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企业台湾上市

2024-05-13 06:26

1. 大陆企业台湾上市

一台单价新台币五百元的电扇,竟能创造出六十亿元的营收。 走进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的偏僻小镇,两座占地相当於二十一座足球场面积的厂房矗立眼前,全球产值最大的电扇工厂——艾美特电器坐落於此(编按:产量第一为大陆家电厂——美的电器)。全球有将近两成的电扇来自这里,包括日本三洋(Sanyo)、东芝(Toshiba)、韩国三星(Samsung)与法国HEV等品牌的电扇都由艾美特代工。 这间从台湾台南发迹的工厂,随著总部撤离台湾,国内已少有人知道。但「艾美特」这个品牌在中国却是赫赫有名,三月上旬,刚获得中国商务部评选为「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之一,与海尔电器、五粮液与蒙牛乳业等一百多家中资企业齐名。 艾美特现有员工近八千人,每年生产超过一千万台电扇,加计电暖扇、电磁炉等产品,去年合并营业额近六十亿元。这个数字,让艾美特成为全球产值最大的电扇霸王。 草创期 台南黑手老板,十六年前抢进中国尽管在台湾没没无闻,但这个在中国拥有品牌价值的小家电业者,二○○五年,还被外资相中,入股投资。管理资产超过一千亿美元的英国Henderson资金管理公司,在走访两百家中国企业後,将第一笔对中国的投资,投进艾美特,金额达三千万美元(约合新台币九亿九千万元),握有艾美特二一%股权,Henderson为何挑中艾美特? 时间拉回三十四年前,艾美特电器前身——东富电器在台南安平工业区内成立(编按:艾美特於一九九八年与东富完全切割),黑手出身的创办人史鸿尧,因为具备自制马达的能力,很快在电扇行业窜起。一九九一年,公司营收达到一亿元时,开始前进大陆设厂。当时,中国刚开放外资设厂,艾美特算是先锋者,坐享抢得先机的好处。 

电扇属於季节性商品,一年只有半年生意好做,风险极大。不过,这种只有半年可做的生意,当时在史鸿尧心中,却已是不折不扣的好生意。因为在大陆生产一台电扇,成本比台湾便宜二○%,更只有日本的二分之一,靠著生产成本低廉,旺季不断加班,不过六年时间,艾美特的营收规模就成长超过十倍。 公司业绩虽然持续成长,但因进入门槛不高,大陆工厂相继崛起,这批成本压得比台湾厂商更低的蚂蚁雄兵,开始蚕食原本属於台商的市场占有率。 危机早已浮现,艾美特却因沉醉於业绩飞快成长而没发现。一九九六年,一个重大危机突然降临,这才一棒打醒了这个醉心产能扩张的电扇工厂。艾美特的第一位专业经理人,也是现任董事长郑立平,接手扮演起这家企业转型的灵魂人物。 危机期 圣婴现象後拚命扩产,导致供过於求之前一年,占艾美特八成营业额的欧洲市场,因为气候出现二十世纪以来罕见的「圣婴现象」,夏季平均气温逼近摄氏四十度,造成当年度电扇供不应求。「当时,连电扇目录都能卖钱。」郑立平回忆,排队上门的欧洲客户多到十五分钟接待一批,得从早上八点一路排到晚上。 产品不够卖的盛况当然不只发生在艾美特。因为担心「圣婴现象」会持续蔓延,电扇客户纷纷调高隔年订单需求。当时,广东已是全球最重要的电扇生产基地,占全球产量超过七成,这个假性需求让已经显得拥挤的电扇聚落更出现爆发性的成长,一九九六年,广东电扇工厂数竟然再增一倍,超过一千家。 然而,物极必反,「圣婴现象」过後,连续两年,全球跟著出现罕见的凉夏,扩产的电扇工厂全都得到报应,艾美特营收在一九九七年衰退近四成,获利更缩水到接近亏损边缘。 电扇的核心技术在马达,想进入这个行业,纵使不具备马达生产能力,但由於市场上的马达供应商多如繁星,因此在大陆,四、五个人组成的家庭工厂比比皆是

大陆企业台湾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