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消费包括哪些

2024-05-16 17:32

1. 公共消费包括哪些

公共消费一词在近几次的高层会议经常被提到,这是与人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大家也非常关注这些问题,而什么是公共消费,公共消费有包括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和学习下。公共消费亦称社会公共消费或集体消费,是指由国家、企业集体及居民团体等单位,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产品和劳务的行为与过程,同时它也是一种基本的消费方式。它包括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妇幼保健、公共交通、公用服务事业以及对其他一切有关的公共生活设施和福利设施的消费。公共消费方式与个人消费方式是最基本的消费方式。我国国民收入的实际用途分为:用于积累和用于消费的两部分。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部分内容。其中国民收入中用于公共消费的这部分内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须的。 

公共消费包括哪些

2. 公共消费的介绍

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教科文卫事业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是指由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盈利机构承担费用、对社会公众提供的消费性货物与服务的价值。公共消费既是国民消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能带动居民(私人)消费,因此,扩大公共消费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提升消费率,从而具有化解宏观经济运行中矛盾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双重功能。

3. 公共消费的影响

公共消费的扩大可以促进居民消费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可以直接降低政府储蓄和间接影响居民储蓄,进而可以降低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公共消费不足给居民带来消费风险。一度推行的公共领域市场化改革和由此带来的消费不确定性,在降低公共消费,尤其是社会性消费的同时,给居民消费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导致居民消费长期处于相对萎缩状态。从内容上看,居民消费风险包括三种:一是可及性风险,二是可获得性风险,三是信息不对称风险。无论哪一类居民消费风险,都可通过政府的公共消费行为来防范与化解。反过来说,政府公共消费不足,尤其是社会性消费不足,将会给居民带来消费风险。居民消费风险的大小与政府公共服务提供的多少密切相关,也就是与公共消费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由于中国公共消费不足,导致了居民消费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与消费风险,在缺少保障的条件下,公共消费不足使得居民部门的储蓄率居高不下。中国居民部门的储蓄率长期在较高水平徘徊,没有呈现出正常的下降趋势。若是扩大公共消费,意味着居民有了更多的保障,消费风险和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降低了,居民将会更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储蓄,这样居民储蓄率就会下降。公共消费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在一些领域,公共消费和居民消费具有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政府的公共消费上升了,居民部门将大量替换出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开支,并将其转化为其他方面的消费,居民部门的消费由此扩张,产生消费的“挤入效应”;如果政府的社会性公共消费不足,那么对居民来说,他们将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花费更多,其他方面的消费就会被迫减少,表现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当前,由于公共消费不足而导致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已经是一个客观事实。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中的比重,自1996年开始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份额在减小,而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份额在扩大。若是进一步考虑这种情况,公共消费不足的影响实质上是放大的。一方面,对居民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加大,因为公共消费不足在挤压了居民其他消费的同时,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额的减小也在挤压居民的消费。另一方面,强化居民储蓄倾向,居民储蓄率相对平稳,这种平稳是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额减小的情况下实现的,这意味着居民的储蓄动机被强化。例如居民甲的月收入过去是3000元,现在是1000元,假设其储蓄率为40%,即使该比率保持不变,其实际含义却是不一样的。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要维持原来的储蓄率,只能靠压缩消费来实现。至于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中比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分配关系在市场化过程中不断向资本一方倾斜,劳动所得的比重下降,而资本所得的比重上升。在改革开放的初期,1978-1983年,中国劳动所得占GDP比重从42.1%上升到56.5%,自此之后却是持续下降,2005年下降到36.7%,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劳动所得是社会多数成员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在GDP中的比重下降,说明大多数人没有同步享受到经济成长的成果。在这样一种趋势下,居民所得的不确定性加大,必然强化储蓄意愿,使大多数居民的消费难以提升,如果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中的比重趋于上升,那么,公共消费不足对居民消费的挤压或可减弱,但现实却是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所占比重趋于下降与公共消费不足同时出现,对居民消费的挤压形成了“叠加效应”,也就导致了居民消费的整体相对萎缩和部分社会成员消费的绝对减少,由此形成了诸多的民生问题。所谓“上不起学”和“看不起病”等广为存在的民生问题直观地反映出消费的不足。从这里看,提高国民消费率有两个途径:一是调整劳动与资本的分配关系,二是扩大公共消费来弥补,而后一方面具有更直接和快速的效果。

公共消费的影响

4. 公共消费的简介

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教科文卫事业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是指由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盈利机构承担费用、对社会公众提供的消费性货物与服务的价值。公共消费既是国民消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能带动居民(私人)消费,因此,扩大公共消费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提升消费率,从而具有化解宏观经济运行中矛盾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双重功能。 社会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与公共消费两者构成,扩大居民消费和扩大公共消费都能够提升国民消费率。目前中国GDP居民消费率与公共消费率皆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与长期以来对公共消费,尤其是对教育、医疗等社会性消费重视不够有密切联系,这不仅直接导致公共消费率下降,也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降低了居民消费率。从2000-2006年的数据来看,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不断提高的,但与此同时,公共消费率是不断下降的。这与前面分析的公共投资扩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长期扩张公共投资,必然挤压公共消费。尤其从地方政府更喜好投资的行为倾向来看,这一点更好理解。尽管投资与消费都能拉动GDP增长,都能满足上级政府对GDP考核的要求,但投资还具有另一层作用:看得见。各种“面子工程”和“亮丽工程”都要依靠投资才行,而消费却没有这种作用。可见,公共投资与公共消费的格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偏好。公共消费率的下降趋势还可以从它的反面,即公共储蓄率的上升趋势中得到印证。从部门与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口径来计算,政府部门的两个公共储蓄率都呈上升状态,政府可支配收入储蓄率的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可见,无论从消费一面,还是从储蓄一面,都可以确定无疑地看出,中国目前公共消费呈下降态势。 如何来判断当前的公共消费比重是否适当呢?大体有如下因素:一是消费率的高低,二是消费的不平等程度,三是公共政策取向。从这几个因素来分析判断,中国当前的公共消费比重偏低。从前面的分析中可知,中国当前消费率在不断下滑,并已经成为世界上消费率最低的国家;其次是消费的不平等程度在加剧,尤其在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再就是政府倡导和谐社会建设和更加关注公平,这三个方面都要求提高公共消费的比重。换一个说法,就是要求扩大政府的公共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消费需求。而公共消费由政府自身消费和社会性消费构成,扩大公共消费应主要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当前政府自身消费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这对于公共社会性消费与居民消费都会产生抑制作用。2000-2005年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年均增长16.39%,而其中行政管理费支出年均增长18.66%,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公共消费不足的现状,集中表现为社会性消费的不足。

5. 政府消费包括什么

政府消费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
      政府消费性支包括:
     公务车辆燃油、维修,公务接待,会务支出,办公用品及耗材,差旅费,等等。

政府消费属于西方经济学的“政府购买”范畴,即各级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消费支出可分为公共消费支出和个人消费支出两部分。
      个人消费支出主要是指居民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 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所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等于它的经常性业务支出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后者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

政府消费包括什么

6. 什么是居民消费

就是平时你的每一样消费,医疗,饮食,教育,交通,所有这些

转载---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偏低,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活动人口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1978—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有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67.7%降到49.1%。但与城市相比较,仍然较高,相应地比城市高出10.2和9.7个百分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低层次的食物、衣着消费支出在逐渐下降,由1980年到2000年下降了12.64、6.61个百分点,较高层次消费支出在逐年增长,如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分别增长了3.13、5.52、6.09个百分点。2001年以来,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快速增长的同时,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而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支出有增加的态势,其中正向变动比例最大的是交通及通讯消费所占比重。目前,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教娱乐、交通及通讯、医疗保健所占比重分别为45.5%、5.8%、14.5%、4.4%、11.6%、9.6%、6.6%、2.1%。这说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在逐渐优化,生活质量也继续改善,已开始向追求生活便利、提高质量、注重健康等方向发展。

7. 一般消费民众是什么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一般消费民众是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普通消费者。一般消费者,通常指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普通消费者。在有关外观设计专利侵权中,一般消费者则成为外观设计产品的判断主体,即在判断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近似时,应当根据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进行判断。大众消费者指的是工薪阶层或者普通老百姓。这里的大众就是你我以及身边的所有的普通人,既不是大明星,也不是大企业家或者其他的在社会上非常出名的人物。我们社会上的多数人都属于大众群体,收入一般,家庭条件一般,社会地位也一般的消费者。感谢您的信任,以上是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摘要】
一般消费民众是什么【提问】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一般消费民众是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普通消费者。一般消费者,通常指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普通消费者。在有关外观设计专利侵权中,一般消费者则成为外观设计产品的判断主体,即在判断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近似时,应当根据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进行判断。大众消费者指的是工薪阶层或者普通老百姓。这里的大众就是你我以及身边的所有的普通人,既不是大明星,也不是大企业家或者其他的在社会上非常出名的人物。我们社会上的多数人都属于大众群体,收入一般,家庭条件一般,社会地位也一般的消费者。感谢您的信任,以上是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回答】

一般消费民众是什么

8. 公共消费的缺陷

消费上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公共消费品的基本特性,它决定了公共消费品领域同时具有市场缺陷和非市场缺陷。公共消费品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使其市场价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困难性,竞争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市场缺陷。在市场机制下,私人不愿或不会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消费品。庇古早已指出了这类市场缺陷的后果——供给不足。但是,当公共消费品由政府公共部门供给时又存在非市场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