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怎样发生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05-19 01:40

1.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 全球板块构造运动
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 中国地震火山分布带
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60千米),全部的中源(6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300千米),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2. 地震 阅读答案

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市发生(7.8 )地震。(单选题)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是我国历史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错)(是非题)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印度洋海域发生的大地震引发的(海啸 )造成近30万人死亡或失踪。(单选题)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 8.0)地震。(单选题)
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 )地震。(单选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并造成( 核电站泄漏)。(单选题)
A、床下    B、桌子下    C、开间小的卫生间    D、窗下     地震发生时,应尽快撤离建筑物,如来不及,在家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d )(单选题) 
地震中对人类威胁最大是( 构造地震 )。(单选题) 
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 )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单选题) 
不能单凭动物异常判断地震是否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引发动物异常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都与地震有关      )。(单选题)
从震源垂直向上对应地面的地方叫震中,通常用经纬度表示震中地理位置。(对)(是非题)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对)(是非题)
当得知地震预报消息后,应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对 )(是非题)
当得知地震预报消息后,应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 对)(是非题)
当得知地震预报消息后,应及时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对)(是非题)
当得知地震预报消息后,应清理阳台护墙,把花盆杂物拿下来。(对)(是非题)
当听到地声时,大地震就可能发生了。这时候应该立即离开房屋,采取紧急防御措施,选择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安置下来。( 对)(是非题)
地光可能是地震前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报。虽然时间很短,瞬时即逝,但当观察到这种地震前兆后,应立即采取防避措施。( 对)(是非题)
地面上与震源垂直相对应的那个地点称为___震中 ___。(单选题)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震源;从震源到地表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对)(是非题)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中。(、错 )(是非题)
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一般情况下,( 3级)以上人才有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单选题)
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有( 1000)次左右。(单选题)
地震部门的专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向社会发布他做出的地震预报意见。(对)(是非题)
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 )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单选题)
地震的震级大小和烈度的大小的标度是一致的。(错 )(是非题)
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 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单选题)
地震发生时,如果在操场或室外,应立即回到教室去。(错 )(是非题)
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地室内,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对)(是非题)
地震发生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切断电源切断燃气源   )(单选题)
地震发生时,应尽快撤离建筑物,如来不及,在家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可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如坚固桌子底下卫生间)躲避)(单选题)
地震发生时,在室内避震应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并注意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对)(是非题)
地震发生时,在室外避震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 对)(是非题)
地震发生时,在室外避震应选择能依靠的大树或墙角下。( 错)(是非题)
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如何进行个人防护?(要远离高大建筑高压线  )(单选题)
地震前,应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对 )(是非题)
地震前,应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对 )(是非题)
地震三要素是指(地震时间震中位置震级 )(单选题)
地震时,地面遭受破坏的程度叫烈度。通常情况下,同一个地震由于距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远近不同,受到的破坏程度和人对地震的感觉也不一样,因此烈度也不相同。( 对)(是非题)
地震时,最先到达地球表面某观测点的波是(纵波 )。(单选题)
地震时被埋压应闭目养神。(错)(是非题)
地震时你被埋压后最好的求救方法是( 敲击等候  )。(单选题)
地震时人会站立不稳,应该(蹲下或趴在地上 )。(单选题)
地震时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火灾  )(单选题)
地震时应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尤其不能跳楼。(对 )(是非题)
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沿逆风方向  )跑离。(单选题)
地震是( 地球内部物质运动 )的结果。(单选题)
地震应急包内应准备什么物品?(食品水手电及铁锤等     )(单选题)
地震预报的发布者是(、政府    )(单选题)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单选题)
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2年    )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单选题)
多地震地区的家庭,做好防震准备十分必要,要提前加固睡床,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 对)(是非题)
发生地震,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    )(单选题)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都是相同的。(错)(是非题)
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大致判断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对 )(是非题)
检查和加固住房时,应检查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对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 对)(是非题)
检查和加固住房时,应检查自家住房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并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对)(是非题)
检查和加固住房时,住在不宜加固的危房居民要撤离。(对 )(是非题)
建筑物地基应优先选在(基岩完整且稳定的地方 )地方。(单选题)
解放后,我国发生的灾害性地震,如邢台、海城、唐山都在东部地区,所以我国地震分布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多。(错 )(是非题)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    )为“防灾减灾日”。以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单选题)
经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时间是( 2009年5月1日  )(单选题)
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区,今后绝对不会发生地震。(错 )(是非题)
临震预报是指对( 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单选题)
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先保护头  )。(单选题)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对)(是非题)
任何一个科学家或地震台站都不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 对)(是非题)
如果发现动物行为异常:鸡不进窝,狗乱叫,就说明要发生大地震了。(错)(是非题)
世界上第一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 1975年的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   )。(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由( 张衡 )发明的。(单选题)
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  )。(单选题)
唐山市一女职工在1976年7月28日的大地震中,被压在了残骇中,成半跪半趴的姿势趴在床边,不能活动。这时她听到外面姐姐和邻居救人的声音,可是却无力叫喊,后来听从姐姐的喊话,拿东西来敲打,使救援的人们顺声把她救了出来。请问:她的做法对吗?(对 )(是非题)
天然地震中对人类威胁最大是(构造地震 )。(单选题)
为防震,每个家庭应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对 )(是非题)
为了能较好地应对地震灾害,应进行家庭防震演练,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紧急撤离和疏散。(对 )(是非题)
我国处于(欧亚、环太平洋 )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单选题)
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预报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单选题)
我国地震最多的省(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 )。(单选题)
我国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号码是( 12322)。(单选题)
我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对)(是非题)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不严重的国家,原因是我国面积大,地震分布并不均匀。(错 )(是非题)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其特点是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及震源浅。(错 )(是非题)
下列建筑物哪些属于生命线工程有(变电站自来水厂通讯线路 )。(单选题)
下列应急避难场所标志中,属于应急供水标志的是(有水龙头的 )(单选题)
堰塞湖是(地震引起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堵塞江河   )造成的湖泊。(单选题)
一般来说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大 )。(单选题)
一个地区,当小震很多时,一定会跟着发生一个大地震。(错 )(是非题)
由地下核爆炸或大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人工地震   )。(单选题)
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 火山地震 )。(单选题)
有历史记载以来,浙江省共发生过(3 )次中等地震。(单选题)
在城市楼房中,一旦发生地震,最好的防护方式是( 地震时保持冷静,寻找相对安全的地方暂时躲避,地震后迅速撤到户外 )(单选题)
在户外避震,应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蓬以及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对 )(是非题)
在户外避震,应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对 )(是非题)
在农村,当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到坚固支撑物底下,再伺机跑到户外 )。(单选题)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避震,应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对)(是非题)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避震,应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有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对)(是非题)
在室内避震,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对 )(是非题)
在室内避震,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对)(是非题)
在室内避震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伏而待定,蹲下或卧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对)(是非题)
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单选题)
在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地震灾害 )。(单选题)
在野外避震,应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对)(是非题)
在野外避震,应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对 )(是非题)
在野外避震,最好应躲在山崖下或大树下以及山脚下。(错 )(是非题)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等待地震过去后,应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对 )(是非题)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尽快蹲或趴在排椅旁,并用书包等保护头部。(对 )(是非题)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震时,不要等着挨砸,应迅速跑出室外。(错 )(是非题)
遭遇地震时应当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对 )(是非题)
震后(72小时)是救援的黄金时间。(单选题)
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单选题)
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震级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震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多个烈度 )(单选题)
震级是描述地震大小的标度。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反映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对)(是非题)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 )倍。(单选题)
震级越大,对地面的破坏也越大,因此,地震烈度也越大。(错 )(是非题)
震时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方法是(蒙上眼睛,慢慢进食,处于自然呼吸状态 )。(单选题)
震源到地球表面的垂直距离叫震中矩。(错 )(是非题)
震源是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对 )(是非题)
震源是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起始位置 )(单选题)
震中距是指从地面上的某一点到震中的距离。震中距越大,也就是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越远,地面造成的破坏和损失越大。(错 )(是非题)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饮料和工具。( 对)(是非题)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须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加固住房。对(是非题)
中国处在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所以地震活动频繁。(对 )(是非题)
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发生在(尧舜时代 )时候。(单选题)

3.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738.14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56.76公里。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中间一层叫地幔(或叫中间层),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
  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约33公里。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下层主要为玄武岩,一般厚约10公里,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上层主要为花岗岩,这是构成大陆的主体。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公里。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岩层之下的地幔物质,温度很高,具有塑性,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以一种半粘性流动的形式,缓慢的改变形状。
  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为3470公里,其外部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公里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在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振动。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振动便是地震。(这段为划线部分)
  钢硬的岩石为什么会像受力的木棒一样破裂呢?首先,因为它是钢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其次是有力作用在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在地下,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力的作用,而且这些力会在某些地方积累增强,当增大到岩石承受不了时,就会发生破裂。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地壳运动。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这种变动是地震发生的主因。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此外,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是前者。

  1、依据本文的介绍,请说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2、作者在写了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后,为什么又写了“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这样一段话?(3分)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4、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答案:
  1、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
  2、一方面补充说明地震发生的其它原因,使说明更加全面,使文章更加严谨;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
  3、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句话把震源比作木棒的破裂处,把地震比作我们折断木棒时感觉到的振动,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来说明科学道理,形象生动,显得通俗易懂。
  4、“可能”表明是一种推测,与目前的科学认识状况相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4. 地震阅读答案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像刮风、下雨等一样平常。(对)

5. 地震阅读题答案。

B.则其善者/而从之




忽闻有声如雷
喧如鼎沸


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地震阅读题答案。

6. 地震阅读答案

1.请你根据第②段加点句子的提示,在后面的引号内填充相应的词语。(2分)
 
2.请将“错位”、“变形”、“断裂”三个词恰当地填充在第②的括号里。(2分)
 
3.请你根据第③段相关内容,说说什么叫“震级”。(2分)
 
4.蒲松龄曾在《聊斋志异》中记载过一次地震的经历,其中写道:“某处进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结合上文的相关知识来看,你认为蒲松龄当年所经历的地震属于什么类别的地震?(2分)
 
5.这次汶川大地震,使无数同胞失去了生命,国人无不为之哀痛。请在下列挽联中任选一则,并填充完整。(2分)
(1)九州山河凝血泪/                        。
(2)月缺,月圆,生命之星先后陨落/        ,        ,                 。
 
 
答案:
1、蛋黄  蛋清  蛋壳
2、变形、断裂、错位
3、示例: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的大小所表示的地震本身的里氏数,叫震级。
4、浅源地震
5、示例:(1)四海同胞聚爱心 或  四川人民挺脊梁(2)风起,风落,悼念者泪上下翻飞  或  天雨,天晴,全国人民上下同心(要求对偶,平仄与否可不作要求)

7. 地震 阅读答案

地 震 [蒲松龄]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①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②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③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④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女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⑤可笑!
【注释】①客:客居。②俄而:不久。③趋:快走。④逾:超过。⑤一何:多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②各疾趋出(疾  迅速)
③并忘其未衣也(并   并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②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当时茶几、桌子等家具都颠簸摇晃,酒杯也倒了,屋子的梁柱都发出折断的声音.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写"后闻"部分
可以起前后首尾呼应的作用,突出中心,又写的是结果,突出文章的真实性.说明地震的强度很大,影响范围很广.

地震 阅读答案

8. 地震的前兆 阅读答案

①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早就开始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地震前兆的记载。例如,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以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震前地下发声、天气反常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
②古书《隆德县志》上出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现象。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③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④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⑤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简称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⑥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⑦地形变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⑧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⑨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16.选文说明对象是 ,主要从 和 两方面介绍的。(3分)
17.分类别是本文运用最鲜明的一种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分)
18.如果要把下面一则材料补充到文段中,最合理的安排是在( )(3分)
[材料]据《泉州晚报》报道,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之后,惠安辋川一村民发现家中的水井突现异常。水井水位不断上涨,不到半个小时,井水居然溢出井口,不断往外流出。居民见状疑云重重。他们通过记者联系到泉州市地震局,连夜彻查后揭开谜底:原来是自来水倒灌。 [选项]A.第①段 B. 第③段 C. 第④段 D. 第⑤段
19.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段属平实说明。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等多种方法,让读者获得“地震前兆”的相关知识。
B.选文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总分式”。
C.第④段中划线一句,前面有“可能”,后面的“不一定”就可删掉,一样体现用词准确、严谨,充分体现科学的态度。
D.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的最基本区别就在于是否需要借助仪器来测量。
16.地震前兆(1分) 宏观前兆(1分)微观前兆(1分)
17.举例1分,作用分析2分。例,选文以人们对前兆的感知程度,分成宏观和微观两类前兆现象分析,使说明的对象“地震的前兆”解说得有条理,层次清楚。
18.C(3分)19.C(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