
3.同乡之好。萧何和刘邦是同乡,很早之前就认识,当时萧何是县令,很赏识刘邦。
4.宰相之才。刘邦在外出征打仗,后方的一切事务都由萧何打理,帮他处理国务。只有后方稳定,刘邦在前线才可以无所顾忌。

汉初三杰,萧何没有军功,为何被刘邦排为第一功臣

8. 汉初三杰,萧何没有军功,为何被刘邦排为第一功臣?

刘邦将萧何排在第一功臣的位置上,诸将皆不满,刘邦说了两条理由,群臣皆服,莫敢再争。刘邦认为萧何居首功理由有二:其一、诸将皆猎狗,唯萧何是猎人,狗岂能与人争功?其二、诸将或一人或数人追随刘邦,萧何则是全族追随刘邦。两条理由一出,群臣惊怒交加,但是不得不佩服刘邦的理由无懈可击,于是萧何成了大汉开国第一功臣。

《史记.萧相国世家》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 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刘邦将萧何推到第一功臣的位置上,其帝王心术已臻化境,这样做至少有四条好处。其一、扬文抑武,打压武将的地位;其二、收买萧何的心,让萧何死心踏地为大汉效力;其三、报萧何的情义,毕竟当年萧何是刘邦的领导,现在却反过来了;其四、平衡武将们的心理,有利于论功行赏。刘邦将萧何认定为第一功臣,可谓公私兼顾,情理具备。
刘邦取得天下后,马不停蹄地收拾各路异姓诸侯王,在刘邦看来,武夫不足虑,智者须严防。武将们自然是武夫,智者则是萧何,如果萧何跟武将们联合,那么刘邦就有亡国之危!如果萧何始终支持刘邦,那么十个武将造反,刘邦也游刃有余的可以收拾。异姓诸侯王不足为虑,刘邦心中最大的两个威胁是萧何、韩信,对于韩信可杀,对于萧何却不忍杀。不忍杀的话,就只有尊其位,收其心。

分功已毕,刘邦赐萧何第一排位,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特权,身中七十余创的大将曹参排第二位。萧何父子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刘邦还多给萧何封了二千户食邑,以报答当年刘邦去咸阳服役时,只有萧何给刘邦了二钱银子做盘缠。后来刘邦两次对萧何动了杀心,但是总究不忍诛杀萧何,最终萧何得以善终。太史公评价:萧何为吏,文而无害。及佐兴王,举宗从沛。关中既守,转输是赖。汉军屡疲,秦兵必会。约法可久,收图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