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史

2024-04-30 07:15

1. 中国农业发展史

第一节 原始农业与粗放农业阶段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二、粗放农业阶段 

到了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黄河中下游人口持续繁衍,逐渐成为中原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商、周王朝相继在这里建立了强盛的国家。夏、商、周属奴隶制时代,历时1300多年。这个时期的农业按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处于粗放农业阶段。 
第二节 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社会制度上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农业生产方面则开始了由粗放农业向精耕农业的转变。由于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主要农业区在秦岭和淮河以北,全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黄河流域,因此,本节着重阐述北方地区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精耕细作农业传统的奠基 

中国农业最显著的特别就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制度之上,以提高土还生产率为目的的精耕细作。这一特点的发生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二、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在春秋战国开始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逐渐形成。
三、北方传统农业的发展 

公元2世纪末,黄巾大起义使东汉王朝濒于瓦解,各地义军乘势而起,中国从此进入了分分合合、混战不已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频、政局动荡、人口逃亡、耕地荒废,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战乱所造成的人口大迁徙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农业文化的交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民族逐步卷入以种植业为主的洪流中来。由于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传统农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秦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来考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一,农业生产工具: 
1,木石器:夏商西周使用木制的耒耜,石刀,蚌镰等. 
2,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西汉普遍使用,秦汉传到岭南,西域. 
3,犁耕法:春秋出现牛耕,战国推广,西汉普遍使用耦犁,出现二牛一人犁耕法,唐发明曲辕犁. 
4,灌溉排水工具:三国马钧发明翻车;唐朝出现筒车.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是手工业工具) 
5,播种工具:西汉使用耧车 

二,水利: 
1,先秦:夏朝已经有原始水利;春秋时已经有邗沟;战国有都江堰,郑国渠.2,汉:西汉六辅渠,白渠,文帝,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3,三国:魏在淮河流域兴修许多水利工程,蜀维护都江堰; 
4,五代十国:吴越修筑钱塘江海塘; 
5,唐朝:在黄河,长江流域开灌渠. 
▲(秦的灵渠;隋,元的大运河以航运为主) 

三,农作物: 
母系氏族:半坡种植粟,菜,麻;河姆渡种植水稻. 
商朝:黍,稷,麦,稻,桑,麻;西周包括了后世大部分作物. 
秦汉:西域传入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 
南朝:小麦种植开始推广,水稻栽培技术提高. 
唐朝:吐蕃种植青稞,小麦,荞麦,豌豆,蔬菜种子传入西藏. 
北宋:粟,麦,黍,豆从淮北传到江南,两广;越南传入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茶树在福建和长江中下游广植 
南宋:太湖流域盛产稻米;棉花种植从闽粤扩展到江淮. 
明朝:江南双季稻,岭南三季稻;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传入我国;桑 ,麻,棉广泛种植,棉布成为人民主要衣料. 

四,畜牧业: 
母系氏族:半坡:猪,狗,牛,羊,鸡;河姆渡:猪,狗,水牛. 
商朝:猪,狗,牛,羊,马 
北魏:《齐民要术》介绍禽,畜和鱼类饲养. 
唐朝:吐蕃饲养牦牛,马,猪,独峰驼;靺鞨放牧猪群 

五,耕地,粮食,人口 
隋唐:大量垦荒,粮食布帛增多,人口增长,唐玄宗时是太宗时的近3倍. 
清初100多年里,耕地增40%以上,人口高速增长.

中国农业发展史

2. 中国农业发展史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二、粗放农业阶段 

到了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黄河中下游人口持续繁衍,逐渐成为中原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商、周王朝相继在这里建立了强盛的国家。夏、商、周属奴隶制时代,历时1300多年。这个时期的农业按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处于粗放农业阶段。 
第二节 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社会制度上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农业生产方面则开始了由粗放农业向精耕农业的转变。由于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主要农业区在秦岭和淮河以北,全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黄河流域,因此,本节着重阐述北方地区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精耕细作农业传统的奠基 

中国农业最显著的特别就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制度之上,以提高土还生产率为目的的精耕细作。这一特点的发生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二、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在春秋战国开始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逐渐形成。
三、北方传统农业的发展 

公元2世纪末,黄巾大起义使东汉王朝濒于瓦解,各地义军乘势而起,中国从此进入了分分合合、混战不已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频、政局动荡、人口逃亡、耕地荒废,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战乱所造成的人口大迁徙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农业文化的交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民族逐步卷入以种植业为主的洪流中来。由于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传统农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秦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来考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一,农业生产工具: 
1,木石器:夏商西周使用木制的耒耜,石刀,蚌镰等. 
2,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西汉普遍使用,秦汉传到岭南,西域. 
3,犁耕法:春秋出现牛耕,战国推广,西汉普遍使用耦犁,出现二牛一人犁耕法,唐发明曲辕犁. 
4,灌溉排水工具:三国马钧发明翻车;唐朝出现筒车.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是手工业工具) 
5,播种工具:西汉使用耧车 

二,水利: 
1,先秦:夏朝已经有原始水利;春秋时已经有邗沟;战国有都江堰,郑国渠.2,汉:西汉六辅渠,白渠,文帝,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3,三国:魏在淮河流域兴修许多水利工程,蜀维护都江堰; 
4,五代十国:吴越修筑钱塘江海塘; 
5,唐朝:在黄河,长江流域开灌渠. 
▲(秦的灵渠;隋,元的大运河以航运为主) 

三,农作物: 
母系氏族:半坡种植粟,菜,麻;河姆渡种植水稻. 
商朝:黍,稷,麦,稻,桑,麻;西周包括了后世大部分作物. 
秦汉:西域传入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 
南朝:小麦种植开始推广,水稻栽培技术提高. 
唐朝:吐蕃种植青稞,小麦,荞麦,豌豆,蔬菜种子传入西藏. 
北宋:粟,麦,黍,豆从淮北传到江南,两广;越南传入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茶树在福建和长江中下游广植 
南宋:太湖流域盛产稻米;棉花种植从闽粤扩展到江淮. 
明朝:江南双季稻,岭南三季稻;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传入我国;桑 ,麻,棉广泛种植,棉布成为人民主要衣料. 

四,畜牧业: 
母系氏族:半坡:猪,狗,牛,羊,鸡;河姆渡:猪,狗,水牛. 
商朝:猪,狗,牛,羊,马 
北魏:《齐民要术》介绍禽,畜和鱼类饲养. 
唐朝:吐蕃饲养牦牛,马,猪,独峰驼;靺鞨放牧猪群 

五,耕地,粮食,人口 
隋唐:大量垦荒,粮食布帛增多,人口增长,唐玄宗时是太宗时的近3倍. 
清初100多年里,耕地增40%以上,人口高速增长.

3. 中国农业发展史

热心网友
第一节 原始农业与粗放农业阶段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中国农业发展史

4. 中国农业发展历史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二、粗放农业阶段 

到了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黄河中下游人口持续繁衍,逐渐成为中原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商、周王朝相继在这里建立了强盛的国家。夏、商、周属奴隶制时代,历时1300多年。这个时期的农业按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处于粗放农业阶段。 
第二节 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社会制度上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农业生产方面则开始了由粗放农业向精耕农业的转变。由于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主要农业区在秦岭和淮河以北,全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黄河流域,因此,本节着重阐述北方地区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精耕细作农业传统的奠基 

中国农业最显著的特别就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制度之上,以提高土还生产率为目的的精耕细作。这一特点的发生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二、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在春秋战国开始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逐渐形成。
三、北方传统农业的发展 

公元2世纪末,黄巾大起义使东汉王朝濒于瓦解,各地义军乘势而起,中国从此进入了分分合合、混战不已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频、政局动荡、人口逃亡、耕地荒废,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战乱所造成的人口大迁徙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农业文化的交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民族逐步卷入以种植业为主的洪流中来。由于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传统农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秦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来考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5. 农业的发展历史

海湾战争后GPS技术的民用化,使得它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使得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广泛运用于生产实践成为可能。1993-1994年,精准农业技术思想首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两个农场进行试验。结果用GPS指导施肥的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的产量提高30%左右,而且减少了化肥施用总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精准农业的试验成功,使得其技术思想得到了广泛发展。世界上每年都举办相当规模的“国际精细农作学术研讨会”和有关装备技术产品展览会,已有上千篇关于精细农作的专题学术报告和研究成果见诸于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或专业刊物。在万维网上设有多个专题网址,可及时检索到有关精细农作研究的最新信息。美、英、澳、加、德等国的一些著名大学相继设立了精细农作研究中心,开设了有关博士、硕士的培训课程。在发达国家,精细农作技术体系已实验应用于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和土豆的生产管理上。1995年美国约有5%的作物面积不同程度的应用了精细农作技术,又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在美、加、澳、欧等国,精准农业的实验研究以涉及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土豆等作物生产。不仅发达国家对精细农作的技术实践非常重视,巴西、马来西亚等国亦已开始了试验示范应用。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与发展,已经引起一些国家科技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为此专门立项对有关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经过由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院士组织评估,于1997年发表了一份“Precision Agri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 Geospati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Crop Management”研究报告,全面分析了美国农业面临的压力、信息技术为改善作物生产管理决策和改善经济效益提供的巨大潜力,阐明了“精准农业”技术研究的发展现状以及为信息产业和支持技术开发研究提供的机遇。精准农业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的产业,且已被广泛承认是发展持续农业的重要途径。适应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应用的DGPS装置,GIS适用平台及农作物资源空间信息数据库管理软件,作物生产决策支持模拟模型,带DGPS接收机小区产量传感器和产量分布绘图装置的谷物联合收割机,自动调控施药、施肥机、播种机均已有商品化产品;支持农田信息实时采集的田间土壤水分、N、P、K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作物苗情、杂草分布等的传感器技术,已有初步研究开发成果。可以预言,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装备技术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日新月异,有关新兴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中国精准农业的思想已经为科技界和社会广为接受,并在实践上有一些应用。如1992年北京顺义区在1.5万公顷的范围内用GPS导航开展了防治蚜虫的试验示范。在遥感应用方面,中国已成为遥感大国,在农业监测、作物估产、资源规划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应用更加广泛,1997年辽宁省用GIS进行下辽河平原农业生态管理的应用研究,吉林省结合其省农业信息网开发“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北京密云县完成以GIS技术建立的县级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智能技术方面,国家863计划在全国20个省市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中国今后精准农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这些研究与应用大部分局限于GIS、GPS、RS、ES、MS单项技术领域与农业领域的结合,没有形成精准农业完整的技术体系。尽管如此,随着中国农业技术和相关信息产业、工程制造业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精准农业的技术必将得到不断发展完善,且将扩展到更为广泛的设施农作、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精细管理与经营。国际上精准农业的实践表明,实施精准农业要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和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经营技术的集成组装,综合是其典型特征,技术集成是其核心,因此需要多部门、多学科联合作战。中国实施精准农业的目标,一方面是总结国外发展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切实做好有关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求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精确农业的发展道路。

农业的发展历史

6. 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农业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生产,农业是与人类共存的。中国的农业也随着历史的脚步辉煌了千年。中国的农业文明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照耀在中国的上空。即使现在中国在科技的发展很快,但是也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农业发展,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农业开始在我国出现,原始农业初步发展。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时代,原始农业也逐渐向粗放农业转变,为后来农业的长足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的19%,我们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农业来供给我们自己,不能依靠他人的农业,要成为真正的强国,首要的就是要先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不能让人民们挨饿。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话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而且发展农业可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还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农业稳定发展了只有这样中国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更好的提升。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还没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 从最原始的社会我们进化到了现在,我们的农业也发展到了一定的技术高度。 我国农业发生最早的地区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暖干燥,为原始农业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考古学资料表明,黄河中游的磁山和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遗址中发现大量粟类作物,有的窖穴堆积达2m以上。从出土工具看,不仅有石斧、石刀、石铲、石镰等种、管、收农具,还有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此外,还表现有猪、狗、鸡的遗骸,说明当时已经形成农牧混合型农业经济。其后的仰韶文化以及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均表明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由此可见我们的农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啊。

7.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在长达八九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农业曾经有过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但也经历过漫长的停滞时期。近代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农业日益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的废除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农业才结束了停滞的历史,进入了发展较快的新时期。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显著改善,产量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中国经济改革序幕之后,农业生产的这种停滞状况才得到根本性改变。1982年11月,全国实行承包制,农村经济新的格局全面建立。尽管近30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有过挫折,日见减退,中国以仅仅相当于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几乎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说明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教育与科技事业也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据中国农科院估算,我国农业总产量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由1972—1980年的27%提升到1981—1985年的30%~40%。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

8. 中国农业起源、发展史

中国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粗放农业阶段到了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黄河中下游人口持续繁衍,逐渐成为中原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商、周王朝相继在这里建立了强盛的国家。夏、商、周属奴隶制时代,历时1300多年。这个时期的农业按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处于粗放农业阶段。第二节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社会制度上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农业生产方面则开始了由粗放农业向精耕农业的转变。由于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主要农业区在秦岭和淮河以北,全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黄河流域,因此,本节着重阐述北方地区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一、精耕细作农业传统的奠基中国农业最显著的特别就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制度之上,以提高土还生产率为目的的精耕细作。这一特点的发生始于春秋战国时代。二、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在春秋战国开始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逐渐形成。三、北方传统农业的发展公元2世纪末,黄巾大起义使东汉王朝濒于瓦解,各地义军乘势而起,中国从此进入了分分合合、混战不已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频、政局动荡、人口逃亡、耕地荒废,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战乱所造成的人口大迁徙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农业文化的交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民族逐步卷入以种植业为主的洪流中来。由于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传统农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秦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来考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