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三杰的张世杰

2024-05-06 23:40

1. 宋末三杰的张世杰

张世杰(?—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末三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

宋末三杰的张世杰

2. 宋末三杰张世杰

  宋末三杰张世杰,是南宋末年著名抗元将领,在南宋风雨飘摇,甚至已经无力回天之际,他仍然与诸多义士坚持抗元,维护南宋统治。因为他的民族大义,他的坚持抗元,所以后世人将其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末三杰,表示对其的尊崇。
  
      张世杰此人虽然并没有挽救南宋的颓势,当然穷途末路的南宋本来就已经没有了希望,但是张世杰本人对国家的忠心,却是世所周知的。他是著名的民族英雄,那种坚持民族大义永不退缩,以性命相博的精神,却是如今感情日渐淡薄的我们所需要学习的。
  
      张世杰的忠心,无可辩驳。南宋末年,国家动荡,朝政混乱,奸臣当道,面对元军的强大,许多文臣武将,最终都选择了投降元朝,但是张世杰等人却一直坚持抗元。哪怕当时的条件再艰苦,张世杰都没有想过投降。像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废墟中寻找希望的拾荒人一样,他极尽所能,抵抗元朝对国家的入侵。元朝不是没有招降过张世杰的意思,但是张世杰面对高官厚禄,美人金银统统没有动摇,而是坚持了自己心中的大义。
  
      元军大举入侵,形势危急,朝廷曾诏诸方将领援战。当时大多数将领都选择了保全自身,无视朝廷的诏令,只有张世杰带着自己的部下赶到,回援朝廷。元军必经临安之时,张世杰不顾艰险,护卫皇帝、皇后、太后三宫进入海上避难。
  
      后来元军攻破南宋都城临安,谢太后与宋恭帝都被元军所俘。照理来说,都城被攻破,南宋就应该灭亡了。但是张世杰与陆秀夫等人却没有放弃与元朝的斗争,他们后来又先后拥护赵昰、赵昺两位皇子为帝,也就是历史上的宋末二帝。他们边与元朝斗争,边寻找战略基地,一路南逃,斗争艰苦,却未曾想过投降。就这样面对元军的不断进攻,最终将宋朝的国祚又延续了几年。
  
      张世杰再怎样坚持,但是南宋的确已经走向了末路,覆灭已经成了迟早的事情。他最终与国家共存亡,在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投海之后,也投海而亡。
  
      张世杰和文天祥一样,都留下了自己最后的悲鸣。文天祥作《叹伶仃洋》,说: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世杰则长叹:我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几敌兵退,别立赵氏以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耶!
  
      张世杰一生与元军作战,在崖山之时,打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场仗。元军为了消灭残存的南宋势力,大举进攻。张世杰等人与南宋小皇帝,最后被元军困于崖山之上。
  
      以主帅张弘范为首的元军来势汹汹,誓要将宋军残存势力一举歼灭。张世杰率领残存的宋军水师精锐,殊死抵抗,银州湖内矢石蔽空,硝烟弥漫。中午时,海水涨潮,元南路军顺流进攻,腹背受敌,宋军愈加奋战,双方伤亡惨重。
  
      张弘范下令奏乐,因为元军有闻乐进食的惯例,以为元军将进食,因此放松了警惕。哪知道张弘范出其不意,下令猛攻宋军。宋军措手不及,最后在元军的猛攻之下,战舰的'一杆桅杆倒下。宋军当时的船只是被连在了一起,一杆倒下之后,引发连锁效应,一个接一个的桅杆开始跟着倒下。这场宋元最后的决战,以宋军的失败而告终。
  
      此战宋军死伤惨烈,最后被元军切断补给线,断了水源,困在海上。宋军在海上无淡水可饮,又困又累,又渴又饿之下,张世杰无奈下达突围的命令。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丞相陆秀夫抱着小皇帝投海自尽的消息传来,张世杰深知已经没有希望,最后也选择了投海自尽,身葬崖山。
  
      今日许多人表示对张世杰崖山之战,为何要将船只连在一起,导致一损俱损的结局的疑问。甚至有人质疑张世杰的军事能力,认为此举是错误的。但实际上张世杰所为,并不是错的。崖山处于南海,风大浪大,当时他们已经无路可逃,只能躲在海上。若是不将船只连起来的话,不用等到元军进攻,一个大浪打来,就一切成空了。

3. 张世杰简介 南宋名将南宋一生都做了什么事?

 张世杰(?―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末三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
  人物生平简介早年经历  张世杰,范阳人。少时随从张柔戍守杞州,有犯法的行为,于是奔逃到宋州,隶籍淮兵中,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阮思聪见到他认为他是奇才,告诉了吕文德,吕文德征召他为小校。多次立功升到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攻打安东州,战斗猛烈,与高达援救鄂州有功,迁调官职十阶。不久随从贾似道进入黄州,战于i草坪,夺回敌人所俘获的东西,加官环卫官,历任知高邮军、安东州。
  驻守鄂州
  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元军修筑鹿门堡,吕文德向朝廷请求增兵,调张世杰与夏贵前往。等到吕文焕带着襄阳投降元军,朝廷命令张世杰率领五千人驻守鄂州。张世杰用铁索封锁两城,夹以火炮、弓弩,其显要之地都散布木桩,设置攻打器具。元军攻破新城,长驱而下,张世杰奋力战斗,使元军不能前进,元军派人招降他,张世杰不顺从。元丞相伯颜阳明着攻打严山隘,暗中从唐港以水军冲锋陷阵进入汉水,东攻鄂州,鄂州投降。
  入朝勤王  张世杰率领所部军队入卫临安,又经过饶州,才入朝廷。当时正危急,召诸将救援朝廷大多没有到达,只有张世杰来到,宋度宗叹息惊异。张世杰从和州防御使不到几个月多次加官到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兵。
  派遣将领四处出击,取得浙西各郡,收复平江、安吉、广德、溧阳诸城,军势颇为振奋。七月,与刘师勇等将领大规模出师焦山,命令用十条船结为并船,下碇停泊在江中,没有命令不得启碇,表示以必死的决心。元主帅阿术载着张满弓弩的士兵用火箭攻打并船,张世杰军队乱了阵脚,没人敢启碇,投江而死的有一万多人。张世杰大败,奔逃山。向朝廷上奏疏请求救援的军队,没有得到答复。不久提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十月,升任沿江招讨使,改任制置副使、兼知江阴军。不久元军到独松关,朝廷召文天祥入卫,以张世杰为保康军节度使,知平江。不久也被征召入卫朝廷,加官检校少保。
  移兵海上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迫近临安,张世杰请转移皇帝、皇后、太后三宫进入海上,而与文天祥合兵背城一战,丞相陈宜中正派人向元军请和,张世杰不同意,报告太皇太后阻止。没有多久,和议也终止。元兵到达皋亭山,张世杰于是领兵进入定海。石国英派都统卞彪劝说张世杰投降,张世杰以为卞彪是来随从自己一起南下,用椎杀牛让他享用,酒吃到一半,卞彪从容说话,张世杰大怒,割断他的舌头,在巾子山把他裂尸。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四月,张世杰随二王进入福州。五月,与陈宜中尊奉赵g为君主,张世杰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王世强引导元军攻打南宋,张世杰于是侍奉益王进入海上,而自己率领陈吊眼、许夫人等畲族军队攻蒲寿庚,没有攻克。十月,元军主帅唆都率领军队来支援泉州,宋军于是撤兵退去。不久唆都派人招降益王,又派经历孙安甫劝说张世杰,张世杰把孙安甫拘留在军中不让他回去。元军招讨刘深攻打浅湾,张世杰战败,把益王移居井澳,刘深又来攻打井澳,张世杰击退了刘深,因而迁到硇州。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正月,元军派大将王用攻打雷州,王用战败。四月,南宋益王死,卫王赵m被立为皇帝,拜张世杰为少傅、枢密副使。五月,元派琼州安抚张应科攻雷州,三战都不顺利。六月,再次决战于雷州城下,张应科战死。张世杰认为硇州已不能久居,将赵m转移到新会的崖山。八月,张世杰被封为越国公。朝廷散发琼州的粮食供给军队。十月,南宋派凌震、王道夫袭击广州,凌震战败。
  兵败崖山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元军主帅张弘范等人的军队到达崖山,有人对张世杰说:“北兵用水军堵住海口,我军就不能进退了,为什么不先占据海口。侥幸取胜,这是国家的福份;不能取胜,仍然可以向西撤退。”张世杰担心军队长时间在海上有离散之心,就说:“连年航行在海上,什么时候是个了呢?现在应该与敌人决一胜负。”全部烧毁了皇帝临时驻地的集市,将一千多艘大船连结起来做成水寨,以为死守之计,人人都感到形势危险。 不久,张弘范的兵开到,占据海口,打柴、汲水的道路全被堵死,宋军啃干粮啃了十多天,口渴了,向下捧海水来喝,海水味咸,喝了就呕吐泄肚,宋军极度困乏。 张世杰率领苏刘义、方兴每天大战。张弘范得到张世杰一个姓韩的外甥,给他官做,三次派他前去招降张世杰,张世杰历数古代的君臣说:“我知道投降了,不仅能生存而且能富贵,但是我为皇帝死的志向是不能动摇的。”二月二十日,张弘范等人攻打崖山,张世杰战败,退保卫王所乘坐的船。元军接近宋军的中军,张世杰才割断拴船的绳子,带着十一艘大船冲出港口,其余的人收军回到崖山。元军的刘自立击败了他们,降服了他们的将领方遇龙、叶秀荣、章文秀等四十多人。
  坠海溺亡  张世杰还想侍奉杨太后寻求赵氏的后代而立位,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赵m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飓风忽大作,将士劝张世杰登岸,张世杰说了句:“不必了。”然后登上柁楼,露香祝道:“我为赵氏,能做的事都做尽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现在又亡。我还没有死的原因是希望敌兵退,再另立赵氏以存祀啊。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岂非天意啊!” 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中溺卒于平章山下(约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对开海面)。
   

张世杰简介 南宋名将南宋一生都做了什么事?

4. 文天祥 陆秀夫 张世杰为什么被称为宋末三杰

  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于是,他们中的领袖: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被称为“宋末三杰”。
  张世杰(?——1279年)
  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南宋抗元将领。行伍出身,因战功升都统制。于咸淳五年(1269年)元军围樊城时奉命拒敌,先后转战南北十年,
  1275年,元兵南下,他率部保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收复浙西诸城,又在焦山(在今江苏镇江)江中大战,但失利。元军进迫临安时,他和文天祥主张力战到底,为丞相陈宜中所阻。次年临安失守,他率军由海路至福建,与文天祥、陆秀夫等立端宗,坚决抵抗。兵败后,仍率水军在广东沿海坚持。景炎三年(1278年) 端宗死,又立赵为帝,任少傅、枢密副使,奉居山(在今广东新会南)。后与元将张弘范在海上决战,兵败突围,遇台风溺死,在突围入海的途中遇风浪殉国。
  陆秀夫(1236—1279)
  字君实,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宋末政治家,和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宋理宗宝佑(1260)年间与文天祥同年进士。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又辟任他做参议官。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沿江东下,扬州形势紧张,僚属大多逃散,陆秀夫等数人坚守本职,毫不动摇。李庭芝把他推荐给朝廷,乃调往临安。德佑二年,任礼部侍郎。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后,他和将领苏刘义等退至温州。不久,与陈宜中、张世杰等在福州立益王赵昰为帝,定年号“景炎”重建宋廷,陆秀夫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广东。次年,广州降元,宋廷迁至井澳(今广东中山县南大横琴岛下),陈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景炎三年(1278)初,赵昰死,庙号端宗,得年仅10岁。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勉励群臣与张世杰共同拥立宋端宗的亲弟弟7岁广王赵昺为皇帝,定年号“祥兴”,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杨太后垂帘听政,陆秀夫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同执朝政。祥兴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张弘范攻崖山,宋军大败。陆秀夫对赵昺说:“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背赵昺跳海牺牲。有《陆忠烈集》传世。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
  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1]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以忠烈名传后世。
  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继位的弟弟——赵昺移驻崖山,被任命少保,信国公。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文天祥军在五坡岭造饭时被元军攻击,兵败,文天祥吞下随身携带的冰片企图自杀,未死,但却昏迷过去,在昏迷当中,文天祥被俘。元世祖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路上绝食八日,不死。被关押在北京府学胡同。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年47岁。行刑后不久,俄有诏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尸时在他的带中发现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杀身以成仁,其浩然正气万古流芳。

5. 张世杰跟南宋初期的四大名将比,他的军事实力是否仅次于岳飞和韩世忠?

张世杰的忠诚是没有疑问的,他虽然是从北方过来的,但是比很多南宋文官武将忠诚得多。但是张世杰的军事谋略不行。崖山之战张世杰犯了重大战略错误。

崖山之战时,包括官军与民兵,宋军大约还有二十万左右,战舰至少近千艘。而张弘范所率元军是水陆共二万,加上李恒的部队,总数估计不会超过三万,战舰大约四百余艘。从崖山之战的绝对兵力对比来看,宋军并不处于劣势。
但张世杰其人,虽是宿将,却不知兵,这时的心态也是有点失常,不是做好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两手准备,而是孤注一掷,打算与元军一决胜负。(黎东方语)
张世杰决定不派战舰扼守崖门,却把千余艘战舰背山面海围成方阵,贯以大索,四周围起楼栅,一如城堞模样,帝昺的御船居于方阵之中。放弃入海口的控制权,是一大失误;把千余战船贯以大索,更是一大失误。他在四年焦山之战中就因为将十船连成一舫,最后被动挨打,大败而归。如今,他不但无视前车之鉴,还把同样错误犯得更大,崖山之战的结局这时已经铁定了。
可以说,张世杰的军事能力跟百胜的岳飞比差距很大。即使比起其他人,也未必比得上。如孟珙、余玠、毕再遇、吴璘等人。
虽然张世杰谋略不足,但其勇抗元军,足可称为民族英雄,仍然值得我们尊重和纪念。

张世杰跟南宋初期的四大名将比,他的军事实力是否仅次于岳飞和韩世忠?

6.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为什么被称为宋末三杰?

  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于是,他们中的领袖: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被称为“宋末三杰”。
  张世杰(?——1279年)
  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南宋抗元将领。行伍出身,因战功升都统制。于咸淳五年(1269年)元军围樊城时奉命拒敌,先后转战南北十年,
  1275年,元兵南下,他率部保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收复浙西诸城,又在焦山(在今江苏镇江)江中大战,但失利。元军进迫临安时,他和文天祥主张力战到底,为丞相陈宜中所阻。次年临安失守,他率军由海路至福建,与文天祥、陆秀夫等立端宗,坚决抵抗。兵败后,仍率水军在广东沿海坚持。景炎三年(1278年) 端宗死,又立赵为帝,任少傅、枢密副使,奉居山(在今广东新会南)。后与元将张弘范在海上决战,兵败突围,遇台风溺死,在突围入海的途中遇风浪殉国。
  陆秀夫(1236—1279)
  字君实,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宋末政治家,和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宋理宗宝佑(1260)年间与文天祥同年进士。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又辟任他做参议官。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沿江东下,扬州形势紧张,僚属大多逃散,陆秀夫等数人坚守本职,毫不动摇。李庭芝把他推荐给朝廷,乃调往临安。德佑二年,任礼部侍郎。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后,他和将领苏刘义等退至温州。不久,与陈宜中、张世杰等在福州立益王赵昰为帝,定年号“景炎”重建宋廷,陆秀夫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广东。次年,广州降元,宋廷迁至井澳(今广东中山县南大横琴岛下),陈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景炎三年(1278)初,赵昰死,庙号端宗,得年仅10岁。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勉励群臣与张世杰共同拥立宋端宗的亲弟弟7岁广王赵昺为皇帝,定年号“祥兴”,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杨太后垂帘听政,陆秀夫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同执朝政。祥兴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张弘范攻崖山,宋军大败。陆秀夫对赵昺说:“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背赵昺跳海牺牲。有《陆忠烈集》传世。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
  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1]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以忠烈名传后世。
  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继位的弟弟——赵昺移驻崖山,被任命少保,信国公。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文天祥军在五坡岭造饭时被元军攻击,兵败,文天祥吞下随身携带的冰片企图自杀,未死,但却昏迷过去,在昏迷当中,文天祥被俘。元世祖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路上绝食八日,不死。被关押在北京府学胡同。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年47岁。行刑后不久,俄有诏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尸时在他的带中发现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杀身以成仁,其浩然正气万古流芳。

7. 南宋的张世杰率领10万将士自尽,身怀武器却没有抗争,竟然只是因为君王?

因为一国之主在那时就是整个国家的主心骨,国主都自尽身亡了,将士们又哪里还有继续奋战的心思呢?当时年龄仅有8岁的小君王赵昺知道南宋大限已至,本着宁死不屈的大宋气节,也为了日后不被元军所挟制,便命令军中大臣陆秀夫背着他一同跳海,以死殉国。而南宋十多万的将士们听闻己方君王已死,深感悲痛,也无心再战,纷纷跟随着君王一同跳海殉国了。
南宋本身是个爱好和平之邦,在历史上更是少见的因富庶而出名的国家,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这样的盛世让君王根本没什么需要操心费脑的事。这也导致整个南宋上至君臣,下至平民都无心战事,一心安稳过日。
南宋虽没有什么打仗的想法,可南宋地区物资丰厚,产业富饶在当时是出了名的,这也让正在四处征战的蒙古军垂涎不已。为了拿到南宋这块宝地,元军的先祖忽必烈下令让蒙古将领张弘范前去清剿南宋。
张弘范的父亲虽是蒙古人,可他母亲却是汉人,从小跟随母亲生活的他对南宋境内的情况很是了解。再加上南宋人民过惯了安稳日子,平日里士兵不进行操练也是常有的事,这让张弘范所率领的蒙兵攻打起南宋来势如破竹,十分顺利。
双方交战长达六年,南宋军队被元军逼得是步步相退。最终,南宋的都城襄阳也被元军所攻陷,没了都城的一众人等只好退到崖山,与元军进行最后一战。崖山这个地方,地势极为险要,三面环水,只有一条道路可通。宋军将领张世杰的本意是借助崖山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死守这条唯一的通道,修筑周边防守关卡,等待机会一举击败元军将士。
可没想到的是,在防守关卡还在修筑尚未完工时,元军的张弘范就已经率领军队将崖山团团围住。知晓崖山道路只此一条的张弘范打算效仿刘备对抗曹操时用的火烧赤壁方法,对崖山的南宋军也实施此计。幸得张世杰对此早有防范,在宋军所待的船只上涂满了泥浆,元军射过来的火箭根本燃不起来。
计谋失败的张弘范,决定在此按兵不动,以包围之式守住宋军,这样一来,宋军算是被死死困在崖山了。不多日,余粮逐渐殆尽的宋军开始呈现出绝望之姿,小君王赵昺见此,知道南宋的气数已尽。为了避免南宋覆灭后自己落入元军之手遭受百般侮辱,赵昺决定跳海殉国,身边照顾他的大臣陆秀夫知晓赵昺的心思后,也决意一同跳海。
赵昺跳海身亡的消息传到南宋大军后,十多万的将士对此痛哭不已,为了表明自己宁死也不降的决心,将士们决定效仿君主,一同跳入那汪汪大海,以身殉国明志,而他们与元军这场最后的战役最终也以元军不战而胜为结局。

南宋的张世杰率领10万将士自尽,身怀武器却没有抗争,竟然只是因为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