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往事》里被忽略的重点:陈默人真的对高金榜恩重如山吗?

2024-04-28 20:13

1. 《金陵往事》里被忽略的重点:陈默人真的对高金榜恩重如山吗?

看了最近热播的《金陵往事》,让我开始反思“知恩图报”这个古老的命题。我对这部剧感兴趣,也正在这点上,我想知道受了老爷莫大恩惠的高金榜会怎么做。
  
 果然,不出意外高金榜不但不报恩,反而恩将仇报,走上了一条作坏人的不归路。高金榜做的坏事越多,人们对他进行道德审判就越容易,但我不想对人物进行道德评判,我只想弱弱地问一句,陈默人老爷真的对高金榜恩重如山吗?如果高金榜必须要知恩图报的话,那他首先应该弄清楚别人是否对他有恩吧。
  
 我以为陈默人对高金榜的恶意大于善意,并无多少恩情可言。陈默人对高金榜有善行,但无善念。他对高金榜的善行是供吃、供喝、供上学,简称“三供”吧,但我以为这“三供”中,只有“供上学”是成立的,供吃、供喝,也不是白供啊,高金榜的爷爷是陈府的管家,难道没有工资,难道他的工资还供不起自己孙子的吃喝吗?如果真的供不起,不是暴露了陈默认苛待下人吗?
  
 高伯作为一个下人,供孩子读书可能做不到,所以陈默人最大的善行就是供高金榜读书了。可是仔细品味,你会发现,这种善行也多是流于表面,陈默人做这件事情并非心甘情愿,而是基于自己的“善人”人设。他打一开始,就不喜欢这个所谓“倔强”的孩子,更要命的是,从上学第一天起,这个孩子竟然还处处比自己的儿子强,这更让他心里失衡,可是话都放出去了,又不好让人家中途辍学,那样岂不是要面临人设崩塌的风险?这个风险还是相当大的啊。
  
 奇虎难下,只有一直上下去了,一不小心就上到了大学,高金榜居然动不动就考全校第一,而他的儿子呢,就知道一天跟着游行抗日,瞎起哄,啥真学问也没学到,简单地就像一张纸。他心里越发不平衡了,就开始动各种心思,假意告诉高伯家里供三个大学生太吃力,想让高金榜辍学,请了家庭教师,看到自己的子女不好学,就告诉先生要尊卑有别地授课,这难道不是恶?只是这种恶隐藏地太深,世人只看到了陈默人把一个佣人的孩子供到了大学毕业,却没看到他对这个佣人的孩子心底深藏的恶意。
  
 终于有一件事情,激起了陈默人的恶意大爆发,大学毕业后,两个孩子都考公务员,他的儿子志不在此,根本没好好答题,只考了三十二分,高金榜却考了九十多分,名列前茅,被说成是俊杰。陈默人来了个狸猫换太子,硬让自己的儿子顶替了高金榜,以陈默认的能力,他完全可以走走后门让自己的儿子也进政府啊,为什么非得把高金榜拉下来呢?需要对一个人多讨厌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东窗事发后,这件事情成为高金榜恨陈默人的一个铁证,其实高金榜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这样的证据,只是陈默认隐藏地太深,而他的善行又那么大,实在难以找到什么。
  
 可是陈默人的恶意,是高金榜从小到大最真实的感受啊,他骗不了自己。他知道这个善良的伯父不喜欢他,可他不知道为什么,于是他只有好好学习,勤奋努力,以报答伯父,可是动不动都考第一了,伯父还是一张紧绷的脸,这个孩子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难道伯父供他上学,是要他不好好学习吗?
  
 陈默人的心理和行为是撕裂的,这造成了高金榜心理和行为的撕裂。世人都告诉高金榜,老爷对你恩重如山,如同再造父母,你要知恩图报,可是他从小到大,感受到的都是老爷对他的不喜欢。但是这种不喜欢是不被允许的,他只要一开口,对方马上就会抛出“白眼狼”、“忘恩负义”的字眼,他只好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藏在心底,一如陈默人把自己的真实感受隐藏起来一样。
  
 表面上一个是大善人,一个是受人恩惠的人,内心里,两人恶意相对。陈默人愿意把高金榜的勤奋上进看作“戾气太重”,高金榜把陈默人的恩惠看作高高在上的施舍,恩惠越重,他越愤愤不平。陈默认说高金榜戾气太重,周淑慧像预言家一样预言到高金榜是一头喂不熟的狼,可是在高金榜变坏的路上,他们两个的恶意难道不是最大的帮凶?
  
 在这桩“行善”事件中,高金榜有幸读完了大学,陈默人得到了极大的名望,所谓“把佣人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人设连升几级,也算是扯平了。谁又对谁有那么大的恩惠呢?谁又须要粉身碎骨报答别人的恩情呢?
  
 两人相忘于江湖,该是最好的结局了。

《金陵往事》里被忽略的重点:陈默人真的对高金榜恩重如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