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新产品发布新闻稿

2024-05-05 13:27

1. 保险新产品发布新闻稿

新闻稿发布方面的技巧1、新闻稿不用特别多,关键要有质量,一般来说,在日常推广当中,保持一周一篇新闻稿的投放量就可以,遇到新品推广、促销推广、市场活动等事件可增加1-3篇。2、新闻稿发布媒体的数量新闻稿发布的频率和数量,都是看企业的推广需求,品牌日常公关,一周一篇新闻稿,一篇新闻稿投放10-30家网站都可以,媒体投放的越多,肯定媒体可见度就越高,预算充足可以多投放些媒体。这样新闻媒体的稿件创意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3、新闻稿发布的时间新闻稿发布的时间点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有的行业人士认为新闻稿发布的时间点都差不多,其实是有一定的技巧可循的。例如,周五下午更新的文章,会在页面上停留到下周一;早上10点以前发布的文章被媒体记者采编的可能性比较大;做频首或者首页推荐的文章最好在上午推荐上去,因为很多网站都是每天更新。4、新闻稿发布的媒体及版块投放要与媒体的目标人群相符,新闻稿发布要发布在文章内容相关的频道或版块。媒介匣专注做新闻营销,软文发布,各大知名网丶站应有尽有。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新产品发布新闻稿

2. 保险公司的产品发布会流程

个人简历、求职申请表、身份证、毕业证(有学位证更好)、离职证明、户口本、银行卡方法/步骤一、外勤人员入职因为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主要采取的是个人寿险销售模式,所以保险公司需要大量的外勤销售人员。然而,保险公司也不是人人多可以进的,需要各方面条件符合公司的相关规定(因公司而异),但总体会比内勤人员入职条件宽松。一般要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25-35岁为宜,没有语言障碍,本地人或者人脉资源较广者优先。首先,通过各种渠道应聘保险公司的外勤人员,需要填写一份求职登记表,并附上个人简历,公司人管岗位或者督导岗位人员初步审核后,会邀请参加创业说明会,在这个会议上将会明确告知你保险是什么,你将会从事的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你需要做什么,能够获得什么等内容。你可以根据你的了解再次决定自己是否愿意并且适合从事。然后,公司会通知你参加公司的新人班,并向缴纳公司培训费(因公司而异,大约100至200元),新人班的主要内容大概是介绍公司、介绍行业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代理人考试辅导。不过目前的代理人考试不再是以前由保险行业协会统一组织了,而似乎改由保险公司自己做了。参加了代理人考试,获得代理人资格证书,才算是初步获得了入职资格。通过代理人考试的将有权利和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合同,然后参加岗前训练班(有些公司是参加完岗前训练班才会签订代理合同)。签订合同时一般需要缴纳500元风险保证金(如果没有销售误导等不良行为的,解除代理合同时可以退还)。最后是岗前训练班,这个培训主要是讲解一些该公司的主打产品及销售技巧,和强化训练。完成以上所有训练才算是正式加盟了该家保险公司,成为一名销售外勤人员。二、内勤人员入职保险公司内勤人员主要负责培训、业绩辅导、营销计划等工作开展的人员,享受公司五险一金的正式编制人员。保险公司内勤人员的入职是按照正规企业的招募流程完成。条件相对较高。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技术岗位要求相关专业毕业。一些大型保险公司愿意招募没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而一些小型保险公司或者某些公司急缺某岗位的,一般要求具有寿险相关工作经验。首先需要递交个人简历,填写求职申请表,经HR审核后通知面试,一般面试需要至少5次:用人机构HR,机构总经理、分公司HR、分公司分管总、分公司总经理都要逐一面谈(具体次数因公司和临时安排而定)。各级领导都通过之后,HR会通知你提供相关资料,准备入职。入职资料包括: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学位)复印件、户口复印件(有些公司不需要)、离职证明(应届生除外)、体检报告(自费体检,项目规定)等。最后就是签订劳动合同,目前保险公司的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个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内资公司使用较多,一般三年一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资公司使用较多,不需要续签合同。和保险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就算是正式入职,进入试用期,参加新员工培训。三、管理人员入职这里所指的管理人员是属于保险公司中层领导。这种层级的人员在保险行业一般是不会面向社会招募的,基本上都是圈内推荐。流程也同样是按照内勤人员招募的流程操作。END注意事项这里所指的保险公司主要是人寿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外勤人员和内勤人员没有优劣之分。因为价值取向不一样,所以没有利益冲突。反而因为分工协作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求职者需要根据自身条件酌情选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3. 保险公司销售新型产品

您好!请您充分认识分红险,投资连结险,万能险等人身险新型产品的风险和特点:一,如果您选择购买分红险产品,请您注意以下事项:分红水平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如果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保险公司才会将部分盈余分配给您。如果实际经营成果差于定价假设,保险公司可能不会派发红利。产品说明书或保险利益预测书中关于未来保险合同利益的预测是基于公司精算假设,不能理解为对未来的预期,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二,如果您选择购买万能险,请您注意以下事项:万能保险产品通常有最低保证利率的约定,最低保证利率仅对账户中资金。您应当了解万能险的费用扣除情况,包括初始费用、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手续费、退保费用等。您应当要求销售人员将万能险账户价值的详细计算方法对您解释。万能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您要承担部分投资风险,保险公司每月公布的结算利率只能代表一个月的投资情况,不能理解为对全年的预期,结算利率仅针对投资账户中的资金,不针对全部保费。产品说明书或保险利益测算书中关于未来保险合同利益的预测是基于公司精算假设,最低保证利率之上的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不能理解为对未来的预期。如果您选择灵活缴费方式的,您应当要求销售人员将您停止缴费可能产生的风险和不利后果对您解释!三,投资连结险的分红也是不确定的,风险比较高,客户要承担全部投资风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公司销售新型产品

4. 最新产生的保险产品

许多人自认为保险公司会骗人。现实生活中,确实保险公司会拿了那些上飞机的客户的钱,因飞机没有掉下来,而不把这些钱还给坐好了飞机客户。但这些客户都是自愿被保险公司骗走钱的!综观4.5韩国空难和大连的5.7,正由于70%的人怕钱被骗而没有买航意险,结果人的生命真的分文不值,得不到保险上的分文理赔。而有些客户虽然也没有买航意险,但以前他们都曾经给保险公司骗过,但他们就得到了保险公司及时的理赔!空难引发理赔思索百姓投保理念存四大误区2002年05月17日15:22:46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中国民航连续发生两起空难,这两次空难中,平安保险在紧急启动急难援助计划、特别是与国际著名的急难援助机构SOS合作提供海外急难援助的同时,也对由此引发的话题进行了总结。平安保险市场总监潘宏源认为当前百姓的保险理念存在四个误区。保险意识亟待提高据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结果:“4·15”空难中,在北京购买机票的21名国内乘客无一人购买航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购买率为零;只有两名国航机组人员,分别投保了一份人身险和一份财产险;“5·7”空难中,根据目前最新的统计资料,103名遇难乘客只有45人购买航意险,购买率只有43.6%;平安、太保等所有保险公司个人寿险的客户数量总共大概为30个左右。潘宏源认为,两次空难的低投保率表示百姓缺乏风险防范的观念,这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人均5-7张保单、航意险购买率95%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反映百姓的保险意识亟待提高。长期以来,大家习惯于把手中的闲钱存进银行,或者投入股市炒股,对保险这一保障、投资工具没有充分的认识。保险生态有待改善潘宏源认为,在当前国内保险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中,还有些人对保险业务员抱有一种错误的偏见。他们认定,凡主动前来向自己介绍和提供服务的业务员,目的都很明确———“赚我的钱”,于是便对其产生戒心和敌意。这实际是对保险这种让客户免于风险恐惧、今日为明日规划的营销方式的巨大误解。不久前,航意险遭到某些人的诘难,把它贬之为保险公司赚昧心钱的“摇钱树”,是暴利买卖。虽然中国保监会出面郑重声明,这一诘难没有事实依据,但其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不容低估。两次空难,航意险购买率如此之低,与近期“航意险暴利”的聒噪可能有一定关联。实际上,保险公司开发、销售航意险本是国际惯例,其根本目的就是为广大航空旅客提供更加充分可靠的保险保障。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可以使身故者的亲人和家庭多得到一份保险赔偿,也可使身体致残者多得到一份残疾保险金。产品结构待优化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一些针对少儿、妇女、老人等弱势群体的险种往往更为畅销,潘宏源认为,这暴露了客户选择保险产品的不合理之处。比如,在“5·7”空难中遇难的王先生于1997年4月份在长春为其子投保了5份少儿险,随后为其爱人投保了人身保险5万元,而恰恰没有给自己投保。保险公司在最短时间内为其做好了少儿险豁免赔案,豁免保费1万余元;同日,保险公司查实,遇难的一名北京旅客李女士于1997年为她刚出生的孩子投保了25份少儿险,年交保费9000元。保险公司将根据保单的规定豁免其应缴纳的剩余10年的保险费,共计9万元,而孩子仍将享有各项保险利益,但她自己却没有为自己购买任何保险。很可惜的是,王先生、李女士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身故,给家庭经济带来的损失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这两个例子说明,中国客户购买保险还存在着一些理念上的偏差:究竟为谁买保险?潘宏源介绍,因为主要经济来源者往往都面临着比较大的职业、健康、意外等方面的压力与风险,在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者往往是投保的主要对象。这样,一旦出现任何意外失去这个支柱,维持家庭生活、保证孩子学习等基本家庭需求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潘宏源认为,人们购买保险产品时一定要认识到,购买保险是每一位投保人对自己和家人,甚至更多是为家人准备的一份关爱和责任。意外附加险需加强潘宏源还认为,目前客户购买保险时,存在一种过于追求投资、理财等功能的倾向,对规避风险的最初目的认识不够。这两次空难事故中意外险的投保比例低就是一个明证。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意外事故的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10.37%,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的第二号“杀手”。工业意外、交通意外无时不在威胁人们的安全。潘宏源介绍,意外险具有参保年龄广、保障范围宽、保费低廉、无差别费率等特性。国际上的一般情况是,主险和意外险的购买比例是1∶5,假设购买20万元的主险,那么一般附加购买的意外险的保额在100万元左右。潘宏源最后说,正是因为客户的保险理念有各种各样的偏差,才更应该重视对客户投保理念、知识、技能的培育,确保保险业健康、稳健、高效的发展。(17C1)中华工商时报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5. 保险公司投保的产品

代理公司的代理人与保险公司代理人最大区别:代理人受雇于保险公司,为其所受雇的保险公司推销保险产品,而保险经纪人受雇于投保人(保险客户),不仅可以横向比较各公司条款优劣,还可以根据投保人情况,为其量身定做。其中在为企业定做保险计划后可作为企业代表向各个保险公司进行招标;保险经纪公司不受险别的限制,既可以安排非寿险和寿险,也可以安排再保险,在个人险中涉及包括责任险、信用险、投资险、健康险、财产险(汽车房地产)、意外伤害等在内的所有险种,经纪人可根据客户的风险情况,为其设计保险方案、制定保险计划。60%的风险通过保险方式进行规避,其余风险需要通过非保险的方式进行管理。如果保险业是销售柜台的话,保险代理人就像是站在一个特定产品前的专职推销员,而保险经纪人则是帮助你采购保险产品的秘书或顾问。他不偏向于任何一个产品,而是完全根据顾客需求,选择同类产品中最适合消费者的。一.产品项目多1、多家保险公司产品可供参考与选择,车险、卡式意外险合一经营,可以一站式购买,一次解决您所有保险相关需求,方便又有效率。2、风险可以分散,尤其是主寿险及高额保单,可以分散投保,通过多家的产品搭配组合,也更能满足您的保险需求,保费更加优惠。3、个公司产品相互比较,为您挑选最有利的产品建议方案,免去您一家一家比较的麻烦,快速又有效率地完成您的投保方案,给家人最好的风险保障。二.服务质量好1、服务品质高,代理公司为保险公司节省大量行销成本,回馈在往后每年的续期利益上,让代理人更重视保单继续率,从而加强对已成交客户的长期服务与照顾。同时各家保险公司的竞争式服务,也使客户获得更好更合理的服务品质。2、服务稳定性高,代理公司重视保单的继续率,对于代理人的考核要求倾向人性化,除非重大不良性为,否则代理公司基本上不开除代理人。而且代理公司自身的经营理念是长期经营,因此客户的服务更加有保证。3、多一家代理公司做免费服务,服务质量更全面,您透过代理公司买保险,除了代理人及保险公司为您做服务外,还有代理公司全体内外勤同仁来为您多做一层服务。三.理赔效率高1、理赔立场客观,可以完全站在您的立场来为您争取最佳的理赔结果,不用担心因自身领保险公司薪水而不敢和保险公司据理力争您应有的理赔权益。2、理赔力度更强,透过代理公司用法人立场来为您争取理赔权益,尤其在理赔灰色地带,代理公司更可以以合作公司的强大立场来要求保险公司作出合理的让步与重视。3、理赔专业知识强,代理公司内设有理赔专业人员,可以为客户的理赔权益,争取更有利的条件,如同卖汽车的不一定会修汽车一般,卖保险的人未必就懂得理赔法律条款,但是透过代理公司的专业理赔人员必定能争取到最好的理赔权益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公司投保的产品

6. 2019各保险公司的新产品什么时候出台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9月6日,备受市场关注的人身险新规正式出台,保监会官网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和《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表示:坚持“保险姓保”,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是第一位的;对包括分红型保险、万能型保险和投资连结型保险在内的新型保险产品强化监管。而如何强化监管?会否一刀切?如之前传言所说引“6000亿元”万能险退市?《通知》明确政策将平稳实施,给市场以明确预期,引导部分保险公司逐步调整业务结构,避免“急刹车”,形成现金流风险。但不符合要求的保险产品,2017年4月1日前应当全部停售:五、各公司应严格执行《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6〕22号)有关规定,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和相关认定标准做好产品预期存续时间的评估工作。(一)自2017年1月1日起,对于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变额年金保险产品,应按照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定义要求进行评估和报告。(二)自2017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不得将终身寿险、年金保险、护理保险设计成中短存续期产品。(三)自2017年1月1日起,对于附加万能保险和附加投资连结保险等附加险产品,应单独评估该产品的预期存续时间,并判断其是否属于中短存续期产品。六、保险公司董事长和总精算师应切实加强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资本管控和业务规划等工作,应根据公司资本实力等因素合理确定中短存续期产品的保费规模。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年度保费收入应控制在本条所要求的限额以内。(一)自2016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保费收入应控制在公司最近季度末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的2倍以内。(二)对2015年度中短存续期产品保费收入高于当年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2倍的保险公司,自2016年1月1日起给予公司5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保险公司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保费收入应当控制在基准额以内。基准额=最近季度末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2+(1-0.2t)×(2015年度中短存续期产品保费收入-2015年末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2),t=年度-2015,年度范围为2016年至2020年。(三)保险公司所销售的预期60%以上的保单存续时间在1年以上(含1年)3年以下(不含3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年度保费收入,2016年应控制在总体限额的90%以内,2017年应控制在总体限额的70%以内,2018年及以后应控制在总体限额的50%以内。(四)自2019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年总规模保费收入的比重不得超过50%;自2020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年总规模保费收入的比重不得超过40%;自2021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年总规模保费收入的比重不得超过30%。(五)对中短存续期产品违反限额要求的保险公司,中国保监会将按规定要求,对相关公司采取停止部分或全部新业务等监管措施。八、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对于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保险产品,应当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中国保监会此前印发的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为准。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对文件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坚持“保险姓保”,提升人身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功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促使人身保险公司不断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进一步发展风险保障类和长期储蓄类业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1、再次提高人身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水平我们在人身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中将保险金额与保费或账户价值的最低比例要求由105%提高至120%,该风险保障水平已是世界较高水平。此次,我们进一步将人身保险产品主要年龄段的死亡保险金额比例要求由120%提升至160%,该风险保障要求超过美国、欧洲、亚洲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保险监管部门要求。2、下调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根据市场利率下行情况,将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下调0.5个百分点至3%,高于评估利率上限的人身保险产品报中国保监会审批,防范利差损风险,同时增强保险公司未来履行合同义务的能力。同时,为保持产品之间的平衡,鼓励发展风险保障类业务,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评估利率维持3.5%不变。3、对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提出比例要求继续保持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的管控,同时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在公司业务结构中的占比提出了明确的比例要求,要求自2019年开始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不得超过50%,2020年和2021年进一步降至40%和30%,给市场以明确预期,引导部分保险公司逐步调整业务结构,避免“急刹车”,形成现金流风险。4、进一步完善中短存续期产品监管政策将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纳入中短存续期产品的规范范围,要求保单贷款比例不得高于现金价值或账户价值的80%,对附加万能保险和附加投资连结保险进行单独评估,防止保险公司通过投资连结保险、保单贷款、附加险等方式规避中短存续期产品监管政策。5、完善产品设计有关监管要求要求保险公司不得将终身寿险、年金保险、护理保险设计成中短存续期产品,坚持上述产品的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属性。要求保险公司合理确定各项产品费用收取,对于利润测试结果显示新业务价值为负的产品不接受审批和备案。6、强化总精算师责任明确总精算师的履职要求和报告义务,进一步强化总精算师的责任,对于履职不到位的总精算师给予取消资格等严厉处罚,切实发挥总精算师在公司产品精算管理中的关键作用。新规出台,明年开门红后,行业保费与投资规模或下降新规规定不符合要求的保险产品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受规模限制与结算利率下降的影响,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明年将显著下降。而监管层预期的影响是,万能险等人身保险产品定价利率和负债成本将逐步回落,产品激进定价和高结算利率行为将受到显著遏制,业务结构将逐步优化,保险公司盈利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下一步,保监会还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强化对万能险等人身保险产品的监管力度,严守风险底线。“加快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发展,要求保险公司要姓‘保’,防止大股东把保险公司变成融资平台。”

7. 怎样看待保险新产品上市

它把吸收民众资金变成合法化集资,借鸡生蛋。推出的项目不是人人都适用,但是信誉好有保障而且比存银行有效用!
 有的险种确实很不错。低风险还有高收益。保障的功能又存在。
推出新产品说明市场在这个方面存在空白,在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

怎样看待保险新产品上市

8. 怎样看待保险新产品上市

近年来,保险资金运用政策出现较大变化,监管比例、投放领域、监管方式都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类似这种制度性革命,已经构成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险企用结构经济学看待保险资金运用政策新政,构建多层次资产配置体系,将有利于保险投资结构的稳定和优化。当前,我国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承保能力过剩,承保利润下降。为此,保险人转向注重从保险资金运用中取得收益,争取投资利润。保险资金运用的结果,使保险人获得了平均利润,而被保险人也以低费率方式享受到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是资金运用盈利的基础。稳健的资金运用,应该首先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在此基础上努力追求资金运用的收益性。险资新政给险企更多投资自主权2012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推进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颁布了一系列资金运用新政,为保险资金运用松绑,给保险公司更多的投资自主权。保险投资新政的出台,大大拓宽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对于转变保险公司盈利模式、提升保险资金运用收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险资新政扩大固定收益证券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债券品种特别是信用品种投资范围,允许保险公司投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创新型固定收益品种,信用品种配置比例有所放宽。险资新政简化了基础设施审批流程:过去保险公司投资于基础设施要到保监会报备,与其说是报备,实质上是审批制,从报备到审批合格需要一年时间的情况屡见不鲜。过去也不仅仅是流程问题,基础设施有许多具体的指标,对企业做一个债权计划,对偿债主体的经营指标有非常严格的限定,担保也有诸多限制。如果债权计划需要商业银行担保,担保主体要求为全国股份制上市银行。新政出台后,担保方式更加多元化。放宽股权投资范围:原来保险公司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限定于三个行业,新政出台后,放宽对保险公司投资PE的条件要求,提高了保险公司可投资比例,增加了能源、资源、现代农业、新型商贸流通行业的投资。表面上看,现在保险公司投资PE仅限于七个行业,但实际上保监会的行业划分并不属于标准的行业划分,很多行业都可以归结为能源、资源、现代农业、金融、汽车、医疗等,于是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开放金融产品投资:开放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等金融产品的投资。保监会规定,信托产品只能是集合信托,不能是单一信托,除了保险公司外,必须有其他购买方购买。但这个问题并不难以解决,保险公司可以将10亿的信托计划卖出100万用于规避单一信托限制,因此集合信托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变得非常宽泛。提供风险对冲工具:保险公司可以参与金融衍生品及股指期货交易,对风险头寸进行套期保值,降低组合风险。现在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率掉期,将浮动收益产品变为固定收益产品。第二部分是汇率掉期,国内保险公司这部分需求量较大,这是由于保险公司所有的负债几乎都是人民币,到境外投资必然会出现汇率敞口。第三部分是股指期货,关于融资融券、国债期货业务,允许保险公司参与到证券公司融资的过程中去。拓宽境外投资市场及投资品种:进一步开放境外市场投资,可投资的市场范围包括25个主要发达国家和20个新兴市场;投资品种覆盖权益、固定收益、不动产、基金、PE、REITs等大类品种;允许投资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对冲,保险公司保费的15%可以投资到境外市场。允许投资创业板股票:促进保险业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使得保险公司能够分享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成果。促进保险资管双向开放2013年,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重启保险资管产品试点,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一对一”定向资产管理产品和“一对多”集合产品,投资人从保险业内拓展到业外,投资范围也从传统的固定收益拓展到权益投资。保险公司可以以专户的形式,令银行将部分资产委托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可以发行产品,由其他机构或个人进行管理。过去保监会虽然允许保险公司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但是成立公司后并不是什么业务都可以开展,存在牌照管理。有的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初只可以投资于股票,有的公司可以投资于债券但仅限于担保债,有的公司不许投资于基础设施,有的公司不许进行PE投资,事实上对业务进行了分类。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可能只能做十几项业务中的几项,想要开展其他业务则要到保监会进行认证,获取牌照。此次新政保监会对牌照获得的条件进行了简化。按资产规模来看,85%保险公司都有自身的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都会将自身的保费资产委托给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在新政推出之前,保监会放松了一些,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承接自己集团以外的保险公司委托的资产。2013年,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公司将资产委托给证券公司、基金等投资机构。保险公司认为,在可以把自身资产委托给其他公司进行管理的同时,也应当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外部其他公司的资产,因此此次新政扩大了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委托与受托业务范围,允许保险资管受托业外资产。2013年保监会与证监会联合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办法》,支持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公司,可以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保险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保险集团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保险机构。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作为股东发起一个基金公司在证监会领取牌照从事公募业务,也可以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直接到证监会申请牌照。多层次监管比例框架形成2014年,保监会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市场化改革。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对保险投资管理的监管比例和监管方式进行重大改革,重新定义大类资产,将保险公司投资资产划分为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类金融资产五大类。整合各类监管比例,设立大类资产监管比例和集中度监管比例,同时设立风险监测比例,形成多层次监管比例框架。过去在每一个品种当中,保监会有众多的比例管理,担保、无担保债券、股票等等资产有诸多比例限制,此次对资产按大类划分为五类,设立大类监管比例,在比例中具体的小的比例由保险公司自行调节。试点存量保单投资蓝筹股:启动存量保单投资蓝筹股试点,允许部分持有历史存量保单的保险公司设立独立账户进行封闭式管理,由保险公司根据资产负债情况自主决定投资比例对蓝筹股投资实施逆周期资产认可标准。保险新政使得开展全面的资产配置成为可能,保险投资新政为保险资金开展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多的基础投资工具,从传统公开市场投资拓展到基础设施、股权、不动产等另类投资以及境外投资和金融衍生品交易,使保险公司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配置成为可能。保险新政颁布后,保险公司加大了创新产品投资力度。保险新政颁布以来,保险公司投资策略是抓住保监会政策放开的契机,加快创新产品和新渠道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创新类金融产品、投资性房地产的投资。到去年底,非传统投资占比到达8.57%,增长非常迅速。构筑保险投资结构的革命性框架在经济学研究中,结构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它以经济结构为主体,同时包含经济与资源环境及社会结构的适应性。经济结构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横向的空间结构,包括地区结构、国际结构,在发展中国家,还包括城乡结构等;另一个是纵向的以产业结构为核心的生产价值链,主要是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和金融结构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分配结构和流通结构包含在上述横向和纵向的经济结构之中,结构经济学研究强调经济发展中的非均衡和结构转换。用结构经济学看待保险资金运用政策新政,会得出以下观点:一、多层次资产配置体系,大大有利于保险投资结构的稳定和优化。保险公司不仅要在传统的公开市场领域发掘优秀资产进行配置,而且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性和灵活性的优势,在基础设施、非上市股权、不动产及金融产品等另类投资领域进行资产配置。从中长期来看,国内经济转型导致宏观基本面持续疲弱,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从影响利率走势的通货膨胀看,总需求疲弱,通胀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大幅上升的概率很低,宏观基本面对固定收益市场将形成中长期的支撑。保险机构应从中长期配置角度出发,把握配置时机。尽管中国经济总体趋势向下,但权益市场仍有重要的结构性机会。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符合政策导向和经济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新兴行业仍可能稳步增长甚至是快速增长,保险机构应当抓住经济结构转型的重大机遇,在保持权益仓位整体稳健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低估值及符合经济转型方向的行业,努力发掘投资机会。保险公司需要从战略上考虑配置期限长、安全性好、收益率高的投资资产来弥补配置传统资产的缺陷,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股权投资力度。应抓住国家经济转型和国企改革的战略机遇,获取优质战略资产。保险公司开展基础设施和股权投资要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和调结构的国家战略,打通保险资金和实体经济的联系,支持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长期资金的优势,创新运用债权、股权、股债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有效提高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收益能力。夹层投资的收益特征符合保险资金匹配需求。优先股等夹层投资不仅可以使保险资金获得较高的回报,同时还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夹层投资具有持续稳定的回报,不需承担股权投资方式的收益波动风险。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沉淀大量的长期资金,需要长期、稳定回报的需求与夹层投资的资金特征相匹配,相比现有期限较短的信托、理财产品,保险资金可以提供10年期以上的融资。二、运用金融衍生品投资提高资产配置效率,改善保险投资结构的内在活力。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金额的不断增长以及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我国保险公司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投资理念,但是始终摆脱不了投资收益率低下的困扰。这主要表现为: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不高,保险业务部门和资金运用部门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不能在资产负债匹配的高度上制定保险资金运用的策略,使资金运用与保险公司的资产战略配置要求相脱节;和保险资金运用相配套的人才储备不足,诸如精算师、高级会计师和国际律师等高精尖端人力资本相对缺乏,制约了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发展效率。多元化投资虽然可以降低资产整体风险,但不能消除市场波动风险,金融衍生品可作为直接、有效和低成本的资产管理工具直接对冲市场波动风险。目前保险机构已经开展利率互换、外汇远期等衍生品交易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保险机构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只限于套期保值、锁定收益或锁定资金价格,金融衍生工具在保险资产管理和配置方面的作用还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三、抓住偿付能力监管的核心,构筑保险投资结构的革命性框架。在监管意义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受实际资本额、投资收益、责任准备金、资产与负债匹配、经营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经营中,保险公司如果急于扩大市场份额,不计成本地拼抢销售渠道,导致大量的利差损、费差损出现,就会使保险公司亏损,偿付能力受到影响。如果投资状况较好,承保亏损则通过资金运用的收益赚回来;如果投资收益不好,要用投资收益抵偿承保亏损就比较困难。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去年工作会上提出,将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及不动产债权计划等产品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引导支持行业进行产品创新和机制创新。将研究建立贯穿保险资金运用全过程的偿付能力约束体系。将设立保监会资产负债匹配监管委员会,强化资产负债管理的硬约束,相对弱化比例监管,督促公司加强负债管理,提高资产负债匹配水平。简言之,“放开前端,管住后端”是保险监管改革的总体思路,也是今年以来保监会加快转变资金运用监管方式,旨在把监管工作重点由开放渠道转变为风险监管,切实把防风险放在监管工作更为突出位置的法宝。“放开前端”就是要减少行政审批等事前监管方式,把风险责任和投资权交给市场主体。“管住后端”从狭义角度看,就是指事后的偿付能力监管,运用资本手段,实现对资金运用的约束。随着保险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保险的净利润必然呈下降的趋势甚至出现亏损。资金运用就成为保险公司的生命线,其效益不仅成了利润的主要来源,有时甚至还要用来弥补保险业务经营的亏损。同时由于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作为主要资产业务的资金运用业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作为主要负债业务的保险业务。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