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的特点

2024-05-04 16:50

1. 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的特点

市场主导型的特点
在经济工作中要尊重客观规律,首先就是要尊重价值规律,以及相关的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等。各项市场经济活动,除属于自然垄断的、具有外部性的、提供公共品的等等以外,都应放手让价值规律调节即市场调节。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就是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不再充当资源配置的主角、左右市场的主角,不去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要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发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让企业主要根据市场信号自主地作出生产经营决策。 
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必须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必须有政府职能转换的配合,政府不再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政府职能转变为从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即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把国家宏观调控概括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要点在于,在经济稳定条件下,市场信号比较稳定、准确,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可以较好地发挥,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实现较快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主要采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这同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活动有根本区别。具体来说,就是主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经济过热或出现过热倾向时,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反,在经济过冷或出现通货紧缩时,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目的都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努力熨平经济波动的波幅,防止大起大落。
政府常用产业政策来调整产业结构,所以宏观调控除了主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还可运用产业政策,以改善产业结构,加强薄弱环节,约束某些产业的过度扩张。至于政府的产业政策是否有效,主要看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是否符合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是否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和较快发展。

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的特点

2.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特点

一、两种金融体系的诞生背景
    如果翻开历史书,我们就可以轻易地发现,两种金融体系的诞生都可以归结为同一个原因——资本市场泡沫破灭。在19世纪初期,约翰·劳出任法国的财政部长等要职在他任职期间,他通过手中的权利不断来实施他的经济思想,也即通过信用的扩张来促进经济的增长。短期来看,这的确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并且在这段时期,法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资本市场泡沫也不断积聚,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制造虚假利润来吸引投资者,这其中又以密西西比公司为甚。而急剧膨胀的泡沫最终还是破灭了,这给法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导致了法国政府当局及人民对资本市场的极度不信任。因而密西西比泡沫破灭之后,法国也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不仅如此,法国的这种选择还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包括德国等国家。
    而在美国,情况却刚好相反。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资本市场泡沫膨胀非常厉害,而当时美国政府又奉承“自由经济主义”的精神,对泡沫的膨胀听之任之,并时而不时地给予市场信心,显然政府的这种态度无疑给本已急剧膨胀的泡沫再添把火。因而到了1929年10月,泡沫膨胀到了巅峰而最终破灭。这一泡沫的破灭不仅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而且导致了整个世界经济出现了大萧条。而与法国做法不同的是,美国政府认为,这次泡沫膨胀的主要因素就是银行对市场的过度参与。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自由经济主义”导致美国实行非常宽松的混业经营制度,这样也就导致大部分美国商业银行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证券投资或买卖。因此,泡沫破灭之后,美国政府当局立刻颁发了《Q条例》,严格地限制银行的经营范围,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得以废除。显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银行的发展,最终使美国金融体系发展成为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
    因此,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金融体系的选择其实是一个内生过程,而这一内生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的实际情况,包括各国的文化、习俗、制度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因素。
    二、两种金融体系的比较
    就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而言,由于它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因而容易解决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它还能为成熟的传统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但对于一些新兴产业,尤其是一些还未成熟并且风险极大的产业来讲,银行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因为根据银行信贷的原则来看,完全建立在预期之上且风险极大的项目是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然而,相比较而言,在这方面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则具有优势。市场提供融资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要求融资者的信息充分透明;其二是建立在预期基础之上。由于信息的充分透明,市场在配置风险方面比银行更具有优势,同时由于市场投资都是建立在预期基础之上的,这样也就使得在对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方面更具效率。同时与银行不同的是,市场还能保证所有的参与者都具有平等的地位,这一特点也有利于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因而,总的来看,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比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在金融效率、风险配置及兼顾公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型产业。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同的金融体系也就导致了不同的产业结构。如在美国,由于它是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故在新型产业及高风险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信息、生物制药等产业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而也使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低通胀、低失业”这样良好的经济发展局面,也就是很多专家学者所指的“新经济”。
    三、中国的选择
    从金融体系的历史背景来看,由于其的发展都是内生的,因而中国似乎没有必要对此做过多的安排。但若如此想的话,可能就把问题看的过于简单了。中国自1984年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业务分离后,才真正有了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体系。但不管从银行的成立还是从市场的诞生来看,我国金融体系的建立都具有很强的外生性。也正是由于这种外生性,使得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证券业也是如此,短短十几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所走的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经济改革很大程度的外生性,导致了金融业改革具有很强的外生性。因此,在当前改革的关键时期,金融体系的外生性建立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然而就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现状来看,我国的金融效率非常低。一般而言,金融的基本功能就是储蓄向投资转化,若储蓄向投资转化顺畅,则资本供给将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那么经济发展就能得到保证。而我国金融制度怎样呢?总的来说,不是非常乐观。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需求应该无穷大,如城市建设、企业改造等,无不需要大量资金。就目前情况来看,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公共设施体系比较完善外,其他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公共设施还非常落后,我国人均住房面积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要改善这一状况,必须有大量的资金供给。但比较令人费解的是,我国竟然是一个净资本输出国。我国虽然有外商直接投资源源不断的流入,但外汇储备及金融部门的存贷差却不断创历史新高,这一现象让人深思。一边是巨额的资金需求,另一边却是大量资金投资海外(如巨额的外汇储备就主要投资美国政府债券),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仔细分析就不难理解,出现当前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金融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储蓄向投资转化不畅。目前我国很多金融机构都出现“泛银行化”现象,同时我国银行业本身效率较低。另外,由于缺乏完善的资本市场,投融资工具创新不足。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它们都拥有大量的金融创新工具,允许发行市政债券及对经济主体不采取歧视性政策,因而它们金融效率非常高。这也就是在美国这样资本极为丰富的国家,却仍不断有大量资本流入的根本原因。从这里可以看出,导致我国金融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极不发达的资本市场,从而使大量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
    因而,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应该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然而,要真正建立这样的金融体系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一是目前资本市场实力相对银行来讲太弱了,不管是从融资额还是从规模来讲,市场都不具有可比性。二是目前资本市场缺陷仍然非常多,其中制度性缺陷——股权分裂仍然没有解决。这一制度性缺陷导致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及同股不同成本,并且也导致市场信息披露不充分,而这些都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三是资本市场的过快发展也会对银行的持续经营产生很大的冲击。我们知道,由于历史原因,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都存在着巨额的呆坏账。因而若资本市场以一种超常规的速度发展的话,将会分流大量的银行存款,这势必对银行的经营产生影响。因此,尽管我国金融体系的选择很明确,即应选择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但还必须充分认识到,要真正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粒粒贷客服竭诚为您服务—————

3. 如何判定一国金融体制是属于市场主导型还是银行主导型?

看他的营业方向和市场规划

如何判定一国金融体制是属于市场主导型还是银行主导型?

4.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什么?


5. 外汇储备意味着什么?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该国货币的汇率。

外汇储备意味着什么?

6.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7. 请问NGO和NPO有什么区别啊?

名称不同:
NPO是英文“non-profitorganization”的缩写,直译为“非营利组织”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意译,翻译为非政府组织。
2.性质不同:
NPO这种组织形态最早于17世纪便存在,是应生于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其后伴随着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因而它也具有丰富的西方文化和社会体制的背景。
非政府组织一词来自国外。据考证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的一份重要文件里,  当时主要指那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中立作用的非官方机构,如国际红十字会、救助儿童会等,后来成为一个官方用语被广泛使用,泛指那些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具有一定公共职能的社会组织。
3.成员不同:
在英国,非营利组织很少被视为一个单一类型的实体。所有善心组织都必须向慈善机构委员会登记为慈善机构而不是非营利组织。在美国被归类为非营利组织的其他团体,例如职业团体,分别受到不同法规的规范。
非政府组织是一个多源的群体,它们包括:国际非政府组织,面向商业的非政府组织,宗教非政府组织,环保非政府组织,由政府运行的非政府组织,半自治非政府组织。

4.产生时间不同:
NPO一词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的缩写,汉语直译为“非营利组织”。这个概念的产生晚于NGO,大致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之后兴盛于全球。
NGO一词最初是在1945年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签署的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71款使用的。该条款授权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为同那些与该理事会所管理的事务有关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磋商作出适当安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NPO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NGO

请问NGO和NPO有什么区别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