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经济及发展水平

2024-05-15 20:52

1. 扬州的经济及发展水平

国民经济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0.3亿元,是2007年1357亿元的1.94倍,年均增长1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美元;财政总收入500.96亿元,是2007年213.6亿元的2.35倍,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8.08亿元,是2007年85.7亿元的2.54倍,年均分别增长23.7%、26.3%;固定资产投资1476.18亿元,是2007年的2.06倍。三次产业结构从2007年的8.2︰56.4︰35.4调整到2011年的7.0︰54.3︰38.7。 
工业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69.7亿元,是2007年的2.47倍,年均增长16.2%;实现利润487亿元,是2007年的4.3倍,年均增长44%。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件、石油化工四大主导产业产值4058亿元,是2007年的2.56倍。“三新一网一书”产业产值18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6%。产值过亿元、十亿元、百亿元企业分别达1199家、115家和6家。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取得突破,上汽大众30万辆整车、玛切嘉利、中海造船、环洲船用材料、康博多晶硅一期、天威一期、晶澳二期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建筑业总产值1897亿元,是2007年的2.4倍,新获鲁班奖10项。 
服务业
  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017.9亿元,是2007年的2.12倍,年均增长14.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2007年提高3.3个百分点。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2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亿元,是2007年的2倍。旅游业总收入370.7亿元,是2007年的2.24倍。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16.8%。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130.6亿元,是2007年的2.84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是2007年的2.25倍、2.29倍,新增银行机构12家。 
农业
  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05.68万吨,比2007年增长27%,连续8年丰收。 
高效农业总面积17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2%,比2007年提高18.3个百分点。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实现县(市)全覆盖。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新认证“三品”品牌483个。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家,工商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940家。农业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74%。农村水利、农业开发、农业科研、粮食、农机、供销、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开放开发步伐加快。2011年,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2.48亿美元,是2007年的1.96倍。进出口总额突破百亿美元,其中出口73.23亿美元,是2007年的2.3倍。累计落户世界500强企业17家。新增4家省级开发区,市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773亿元,是2007年的2.5倍。累计开工建设亿元以上民资项目641个。台湾事务、外事、侨务和区域协作等工作在开放开发中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转型成效显著。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966亿元,是2007年的5.13倍;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8%,比2007年提高20.5个百分点。累计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7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是2007年的3.5倍、3.4倍。创成中国驰名商标29件。拥有省以上“两站三中心”219家,是2007年的7.3倍。获批省以上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42个,其中国家级基地5个。人才总量新增10万人。建成一批公共服务平台。节能减排扎实有效,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刚性考核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扬州的经济及发展水平

2. 扬州的经济状况在江苏大概排在什么位置?

江苏是中国古代吴越文化、长江文化、两汉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吴韵汉风之称。现对江苏省1个副省级城市(南京)和12个地级城市(扬州,徐州,苏州,镇江,淮安,常州,连云港,无锡,泰州,南通,盐城,宿迁)的各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拟出以下12种全方位的排名: 

1、最让全国人民心服口服的排名(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基础设施,城市环境,人文历史,文化底韵,现代化程度,经济发展程度,区位辐射,教育实力,科技发展等11个公认指标进行的排名):南京(全国第5),无锡(全国第13),苏州(全国第15),常州(全国第23),徐州(全国第36),扬州(全国第47),镇江(全国第49),南通(全国第53),连云港(全国第72),泰州(全国第75),盐城(全国第83),宿迁和淮安(

2、最具大城市优势的排名(各市主城区人口,不包括各县市人口排名):南京(580.38万人),苏州(280.75万人),无锡(280万人),徐州(220万人),扬州(185.13万),镇江(160.36万人),常州(130万人),淮安(103万人),南通(90万人),盐城(78.6万人),连云港(69.74万人),泰州(65万人),宿迁(28万) 

3、最能体现“人多好办事”这句真理的排名(各市总人口排名,包括各县市人口排名):徐州(910万人),盐城(795万人),南通(775万人),南京(680万人),苏州(598.85万人),淮安(517.68万),宿迁(515万人),泰州(497万人),连云港(490万人),扬州(487.19万人),无锡(482万人),常州(388.9万人),镇江(367.21万人) 

4、最美名远播的排名:(各城市在全国及世界知名度的排名):南京,苏州,徐州,扬州,无锡,连云港,镇江,常州,南通,泰州,盐城,淮安,宿迁 

在全国及海外知名度方面,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的南京,其历史馈赠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言而喻。其他城市方面,江南古城苏州,烟花三月的扬州,以及沉积了几千年秦汉文化的徐州在五湖四海之内也有着较大的知名度。 

5、最让苏南人津津乐道的排名(GDP总量排名):苏州(4450亿元),无锡(3350亿元),南京(2930亿元),南通(1820亿元),常州(1690亿元),徐州(1670亿元),盐城(965亿元),扬州(860亿元),镇江(840亿元),泰州(770亿元),淮安(580亿元),连云港(510亿元),宿迁(415亿元) 



6、最具未来发展潜力的排名(GDP增幅排名):南京(19.0%),苏州(17.6%),无锡(17.4%),常州(16.1%),南通(16.0%),徐州(14.6%),泰州(14.7%),扬州(14.7%),镇江(14.5%),盐城(14.2%),连云港(13.8%),淮安(13.6%),宿迁(13.2%)

3. 扬州的经济

 2014年扬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7.9亿元,增长11%,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市人均GDP突破8万元,达到82660元,这是扬州人均GDP第一次达省均,也是扬州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超省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5.19亿元,增长13.9%,增幅列全省第二;其中税收收入242.22亿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5255元,增长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0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0亿元,增长12.8%。建筑业总产值2760亿元,增长12%。获鲁班奖1项。高邮获“中国建筑之乡”称号。全市工业增加值、开票销售、入库税收分别增长13%、13%、12%。 2015年,扬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大关,达到4016.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3%,高于省均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1.9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11.97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62.94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6.1:51.0:42.9调整为2015年的6.0:50.1:43.9。2015年,扬州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75亿元,增长14.1%,增幅居全省第二位,高于省均3.1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速3.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74.67亿元,增长13.4%,增幅居全省第三位,高于省均3.3个百分点。 2015年,扬州代管的高邮市连续第9年(第66位)、仪征市连续第7年(第70位)荣膺全国百强县;高邮市跻身2015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在“百强榜”中位居第47位。高邮、仪征首次跻身2015年度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在“百强榜”中分别位居第69位、第87位2015年扬州邗江区、江都区、广陵区跻身全国百强区,在“百强榜”中分别位居第28位、第40位、第58位。其中,邗江区、广陵区比2014年上升1位,江都区和2014年一样。 2015年江都区、邗江区、广陵区跻身中国市辖区投资潜力百强,别位居第40位、第65位、第80位。 2014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连淮扬镇铁路扬州段率先开工,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扬州段基本建成。宿扬高速公路、沿湖大道开工建设,S203扬州段、S125仪征段建成通车,文昌路西延全线贯通。当年建成和在建干线公路总里程288公里、总投资23.6亿元,创历史新高。西部交通客运枢纽主体完工。高邮运东船闸、江都芒稻船闸扩建工程加快实施。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古运河等中小河流整治。仪征套闸除险加固等工程完工。 2015年推进宁扬城际铁路项目开工以及后山区的生态保护和有序开发。加快环邵伯湖大道、S352江都段、S331宝应段、S333高邮段、高邮界首运河大桥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新(改)建公办幼儿园10所。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任务。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所职教学校接受首批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验收。邗江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级评估。 扬州市区有高校5所,包括扬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扬州科技学院(筹)、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海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职校有,扬州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商务职业学校等 村级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新建市图书馆分馆3个。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木偶剧《胡桃夹子》等入选中国艺术节优秀展演剧(节)目。中国大运河申遗工作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隋炀帝墓考古发掘入选2013年全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扬州有2处世界遗产(其中1处正申遗中)中国大运河(扬州段、高邮段、宝应段)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扬州、联合南京、泉州等8座城市正在申报世界遗产中 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蝉联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城市社区“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建成率超过80%。   重要体育赛事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扬州)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赛(高邮)横渡高邮湖游泳赛(高邮)高邮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高邮、获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田协认可)仪征自行车公开赛(仪征)  高邮市运动会  观音山香会观音山香会起源于明代,兴旺于清代。据农历六月十九日是观音菩萨得道之日,这天观音山香火最为旺。亦为扬州最盛的庙香会。 春节旧时新年初一子时一过,便有人带上猪头三牲、香烛、鞭炮,赶到土地庙去烧头香。烧完香回家不再睡觉,等待天亮。天刚一放亮便天“财门”(大门),点燃香烛、鸣放鞭炮“接年”。接着晚辈起床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吃桔子和云片糕,叫“走大局”、“步步高”。然后吃早饭“汤圆和面条。早饭后,中青年人出门向街坊邻居拜年,家中备有香烟、瓜子、糖果、糕点等食物,由老年人接待来拜年的客人。中午不做新饭菜,吃除夕晚餐余下的饭菜,叫“隔年陈”(“隔年陈”有的一直吃到正月初四)。新中国成立后,烧香敬神之俗在不少家庭中已经不见,初一这天,有些单位举行团拜,人民群众还开展向烈军属拜年及各种文化活动。 清明节这天早晨,不少人家吃自制的烧饼,有的烧饼还和嫩柳叶和面做,说是吃了不生灾,此俗现今仍然可见。不少家庭还有清明上坟祭扫和踏青(野外郊游)的习惯。重阳节扬州人爱在重阳节登高祛邪。这天,不少人爬上平山堂、观音堂或文峰塔等高处,欣赏秋景,不出门登高的便在家以吃重阳糕象征登高。旧时每逢重阳节,作坊老板都要办酒请工人,席间每人最少两只螃蟹。工人们吃了重阳酒,更加劲地做工。旧有“吃了重阳酒,日夜不停手”之说。 扬州婚俗订婚:扬州习俗称订婚为“下茶”。订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称”稳亲”,是在男女尚年幼情况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现在自由恋爱,只要双方谈定了,男方请女方父母上门聚宴,便算是定婚。结婚:结婚选择“吉日”,旧时选黄道吉日,现在选在农历逢双(尤喜逢六,不选十四)的日子,或“五一”、国庆、元旦这些法定节日。迎亲前一天,新郎的兄弟等人到女家去发铺盖(嫁妆)。到了女家后,要先吃三道茶(甜茶、清茶、点心),然后发铺盖。铺盖中的马桶、脚盆由新郎弟弟挑。马桶(现改为痰盂)内放五子:子孙蛋(红鸡蛋)、红枣、染成红绿色的白果、莲子、花生、象征“五子登科”。箱子里除衣物外,还放有:为公婆做的孝顺鞋,为丈夫和小叔子做的新鞋,给姑子的手帕和给未来孩子做的“小狗鞋”。由新娘的舅父或弟兄背新娘上轿。花桥抬起后在门前转三转,女家向轿子泼水(示意新娘不要再留恋娘家)、撒筷子(预祝新娘快生贵子)。轿子回转,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跟着送亲。送亲人进门和新娘下轿后,要坐下吃三道茶。 奶奶经新正月,打的春,过了初五才下生。早就想到婆婆家拜年去,左捱右捱捱到落了灯。习惯在旧历新年元旦至初五,每天都吃宿菜,过了初五才有新烹调。第一次烹新味,名叫“下生”。女子离开娘家,路程远的,正月不许空房,于是必须捱到正月十八落灯以后,才能回去拜年。疼姑娘,害姑娘,大新正月不空房。明日叫姑娘写张押租贴,套房里代你们铺张床。嫁出门的女儿,正月间女儿、女婿双双回来拜年,不能让他们分宿,叫女婿写张租贴,以四个铜板作租金,便令他们同居。嫂子穷,无冬夏,姑子穷来有一嫁。将就些个吞婚做,怕的她要嫌姑爷岁数大。前三句说媳妇是家里人,女儿总有嫁的时候。姑娘大了把婆家,乾宅有不合婚的,草纸庚贴烧灰吃下肚,名叫“吞婚做”,就算定局。但是旧式做亲,女八字满天飞,男八字不出门,往往两家已做亲,女儿还不晓得丈夫年岁,等到晓得年岁相差太多,总少不了要咕咕唧唧。穿人新,穷断筋,不算身价算礼金。说明是个两头人,新剪做的天青衫子大红裙。前两句是骂一味喜欢穿新不惜物的人,与后文不是一事。后文是说穷人嫁女,既要多得礼金,又不肯使女儿居妾位。有钱的男子可以重婚,年龄虽大,只要有加倍的聘金,便可娶得处女。女儿在做亲时,议定过门后不与元室同居,算做“两头人”,结亲时也要穿天青衫子大红裙子,就不是妾。   季节节日春4月18日——5月18日 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暨万花会(中国十大城市旅游节庆品牌)夏6月15日——8月31日 “扬州的夏日”、农历6月19日 观音山香会秋9月26日左右 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冬12月31日 迎新年撞钟祈福活动   重要旅游节庆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扬州)中国双黄鸭蛋节(高邮)中国邮文化节(高邮)绿杨春早茶文化节(仪征)江都花卉节(扬州)  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它的存在至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它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至今还有很多古汉语词汇,以及一些生动的、有意思的口头语。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剧等。这些曲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的经济

4. 扬州市概况

你好,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1]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扬州下辖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3个市辖区和宝应县1个县,代管高邮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仪征市2个县级市。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又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的美誉[1]。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温泉名城。

5. 扬州未来发展趋势

  扬州未来5年的整体规划详情 2011-9-8 扬州网
  近日,我市未来5年发展情况详情已经和我们见面了,在这次整体的规划中,针对扬城目前现状为基础,各方面都已经考虑到了,力争将我们扬州打造成为一个与时俱进,国内一流的文明城市。至于更多详细的内容以及具体的规划详情就随小编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根据《扬州市城市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彰显特色”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科学管理为手段,通过加快路网建设、发展城市综合交通、精心保护古城、彰显城市特色等举措,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未来5年,“一体两翼”大扬州都市区格局将基本形成。东联西进,北拓南下,扩展城市空间。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35万。全面保持古城总体风貌  规划提出,推进传统民居修缮。充分调动民间投资改造传统民居的经济性,按照统一立面设计、政府适当补贴、居民自主修缮等原则,加强老城区传统民居的修缮速度,每年修缮不少于200户,老城区传统民居30%-40%得到修缮和维护,居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扩容提升瘦西湖景区。丰富完善万花园、宋夹城文化游览内涵,实施唐子城大遗址保护利用工程,建设相别路一线国际休闲度假集聚区、长春路一线文化休闲康体旅游产业带,开通扬州环城水上游览线,把瘦西湖景区打造成国际著名、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  
  保护性改造历史街区。继续推进东关街、南河下、仁丰里、湾子街等历史街区的改造和复兴,加快整治国庆路、渡江路、广陵路、甘泉路等四条古城干道街景;继续实施老城区盐商建筑的保护利用,重点修缮蔚圃、刘庄、周扶九住宅、岭南会馆、匏庐等一批古宅名居;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唐宋城大遗址城河体系和历史景观。 整治主城区旧街巷老小区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着力推进与市区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的项目建设,完成主城区内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环卫、公共健身、邻里中心、无障碍、公共停车场等便民设施的配套建设和改造,完成主城区内旧街巷的整治和1990年以前的老住宅小区整治,全面完成现有危旧房和老农贸市场改造任务,以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通过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含发放政策性购房补贴、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廉租住房(含发放租赁补贴)建设,结合城市危旧房改造,基本解决约2.2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约4.7万名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发展城市外围交通体系  根据规划,大力发展城市外围交通体系。沟通完善“一体两翼”联系通道,建成环古城、环主城区、环城高速的城市快速道路,健全完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层次分明的市区路网体系,打通交通“卡点”和“堵点”,全面提高道路畅通水平。抓紧实施苏中江都机场、京沪高速公路南延及长江公路大桥、扬州港“一港三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兴交通运输方式,按照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和融入长三角都市圈的要求,加快宁扬轻轨和沪泰宁城际铁路规划的编制,实施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淮扬镇铁路等轨道交通建设,着力打造半小时宁镇扬都市圈、一小时长三角都市圈的对外交通网络。  
  同时,加快构建城市快速通道。建成瘦西湖地下隧道,中心城区形成“三纵四横”快速路网规划方案,规划总长度为60公里,快速路与路网中主要道路相交时采取立体交叉。“三纵”为:润扬路、运河路、沙湾路;“四横”为:北环路、江阳路—施井路、扬子津路、沿江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瘦西湖地下通道和江都路延伸、开发路东延、运河南路南延、西三环连接、大学南路南延等道路,打通交通“堵点”、“卡点”,优化城区路网体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此外,进一步完善畅通市区路网。  
  古运河风光带加快建设  
  根据规划,深入开展城区水环境整治。加快建设茱萸湾至瓜洲古运河沿线30公里风光带,逐步搬迁沿河企业和居民住户,启动建设三湾湿地公园,重点改造南门外街,整治高旻寺周边环境,提升运河两岸景观,全线开通古运河水上游览线。  同时,通过截污、清淤等手段,显著提高城市河道水质,全面消灭劣ⅴ类河道,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明显改善沿岸环境景观,逐步满足人居环境需求。全面保护城市水系,将水环境整治与滨水绿地开发建设、城河历史再现相结合,与防洪排涝相结合,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供水安全性。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古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突显“古、文、水、绿、秀”的地方特色。 城市绿地增100万㎡/年  根据规划,“十二五”继续实施城市绿地工程。以古运河、城河水系和大运河构成滨河带状绿地网络,以沪陕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宁启铁路及城市道路构成沿路带状绿地网络,在展示历史城区格局的同时,有机联系各类公园绿地,确保每年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  
  合理布置相对均衡的市级公园和区级公园。规划在主城区建设市级公园7处,区级公园14个,专业类型公园9个(部分结合市级、区级公园设置),结合现状补充小型绿地(如街头绿地、小游园、游憩绿化带等)。  
  规划形成“两廊、两片”区域生态绿地格局。“两廊”是指沿邵伯湖、廖家沟、芒稻河等形成的南北生态廊道和沿仪扬河、夹江形成的东西廊道;“两片”是指北洲与北山生态区,由特色农业生产区构成。 东联西进 北拓南下  
  全面推进广陵新城建设。充分利用沿河滨江优势,高标准推进城市cbd核心商务区建设,重点完善细化cbd建设规划,加快建成“京杭之心”、“商业水街”等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启动“扬州外滩”开发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信息服务业基地和广陵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城市发展新地标。  
  积极实施开发区新城建设。策应沿江开发战略,加快推进“两城”(南部临港新城、开发区二城)、“两园”(扬子津科教园、港口物流园)建设,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开发区整体配套功能,加快建设“扬州智谷”,大力推进“三新一网一书”产业发展。  
  加快提升新城西区建设。按照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要求,继续完善新城西区城市功能,重点打造大型商业休闲和文化娱乐健身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商贸、房地产、会展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努力集聚人气。  
  重点实施片区建设。积极实施蜀冈生态新区、蒋王片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汊河、瓜洲、湾头的规划建设,重点打造朴席、杨庙、甘泉、槐泗、泰安、李典六个卫星镇,加快推进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力推进“八老”改造  
  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全力推进老城区、老小区、老宿舍、老宅子、老庄台、老校舍、老厂房、老街巷等“八老”改造,着力提升旧城形象。  
  重点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对大学路以西、邗江路以东、南绕城公路以北,四望亭路至念四桥路、平山堂西路以南的西部区域和古运河以东、京杭大运河以西、江阳路以北、漕河路以南的东部区域内的105个“城中村”进行全面改造,加快企业“退城进园”步伐。  
  有序实施街景整治。重点加强新老城区交接处、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河道沿线的景观塑造,加强文昌路、扬子江路、江阳路、友谊路、文汇路、大学路、江都路、运河路、淮海路、南通路、泰州路、盐阜路一线的城市景观设计,有重点分路段逐步改造沿街建筑立面,做到免维护;同时加强对沿街新建建筑的规划管理。

扬州未来发展趋势

6. 扬州近几年的发展?

 扬州工业综合实力较强,在江苏省内仅次于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南通,列第六位。扬州工业已形成以汽车船舶、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三大产业为支柱,以“三新”产业为特色的发展格局。扬州农业发展同样迅猛,扬州已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与1978年相比,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109倍、130倍、54倍和86倍。
   一、国民经济保持增长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0亿元,增长14%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400元。财政总收入266.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4.8亿元,分别增长24.6%和2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0亿元,增长32.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80元,分别增长15.5%和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工业加快集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518亿元、增加值900亿元、利税270亿元,分别增长35.5%、17%和22.7%。石油化工、汽车船舶、机电装备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38%。“三新”产业产值213.7亿元,增长38.4%。完成工业投资710亿元,增长41.3%。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1个。顺大多晶硅、实友化工、诚德钢管二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值超10亿元以上企业15家,其中50亿元企业1家。宝胜集团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2个。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建筑业总产值1012亿元,增长26%;获鲁班奖两项。
  服务业质态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15.1%。扬州港口、石化和公铁水等重点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实施《“数字扬州”2010行动计划》,启动无线宽带等8个项目建设。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签约入驻企业20家。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55亿元,增长19.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亿元,增长24.9%。成交额亿元以上市场48家,新增老字号连锁店、加盟店130家。来扬境内外游客1875万人次,旅游收入199亿元,均增长20%以上。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37.7亿元,增长29.3%。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1551.9亿元和889.4亿元,分别增长23.8%和18.5%。市工艺美术集团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6家服务业集聚区跻身省级行列。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四项补贴”3.53亿元。粮食总产269.4万吨,连续第五年获得丰收。畜禽、水产及蔬菜稳定增长。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0.4万亩、设施农业面积5.1万亩,新建规模项目410个;高效农业园区达391个,进园企业(大户)4923个。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新引进项目50个。7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161.6亿元,增长21%。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检测,新增“三品”品牌53个。水利、农业开发、粮食流通、供销、农机、气象等工作得到加强。
   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市直工业、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深入推进,12家企业改制取得积极进展。市政公用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投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做好企业上市工作,3家企业申报材料已报证监会,1家通过审核;1家企业在境外上市。农村税费、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767个。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推开。邗江泰和、高邮汇通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挂牌营业。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制订并实施推进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全市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50项、高新技术产品24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65.9亿元,增长49.7%。分别在京沪陕举办“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推介会,签订科技合作项目80个。新增省级以上“一站两中心”13家。首个国家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落户我市。南京大学-扬州光电、化工研究院和扬州中科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加快建设,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投入使用。启动“百千万人才强市双行动计划”,10名高层次人才获得省专项资助。我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双资利用持续增长。开展多形式招商推介活动,成功举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强化跟踪督查和配套服务,促进项目落地、投产达效。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22个。全年协议利用外资50.7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7.2亿美元,分别增长48.5%和50.7%。外贸出口45亿美元,增长38%。外经营业额1.85亿美元,增长23%。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9亿元,“八区二园”主营收入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6%,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注册资本385亿元,增长51.6%。新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35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0个。新增中小企业担保机构5家,注册资本2.39亿元。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和区域协作等工作在扩大开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7. 扬州的未来发展趋势

  扬州未来5年的整体规划详情 2011-9-8 扬州网
  近日,我市未来5年发展情况详情已经和我们见面了,在这次整体的规划中,针对扬城目前现状为基础,各方面都已经考虑到了,力争将我们扬州打造成为一个与时俱进,国内一流的文明城市。至于更多详细的内容以及具体的规划详情就随小编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根据《扬州市城市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彰显特色”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科学管理为手段,通过加快路网建设、发展城市综合交通、精心保护古城、彰显城市特色等举措,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未来5年,“一体两翼”大扬州都市区格局将基本形成。东联西进,北拓南下,扩展城市空间。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35万。全面保持古城总体风貌  规划提出,推进传统民居修缮。充分调动民间投资改造传统民居的经济性,按照统一立面设计、政府适当补贴、居民自主修缮等原则,加强老城区传统民居的修缮速度,每年修缮不少于200户,老城区传统民居30%-40%得到修缮和维护,居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扩容提升瘦西湖景区。丰富完善万花园、宋夹城文化游览内涵,实施唐子城大遗址保护利用工程,建设相别路一线国际休闲度假集聚区、长春路一线文化休闲康体旅游产业带,开通扬州环城水上游览线,把瘦西湖景区打造成国际著名、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  
  保护性改造历史街区。继续推进东关街、南河下、仁丰里、湾子街等历史街区的改造和复兴,加快整治国庆路、渡江路、广陵路、甘泉路等四条古城干道街景;继续实施老城区盐商建筑的保护利用,重点修缮蔚圃、刘庄、周扶九住宅、岭南会馆、匏庐等一批古宅名居;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唐宋城大遗址城河体系和历史景观。 整治主城区旧街巷老小区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着力推进与市区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的项目建设,完成主城区内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环卫、公共健身、邻里中心、无障碍、公共停车场等便民设施的配套建设和改造,完成主城区内旧街巷的整治和1990年以前的老住宅小区整治,全面完成现有危旧房和老农贸市场改造任务,以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通过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含发放政策性购房补贴、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廉租住房(含发放租赁补贴)建设,结合城市危旧房改造,基本解决约2.2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约4.7万名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发展城市外围交通体系  根据规划,大力发展城市外围交通体系。沟通完善“一体两翼”联系通道,建成环古城、环主城区、环城高速的城市快速道路,健全完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层次分明的市区路网体系,打通交通“卡点”和“堵点”,全面提高道路畅通水平。抓紧实施苏中江都机场、京沪高速公路南延及长江公路大桥、扬州港“一港三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兴交通运输方式,按照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和融入长三角都市圈的要求,加快宁扬轻轨和沪泰宁城际铁路规划的编制,实施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淮扬镇铁路等轨道交通建设,着力打造半小时宁镇扬都市圈、一小时长三角都市圈的对外交通网络。  
  同时,加快构建城市快速通道。建成瘦西湖地下隧道,中心城区形成“三纵四横”快速路网规划方案,规划总长度为60公里,快速路与路网中主要道路相交时采取立体交叉。“三纵”为:润扬路、运河路、沙湾路;“四横”为:北环路、江阳路—施井路、扬子津路、沿江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瘦西湖地下通道和江都路延伸、开发路东延、运河南路南延、西三环连接、大学南路南延等道路,打通交通“堵点”、“卡点”,优化城区路网体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此外,进一步完善畅通市区路网。  
  古运河风光带加快建设  
  根据规划,深入开展城区水环境整治。加快建设茱萸湾至瓜洲古运河沿线30公里风光带,逐步搬迁沿河企业和居民住户,启动建设三湾湿地公园,重点改造南门外街,整治高旻寺周边环境,提升运河两岸景观,全线开通古运河水上游览线。  同时,通过截污、清淤等手段,显著提高城市河道水质,全面消灭劣ⅴ类河道,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明显改善沿岸环境景观,逐步满足人居环境需求。全面保护城市水系,将水环境整治与滨水绿地开发建设、城河历史再现相结合,与防洪排涝相结合,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供水安全性。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古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突显“古、文、水、绿、秀”的地方特色。 城市绿地增100万㎡/年  根据规划,“十二五”继续实施城市绿地工程。以古运河、城河水系和大运河构成滨河带状绿地网络,以沪陕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宁启铁路及城市道路构成沿路带状绿地网络,在展示历史城区格局的同时,有机联系各类公园绿地,确保每年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  
  合理布置相对均衡的市级公园和区级公园。规划在主城区建设市级公园7处,区级公园14个,专业类型公园9个(部分结合市级、区级公园设置),结合现状补充小型绿地(如街头绿地、小游园、游憩绿化带等)。  
  规划形成“两廊、两片”区域生态绿地格局。“两廊”是指沿邵伯湖、廖家沟、芒稻河等形成的南北生态廊道和沿仪扬河、夹江形成的东西廊道;“两片”是指北洲与北山生态区,由特色农业生产区构成。 东联西进 北拓南下  
  全面推进广陵新城建设。充分利用沿河滨江优势,高标准推进城市cbd核心商务区建设,重点完善细化cbd建设规划,加快建成“京杭之心”、“商业水街”等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启动“扬州外滩”开发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信息服务业基地和广陵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城市发展新地标。  
  积极实施开发区新城建设。策应沿江开发战略,加快推进“两城”(南部临港新城、开发区二城)、“两园”(扬子津科教园、港口物流园)建设,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开发区整体配套功能,加快建设“扬州智谷”,大力推进“三新一网一书”产业发展。  
  加快提升新城西区建设。按照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要求,继续完善新城西区城市功能,重点打造大型商业休闲和文化娱乐健身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商贸、房地产、会展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努力集聚人气。  
  重点实施片区建设。积极实施蜀冈生态新区、蒋王片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汊河、瓜洲、湾头的规划建设,重点打造朴席、杨庙、甘泉、槐泗、泰安、李典六个卫星镇,加快推进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力推进“八老”改造  
  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全力推进老城区、老小区、老宿舍、老宅子、老庄台、老校舍、老厂房、老街巷等“八老”改造,着力提升旧城形象。  
  重点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对大学路以西、邗江路以东、南绕城公路以北,四望亭路至念四桥路、平山堂西路以南的西部区域和古运河以东、京杭大运河以西、江阳路以北、漕河路以南的东部区域内的105个“城中村”进行全面改造,加快企业“退城进园”步伐。  
  有序实施街景整治。重点加强新老城区交接处、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河道沿线的景观塑造,加强文昌路、扬子江路、江阳路、友谊路、文汇路、大学路、江都路、运河路、淮海路、南通路、泰州路、盐阜路一线的城市景观设计,有重点分路段逐步改造沿街建筑立面,做到免维护;同时加强对沿街新建建筑的规划管理。

扬州的未来发展趋势

8. 扬州城区的面积

扬州城区面积约640平方公里(含广陵区、邗江区部分、江都区部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