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是怎样命名的?

2024-05-17 13:51

1. 小行星是怎样命名的?

最初,小行星不仅像行星的命名并且也和行星一样配有图形:名称取自希腊或罗马神话,并且倾向使用女性的名字。在1898年发现第一颗穿越火星轨道的小行星之后,不同的选择被认为是适宜的,因此有了(433) 爱神星。这开启了命名的模式,主带的小行星使用女性的名字,而男性的名字则用在轨不寻常的小行星。

年复一年,当更多的小行星被发现之后,这种命名法显然不足以满足需要,于是有了新的制度。目前,为小行命名的主要的权责机构是小天体命名委员会(Committee for Small Body Nomenclature,CSBN)。小行星被观测到时,会先被分配一个临时序号,型式为" 2006 EL67" (第一部分是发现的年份,第二部分定义在该年度内发现的顺序,详细资讯请参考临时序号)。如果同一颗小行星有足够多的观测资料可以计算出轨道,就会获得一个永久性的编号 -它是循序的数字- 可以作为引证之用,例如(231346) 2006 EL67。

在指定分配序号之后,发现者有机会提出建议的名称,如果这个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接受了,就会替换掉临时序号。因而前述的例子,2006 EL67就会被命名成为(231346) Tao fan-lin。这个名称会在官方出版的小行星通报中公告,并且简短解释名称的意义和引述其由来。这可能是首次发现这颗小行星之后好几年后的事了。若是一度遗失的小行星可能在几十年之后再被发现才会获得最后的指定序号。如果一颗小行星在获得指定序号后十年尚未被命名,则广泛的对轨道的测定有贡献,而赋予不同临时名称的观测者给与命名的权利,或是观测者所属的天文台也可以取得命名的权利。 CSBN也可以径行对一颗小行星命名,这种情形经常发生在指定序号是数千的整数上。

近几年来,自动搜寻的高效率,使得像是LINEAR或LONEOS都已经发现数以万计新的小行星,所以CSBN限制这些大量的发现者每两个月最多只能命名两颗小行星。因此,绝大多数目前新发现的小行星都还没有正式的名称。

在IAU的规则下,名字必须是可以读得出来的,最好是一个单字或词(像是(5535) 安妮法兰克),但是还是有例外,像是(9007) 007,并且自1982年起还限制包括空格和连字符号最多只能有16个字母。伴随着变音符号的字母也可以接受,但是在日常使用的英文中通常会被省略。(4090) Říšehvězd是拥有最多变音符号(4个)的小行星名字。军事和政治领导人物除非已经过是超过100年,否则他们的名字是不适合用来命名小行星的。如今,不接受用宠物的名称来命名,但有一些是过去已经命名的。已知成功的用于业务、产品或公司名称的人名,以及类似于广告、文宣等的引文,也不会被接受。

异想天开的名称可以用于相对而言较普通的小行星(像是(26858) Misterrogers),但是那些属于某些动力集团的小行星,得遵循更严格的命名方案。

特洛伊小行星(那些与木星有着1:1轨道共振天秤动的)使用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来命名。在拉格朗日点L4的以希腊战士的名字命名,像是(588) 阿基里斯,在L5的以特洛伊的战士命名,像是(884) Priamus。
木星外的小行星:超越或接近巨大行星轨道,但是不在稳定共振轨道上的小行星,以半人马的诸神命名,像是(2060) 凯龙。
与海王星有3:2平均运动共振的天体,以神话中冥府诸神相关联的名字命名。例如(90482) 亡神星。
传统古柏带天体以神话与创作有关的名称(不一定来自希腊或罗马神话)来命名。像是(50000) 创神星。
接近或跨越地球轨道的小行星仍然使用神话的名称,而且最好是男性的。例如(1862) 阿波罗。

小行星是怎样命名的?

2. 小行星是怎样命名的?

1. 临时名字 
小行星候选体发现之后,先有一个临时名字,用发现的年份加空格加一个字母加一个字母来表示。 
其中,第一个字母表示小行星候选体被发现的时间处在一年中第几个半(半ban,不是芈mi)月。将一年12个月分为24个半月,1月份的第一个半月用字母A表示,第二个半月用B表示,依次类推。
2. 永久的正式编号 
根据包括第一次观测在内的多次观测数据,估计小行星候选体的绕日轨道,并能精确到预言下一次出现的位置,证实它是否为一颗小行星。若证实,表明它从候选体正式被确认,也成功地能获得正式的永久编号。比如这颗小行星候选体的编号就是291633,指第291633颗被确认的小行星。
3. 发现者可再给小行星一个名字
命名还没有结束。小行星的发现者有机会给它再命名,但是提议的名字需参照国际天文学会联合会设置的小行星命名标准,且需要经过国际天文学会联合会审核通过。比如,这颗小行星的第三个名字就是“何允”。撒花庆祝,也感谢何允老先生给天文科普作出的贡献。

3. 小行星的命名权

1、小行星命名一经命名则由国际小行星协会公告各天文组织,成为国际性的永久命名。其命名规则有: 1.命名尊重小行星发现者的提议,甚至发现者可以申请为各种动物命名。
2.一般命名仅授予在某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者团体。
3.地名和事件也可申请命名,例如:北京奥运星和神州星。
4.政治家、军事人物或者政治、军事事件必须在逝世后或发生100年以后才能命名。
据了解,我国第一次发现小行星是在1928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对小行星的观测是从1949年开始的。到1994年4月已发现的小行星中,已有120多颗获得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在全球62个天文台中,该台发现的被列入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数量名列第五。但是紫金山天文台并不给予普通人命名,主要是命名地名和著名事件,比如北京奥运星和神州星等均是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因为此天文台的上司是中科院,所以想要命名还需要上级批准,然后才能报给国际小行星协会。和紫金山天文台类似的还有国家天文台,情况也是一样。
所以普通民众想要通过这些渠道命名,可能性基本为零。
当然如果普通人也不是没有机会,一些独立的天文机构和个人发现者在命名方面不受政治的制约,向他们申请则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小行星的发现需要强大先进的天文设备,因此个人发现者在中国,几乎绝迹。而能把自己的发现贡献出来命名的,目前仅见过个人发现者:自费巡天者(博客名)  其宣称自认为有条件的普通民众可以向他提出申请,他会考虑申请者的的条件而筛选出突出贡献者向国际小行星协会申报命名。

小行星的命名权

4. 小行星是如何命名的?

按照国际规定,漫天的恒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数码表示,只有太阳系中小行星才能由发现者提出命名。早年发现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腊神话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后来随着小行星发现数目增多,许多国家、城市和知名人士的名字成为小行星的星名。
为了统一规范,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专门组成了由国际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小行星命名委员会,负责接受和审议全球新小行星的命名工作。
小行星发现者提出的命名申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在《国际小行星通报》上正式发布,并通知世界各国天文台此星名成为该小行星的永久星名,并列入每年出版的《国际小行星星历表》上。  
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和永久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命名一旦获国际批准,将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永载天文史册。

扩展资料
小行星命名历史:
第一颗小行星是皮亚齐于1801年在西西里岛上发现的,他给这颗星起名为谷神·费迪南星。前一部分是以西西里岛的保护神谷神命名的,后一部分是以那波利国王费迪南四世命名的。但国际学者们对此不满意,因此将第二部分去掉了。因此第一颗小行星的正式名称是小行星1号谷神星。
此后发现的小行星都是按这个传统以罗马或希腊的神来命名的,比如智神星、灶神星、义神星等等。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小行星被发现,最后古典神的名字都用光了。因此后来的小行星以发现者的夫人的名字、历史人物或其他重要人物、城市、童话人物名字或其它神话里的神来命名。
比如小行星216是按埃及女王克丽欧佩特拉命名的,小行星719阿尔伯特是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命名的,小行星17744是按女演员茱迪·福斯特命名的,小行星1773是按格林童话中的一个侏儒命名的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今天起,天上多了一颗“吴伟仁星”

5. 小行星的命名是什么?

由于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小行星,所以所有的小行星都是在有了望远镜以后才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是在1801年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奇发现的。他为了取悦于国王,提出把这颗小行星命名为弗迪南三世,但是遭到了其他天文学家一致的反对。经过一番争论,大家都同意遵照给大行星命名的惯例,仍用希腊、罗马神话中神的名字给小行星命名。这颗小行星叫做赛丽斯,中文译为谷神星。赛丽斯既是罗马神话中的收获女神,又是西西里岛的农业保护神。这就开创了用神的名字命名小行星的先例。
随着观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天文学家发现的小行星越来越多,神的名字已“供不应求”,因此天文学家除了用神的名字外,也用国家与城市的名字来为小行星命名。如中华、奥地利、俄罗斯、美利坚、日本、意大利等等,以及北京、南京、上海、巴黎、罗马、东京、莫斯科、芝加哥等等都成为小行星的名称。为了纪念和表彰那些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也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小行星。像牛顿、爱因斯坦、伽利略、开普勒等著名的科学家的名字都可在小行星的花名册上找到。这当中,有中国古代的5位科学家: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和沈括。还有中国现代的4位天文学家:张钰哲、蔡章献、王绶琯、叶叔华。张钰哲小行星的编号是2051,是由美国哈佛天文台于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张钰哲是我国小行星研究的开创者,他于1928年在美国发现1125号小行星,并用“中华”这个名字命名。国际小行星组织为表彰张钰哲的贡献,将205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钰哲星。蔡章献小行星的编号是2240,他曾任台北天文台台长,在行星和变星方面有突出成就。王绶琯小行星和叶叔华小行星都是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编号分别是3171和3241。
我国天文学家所发现的小行星已经很多,超过了300颗,其中的一些小行星相继采用中国的地名、人名来命名。

小行星的命名是什么?

6. 小行星是怎样命名的?

  1928年11月22日,中国青年天文学家张钰哲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发现一颗小行星。后来命名为“中华”。这是第一颗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想知道小行星是怎么命名的吗?让小行星专家来告诉你。
  在所有天体中,只有小行星是可以由发现者提议命名,并且最终为世人公认的。小行星的命名过程就像我们给家里新生的小猫起名字(具体见下表):
                                    步骤

                                    猫的主人

                                    天文学家

                                                    1

                                    猫生了小猫

                                    发现了新小行星

                                                    2

                                    给小猫临时起个名字,比如“小黑”等

                                    小行星获得年份、字母和数字组成的“暂定编号”

                                                    3

                                    如果小猫能健康成长

                                    如果小行星能再被观测到至少两次,使得轨道可以被准确测定

                                                    4

                                    考虑一个永久的名字(当然,一般就是临时名字,因为已经叫顺口了)

                                    轨道被测定的足够精确之后,小行星获得一个正式的数字编号,发现者提出命名申请

                                                    5

                                    家人和朋友都接纳了这个永久名字

                                    命名申请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采纳,正式使用

                          步骤
  猫的主人
  天文学家
  1
  猫生了小猫
  发现了新小行星
  2
  给小猫临时起个名字,比如“小黑”等
  小行星获得年份、字母和数字组成的“暂定编号”
  3
  如果小猫能健康成长
  如果小行星能再被观测到至少两次,使得轨道可以被准确测定
  4
  考虑一个永久的名字(当然,一般就是临时名字,因为已经叫顺口了)
  轨道被测定的足够精确之后,小行星获得一个正式的数字编号,发现者提出命名申请
  5
  家人和朋友都接纳了这个永久名字
  命名申请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采纳,正式使用
  比如紫金山天文台在1955年发现了一颗小行星,首先通报给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获得了临时编号1955DA,其后经过20年的努力,又在1965年和1975年观测到了它的另外两次回归,也分别获得临时命名1965YN和1975SD。当精确测得它的轨道后,获得一个正式编号2197。紫金山天文台将一份命名申请和一段说明提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申请将它命名为“上海”。这个委员会由来自世界各国的15名天文学家组成,命名申请必须由他们全票赞成才能算通过。命名申请通过后,被刊登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每月发布的《小行星公报》上,这样,小行星2197“上海”星的名字就正式被全世界确认了。中国人按这种程序命名的第一颗小行星是天文学家张钰哲在1928年发现的“中华”星,编号是1125号。(叶泉志)
    

7. 小行星是怎么命名的?

2001年10月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国家天文台副台长王宜宣布:“经过了中国科学院的特别批准,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北师大星’,用于庆祝北师大的百年校庆,以彰显北师大在中国教育科技事业方面的重要贡献。”此前,2001年7月,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金庸星”。璀璨的星空中,还有“巴金星”、“陈景润星”、“希望工程星”等小行星在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它们早在1999年就得到了命名。小行星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最终需得到世界公认。对小行星命名既是为了科研工作的方便,也是鼓励观测者投身于小行星发现领域。天文学家们观测到一个小行星后,不能马上确定它是颗新的星,不知道别人是否发现过,这时就需要给它一个临时编号,这是第一个名字。这同一颗小行星在不同的夜晚被观测到,并报告国际小行星中心之后,确认了它是个新的,它会得到第二个名字———一个国际统一格式的“暂定编号”。当一个小行星在至少4次回归中被观测到,并且它的运行轨道被精确确定后,这个新的小行星就有了第三个名字———国际小行星中心给的永久编号。比如,“北师大星”的永久编号为第8050号,“金庸星”的永久编号为第10930号。一颗小行星的第四个名字,按照惯例,由发现者在发现10年内命名。早期小行星的命名多选自神话中的人物的名称,后来演变为发现者表达自己意愿的方式。当然,小行星的命名有一定的规范,比如政治家、军事人物或者政治、军事事件,而且必须在人物逝世或事件发生100年以后才能命名。所有小行星的命名,要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由13人组成的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通报国际社会。截至2000年,北京天文台施密特小行星组,已经有了275颗小行星的命名权。

小行星是怎么命名的?

8. 小行星如何命名?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的、永久性的崇高荣誉!永载人类史册!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小行星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个永久编号,后面一部分是一个名字。小行星的命名权现在一般属于发现者。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一般根据发现者的提议而进行命名。小行星命名一经命名则由国际小行星协会公告各天文组织,成为国际性的永久命名。其命名规则有:1.命名尊重小行星发现者的提议。2.一般命名仅授予在某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者团体。3.地名和事件也可申请命名,如:北京奥运星和神州星。4.政治家、军事人物或者政治、军事事件必须在逝世后或发生100年以后才能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