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尽职调查多久出结果

2024-05-07 09:12

1. 公司上市尽职调查多久出结果

法律分析:一般1-3年。视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1-3年。尽职调查后对会公司整体作出判断,并出具上市计划,如果公司历史沿革没有大的问题,并且报告期内财务报表均能用的话,可尽快完成改制辅导,着手进行申报材料的制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四十四条 上市公司的股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上市交易。
第一百四十五条 上市公司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重大诉讼,在每会计年度内半年公布一次财务会计报告。

公司上市尽职调查多久出结果

2. 上市公司尽职调查需要多长时间

视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1-3年。尽职调查后对会公司整体作出判断,并出具上市计划,如果公司历史沿革没有大的问题,并且报告期内财务报表均能用的话,可尽快完成改制辅导,着手进行申报材料的制作。申报材料制作后,需要接受证监会的受理,初审,反馈,然后开始排队上发审会,这段时间一般要半年左右,视前面排队家数而定。所以一般最顺利也要1年左右,如果公司有重大问题要解决,或是财务报表不能用,那么3,4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可能的。扩展资料:尽职调查概述一、尽职调查的概念尽职调查又称谨慎性调查,是指投资人在与目标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经协商一致,投资人对目标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一个全面深入的审核,通常需要花费3-6个月时间。二、尽职调查的目的简单讲,尽职调查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融资方的情况只有通过详尽的、专业的调查才能摸清楚。1、发现项目或企业内在价值投资者和融资方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内在价值,往往会出现偏差,融资方可能高估也可能低估了企业的内在价值。因为企业内在价值不仅取决于当前的财务账面价值,同时也取决于未来的收益。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评估和考量必须建立在尽职调查基础上。2、判明潜在的致命缺陷及对预期投资的可能影响从投资者角度讲,尽职调查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因为任何项目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融资方过去财务帐册的准确性;投资之后,公司的主要员工、供应商和顾客是否会继续留下来;相关资产是否具有融资方赋予的相应价值;是否存在任何可能导致融资方运营或财务运作出现问题的因素。3、为投资方案设计做准备融资方通常会对企业各项风险因素有很清楚的了解,而投资者则没有。因而,投资者有必要通过实施尽职调查来补救双方在信息获知上的不平衡。一旦通过尽职调查明确了存在哪些风险和法律问题,买卖双方便可以就相关风险和义务应由哪方承担进行谈判,同时投资者可以决定在何种条件下继续进行投资活动。

3. 企业上市,尽职调查如何做

  与并购尽职调查不同的是,企业上市尽职调查的范围和内容是很清晰的,企业上市就是削足适履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比照要求,可以找到问题和差距,并为下一步行动方案的制定及是否引进专业中介进行更细致的尽职调查或正式进入上市准备工作打好基础。
    企业自身做尽职调查之前要对自己控制的业务板块进行初步筛选和判断,选定上市业务,这一点对多元化的企业尤其重要。选定要上市的业务板块后,须罗列出业务板块的主体分布,接着便可根据上市的标准和条件来做尽职调查了,主要从主体资格、独立性、规范运营、财务会计、持续盈利能力、募投项目等六方面出发。
    1、主体资格方面:上市首发管理办法要求发行人应当是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且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有限公司整体变更的业绩可连续计算),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要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3年内(报告期内)主营业务、董监高未发生重大变化等。对照上述标准,我们可以从公司成立及变更文件(包括不限于行政审批,工商登记、公司章程、验资报告等)、国家产业政策、历年财务报告等入手对业务分布的主体进行挨个摸底和排查,检查可能存在的重大瑕疵并对资产重组方向和上市主体进行初步选择和论证。
    2、独立性方面:即俗称的五独立,包括财务独立、业务独立、资产独立、人员独立及机构独立等五方面,企业需要从管理控制线、业务运作线、资产使用线、产权线出发对拟上市分布业务进行检查,检查可能存在的独立性缺陷,独立性缺陷主要存在于共享业务或资源领域,内部独立性问题可以通过内部重新分配和调整安排,而业务外部独立性问题需要企业在外部关系方面进行改进。
    3、规范运行方面:主要包括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违法违规等方面,规范运营考核的软因素很多,通常都可以突击弥补,因此,在调查中主要对一些硬伤,如:董监高任职资格、担保、重大资金占用、现金收支、违法违规等事项进行重点检查。
    4、财务会计方面:上市标准中最明确也是最硬的指标就是财务指标,对于运作规范、核算规范、业务简单的企业来说,这方面的调查是很好做的,只要把合并报表与同行、与上市标准比较,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但对业务复杂、核算基础差、运作不规范的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具,有时候需要借助外力完成,这是因为会计核算的专业性太强,对于核算基础差、运作不规范的企业来说,自身报表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水分(如税的问题,资产合法有效的问题,表外资产负债的问题,对会计政策的理解和使用问题等),很多公司甚至不能提供合并报表。即便是核算水平高、运作规范的企业,如果业务复杂的话,想要提供完整准确的报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拟上市企业需要进行业务剥离重组的时候。
    5、持续盈利能力方面:在实务中最难把握的问题之一就是持续盈利能力问题了,包括发审委都很难告诉你一个确切的标准,原因在于标准本身,其中发行人的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发行人的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存在客户重大依赖、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还算可理解,但其他可能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就太不好说了。这方面存在太多主观性,但企业可以选取一些行业标杆企业进行对照和把握。据说郭主席上台后有意淡化了对持续盈利能力的审核力度,但不管怎样,在IPO制度非市场化之前这个标准还是必须的,因为,审核制本身就有发审委背书的义务。
    6、募投项目方面:随着对新股“三高”(“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资金”)控制力度加大,对募投项目的审核会趋严,需要企业认真对待此方面的检查。这方面主要涉及到公司未来规划,需要在资金需求时点、量、投向等方面,在项目可行性、合法合规性、政策导向性、业务独立性方面进行细致的审视。
    当然企业所做的只能是初步尽职调查,目的是对企业上市的可能性和重大方面进行大致判断,碰到专业问题还是得交给专业人士去办,但企业自行先做的好处是可以胸中有数,不至于在重大问题上被专业人士忽悠。

企业上市,尽职调查如何做

4. ipo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重组和尽职调查

不是要求重组    是要求被重组方做尽职调查  一般产生在借壳的时候  比如说分众传媒借壳七喜那样  这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因为很多被借壳的公司为了达到借壳要求,会尽可能的粉饰自己的基本面,所以有欺瞒投资的可能性。

 
1.
发行人基本情况调查。发行人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改制与设立情况、发行人历史沿革
情况、发起人和股东的出资情况、重大股权变动情况、重大重组情况、主要股东情况、员工
情况、发行人独立情况、内部职工股
(如有)情况、商业信用情况。
2.
发行人业务与技术调查。发行人业务与技术调查包括:发行人行业情况及竞争状况、
采购情况、生产情况、销售情况、核心技术人员、技术与研发情况。
 3.
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调查。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调查包括:同业竞争情况、关联方及
关联交易情况。
 4.
高管人员调查。高管人员调查包括:高管人员任职情况及任职资格、高管人员的经历
及行为操守、
高管人员胜任能力和勤勉尽责、
高管人员薪酬及兼职情况、
报告期内高管人员
变动、高管人员是否具备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资格、高管人员持股及其他对外投资情况。
 5.
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调查。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调查包括:公司章程及其规范运行情
况、组织结构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运作情况、独立董事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内部控
制环境、业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会计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的监督情况。
 6.
财务与会计调查。财务与会计调查包括: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资料、会计政策和会计
估计、评估报告、内控鉴证报告、财务比率分析、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与销售毛利、期间费
用、非经常性损益、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
房地产、主要债务、资金流量、或有负债、合并报表的范围、纳税情况、盈利预测。
 7.
业务发展目标调查。业务发展目标调查包括: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历年
发展计划的执行和实现情况、业务发展目标、募集资金投向与未来发展目标的关系。
 8.
募集资金运用调查。募集资金运用调查包括:历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本次募集资金
使用情况、募集资金投向产生的关联交易。
9.
风险因素及其他重要事项调查。风险因素及其他重要事项调查包括:风险因素、重大
合同、诉讼和担保情况、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中介机构执业情况。

5. 企业上市,尽职调查如何做

  与并购尽职调查不同的是,企业上市尽职调查的范围和内容是很清晰的,企业上市就是削足适履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比照要求,可以找到问题和差距,并为下一步行动方案的制定及是否引进专业中介进行更细致的尽职调查或正式进入上市准备工作打好基础。
    企业自身做尽职调查之前要对自己控制的业务板块进行初步筛选和判断,选定上市业务,这一点对多元化的企业尤其重要。选定要上市的业务板块后,须罗列出业务板块的主体分布,接着便可根据上市的标准和条件来做尽职调查了,主要从主体资格、独立性、规范运营、财务会计、持续盈利能力、募投项目等六方面出发。
    1、主体资格方面:上市首发管理办法要求发行人应当是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且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有限公司整体变更的业绩可连续计算),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要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3年内(报告期内)主营业务、董监高未发生重大变化等。对照上述标准,我们可以从公司成立及变更文件(包括不限于行政审批,工商登记、公司章程、验资报告等)、国家产业政策、历年财务报告等入手对业务分布的主体进行挨个摸底和排查,检查可能存在的重大瑕疵并对资产重组方向和上市主体进行初步选择和论证。
    2、独立性方面:即俗称的五独立,包括财务独立、业务独立、资产独立、人员独立及机构独立等五方面,企业需要从管理控制线、业务运作线、资产使用线、产权线出发对拟上市分布业务进行检查,检查可能存在的独立性缺陷,独立性缺陷主要存在于共享业务或资源领域,内部独立性问题可以通过内部重新分配和调整安排,而业务外部独立性问题需要企业在外部关系方面进行改进。
    3、规范运行方面:主要包括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违法违规等方面,规范运营考核的软因素很多,通常都可以突击弥补,因此,在调查中主要对一些硬伤,如:董监高任职资格、担保、重大资金占用、现金收支、违法违规等事项进行重点检查。
    4、财务会计方面:上市标准中最明确也是最硬的指标就是财务指标,对于运作规范、核算规范、业务简单的企业来说,这方面的调查是很好做的,只要把合并报表与同行、与上市标准比较,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但对业务复杂、核算基础差、运作不规范的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具,有时候需要借助外力完成,这是因为会计核算的专业性太强,对于核算基础差、运作不规范的企业来说,自身报表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水分(如税的问题,资产合法有效的问题,表外资产负债的问题,对会计政策的理解和使用问题等),很多公司甚至不能提供合并报表。即便是核算水平高、运作规范的企业,如果业务复杂的话,想要提供完整准确的报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拟上市企业需要进行业务剥离重组的时候。
    5、持续盈利能力方面:在实务中最难把握的问题之一就是持续盈利能力问题了,包括发审委都很难告诉你一个确切的标准,原因在于标准本身,其中发行人的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发行人的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存在客户重大依赖、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还算可理解,但其他可能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就太不好说了。这方面存在太多主观性,但企业可以选取一些行业标杆企业进行对照和把握。据说郭主席上台后有意淡化了对持续盈利能力的审核力度,但不管怎样,在IPO制度非市场化之前这个标准还是必须的,因为,审核制本身就有发审委背书的义务。
    6、募投项目方面:随着对新股“三高”(“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资金”)控制力度加大,对募投项目的审核会趋严,需要企业认真对待此方面的检查。这方面主要涉及到公司未来规划,需要在资金需求时点、量、投向等方面,在项目可行性、合法合规性、政策导向性、业务独立性方面进行细致的审视。
    当然企业所做的只能是初步尽职调查,目的是对企业上市的可能性和重大方面进行大致判断,碰到专业问题还是得交给专业人士去办,但企业自行先做的好处是可以胸中有数,不至于在重大问题上被专业人士忽悠。

企业上市,尽职调查如何做

6. 公司为什么IPO?

白云之乡:谈点看法:
1)任何商品的存在,都是满足一部分社会的需求。公司股票上市,也是一种商品销售的形式,这种商品是满足社会资金的需求。
2)如同任何商品的销售,都是为了盈利一样。公司股票上市,也是为了盈利。股票上市的盈利模式,就是公司高溢价卖股票。所以通常,IPO的股票价格,都是溢价的。这不关道德,只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商业规律。
3)公司上市的招股书,就是公司高溢价卖股票的广告和宣传材料。为了顺利实现高溢价卖股票,公司要路演,要把公司最美好的前景展现在客户面前。如同其它商品的宣传存在虚假一样,总有一些不诚实的人,把一些虚假的东西也写进招股书。
4)如同销售任何其它的商品一样,公司股票上市要实现高溢价卖股票,也要选择地点和时间。如果选择的不好,就会得不偿失。通常在IPO时,绝大多数公司的原始股东,就把高溢价卖股票的钱赚到手了。例如,卖20%的股票,赚到80%的公司净资产。所以,以后即使公司的业务发展不顺利,或者市场不认可,价格过低。即使私有化退市,公司原始股东也是赚的。
5)作为证券的投资者,应该用客观的态度,看待公司股票上市。理解公司股票上市这种商业模式的盈利原理。不要用道德的标准,来要求上市公司。不要希望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为了投资者的利益。这种想法,是不符合商业市场的客观情况的。
6)由于公司上市高溢价卖股票这种商业模式,所以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盈利是不容易的。不然就不会有1赚2平7亏的股市规律了。其实,这个规律与社会的贫富分布规律是差不多的。只是由于大家每个月都发工资,不太感觉亏而已。只有与社会其他人的财富比较时,才会感觉到,
7)证券投资,是一项需要专业投资能力的事情,需要花比做实业更多的时间,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全面能力。如同其它的行业一样,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的,永远是属于肯于付出,坚持不懈,客观对待自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做到最好的人。 。。。。。。。。。。。。。。。。。 网友西湖涛:写的如下: 公司为什么IPO 投资就要买好公司这是大家一惯的想法,但现实总是很残酷的,称的上好公司的往往是沧海一粟,大多数的公司基本都是打酱油的。好公司基本都是不差钱的,所以IPO对公司来说基本没什么作用。因此投资者在挑选公司时如果从公司为什么IPO的方向来分析公司往往会看到另一番景象。 IPO原因:
2.一些国有企业,老总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年薪才10w。发现自己亏大了,于是准备让公司上市,美其名曰市场化,暗地里准备做低业绩准备mbo. 其他变形,国企准备市场化上市,改变公司经营业绩。
3.公司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和以后的再投入,靠自己的本钱基本不可能壮大,例如银行,地产,保险,所以上市基本是必然的选择。
4.集团公司下面的子公司上市,一方面可以打响公司的名声,一方面以后可以方便老总的集团公司融资或进行资本运作做准备。
5.一些少数不差钱的公司不上市。娃哈哈说上市就要给股东带来收益,信心不足所以不上市。个人觉得是借口,先解决和达能的股权纠纷,然后做大企业让女儿接班,傻子才上市。
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大多数公司基本上市就是为了圈钱,由此可见上市前的业绩往往注水,所以尽量不碰上市未满3年的公司。由于大多数公司基本不可能基业长青所以在购买时往往要采取捡烟蒂的方法来购买,然后到适当价格卖出。公司的发展往往是不确定的一些公司往往会发展到CEO也想不到的情况,因此这些公司往往是投资者选择长期投资理想标的,例如腾讯和格力,但笔者还没有想到如何在早期发现并判断它门,这些公司早期估值一般较低,所以这类公司往往是10倍股的集中地,需要投资者用心的发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