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2024-05-05 03:12

1. 南京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南京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南京大学 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http://jw.nju.edu.cn/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南京大学简介 
  南京大学 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 东南大学 、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 南京大学 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 南京大学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 南京大学 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 南京大学 。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 南京大学 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 南京大学 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94年, 南京大学 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 南京大学 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 南京大学 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 南京大学 ;2016年, 南京大学 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 南京大学 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南京大学 目前拥有仙林、鼓楼、浦口三个校区,有29个直属院系,各类学生总计34580人,其中本科生13196人、硕士研究生12195人、博士研究生6036人、外国留学生3153人。全校设本科专业8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2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与重点序列学科20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江苏省重点(工程)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中心10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创新人才31人、创业人才14人、“外专”入选者4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7人、讲座教授2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27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863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76人次,“青年”入选者113人,“*”青年拔尖人才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3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4人。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 南京大学 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改革开放以来, 南京大学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 南京大学 提出了“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坚持“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 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积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南京大学 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 南京大学 的发展史中,成为 南京大学 办学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蜚声国内外学界。今日 南京大学 以“加强应用、注重基础、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为方针,以“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指导思想,调整科研布局、加强科研组织,整体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将 南京大学 建成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
 
 自上个世纪初建校以来, 南京大学 就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 南京大学 -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十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南大正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力推进各种宽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当前, 南京大学 的办学事业已经掀开新的百年篇章。全体南大人将始终保持奋发昂扬的精气神和朴茂平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关于“第一个南大”的指示精神,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大特色,为把 南京大学 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南京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2.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教务处电话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咨询电话为:025-83593251、83592951。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
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16年,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3.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教务处电话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咨询电话为:025-83593251、83592951。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
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16年,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教务处电话

4. 南京大学教务处主页【官网入口】

南京大学 教务处主页【官网入口】: http://jw.nju.edu.cn/ 
 
   
 
 9月6日, 南京大学 2019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在仙林校区方肇周体育馆举行。省政协副主席、校党委书记胡金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院士、校长吕建,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常务副校长谈哲敏,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有炓,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全兴,校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洪银兴、莫砺锋,校党委副书记薛海林,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鸿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峻峰,副校长陆延青,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党办主任王云骏,校长助理陈建群、吴俊,各院系和有关部处负责人、教师代表以及2019级研究生代表参加典礼。典礼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王振林主持。
 
 下午2时,全体师生起立注视南大国旗护卫队护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入场。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典礼正式开始。
 
 吕建以“厚积行远 奋翼图南”为题发表讲话。他代表 南京大学 向2019级研究生新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学生的成长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和家长们致以衷心感谢。吕建表示,走进南大校园,新生们可以在优秀伙伴们的陪伴激励下体验南大的青春活力,可以在师生们传道授业的交流场景中见证南大的雄厚实力,可以沿着前辈大师的足迹感受南大的光辉历史。他指出,南大一直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在创新研究生教育体制的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努力打造全面发展的最佳育人环境,为同学们未来的研究道路提供全方位支持。南大采用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四三三”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和“二三三”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不仅要帮助同学们收获完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探索的创造能力,具备得天独厚的硬实力与软实力;更要鼓励学生将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人生方向的指南针。
 
 作为师长,吕建向研究生新生们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成长必要笃学。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四三三”“二三三”提供的广阔舞台,秉持科学理性的精神,提升科研创新的能力,学会使用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科研模式。其次,成长必须力行。同学们应注重交叉学科前沿科学研究,认真用好各类交流平台,拥抱变化、适应发展,做重大问题、求长远发展、塑学术特色、展自身价值,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历程,把能力落实到行动中,真正做到*期盼的“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国家的骨干和栋梁”。第三,成长更得炼心。同学们要炼入的坚定信仰,炼入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长为时代的先锋,成长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吕建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同学们进入研究生生活的第一年。同学们已经迈出了自己在“南大之路”上的前进步伐,希望今后还将向着更广阔的未来,矢志不渝、无所畏惧、奋翼图南。
 
 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物理学院万贤纲教授作为研究生导师代表发言。他分享了自己在南大多年的学习与工作经历,感悟到南大不仅是一所崇尚学术自由、思想开放、科学环境优越的高等学府,也是一所鼓励、勇争第一的大学,更是一所充满温情的大学,南大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精神内涵滋养着一代代学子。对于即将正式开始研究生阶段学习生活的同学们,万贤纲教授提出三点建议,希望新生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科研生涯中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选择;珍惜每一分时光,带着对知识强烈渴求的饥饿感,懂得下“笨功夫”坐“冷板凳”,打好扎实的基础;心无旁骛、潜心学术,能自知与自制,管理好时间、管理好情绪,做出真正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外国语学院2019级博士生张诗苑作为研究生代表发言,讲述了南大的校训对她学术道路的深刻影响:诚朴是做学问最基本的准则;雄伟象征着崇高的理想与情怀;励学代表着学无止境,勤勉攀登的精神;而敦行为经历万千之后,回归对自身的理解与反思,继而内化为谦逊、醇厚的品格。张诗苑鼓励新生们努力攀登学术高峰,为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我校有42位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入选 南京大学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王振林宣读了《 南京大学 关于表彰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的决定》。胡金波为获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代表和指导教师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典礼结束后,洪银兴教授做新生入学教育报告。他围绕“创新中的学问与做人”这一主题,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与同学们深入探讨如何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联系起来走出个性化的学术创新之路。

5. 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电话

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的电话号码是:025-58139187。
该学校的联系地址为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珠南路30号南京工业大学教学事务部。
邮编为211816,联系邮箱为jwcbgs@njtech.edu.cn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
同时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电话

6. 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电话

一、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南京工业大学 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25-58139187,该校联系地址为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珠南路30号 南京工业大学 教学事务部、邮编为211816、联系邮箱为jwcbgs@njtech.edu.cn。
  二、南京工业大学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 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3万余人。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工程4项、二期工程6项、三期项目6项,“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8个(含覆盖),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12个(含覆盖),专业学位授权点(含领域)26个,本科专业(含方向)87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8个学科门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类等级(全国前2%~5%),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类等级(全国前10%~2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省第一。 学校在2018年9月ESI全球综合排名中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62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18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学排名 中并列中国大陆高校第26位;2018年8月,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31位;2018年8月,学校跻身“2018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领先的500所研究型大学行列,位列全球第401-500位,并列中国大陆高校第36-51位。
 
 现有教职工29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3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教育部“*”特聘教授5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人选29人(其中青年千人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滚动支持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人;中组部“*”百千万领军人才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人社部留学回国人员资助计划1人;“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主题专家组专家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着力构筑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2006年学校获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5个,省部级研究中心2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4个。“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205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入选2016年度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现有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4人、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人。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坚持产学研互动发展。 南京工业大学 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南京工业大学 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十二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9100余项,科技经费29.5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实施全球拓展战略,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成立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柔性电子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是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分别合作举办 “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6个;与法国勃艮第大学合作举办“1+2”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现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数十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的三百多名海外留学生。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继续发扬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的特色优势,不断提高服务国家和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凝心聚力,深化改革,争先进位,全面开启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新征程。

7. 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电话

一、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南京师范大学 教务处电话如下:学籍管理科为025-85891716、教务管理科为025-85891697、教学建设与改革研究科为025-85891533、教学质量管理科为025-85891847等...
 
   
  二、南京师范大学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 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 东南大学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国立 南京大学 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 南京大学 、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 南京师范大学 。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名家大师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李瑞清、江谦、柳诒徵、郭秉文、李叔同、张士一、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孟宪承、杨贤江、徐悲鸿、高觉敷、罗家伦、潘玉良、张大千、唐圭璋、傅抱石、陈邦杰、陈洪、吴作人、李旭旦、孙望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曾在此主政或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
 
  南京师范大学 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179633平方米,现有校舍总建筑面积932076.19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8个、独立学院2个。共有在职教职工3120人,专任教师1939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598人,副高级职称70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名,教育部青年*1名,国家“”人才3名,国家“”青年人才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人选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3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3人,中科院“*”人选2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7379人,其中师范生4034人。在校研究生共11245人(其中学术型6502人,专业型4743人;博士研究生1323人,硕士研究生9922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生6565人。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44605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371.94万册,电子数据库145个。校园内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2018年本科招生专业(类)54个,共涵盖78个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门类。6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7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
 
  南京师范大学 不断推进“厚生育才”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11门,国家特色专业8个,“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1本(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3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各1个。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被列为江苏省内本科自主招生试点单位;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4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 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力攀高峰。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基地、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8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2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6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1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优秀成果”,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我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南京师范大学 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5个、江苏省研究基地1个、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6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7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公共服务平台2个。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大学科技园、文创园、地方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在地方建设的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积极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电话

8. 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电话

一、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南京医科大学 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25-86869186,该校联系地址为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 南京医科大学 教务处、邮编为211166、联系邮箱为jwk@njmu.edu.cn。
  二、南京医科大学简介 
  南京医科大学 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 南京医科大学 。学校是江苏省属重点建设高校。2015年9月,获准成为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与省政府共建医学院校。
 
 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康达学院。拥有23所附属医院和50多所教学医院。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700多人,其中学校编制专任教师884人。有教授212人、副教授303人,有博士生导师730人、硕士生导师2405人(含附属医院)。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名,“*”特聘教授3名,“*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 位,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32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3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工程、人文医学、健康政策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学位授权点已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在全国54所参评高校中获评A+等级。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免疫学、社会科学总论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
 
 学校设有26个本科专业和3个“5+3”本硕一体化专业。目前,在校生总数为1.7万多人,已形成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医学模拟教育中心(MSC)和自主学习中心以及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江苏省医药动物实验基地,建有江苏省唯一的省级卫生政策智库健康江苏研究院以及省内唯一的转化医学研究机构江苏省转化医学研究院。
 
 “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近百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国家级成果奖4项,发表SCI论文9236篇,论文数量及论文影响因子均呈显著增长。2018年,我校获得29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数位居独立设置医科大学第1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现已建成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建高校教学实验室、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主编6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学校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得到8年最长认证周期。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建有江宁校区、五台校区以及康达学院连云港校区。江宁校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大学城,占地面积1300亩,是行政、教学和科研中心。五台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南麓,占地120亩,是临床教学和研究中心。学校馆藏图书文献资料丰富,拥有中文(外文)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全文电子期刊共一千多万册,是江苏省医学图书中心馆和高校文献保障系统医学文献中心。学校主办有11种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