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2024-05-18 11:37

1. 浦东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浦东新区是上海市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以西的一块三角形地区,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浦东新区面积53344平方千米,2001年末户籍人口165万人由于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浦东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上海老市区。
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开放为上海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开放,浦东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惊人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浦东,依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享有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得益于率先改革开放的先发效应,以及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
2002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了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工程,这是继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以后又一世纪性工程。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2260公顷规划面积中,浦东有1390公顷,占六成多,其中,杨浦大桥、上海船厂——北外滩、十六铺——东昌、南浦大桥4个重点开发区域总规划改造用地90公顷中,浦东占到了58%,达400公顷。以此为契机,浦东将现有工厂、企业、码头进行全面的功能置换。包括在江边建设大片的亲水绿地,在沿江地区建造高品质的都市型景观住宅,在沿江周边建设休闲、旅游、娱乐设施,以此形成沿江开发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梯级格局。

浦东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2. 浦东的是怎么发展的?

浦东新区是上海市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以西的一块三角形地区,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浦东新区面积533.44平方千米,2001年末户籍人口165万人由于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浦东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上海老市区。
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开放为上海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开放,浦东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惊人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浦东,依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享有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得益于率先改革开放的先发效应,以及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
2002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了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工程,这是继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以后又一世纪性工程。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2260公顷规划面积中,浦东有1390公顷,占六成多,其中,杨浦大桥、上海船厂——北外滩、十六铺——东昌、南浦大桥4个重点开发区域总规划改造用地90公顷中,浦东占到了58%,达400公顷。以此为契机,浦东将现有工厂、企业、码头进行全面的功能置换。包括在江边建设大片的亲水绿地,在沿江地区建造高品质的都市型景观住宅,在沿江周边建设休闲、旅游、娱乐设施,以此形成沿江开发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梯级格局。

3. 浦东开发的历史?

  上海浦东发展历程:
  1980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头版发表文章《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八分之一强,全国第一;出口总产值占全国四分之一强,其中本市产品占60%,创汇之多,居全国第一位;财政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六分之一,上缴国家税利占中央财政支出三分之一,上缴之多,居全国第一位……;但上海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人均道路面积最少、缺房户比重最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报道在上海引起强烈反响,上上下下对改造上海、振兴上海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寻找上海新的发展方向,从80年代开始,上海从东进(浦东)、南下(以金山石化为核心的南部),北上(江湾、吴淞和宝山一带)等三个不同的方向,展开深入研究, 80年代中期,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率先提出开发浦东,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赞同,上海的思路开始集中到了东进上面,开发浦东成为大家的共识,而且思路从最初考虑把浦东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第二产业的扩散地,转移到了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上来。
  1990年3月28日至4月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带队,对浦东进行专题调研,并迅速形成《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仅11天后的4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即在上海大众汽车投产仪式上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 随后,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 
  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标志着浦东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16年精心谋划,16年坚实步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2009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新浦东雄踞东海之滨、杭州湾畔,内连扬子江、外眺太平洋,面积1210平方公里,占全市五分之一左右。常住人口412万。经济 总量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 浦东开发始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功能不断得到显著的提升,特别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要素如陆家嘴金融城、外高桥港区、洋山深水港和浦东空港都聚集于此。浦东还荟萃了先进制造业、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要素。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来临,5.28平方公里的场馆区有3/4位于浦东,浦东作为其主场馆的所在地,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人文精神提升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链接:
浦东新区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oElRvDUNOwpdaGeD9yLAQ8OM4ncGN5jvYoYaG5YxSyrudHVpSXzXts7K6zdb9BTebvW3V-Oqaje5CWoia4v50eU-u_hyNZt4VPP5t8RpiAMx_J7C2ukRIqrEpK4-lpikvZSEo6eM-G8nzwlpPlfa#reference-[2]-288686-wrap

浦东开发的历史?

4. 浦东的变化

上海的浦东开发区一直被人们誉为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传奇”。

  它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开发区,比深圳晚了10年;开发时,中国正逢经济的重大转折,国际舆论对它投怀疑票;它基础差,与大上海繁荣的外滩一江之隔,却是农田遍布。今天,它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利用这个节点,我们重新回顾浦东在开发伊始的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想法和做法。

  赵启正,曾任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上海市副市长、上海浦东新区第一任党工委书记及管委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作为浦东的第一代建设者,他向记者重新讲述了浦东的前世今生及浦东开发中那些鲜为人知的事。

  忘不了的烂泥渡路

  没开发前的浦东是上海的落后城区,几乎没一个能看上眼的建筑,当时的小陆家嘴地区有条路叫烂泥渡路,每逢暴风雨就“水漫金山”,家里家外积水积到膝盖。许多油罐啊,危险品仓库啊都放在浦东了。

  浦东当时的最高建筑,一是5层的救火观察楼,还有就是民国初年的一处陈氏旧居。

  浦东新区成立之时,东方明珠刚开始打地基,能看到唯一的一个较高的楼就是黄浦江边的港务局大楼。你出去看一圈回来,鞋底下沾的全是土,请外宾吃饭找不到一个像样的饭店。

  当时浦东新区筹委会是在原来的黄浦区文化馆办公,没有食堂,我们就借对面东方医院的食堂吃饭。办公地方不够了,就在文化馆上加盖了一层。

  当初浦东那条水漫金山的烂泥渡路就是现在的银城路,现在路的北段一边是金茂大厦,一边是东方明珠电视塔,路的南段是美丽的滨江园,路东是巍然屹立的楼群和世纪大道,路西是滨江大道滨江花园,这儿已成了美不胜收的所在。

  1990年决定开发浦东

  中国改革开放并没有外国的经验可以直接借鉴。上海的GDP曾经占到中国总GDP的1/6,如果一开始就在上海开发特区或新区,一旦失败了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深圳的特区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果,也为其他后继的特区和新区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邓小平同志选择在1990年决定开发浦东。

  上世纪80年代,世界已经形成了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国要在世界经济舞台占一席之地,需要有几个强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去代表中国与世界对话。

  美国有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欧洲有伦敦、法兰克福,英国国土面积虽然不大,但除了伦敦还有爱丁堡是它的金融中心。

  我们有个开发浦东的口号,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虽然听起来只是句口号,但它是有道理的。把上海建设成面向国际的经济城市,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上海很早就在全世界声名远扬,曾经是远东第一大都会,面对东北亚和东南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当代它处于“亚太经济走廊”的中点,是亚太海空航线的要冲,又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事实上,也选择了其他地方,在浦东之前有五个特区,最近又有天津滨海新区。

  当时上海也面临一个选择,是开发浦东呢?还是改造浦西旧城区呢?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1972年在他的《日本列岛改造论》里有这么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他说东京的城市布局是比较落后的,但是改造一个旧东京要比建造一个新东京要多花9倍的钱,可惜,在东京没有像浦东那样的一块地方。上海的浦西,历史上就是没有全面规划的,道路设计不合理的例子到处可见,选择在上海市区的旁边建一座新城区,同时带动改造旧市区是极其正确的。

  浦东和市区一江之隔,建好足够的桥和地道就连成了一片。世界上许多名城有一条河流穿城而过,河的两岸都是发达的。浦东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珍贵的宝地。

  以陆家嘴的功能设定为例,在开发初始就定位为打造一个集中国与世界、现在与未来相融合的国际金融贸易区,上海新标志城区。按照这个功能设定,在具体操作时,就考虑了中外设计家的结合,在城市规划设计时采用世界各国的设计理念和特色,采用国际竞争的方式进行规划。

  你说的“筑巢”,可以理解为基础设施建设,你说的凤是指“投资者”了。当时,从全国看,也有筑巢凤不来的情况,要让中外投资者的思想和你共鸣,才有好效果。这不是靠你对他如何客气,不是好饭、好茶所能达到的。让投资者充分理解浦东开发的前景和上海在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地位是最重要的。

  上世纪90年代初,修建道路的时候,有些农民并不支持,他们习惯了农村生活,但也有农民放鞭炮表示欢迎。纵观上海历史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是经过四五代才完成的,但浦东约三分之一的面积要在10年内就完成城市化。这里面有很多难题,首要的是帮助失地农民的就业和适应城市生活。

  浦东绝对不是上海的浦东,而是全国的浦东,世界的浦东。也就是说吸收世界的智慧,世界的资金,世界的技术,世界的经验。

  浦东开发是一首雄壮的交响曲,它的总谱是邓小平谱写的,指挥是党中央和上海市委,我们有幸成为大乐队的演奏员。

  开发浦东是最令我激动、也令我努力工作过的事业,的确是有许多想法变成了现实,浦东在我心中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浦东和时代相联系,孙中山的东方大港之梦不能实现,因为那时中国栖身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之外,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中国人民的理想才能实现。我们欣逢了这么一个伟大时代。

5. 什么时候提出,发展上海浦东的?

1990年2月邓小平提出发展上海浦东。
1990年2月,邓小平对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事宜时说,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
3月,邓小平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又说:“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源。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邓小平的意见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1990年4月,浦东开发开放启动。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及有关浦东开发开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浦东开发开放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扩展资料:
回顾邓小平同志在浦东开发开放背后的战略思考,大致可以梳理出以下脉络:
1、深层的经济原因。
当时,深圳等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大胆改革和探索,对后来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产生了持续和深远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体制转轨尚不彻底,宏观调控的效率优先,经济发展出现了大起大落”,到1988年,出现了经济运行过热,通货膨胀加速,财政赤字扩大等问题。
2、政治上的触发动因。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西方国家不仅在舆论上诬蔑我国“停止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与“压制人权”,更是从经济上采取贸易保护、投资限制、高新技术封锁以及金融控制等方面的制裁。
1990年4月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是打破国际社会对我国采取的经济封锁和政治攻击所采取的一项有力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理论和道路的方向性选择。
3、国际经济分工的推动。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面临重要机遇:新科技革命带来经济全球化,世界性产业结构大调整,形成全球性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发达国家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方向,跨国公司把眼光投向已经顺利执行改革开放路线、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市场潜力丰厚的中国。
但同时,周边国家与地区也加大了开放与引资步伐,这就意味着在吸收国际游资和产业转移上存在着激烈竞争。通过浦东开发,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为国外投资者创造更宽松、更有利的投资环境,是应对周边地区竞争、进一步加速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邓小平与上海改革开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邓小平关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思考

什么时候提出,发展上海浦东的?

6. 上海浦东有什么变化

开发开放10多年来,浦东新区城市综合功能迅速提升。以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深入推进功能开发。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集聚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内的36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证券、期货、产权等要素市场的集聚辐射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59家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境内60%以上,证券交易所成交额占境内的80%,上海产权交易所交易规模居国内第一。外高桥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港区联动”取得突破,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物流等功能不断拓展,海港与空港的口岸功能和枢纽功能逐步增强。经济总量、销售收入、税收总额占国内15家保税区的一半,集装箱吞吐量达1200万标箱,占全市2/3左右,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重要口岸和物流枢纽。金桥出口加工区先进制造业能级和研发服务功能继续增强,中外总投资超过110亿美元, 其中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达90多个。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90亿元,销售收入1500亿元。“聚焦张江”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以微电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和创意产业等为核心“一江三桥”高科技产业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快速提升,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1.6%,集聚浦东的中外研发机构达到161家,8000多名归国留学人员在浦东创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微电子产业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投资总额占国内的1/2左右,8英寸晶圆生产线达到9条,产能约占国内的60%

7. 什么时候提出,发展上海浦东的?

1990年2月邓小平提出发展上海浦东。
1990年2月,邓小平对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事宜时说,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
3月,邓小平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又说:“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源。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邓小平的意见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1990年4月,浦东开发开放启动。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及有关浦东开发开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浦东开发开放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扩展资料:
回顾邓小平同志在浦东开发开放背后的战略思考,大致可以梳理出以下脉络:
1、深层的经济原因。
当时,深圳等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大胆改革和探索,对后来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产生了持续和深远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体制转轨尚不彻底,宏观调控的效率优先,经济发展出现了大起大落”,到1988年,出现了经济运行过热,通货膨胀加速,财政赤字扩大等问题。
2、政治上的触发动因。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西方国家不仅在舆论上诬蔑我国“停止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与“压制人权”,更是从经济上采取贸易保护、投资限制、高新技术封锁以及金融控制等方面的制裁。
1990年4月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是打破国际社会对我国采取的经济封锁和政治攻击所采取的一项有力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理论和道路的方向性选择。
3、国际经济分工的推动。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面临重要机遇:新科技革命带来经济全球化,世界性产业结构大调整,形成全球性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发达国家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方向,跨国公司把眼光投向已经顺利执行改革开放路线、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市场潜力丰厚的中国。
但同时,周边国家与地区也加大了开放与引资步伐,这就意味着在吸收国际游资和产业转移上存在着激烈竞争。通过浦东开发,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为国外投资者创造更宽松、更有利的投资环境,是应对周边地区竞争、进一步加速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邓小平与上海改革开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邓小平关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思考

什么时候提出,发展上海浦东的?

8. 浦东近年来有什么发展?

开发开放10多年来,浦东新区城市综合功能迅速提升。以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深入推进功能开发。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集聚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内的36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证券、期货、产权等要素市场的集聚辐射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59家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境内60%以上,证券交易所成交额占境内的80%,上海产权交易所交易规模居国内第一。外高桥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港区联动”取得突破,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物流等功能不断拓展,海港与空港的口岸功能和枢纽功能逐步增强。经济总量、销售收入、税收总额占国内15家保税区的一半,集装箱吞吐量达1200万标箱,占全市2/3左右,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重要口岸和物流枢纽。金桥出口加工区先进制造业能级和研发服务功能继续增强,中外总投资超过110亿美元, 其中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达90多个。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90亿元,销售收入1500亿元。“聚焦张江”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以微电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和创意产业等为核心“一江三桥”高科技产业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快速提升,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1.6%,集聚浦东的中外研发机构达到161家,8000多名归国留学人员在浦东创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微电子产业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投资总额占国内的1/2左右,8英寸晶圆生产线达到9条,产能约占国内的6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