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024-05-06 21:51

1. 怎么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完善和保障人权,包括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重体现了对公民经济权利保障,体现了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为本.
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有:保障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它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兼顾不同方面特别是生活有困难方面群众的利益,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手段,实现公平正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良好的社会保障机制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常效“稳压器”。因此,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势在必行。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在社会的利益分化、阶层分化的现实条件下的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合法的基本的生活权利。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扩大,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力量,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就业人口分布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健全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强调统筹兼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并要求“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借鉴瑞典的做法,把私营企业主对职员的社会保险和医疗及养老保障问题划归到企业社会责任范畴,承担起社会保障缴款的责任。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减轻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负担。
   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管理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初见成效,养老保险保障,医疗保险保障,非农劳动者的工伤保障,面向乡村数千万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形成,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等各项福利事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但距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还相差甚远。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有一套相互协调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和执行。
我国正在着力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资金筹集、救助标准测算、评估依据、实施程序等是落实这一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资金筹集可以借鉴瑞典做法,以企业主的缴款为主,以劳动者的缴款和国家的支持为辅,再通过实行基金化管理产生的回报,组成保障资金的来源;采取与个人工资收入挂钩的方法对救助标准进行测算和评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经奠定了一个比较坚实的框架,展望未来,应当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保障自身的发展规律,加快建立健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使全体劳动者和国民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

怎么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 怎么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但要真正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任务还很艰巨。为此,《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方针、总原则和重点任务,总的方针是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总的原则是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重点任务是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在完善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行单位与个人缴费、统账结合的基本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待遇与缴费长短、多少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实行适合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补充养老保险办法,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把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在这两项基本制度上的平等和管理资源上的共享。坚持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以更好地发挥社会统筹的调节互济作用,逐步做实个人账户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进一步统一规范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关系在全国范围顺畅转移接续,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和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
二、建立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调整机制
研究确定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科学方法,实现社会保障待遇的正常调整,使保障水平持续、有序、合理增长。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坚持和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机制。在全面实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并向高龄老人倾斜。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推进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医疗费用统筹,逐步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纳入保障范围。在提高整体水平的同时,处理好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关系。
三、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这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社会保险基金关系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是参保人员的养命钱和保命钱。既要确保各项待遇当期支付和基金安全,切实加强基金监督,又要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拓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探索新的基金投资运营方式,努力实现保值增值。扩大和开辟新的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进一步充实已经建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平衡。
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继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实现医疗救助城乡统筹。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金,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加快发展以养老服务为主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推动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全覆盖,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相互衔接和共同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完善孤儿保障制度,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五、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管理水平
进一步理顺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与统筹层次相适应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体制,更加有效地利用各种管理资源。加强基层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规范和优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推进标准化建设,实行精确管理,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努力为城乡所有参保人员“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
参考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gov.cn/2013zfbgjjd/content_2365386.htm

3. 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怎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没有社会稳定的物质条件,就没有改革和发展的牢固基础。发展经济是为了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于社会环境的需要,而且是为了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所以说,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战略任务。      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直接影响。对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时期的我国而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逐步好转,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的目标已经顺利实现。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要使国有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企业要退出市场,更多的企业要减轻社会负担,分流富余人员。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重,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劳动力结构的调整。顺利推进改革和调整的前提,是要有完善、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怎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 如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二是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务工农民、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健全退役军人保障制度。三是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加快推进住院、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四是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努力让每位老人都拥有最美“夕阳红”。

5. 如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但要真正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任务还很艰巨。为此,《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方针、总原则和重点任务,总的方针是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总的原则是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重点任务是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在完善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行单位与个人缴费、统账结合的基本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待遇与缴费长短、多少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实行适合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补充养老保险办法,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把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在这两项基本制度上的平等和管理资源上的共享。坚持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以更好地发挥社会统筹的调节互济作用,逐步做实个人账户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进一步统一规范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关系在全国范围顺畅转移接续,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和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
    二、建立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调整机制
    研究确定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科学方法,实现社会保障待遇的正常调整,使保障水平持续、有序、合理增长。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坚持和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机制。在全面实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并向高龄老人倾斜。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推进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医疗费用统筹,逐步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纳入保障范围。在提高整体水平的同时,处理好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关系。
    三、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这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社会保险基金关系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是参保人员的养命钱和保命钱。既要确保各项待遇当期支付和基金安全,切实加强基金监督,又要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拓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探索新的基金投资运营方式,努力实现保值增值。扩大和开辟新的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进一步充实已经建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平衡。
    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继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实现医疗救助城乡统筹。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金,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加快发展以养老服务为主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推动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全覆盖,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相互衔接和共同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完善孤儿保障制度,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五、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管理水平
    进一步理顺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与统筹层次相适应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体制,更加有效地利用各种管理资源。加强基层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规范和优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推进标准化建设,实行精确管理,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努力为城乡所有参保人员“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


如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6. 为什么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促进政府职能的转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养老保险作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其改革方向和走势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认真研讨. 一,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1984年,我国在部分地区实行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统筹试点,建立了职工退休养老基金.1986年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多次颁发文件,要求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并明确规定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不得低于本人工资的4%,最终个人缴费目标是本人工资的8%.1996年,企业平均缴费比例为20.33%,个人平均缴费比例为3%,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171.76亿元(人民币,下同),支出1031.87亿元,累计滚存结余578.56亿元.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并将逐步扩大到城镇个体劳动者. 经过10多年改革,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具雏形.但是,由于国力所限,加之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我国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 1.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日益加剧.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愈来愈重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通常在步入工业化社会后才会出现老龄化,且老龄化速度较慢.我国则在工业化中期的起始阶段,经济建设资金需求集中的情况下便进入老龄化,使资源配置陷入困境.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0年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亚洲平均为6.8%,我国为8.9%.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期,2000年和2010年这一比重将分别达到10.2%和12%,到2026年这一比重将达18%,届时全世界将有四分之一的老人集中在中国.而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方式采用现收现付与基金积累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这种平衡方式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时,会造成资金需求的急剧增长,社会负担加重,对国家财政的稳定非常不利. 2.社会保险主管部门仍试图由政府包办养老保险,制定了过高的社会养老保险费交纳标准和替代率,造成国家,企业负担过重,部分参与者无力负担,同时也挤掉了商业性人寿保险发展的空间.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定的替代率为90%左右,而国际上一般为45-50%.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单位和职工个人的保险费交纳标准占职工工资总额的25%以上,若按退休职工人数平均增长2.9%,退休金每年增长8.8%测算,我国退休金占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比重,将在2025年达到并超过国际公认的29%的极限,此后将继续上升并一直延续到2080年.如超过29%的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势必会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和国民经济危机.因此,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3.目前养老保险制度与国民收入分配变动的趋势不相适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一直呈现向个人倾斜的趋势,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弱.从1980年到1995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5.7%下降为10.9%.与此同时,居民个人收入增长迅速.按当年价格计算,1978年至1995年间,城市居民的收入以年均15.9%的速度增长,城市居民存款余额也以年均34.3%的速度增长,由154.9亿元增加到23466.7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绝大部分的社会养老费用仍然由国家和企业承担. 二,寿险公司在养老保险体系中应扮演重要的角色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在我国深化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减轻国家财政压力,鼓励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依据国际保险专家提倡的三支柱养老保险结构理论(三支柱为政府举办的基本年金,企业和行业举办的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年金)来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应重新进行构造.在我国未来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寿险公司将成为一支非常活跃和举足轻重的力量,不仅仅作为第三支柱的举办主体,而且在第二支柱的资金运用和基金管理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人寿保险是建立在自愿原则基础上以合同形式建立的一种较高水平的商业性保障,而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养老保险,二者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保障人们的晚年生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将人寿保险的市场机制引入到养老保险体系中,具有以下方面的积极作用: 1.寿险公司是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国力所限,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虽覆盖一定范围,但还未达到覆盖全社会的程度,而寿险公司则在社会保障的空白地大有可为.同时,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有一定限制,收入水平较高的阶层可通过寿险公司来确保富裕的晚年生活. 2.寿险公司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资金利用率,使养老基金作出最佳投资策略,从而使养老基金产生最佳的资本配置和最高的投资回报率.世界银行政策研究部一位经济学家曾指出,政府并不是最好的投资者,许多国家的公积金结余很少,而且在整个80年代大多出现了亏损.在竞争性体制下,寿险公司开办的积累式养老金方案更有可能将基金投资于公债,公司债,股票和不动产的组合,并通过加强管理,降低经营费用,从而更好地保护了养老金领取人的利益,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3.寿险公司的养老基金积累方式比较适应我国未来人口快速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符合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方式向基金积累方式改革的趋势,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相适应.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相似的智利等拉美国家曾在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实行完全的基金积累制度,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育以及保险和银行机构的成长. 4.由寿险公司承担一部分养老基金的管理,可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寿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可以增加市场的机构竞争主体,减少资本市场的过度波动.数量庞大的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将对我国规模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5.寿险公司之所以在许多国家养老保险中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还在于其拥有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 (1)寿险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精算师,可准确厘订交费标准和给付水平,根据谨慎的精算原理保证养老金的稳健运用和给付安全. (2)寿险公司拥有众多的投资和理财专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寿险公司会制订最佳的投资组合,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保证养老基金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同时,通过加强成本核算,尽力降低经营成本,为养老金所有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寿险公司承诺的养老金给付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养老金领取人的利益可得到充分保障.寿险公司的经营接受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严密监管,促使寿险公司进行稳健经营,提取足够的责任准备金,以保证充足的偿付力和流动性. (4)商业寿险公司经营养老保险业务符合国际惯例.无论在养老保险体制比较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养老保险体制正走向完善的拉丁美洲国家,寿险公司均在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国,其团体退休金计划一般由雇主发起,但雇主一般并不将养老基金直接进行投资,而通常是由寿险公司,银行,投资公司等从事金融服务的机构来提供投资服务.寿险公司提供的基金积累工具主要包括团体延期年金,存款管理合同,退休金专用基金投资保险合同.而美国个人退休金储蓄计划(包括个人退休金帐户和自营者退休金计划)均由寿险公司,银行,相互基金公司,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主办.瑞士严格规定团体养老金计划必须由寿险公司经营管理.英国政府养老保险为现收现付制,职业和个人年金为完全积累,而后两者基金的绝大部分由寿险公司进行运作和管理.而众所周知的以智利为代表的拉丁美洲国家,对其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私有化,不仅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也推进了金融市场,保险和银行机构的发育和成长. 三,寿险公司开办养老保险业务应得到的政策支持 寿险公司开办养老保险业务,能促进社会和经济的稳定,使广大年老者能够老有所养.由于养老金业务的经营目的显着区别于其他寿险业务,故政府应在税收,投资等方面给予寿险公司的养老金保险业务以政策支持,同时寿险公司将继续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以促进养老基金运行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1.税收方面.参照西方国家经验,对企业和个人合格养老保险计划的缴费免征所得税,即税前支付养老保险费.同时,为充分保障养老金领取人年老时领取到足够的养老金,应将基金的投资收益免征所得税和资本增值税.雇主通过向养老保险计划缴费,使其在有生之年平均分配收入.在超额累进所得税体制下,缴费可使其收入从较高收入期间推迟到较低收入期间,使其实际税负得以大大减轻.投资收益的免税可使养老基金含投资毛收益在养老保险计划中滚动,最后在支付养老金时再交纳税金,实际上体现了政府对养老金领取人的税收优惠待遇,鼓励企业和个人为实现国家的政策目标做出贡献.当然国家也要制定措施.防止企业和个人滥用税收优惠. 另外,各国对于寿险公司养老金的给付,也赋予某些税收优惠待遇.如英国规定,批准养老保险计划下信托人同意支付的死亡趸领养老金,可以免征所得税和遗产税;退休时一次性给付的现金也可享受免税待遇.为充分保障人们的晚年生活,促进社会安定,西方国家还鼓励个人参加寿险公司开办的养老保险,并给予税收优惠和税收补贴.如瑞士规定,一对夫妇购买人身保险用于养老,每年可得到大约5000瑞士法郎的税收补贴. 2.投资方面.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为持续而稳定的长期交费,养老保险的给付责任为养老保险计划的长期负债,按照资产负债匹配的要求,资金运用也应为长期投资,以屏蔽通货膨胀,获得稳定的较高收益,避免短期投资造成的再投资风险. 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股票和债券是最为适合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主要资产形式,股票和债券投资占美国养老保险基金的90%.在美国,过去20多年股票价格一再稳步攀升,投资股市的退休人员,要比其他只投资债券或简单储蓄的人富裕得多.政府债券的安全性最高,而公司债券虽然安全性略低,但它们提供较高的收益率以弥补风险,使其成为寿险资金投资时最常采用的资产形式.当然,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为大家所熟知,国外同行在进行分散投资,保证养老基金的安全性,收商性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十分完善,投资风险较大程度体现为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我国《保险法》规定,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而银行存款利率一再下调,国债市场的发育又很不完善,几百亿元的寿险资金运用面临窘境.要使寿险公司能够在我国养老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寿险公司的投资问题,国家则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时,寿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将寿险资金转化为现实的投资,对于促进金融市场发育,最大限度地保障养老金领取人的晚年生活,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7. 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如何看待中国现在农村和城市差距悬殊的社会保障状况?
  从现阶段来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和城镇社会保障是不相同的。农村社会保障是依托于集体、家庭、土地的一种社会保障体制。就整个农村而言,由于各地条件的差异等因素造成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从而也导致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出现很大的差异。而城镇社会保障是城市以就业为中心的、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覆盖面积较大。可见,农村和城市采取了两种不同的保障制度。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窄、层次低、社会化程度低占总人口近70%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仅仅占全国社会保障费的 11%,而占总人口近30%的城镇居民却占了全国社会保障费的89%。大部分农村的社会保障停留在救济的层面上,即使农村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也只是在小范围内实施,并没有普遍推行。
  1.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混乱,缺乏法律保障,基金难以保值增值。 城市社会保障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农村养老保障和社会救济由民政部门管理,农村医疗由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共同管理,一些地方商业保险公司也参加了农村保障,从而形成了城乡分割、政事不分、多头管理的格局,农村社会保障基金使用风险大,难以解决保值增值的问题。
  1.3 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下降。
  其主要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我国人多地少,而且平均每年耕地递减20.01~26.68万 hm;二是随着城市化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已经有大量的,而且还将有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三是农产品投入大、产值较低,农民不仅享受不到政府补贴,而且还自己承受各种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剧了农民的生活风险;四是土地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农民不能变卖土地来养老;五是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殊体制,很难推行土地的规模经营,制约了土地的保障功能。
  1.4 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减弱,大批年轻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重了家庭养老的困难。
  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的原因
  2.1 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上相对不足
  首先是在资金投入上,城市与农村很不平衡。城镇养老保险金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统筹,建立了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模式,而在农村仍然以家庭保障为主,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进行了改革试点外,其他保险项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
  2.2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就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来说,由于历史原因及利益驱动,在一些地方从开办养老保险以来,保险公司从没有停止与民政部门的竞争,与教育部门联合对乡村民办教师进行保险,这势必造成农村养老保险的分割局面。
  2.3 人口老化进程加快,社会养老日益艰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平均寿命增长到了70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由1964年的6.08%上升到1995年的9.76%,到20世纪末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
  2.4 收缴保障基金的难度较大,由于城乡的经济收入差距较大,很多企业低工资招收农民工,同时还能避免福利等一系列的费用,使得保障基金收缴很难。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多在农村。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推进农村城市化,是农村社区形态向城市社区形态转化的一种过程和发展趋势,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
  3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采取的措施
  4.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才能积累更多的社会保障基金。
  4.2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替代传统的土地保障、完善农民的城镇化的进入机制,从根本上农村的社保问题。
  4.3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努力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源水平,以充分适应就业的需要。
  4.4 改革农村土地转让制度
  应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政府应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允许农民工自主转让土地经营权,通过实行租赁、拍卖、企业托管等形式,有效实现土地增值,使外在打工的农民摆脱土地经营的后顾之忧,使转出土地的农民工最终享有与所在城镇人口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8. 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紧紧抓住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

改革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在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合理衔接和平稳过渡;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在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上的平等和管理资源上的共享;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更好地体现我国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部分积累相结合的制度要求;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更好地发挥社会统筹的调节作用,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和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合理确定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实现社会保障待遇的正常调整,处理好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关系,使保障水平持续、有序、合理地提高;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更好地保障低收入者和特殊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

二,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是更好地适应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参保人员和保障对象的迫切要求。

根据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和统筹层次的逐步提高,要及时调整和理顺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着力整合社会保障管理资源,加强基层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同时,要更好地满足广大保障对象的服务需求,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保障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要加快建立标准统一、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

三,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平衡,必须抓住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时机,扩大和开辟新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建立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进一步充实已经建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关系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是参保人员的养命钱和保命钱,既要确保各项待遇当期支付和基金安全,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又要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基金投资运营,适当拓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和运营方式,努力实现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