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是做什么的?

2024-05-17 09:35

1. 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是做什么的?

银行理财产品:特定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

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是做什么的?

2. 银行理财产品一般是怎么做的

1、首先我们所发行的理财产品多为保本浮动收益型、少量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几期七天滚动开放式理财。
2、无论是那种类型,在理财产品起始投资时,都是利用募集的资金购买一些固定收益资产,例如中低评级的信用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很少投、收益较低,难以达到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定向票据资产管理计划、债券逆回购(少量调剂)、同业存款、信托受益权。
3、在理财产品到期兑付的时候,则将上述资产资产作卖出。在卖出的时候,则分以下几种情况:
(1)债券资产一般可以通过转仓位到其他理财产品,也可通过卖给银行的自营账户来实现理财产品的兑付;债券资产的收益计提一般是按照折溢摊来做,平滑资产的收益率,从而可以确保理财产品能达到预期收益。
(2)定向票据资产管理计划,则是指一堆打包的银行承兑汇票,这类资产由于属于信贷资产,不可以回表,因此必须通过在理财产品之间的转仓位来完成卖出;信托受益权也类似。
(3)债券逆回购一般收益率波动较大,仅在收益率合适的情况下买入,一般到期期限小于或者和理财产品的期限相同;
(3)同业存款的话一般是转仓、或者可以卖回至自营账户。
5、本人供职的这家农商行理财产品存量余额约在150亿左右,债券资产约在100亿左右,其余资产就是非标、同存、债券逆回购等。其实,对银行来讲,理财的本质就是银行让渡一部分的收益给存款客户,达到对该部分存款的锁定运用。所以,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多是购买本行自营账户的资产,从而达到资金可为自己使用的目的,由于该部分资金如果购买本行自营账户的资产会影响自营的资金头寸,所以理财产品的投资管理一般会放在资金营运、金融市场等部门。
6、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般来说看期限是不是适合、收益率是不是合意、理财产品是不是保本,这三点相对关键。是否保本的话,直接反映理财产品的风险程度。不过,目前国内的银行理财产品(银行自身发行管理的)鲜有到期不能兑付的情况,当然代销的理财产品另当别论。

3. 如何投资银行的理财产品?

你要从各种眼花缭乱投资理财产品中抓住关键,股票市场牛市行情已过,散户赚钱也很难,估计现在入市去做,危险!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低,跑不过CPI,投资也没什么意义,产品包装过度搞得专业人士都看不懂基金都是股指基金和股票挂钩,去年中国基金亏了1200个亿。
建议你可以做点黄金、白银的现货。随时可以买卖,有晚盘,方便白天非常忙没时间交易的个人投资者,保证金交易。比如你买价值20万的股票就要投入20万,一分钱都不能少,而做黄金、白银现货只需投入20万的部分资金可以获得同样的收益。交易机制也很灵活,可以很容易的就这行情进行反向操作。比纸白银和纸黄金灵活啊,纸白银纸黄金只能在价格上涨的时候赚钱。你的钱是放在自己的存蓄账户上面的,安全。
以上就是我给你的建议,有些词意思你不懂的话,可以加好友。

如何投资银行的理财产品?

4. 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是做什么用的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国际上成熟的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之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根据资料显示,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年平均利润率达到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约为12%-15%。从发达国家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看,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在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贴身的个人理财服务也成为近年来银行业竞争的主要焦点,花旗、汇丰、渣打、恒生、东亚等主要银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理财套餐,针对不同收入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推动了港岛整体个人理财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反观国内,自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在国内最早挂出“私人理财中心”的牌子至今,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个人理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不争的现实。今年夏季,美林集团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03年中国内地百万美元富翁约有23.6万人,比上一年的21万增长了12%,这些富豪所掌握的财富总额已经达到了9690亿美元。若以人民币计算,即将近24万人成为了千万级别的富翁。而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最新研究报告,在2003年亚洲理财市场(不包括日本)6.4万亿美元的管理资产中有3.29万亿来自大中华区。而该报告更预测到2008年北京举办下界奥运会时,大中华区的财富增长率将达到27%,为4.2万亿美元,且中国大陆将超越香港和台湾成为理财市场成长趋势中的领导力量。 

而国内被广泛引用的另一份调查结果则来自上海:该次抽样调查表明,大多数上海市民认为"未经专家指导的自发理财方案有很大风险";有87%的被访问市民表示会接受银行提出的理财建议,其中32%的市民"最感兴趣的是银行的理财咨询和理财方案设计";40%的人认为"应增加代理客户投资操作,提供专家服务",并"希望能与银行理财专家建立稳定和经常性的业务联系"。由以上调查结果可见,如何理好财,用好自己的钱,使之能够不断保值、增值,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逐渐富裕起来的国人所共同关注的话题。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时至今日,国内各家银行拓展中高端个人理财业务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滞。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外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个人理财品牌,并在个人高端客户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

5. 银行的理财产品是银行自己的吗

银行的理财产品有部分是银行自己的,也有些只是银行为其他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提供代销平台。要想区分理财产品是银行自己的还是代销的,可以从产品名称、产品管理人或发行人上区分,还可以看产品合同书上盖的公章。另外,大部分银行网银或手机银行里的产品都是银行自营的,营业柜台上会有代销的理财产品。【拓展资料】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双方承担。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界定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的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我们一般所说的“银行理财产品”,其实是指其中的综合理财服务。10日从银监会获悉,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达7.61万亿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自2005年开办以来发展迅速。2011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91万款理财产品,2011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4.59万亿元。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2》显示,近八成银行家对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持支持态度。同时,理财产品市场高速发展背后的风险也引起关注。50.9%的银行家认为理财产品形成的大量表外资产,可能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带来影响。银行家认为,理财产品的发展是银行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重要实践,当前更是面临多种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需要在平衡风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银行的理财产品是银行自己的吗

6. 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银行为什么会推荐理财产品?

我们中国老百姓对银行的概念,一直是非常坚信和信任的,因为银行在我们心目中是国营企业,是有国家背书的,我们对于国家政府,国家政权,国家党政都有非常崇高的信任。所以呢,我们到了银行办理各种业务的时候都是相信,并且服从,这样的心理对待银行体系。可是我们在很多银行里看到一些业务员会给我们推销保险,基金,大额理财等等一系列跟我们钱相关的产品,尤其是一些小银行更加的明显。
我们就邮储银行的案例来跟大家讲述一下为什么邮储银行拼命的推销保险呢?

第一,银行只是一个金融机构
其实银行的定位也就是一个金融机构,把钱存进来,把钱贷出去,一个叫揽存,一个叫放贷,挣取中间的息差。这个过程,银行还产生了非常多的业务,比如说同行拆借,信用贷款。还有为企业提供银行服务:支票,汇票等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还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的销售渠道,基金公司会委托银行帮忙销售基金产品。当然,保险公司也会委托银行销售保险产品。大家都知道保险的提成非常高,30%到50%都是正常的。
举例:银行如果贷款出去100万,所取得的利润也仅仅是五个点,六个点,也只有5万块或者6万块钱儿,如果卖出100万的保险,银行能够取得30万到50万的利润。所以银行愿意代理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果就是我们看见银行的人员大力推销保险产品给我们的储户。
第二,绩效考核
当银行的利润低的时候,那么银行为了提高利润,就会对他所属的员工加强绩效考核。比如说要求所有的员工在每月揽存到一定金额的时候,还要再附加卖出多少保险,这样才能拿到多少多少奖金。比如你每月揽存1000万。还要再卖出十万元的保险,才能给你2万的提成。形成这样的附加条件,就造就了银行的从业人员拼命的卖保险。
第三,保险公司额外奖励
保险公司一旦收到你买保险的钱,会有一个长期锁定,甚至要求你每年都交钱。所以保险公司会根据第一年缴费的金额,除了给银行这个大额的渠道佣金之外。保险公司还会针对个人再给一些奖励。这就更加促进了银行每一个人员的积极性,在银行体制之上再给一些奖励,这对市场推广和市场促进有了更好的效果。
第四,本职工作
银行的从业人员,特别是理财顾问是完全的销售形式,他们其实希望自己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金融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那么除了信贷板块儿,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具备保险从业资格证书,然后进行销售保险,这是一个完善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实银行里边销售保险是一个从业人员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操作知识。

总结一下:为什么只有邮储银行,销售保险更加卖力,这是因为邮储银行,在银行业里边算是很年轻的,网点也是最多的,造就了目前这种情况,管理混乱,盈利的能力非常差。所以邮储银行为了提高业绩,自然很容易找到最有暴利的金融产品,让所有的网点销售人员进行销售。迫使非常多的销售人员不计代价,甚至用哄骗的手法让很多储户买了保险。

7. 银行理财产品到底投到了哪里

银行理财产品到底投到了哪里,得看投资者购买的产品是什么。毕竟不同的理财产品,投资的范围都可能会有所不同。不过投资者可以去查看一下自己购买的那份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基本上每份银行理财产品都会有说明书,而说明书上通常都会写明该产品投资的方向、范围。而通过产品说明书,投资者就可以知道自己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投资了些什么;当然,投资者也可以直接打电话询问银行的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告知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是什么。而如今市面上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范围就包括有央行票据、企业短期融资券等金融工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等等。而根据投资领域的不同,这些银行理财就可以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QDⅡ型产品等等。拓展资料: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双方承担。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界定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的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我们一般所说的"银行理财产品",其实是指其中的综合理财服务。按照标准的解释,应该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一般根据预期收益的类型,我们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固定收益产品、浮动收益产品两类。另外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的不同,新股申购类产品、银信合作品、QDII产品、结构型产品等,也是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的说法。主要趋势其一,同业理财产品的逐步拓展,将原有外资机构和中资商业银行之间的"银银"合作模式映射到国内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同业理财模式。其二,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逐步尝试,产品的稳健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参与了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而是在于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其三,动态管理类产品的逐步增多,投资方向和投资组合灵活多变和高流动性是该类产品的主要优势。然而,该类产品的信息透明度问题值得关注。其四,POP(Product of Product)的逐步繁荣,通过不同类型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投资组合构建来满足不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其五,另类投资的逐步兴起,艺术品和饮品(酒与茶)已逐步进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视野,未来的低碳概念、不动产和自然资源的投资将会成为下一个热点。业内专家表示,今后传统金融银行理财与互联网加强合作与优势互补将成为主要趋势,搜易贷等P2P理财将传统银行严密的信贷审核机制和强大的数据管理机制与互联网信贷审核技术相结合,不仅能使得融资服务覆盖到更多小微企业,还能够帮助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银行理财产品到底投到了哪里

8. 投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应注意哪些问题?

  当前理财产品的零收益、巨亏以及运作不透明等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不可否认,一些理财产品在设计或者运作阶段出现了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说,投资者还是比较满意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有不少理财产品的购买者在选择理财产品前还是做了一些必要的功课 的。那么有哪些是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做的必修课呢?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投资的标的。显然,投资于股票与投资于债券的风险是不同的,同样是股票,不同的公司未来发展的前景也是不一样的,而投资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款产品的风险水平。所以,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不同投资方向的产品。
  第二,产品设计机制。直接投资类的产品比较简单,但是对于一些机构复杂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者更需要仔细分析。分析的步骤一般是:首先应该分析一下挂钩标的的市场状况,管理期之内会大概有什么样的趋势,然后再分析一下产品的结构或者说是如何挂钩的,进而分析在何种情况下会产生怎样的收益以及最好和最差的情况会怎么样。然后结合自己的风险情况作出产品选择的决策。
  第三,扫除理财产品合同中的问题条款。相信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理财风波之后,应该有更多的投资者重视具体的合同条款了。如果合同中有不明确的地方应该在投资之前弄清楚,以免造成决策失误。必要时可以咨询理财师或者律师来帮忙了解清楚。总之,精心理财,才能远离理财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