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做到老年人健康与健康老龄化?

2024-05-19 01:32

1. 如何才能做到老年人健康与健康老龄化?

老年人的健康,需要不断的进行维护。
饮食方面需要健康饮食,也不要暴饮暴食,对于老年人老说,可以采用一日多餐的食用方式,每一餐吃得少,但是要吃好,注意饮食方面的食物结构,不要太过油腻。
睡眠需要定时睡眠,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和睡眠的质量,让老年人的健康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
运动方面也要持之以恒,无论是散步还是打太极都可以,有运动身体得到锻炼,自然而然的会保持健康。

如何才能做到老年人健康与健康老龄化?

2. 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

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是靠。国家和个人共同来去实行的因为。老人太多单纯靠国家是不行的所以个人也要出力能够居家养老的当然是最好如果说实在不可以当然就可以去老年院所以国家现在也是在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来对老年人的一些保障。


3. 谈谈我国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

  根据2000年11月底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2%。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的话,那么早在2000年,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620万人相比较,47年中增长了2.36倍,年均递增2.6%。近十年老龄化速度加快,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而且80岁以上高龄人口也以平均年百万人的速度增长。

  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的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中国老龄化进程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进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约占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另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8.2%,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7.0%高1.2个百分点。按地区分,老龄化程度以上海最高达13.4%,进入8%以上的地区是浙江11.2%,北京10.8%、天津10.7%,江苏9.9%,重庆9.2%,湖北8.8%,湖南、广西、四川均为8.6%,山东8.5%,安徽8.2%,辽宁8.1%,陕西8.0%,共14个省市总人口达6.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4%。西北地区和云贵藏等17个省区均在8%以下,呈现了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跨入了老龄化社会的状况。

  截止2004年底,浙江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640.8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96%;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52.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6%;上海市早在5年前,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就已经达到了11.46%。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概言之,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先期进入人口老年型的国家相比,具有老龄化发展快、老年人口数量大、地区之间不平衡、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等特点。

  另外,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发达国家社会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美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000美元,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能力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相比之下,2003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000多美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已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 的特征。

  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

  老年问题不容忽视

  发达国家由于较早进入低生育率阶段,儿童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因此,严格来讲,老龄化最早是在发达国家先出现的。

  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前后不到20年,不可否认,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推动和加速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近20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疾病控制、卫生条件及生活质量快速提升,那种普遍存在的"少生、少死、高寿"的现象也是重要因素。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首先,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加重。据一项研究测算,2000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50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研究认为,在未来50年中,前20年,我国存在一个低抚养比时期,这期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经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刚刚上升,总抚养比处在从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

  其次,社会保障问题突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说:"农村不像城镇那样,老年人享有各种社会保障,原先集体供养老人的制度随着集体经济的解体而瓦解,农村养老主要通过家庭赡养自行解决,而农村家庭养老受到他们子女本身经济实力和是否具有孝心两个方面的影响,老年人赡养纠纷和因赡养引起的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农村老年人口普遍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因此出现老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最后看不起病的问题。这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立。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寿命的延长,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急需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考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使得大批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根据建设部对城市住房需求的预测,2020年将新增城市人口2.6亿,2050年将再增3.3亿。届时,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在城镇化进程中,结合小城镇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的养老保险办法急需研究出台。

  第三,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相关的心理、膳食和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有大约1/3左右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城市部分老年人体重超重,农村部分老年人营养不良。忽视个体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差异,"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丧失,使老年人过早处于被"养"起来的生活状态。

  "活到老,学到老",目前我国老年教育和科学发展滞后。拿美国来说,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展老年学研究,40年代国际老年学学会成立,老年学很早就引起他们的重视。而我国目前老年学的研究和教育基本上是空白。作为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老年人口大国,我国没有一所正规的老年病医疗研究机构,人口老龄化需要的护理和照料专业人员严重不足。1998年我国医护人员比为1:1.1,远低于1952年的1:2.26,也未达到卫生部规定的1:2,2000年我国护理人员与实际需求相比尚缺336万。全科/家庭医生奇缺,康复医学发展缓慢,衰老机理研究投入严重不足。

  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增长较快,老年服务和养老方式面临挑战,目前全国约有2340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据调查显示,京、沪、津等大城市空巢家庭已达30%以上。全国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目前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要。存在养老机构总量满足不了需要和养老院利用率不高的矛盾。
  社会影响不是儿戏

  老年问题对经济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最终要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部分。积累基金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消费基金多,积累基金就少,反之,消费基金少,积累基金就多。积累基金多意味着国家和企业可以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资和扩大再生产,这对拉动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相应地就使得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是不利的。加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退休金总额也在不断地上升,1978年全国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福利费用总额为17.3亿元,到1997年增加为2068.3亿元,19年间增长了119倍。有人预测,到2030年,这一费用将达到73219.5亿元,2050年将达到182195.2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会对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困扰。

  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虽然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但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力老化的问题将十分明显,目前一大批中青年劳动力在若干年后也将步入老年,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老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老年问题对社会稳定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社会保险体制,养老金是直接从企业收入中支付的,如果企业的退休人员多,企业用于养老的负担就重,在职人员的收入就可能受影响,这样,就可能导致在职人员的不满,从而引发在职和退休的两代人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而实际上,退休人员所领取的养老金,是他们过去所创造的财富的一种补偿。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上表现为直接从在职人员创造的价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职人员的误解。

  老年问题对家庭代际关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家庭,由于子女多,加之那时候老年人寿命较短,家庭供养老年人的时间相对也较短,子女供养老人的负担相对来说也比较轻。而现代,特别是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而导致的"4-2-1"家庭格局的出现,导致一对夫妇要面对供养双方的父母和抚养一个未成年子女的沉重负担。这种负担不仅仅限于经济上,还包括用于照料和护理老人的时间支出上。照料和护理老人需要时间,而对于劳动人口而言,时间就意味着收入的高低。久而久之,子女对尊老爱老的道德观念会产生排斥心理,厌弃老人、歧视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会增多,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会不断加剧。而代际矛盾如果解决得不好,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我们该如何面对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老龄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12月,国家计委、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年)》;1999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0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从新世纪开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实际,制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与医疗保障得到改善,老年福利、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重视,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老年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老龄组织健康发展,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正在健全和加强。

  但是,我国老龄事业总体上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设施、产品、服务短缺,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老龄事业发展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

  目前已步入老龄阶段的人群,都是在60年代以前参加工作的,他们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事业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财富。但他们长期以来在收入低、劳动报酬没有全部到位、生活质量差的情况下,过度透支,提早退休。一些效益差、濒临破产的企业,不能享受足额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障,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生活窘迫,农村老人基本不享受社会保障。因此,无论从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一亿多老年人的社会生活困难问题必须加以关注,真正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在城镇,要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面实行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依法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鼓励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随着经济发展和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合理增加基本养老金,使离退休人员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作好准备。

  在农村,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农民养老以家庭赡养为主,倡导赡养人之间签订"家庭赡养协议";鼓励低龄健康老人提高自养能力;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老人继续完善以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对老年人的集体福利制度;根据情况逐步建立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的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注意探索和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按照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老人救助体系,对特殊困难的老人实行临时性救助。

  在医疗保健上,要完善和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按照规定,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健康保障办法;逐步探索和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改善特困老年人的医疗条件。

  充分利用城市现有卫生资源,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种服务,逐步把老年人的基本健康问题大部分解决在社区;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改善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条件;在老年人中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为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创造条件,为高龄老人和残疾老人就医享受优先服务。

  国家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的办法,办好示范性的养老设施,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以社区为基础、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设施,注意以需求为导向发展护理型养老设施。

  城市要有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老年护理院;街道要有与老年人需求相适应的养老院或托老所,充分利用城市基层医疗机构的现有资源开展养老服务,逐步形成养老设施网络;社区要发展老年照料服务,优化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社会和社区环境。

  乡(镇)敬老院要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服务范围扩大到周边地区的老年人,逐步满足各类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同时建立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服务人员培训率达到60-80%,经过考核,持证上岗;重视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社区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积极鼓励在校学生以各种形式参加为老服务,形成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为老服务队伍。

  精神文化生活上,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作用,办好老年文化专题节目;文学、影视、戏剧界要积极创作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新闻出版部门要重视办好老年报刊,出版面向老年人的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大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社区文体活动,对各类专业性老年群众文体组织给予支持和引导,有计划地组织老年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等活动。

  建立老年教育网络,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育活动,帮助老年人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发展,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的原则,创造条件,积极发挥老年人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在城镇,要重视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导老年人从事教育、科研、咨询以及维护社会治安、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在农村,鼓励健康老人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支持老年人自助互助,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最后,应根据实际情况,抓紧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细则以及有关老年人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地方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处理和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老年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组织网络,基层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机构要设立老年人合法权益维护岗,社区要设立法律服务网点,保证老年人能够就地、就近、及时得到有效的法律服务。对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老年人,按有关规定提供法律援助,给予缓交、减交或免交的优待,帮助老年人学法、懂法、守法,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加强法律监督。各级老龄工作机构要履行职责,督促和协调各部门依法行政,积极配合和协助司法行政部门,做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有关部门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总而言之,面对社会老龄化,国家、政府、社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谈谈我国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

4. 进入老年期后,人体日渐衰弱,老人如何才能确保健康老龄化?

老人应该定期体检,清淡饮食,每天锻炼。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可以确保健康老龄化。

第一,定期体检
老人的身体比较虚弱,本身就容易出现各种疾病,所以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就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全身体检,甚至是半年进行一次全身体检。这样可以及时检查出身体出现的问题,及时对症治疗。
很多老人就是因为没有每年做体检,才会耽误了治疗。等到发现身体有不舒服的症状时,已经到了癌症晚期,一切都晚了。所以说,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一定要每年定时体检。
第二,清淡饮食
所谓清淡饮食,并不是说不能吃大鱼大肉和油盐。而是说,不要吃太过于油腻的食物。可以吃一些瘦肉,做到营养均衡,不要吃盐分太多的食物,以免给肾脏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至于炒菜用的油,最好吃植物油,不要吃动物油,因为吃动物油容易得脑溢血,脑血栓等血液疾病。
除此以外,每天要吃5种以上不同的蔬菜,还要吃两种不同的水果,这样可以为人体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保证人体的抵抗力。
第三,每天锻炼
每天锻炼身体可以让老年人的骨骼更强健,同时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防止感冒。但是老年人的锻炼方法应该跟年轻人有所区别,因为很多老年人不是身体虚弱就是血糖过高,如果早上锻炼之前不吃东西的话,容易在锻炼过程中晕倒。
所以说,锻炼身体之前最好吃一点食物。等吃完东西一个小时以后再进行体育锻炼,最好是进行慢走,做体操等一些有氧运动。

总结:老人应该每年定期做一次全身体检、饮食上一定要清淡、每天要进行锻炼,如果做到以上3点,就可以确保健康老龄化。

5. 如何理解功能发挥能力和健康老龄化的关系

全面、科学地理解'健康老龄化',必须明确六个要点。"这六个要点是: 

第一,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老年人口群体的大多数人健康长寿,体现在健康的预期寿命(healthy life expectaney)的提高。 

第二,健康老龄化不仅体现为寿命长度,更重要的是寿命品质的提高,老年人口健康寿命的品质是有客观标准的,也是可以量化的。 

第三,人类年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一方面要求有相应的"健康转变"(health transition)来适应;另一方面,要求把健康的概念引申到社会、经济和文化诸方面。 

第四,人口老龄化是一个过程,要从个体和群体增龄的过程中认识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的前因後果、来龙去脉及发展趋势;把老年群体健康看作是进入老年前的婴幼儿、青少年和成年後各阶段所有制约健康因素的最综合、最集中和最终的表现,历史地、全面地认识老年人的健康,它同所有人的福利都联系著。 

第五,健康老龄化是人类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和对策,它是建筑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 

第六,健康老龄化是同各个年龄段的人口,同各行各业都有关系的一项全民性保健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民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如何理解功能发挥能力和健康老龄化的关系

6. 如何理解功能发挥能力和健康老龄化的关系?

最近看老龄化相关资料,意识到我们每个人体验“老”的时间会很长很长,远远超过体验年轻。

无论脸再怎么青春永驻,身体机能都将无限下降。人类的身体条件和许多器官与越来越长的寿命并不匹配,它们使用不了那么久,牙齿和关节就是典型。骨科医生朋友四十多就去换掉了有点问题的关节,她说年纪太大就做不了这个手术了,早点换了好(这倒是有点学院派极端)。

所以,身体,要省着点用、要尽量关照。如今风气是搞钱至上,内外至卷,可惜常常是用命赚五元,再用十元来保命。何况某些竭耗,是用光不再有。

身心健康的重要程度远超想象,失去精力,最消磨意志,失去健康和信念,自尊感和活着的意义也会跟着消失。

等那极为漫长的体验“老”的时间里,希望我们都仍有精力保持尊严。

7. 就老年人老化及其应对展开简单叙述并从老年服务的角度提出你的策略

你好,就老年人老化及其应对展开简单叙述并从老年服务的角度提出你的策略,策略内容如下1. 制定养老服务工作规划。 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的责任;进一步推进 政府主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养老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保障体 系,2. 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老年人群体庞大,老年市场潜力巨大。应制定发展老龄产业的优惠政策, 鼓励和扶持老龄产业,积极帮助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家政服务3. 大力加强社区养老。 我市目前主要养老模式还是家庭养老,真正选择养老院、福利院养老的并 不多,大力加强社区养老,拓展社区养老服务是符合现实需求的养老模式。【摘要】
就老年人老化及其应对展开简单叙述并从老年服务的角度提出你的策略【提问】
你好,就老年人老化及其应对展开简单叙述并从老年服务的角度提出你的策略,策略内容如下1. 制定养老服务工作规划。 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的责任;进一步推进 政府主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养老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保障体 系,2. 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老年人群体庞大,老年市场潜力巨大。应制定发展老龄产业的优惠政策, 鼓励和扶持老龄产业,积极帮助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家政服务3. 大力加强社区养老。 我市目前主要养老模式还是家庭养老,真正选择养老院、福利院养老的并 不多,大力加强社区养老,拓展社区养老服务是符合现实需求的养老模式。【回答】
  4、积极认识老龄化和衰老  老年人要不断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学习自我监护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疾病,对于中晚期疾病以维持功能为主。  5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老年人饮食要定时、定量,每日食物品种应包含粮谷类、杂豆类及薯类(粗细搭配),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以及坚果类等,控制烹调油和食盐摄入量。建议老年人三餐两点,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为早餐约30%,午餐约40%,晚餐约30%,上下午各加一次零食或水果。【回答】

就老年人老化及其应对展开简单叙述并从老年服务的角度提出你的策略

8. 《老年心理学》笔记(四):老化的主要理论

(一)老化理论构建
  
 1.老化理论的历史发展
  
 早期老化模型比较笼统,随着老化过程的科学研究在20世纪的积累,出现了从对老化的广泛解释,到更加具体的、局部的老化理论模型的构建趋势
  
 2.老化的理论发展和研究设计
  
 理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发现规律阶段;概括这些经验数据如何彼此关联,从而建立模型阶段;范式阶段:隐含从经验概括、模型到理论的发展。
  
 (二)老化的生物学理论
  
 1.随机理论:有机体受到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千万的随机操作的结果。
  
 (1)磨损理论:将人看作是一部机器,随着年龄增长机器会逐渐磨损,老化因此就发生了。
  
 (2)程序性理论:认为老化是在基因里编辑好了程序的,这个程序决定一系列发展过程,因此老化是不可避免的。身体细胞可以被 复制的次数是有限的。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一个DNA系列,每复制一次,端粒就会短一些,当端粒短到不能再短时,细胞就因不能复制而死亡。
  
 (三)老化的心理学 理论
  
 早期研究集中在特定群体的老化方面,直到最近,才开始研究正常健康的老人,及其心理状态 。
  
 1.认知理论。
  
 (1)加工资源衰退。加工资源即执行一些心理加工时所需要的内部资源,这个资源在给定的加工时间内是有限的。当进行认知任务时,可以从中摄取资源,越往后,可摄取的资源就越少。废用理论:用进废退
  
 (2)总体减慢。老年人的实际加工速度减慢了,或者说执行认知操作的速度减慢了。
  
 (3)抑制缺陷。老化损害了抑制无关信息的能力,经致这些无关信息在认知加工过程中的活跃。
  
 (4)传输缺陷。老年人的联结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弱了。
  
 2.发展理论
  
 (1)生命阶段的观点。将发屁股视为一系列阶段,所有人的一生都要经历这些阶段。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是最广为人知的老年期发展理论。他认为,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对特定的矛盾冲突需要解决,这个矛盾冲突叫社会心理危机。老年期需要解决的矛盾冲突是完满感对绝望感。老年时期是反省的时期,一生充实和对自己负责的 人会有一种完满感,自尊自重,这使他可以带着尊严面对衰老和死亡。如果带着遗憾看以前的生活,老年人会有一 种绝望感,背负痛心和懊悔,觉得生活中失去了很多机会,自己失败了,而一切重新开始又为时已晚。衰老和死亡的威胁便 成了恐惧和消沉的根源。
  
 老年期适应性解决危机的关键在于能够承认死亡即将临近,并且以满意的心情看待自己一生的能力。
  
 佩克发展了埃里森理论,认为晚年生活,有三个矛盾需要解决。一是自我分化和过份关注工作角色的矛盾。许多职场上的人,是通过他们的工作建立自己的地位和自我概念的,因此,专业人士可能仅仅因为他们有一个社会赞许的职业而发展出高自尊。然而,当一个退休,地位便 随职业消失了。因此,退休者必须找到自身的一些东西,让他们显得独特,或与以前所带来的自尊相配。二是超越自身与过份关注身体的矛盾。对大多数人来说,老化带来了健康水平和一般身体状况的下降。如果老年人过份强调身体的健康在享受生活中的作用,那么失望将会不可避免。成功老化包括具有克服身体不适的能力,或至少发现有趣的活动并不一定需要身体健康。二是超越自我与过份关注自我的矛盾。一个人向这一事实让步。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达到成功老化,老年人应该:选择那些对自己的幸福感最重要的活动和能力,着力维护这些能力,参与 这些活动。找到有助于自己选定的能力达到操作最优化的策略。设法用自己的优势来弥补其他能力的下降。
  
 (2)毕生发展的观点。发展是一个人与他的环境毕业作用的结果。
  
 (四)老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1.活动理论。老年人的社会需要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即使实际的社会交往互动有所下降。进入老年后,继续以前的社会交往,并建立新的社会交往的老年人,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因此,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的坚持年轻时养成的活动习惯。当不得不放弃特定的角色或活动时,应该找到其他的角色和活动所代替。这样,老年人才能保持更好的自我形象和更高的满意度,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2.撤离理论。随着老年期的到来,老年人从社会撤离是一件正常的、合情合理的事情。
  
 3.角色理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老年人开始失去父母、员工配偶等等角色,这经常导致他们感动失去对生活的掌控。失去控制将歙人感动无能为力、隔离、自我疏离、无意义、无规范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