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涉房贷款被提前收回?上海房贷新政“动真格”,后续或加大打击力度

2024-05-12 21:03

1. 违规涉房贷款被提前收回?上海房贷新政“动真格”,后续或加大打击力度

近日,一份归属地为上海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以下简称《告知函》)在网上流传。
《告知函》显示,该笔个人贷款合同签订于今年1月5日,贷款金额为500万元。因贷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关于“贷款用途”的相关约定,银行宣布该贷款全部提前到期,贷款人须在3月31日前全额归还贷款本息。若未在限定时间内归还,将构成逾期并产生罚息,该行将采取诉讼、财产保全等措施。
“这笔被要求提前收回的贷款,大概率是抵押贷款,也就是经营贷,即把自己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用途是公司经营,但是挪用贷款(购房)被查出来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银行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或是上海年初“严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新规后的首个实质性处罚警示案例。

网传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
上海各级银行紧急排查整改涉房信贷
今年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上海各家银行“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防范借款人或受托支付对象规避用途管理”“借款人存在违反合同约定行为的,按照合同约定给予惩戒”。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消息,因为收到上级要求,目前上海各级银行正在查处最近同时贷了经营贷和房贷等多笔贷款,并开展政策“打补丁”。这也使得之前已经签过贷款协议的客户,有部分被要求降低贷款成数,提高首付比例。
上述上海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最近监管部门、银行总分行都在严查贷款流入房地产,支行更是几乎天天接受检查,要求比原来严格很多,排查出来支行就得整改,整改措施之一就是收回贷款。
上海某银行负责经营贷和消费贷的经理黄山表示,目前他所在的银行已经开始自查此前的放贷金额,但具体往前追溯多久并不清楚,一旦查到了会要求客户限期退贷。

上海银保监局官网截图
一方面,对于已流入房市的资金提前收回;另一方面,对还未贷出的资金,银行方面则进一步加大监管。
黄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对短时间内申请了经营贷又申请了个人按揭贷款的借款人,银行正在加紧核查,并已经对一批违规贷款进行了“抽贷”处理。
对此,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分析认为,近日很多城市开始加码整顿经营贷和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的行为,也有很多措施抑制新批贷款。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因违规被查处,并要求提前归还贷款的情况可能会在最近增多。
信贷政策“打补丁”,后续或加强打击力度
事实上,早在去年4月底,央行上海总部就严禁银行以消费贷、经营贷款等形式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资金。今年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通知》要求,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对象限定为已封顶楼盘,银行也随之加严了对涉房贷款的审批。
为什么此时银行会对信贷政策“打补丁”?
上述上海银行业人士表示,去年小微贷款利率的大幅优惠,使得不少借款人利用经营贷(尤其是房屋抵押贷)进入房地产市场。年初房贷新政之下,银行开始投入人力物力全面严查。但由于此类资金往往经过多个渠道多次流转,所以银行检查起来难度不小。
张波则认为,对于这一现象,市场要认识到国家对于金融侧的调控力度是明显加强的。房地产交易各方都需要警钟长鸣,此次强化查处力度并非是“微风习习”,从倒查时间就能充分体现出决心和力度。当下如果还想通过违规方式获得购房资金的人,只会面临更为严厉的处罚。
“在经营贷和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过程中,部分中介或金融机构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如部分机构提供违法服务,部分金融机构则存在审核不严等情况。”张波表示,后续监管部门和银行对涉房贷款的打击力度会不断增强,同时也需要对前期违法违规机构给予更大的惩处。

违规涉房贷款被提前收回?上海房贷新政“动真格”,后续或加大打击力度

2. 上海、北京等地疑似涉房贷款被提前收回,借贷人怎么办?

老一辈的人都有房子,而现代人虽然收入多但是没有了福利分房,所以现在的人都需要自己攒钱买房,可就是有一群炒房客,他们把房子的价格炒的很高,导致了很多人买不起房,这时候国家就出手打击炒房客了,很多炒房客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现在主要出击的地方主要针对一线城市,对于这个问题,我说下我自己的看法与想法,仅供大家参考讨论,对方房子毕竟是每个家庭一辈子都向往的。

一、炒房族的炒房方式对于炒房族来说,就是用钱去买房子,然后出租或者出售,随着一线城市房租的水涨船高,自然房子的租金和销售也是会慢慢提高,还有一部分人用贷款的方式去操作,一来二去用国家的钱充足了自己的钱包,可却扰乱了国家的秩序,所以炒房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就是不会亏了自己,亏得除了买房的人就是国家,这些就是炒房族的方式了,他们这样做了以后,只会让房屋更加紧缺,通货膨胀越来越快,近几年都是这样的炒房形式。

二、炒房贷款被提前收回对于炒房者最多用的就是贷款,从银行贷款然后买房,最后把房子卖出去,赚一个差价,但是这样一直顺风顺水的贷款突然就变成了双刃剑,这不上海有个人为了买1000万的房子在银行带了款,可不是房贷,而是经营贷,最后银行发现这笔钱去了楼市,就通知贷款人在2个月内必须还清贷款,这就是炒房者贷款被提前收回事情的始末了,对于这种做法,我百分之一百的支持,因为这样才能有效打击炒房者,让房地产回归正常的生态环境。

三、被提前收回的贷款,借贷人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办法,只能按照银行的要求还款,因为你贷款是经营贷,用于经营的钱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而借款人用经营贷来贷款,最后买房用,只能说他不缺钱,既然不缺钱,那就赶紧还给银行,并且银行也算人性化,给了2个月的时间,所以借贷人除了还银行的钱,没有别的办法了,银行的钱讲究专款专用,既然没有专款专用,那就是对银行的欺诈,所以被提前回收也是正常的问题,借贷人就必须按照规定退回。

问题分析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炒房者已经动真格了,所以奉劝那些炒房者,不要再继续了,以后的路只会越来越难走,把房子留给那些真正需要需要房子的人,毕竟房地产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以上就是我的看法与想法,仅供参考讨论。

3. 违规涉房贷款被提前收回?严打“房抵经营贷”要动真格

近日,一份来自上海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由于经营贷款被挪用于购房,这笔近300万元的贷款被要求限期偿还。
除了上海,监管强化之下,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也正在严查违规资金进入楼市的情况。
违规使用贷款被收回
从去年底开始,深圳、上海等地楼市的火爆,把“房抵经营贷”这种金融产品托出了水面,随即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也成为了监管部门严打的重点对象,而且违规贷款被提前收回的案例已经出现。
记者查看上海这份《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后得知,因贷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关于“贷款用途”的相关约定,银行宣布这笔近300万元的贷款提前到期,并通知贷款人须在3月31日前全额归还贷款本息。若未在限定时间内归还,将构成逾期并产生罚息,该行将采取诉讼、财产保全等措施。
“监管部门这次要动真格的了。”广发银行北京分行信贷部的张先生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解释道,这意味着,如果上海的这位借款人办理的是房屋抵押贷款,那么他现在只有两条路:要么筹钱还贷,要么抵押的房产被银行没收。
据业内人士透露,此类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今年1月份上海银保监局明确要求辖内银行倒查半年相关业务,对去年6月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全面自查,并首次公开提出拦截机制。而在2020年4月,央行上海总部就在召开房地产信贷工作座谈会上明确,严禁以消费贷或经营贷形式向购房者提供资金。
严跃进对记者表示:“拿经营贷买房,利息成本比按揭贷款低不少。按揭贷款的年利率普遍是5%-6%,一些地方甚至达到6%以上,首付的要求也比较高,而经营贷款的年利率一般在4%以下。”
据严跃进介绍,针对这类现象,以前的金融监管政策并没有涉及收回贷款。2016年,上海曾发布调控政策要求房贷首付资金为自有资金,当时的处罚方法是将违规者拉入失信名单。同年深圳也发布类似要求,主要是打击互联网金融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首付贷、众筹购房、过桥贷等金融杠杆配资业务。2017年至2020年各地房贷监管政策主要落实在打击通过流水造假骗取贷款的行为。
严跃进认为,今年对于房地产金融的监控持续加强,特别是落实到“违规资金流入楼市”方面,保持房地产金融环境稳定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预计后续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将加强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的监管力度,提前回收贷款的措施将对房地产投机者造成震慑作用。
多地加强资金监管
将违规贷款提前收回,上海不是个例,北京和广州也在加强对此类行为的监管。
北京白纸坊地区某中介门店经理告诉记者,自己经手的一套学区房,春节前刚成交,最近就又挂出来卖了,挂牌价还很“合理”,原因就是业主用了房抵经营贷,被银行查出来,现在抽贷还款,逼不得已只能卖房。“不卖房怎么办?谁能一下子拿出大几百万元的现金呢?”
有北京地区银行业资深人士向媒体透露,目前北京辖内的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对违规流向楼市的信贷资金进行回收,要求客户提前进行返还。该人士表示,自去年开始,监管机关就进行了定期抽查,调取资料筛选出账户存在异常、可能将消费贷款流入楼市和股市的情况,如果查出有问题,银行就会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后续处理。
“主管部门对北京楼市热点区域的成交案例进行了普遍排查,尤其是对西城金融街、德外、海淀万柳、中关村等热点学区成交案例进行重点核查。”北京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志告诉记者。
广东银保监局日前也表示,严肃查处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行为,要求辖内银行机构围绕授信调查、授信审查审批、授信后管理、第三方机构业务合作等各个环节开展全方位风险排查,并严格规范与中介机构的业务合作,及时堵塞业务管理漏洞。
3月16日,广东银保监会发布了《严守“房住不炒”,坚决惩治乱象》的通报,截至目前,经过大数据筛查、台账分析、查阅档案、流水追踪、人员访谈等多种方式取证,已发现经营贷、消费贷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金额逾3000万元。
此外,广州地区银行机构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贷款金额1.47亿元、305户,共发送疑点线索642笔,机构排查确认40笔个人经营性贷款被挪用于购房,相关机构已启动整改问责。
3月23日,北京通报了辖内银行采取全面自查、开展专项核查后发现的经营贷违规入楼市情况,发现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约占经营贷自查业务总量的0.35%。目前,相关银行正在全力推进整改工作。
根据深圳银保监局通报,2020年4月以来,该局共对辖区中资商业银行15.4万笔、1771.73亿元经营贷全面排查,选取6家银行集中开展现场检查,检查覆盖率近50%,提前收回了21笔、5180万元涉嫌违规贷款。
三种情况贷款将被追回
近期部分热点地区房地产市场波动加大,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是这一轮楼市明显上涨的主要原因,这引得多地监管部门出手打击。从各地经营贷违规入楼市的调控力度来看,北京打击力度最为严格。
据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被银行要求因挪用经营贷提前还款的主要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银行或监管部门拿到借款人违规使用贷款的相关证据;第二种是,前期由于银行“睁只眼闭只眼”,借款人套取了经营贷,但后来其资金链出现问题还不上贷款,希望银行能免除部分利息,或者延后还款,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很可能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第三种是,在监管抽查过程中发现资金链路存在问题,要求银行倒查并追回贷款。
“从对经营贷的严查结果可以看出各地房价上涨幅度不同的原因。从房价涨幅看,深圳第一,北京处于一线城市的末尾,但经营贷查出最多,这代表了北京楼市调控政策力度最大。”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认为,市场要认识到相关部门对于金融侧的调控力度明显加强,房地产交易各方都需要警钟长鸣,从倒查时间就能充分体现出监管部门的决心和力度。
此外,在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过程中,部分中介或金融机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张波对此表示,后续监管部门和银行对涉房贷款的打击力度会不断增强,同时也需要对前期违法违规的机构给予严厉惩处。

违规涉房贷款被提前收回?严打“房抵经营贷”要动真格

4. 上海房贷新政“动真格”,后续或加大打击力度

近日,一份归属地为上海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以下简称《告知函》)在网上流传。
《告知函》显示,该笔个人贷款合同签订于今年1月5日,贷款金额为500万元。因贷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关于“贷款用途”的相关约定,银行宣布该贷款全部提前到期,贷款人须在3月31日前全额归还贷款本息。若未在限定时间内归还,将构成逾期并产生罚息,该行将采取诉讼、财产保全等措施。
“这笔被要求提前收回的贷款,大概率是抵押贷款,也就是经营贷,即把自己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用途是公司经营,但是挪用贷款(购房)被查出来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银行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或是上海年初“严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新规后的首个实质性处罚警示案例。
上海各级银行紧急排查整改涉房信贷
今年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上海各家银行“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防范借款人或受托支付对象规避用途管理”“借款人存在违反合同约定行为的,按照合同约定给予惩戒”。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消息,因为收到上级要求,目前上海各级银行正在查处最近同时贷了经营贷和房贷等多笔贷款,并开展政策“打补丁”。这也使得之前已经签过贷款协议的客户,有部分被要求降低贷款成数,提高首付比例。
上述上海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最近监管部门、银行总分行都在严查贷款流入房地产,支行更是几乎天天接受检查,要求比原来严格很多,排查出来支行就得整改,整改措施之一就是收回贷款。
上海某银行负责经营贷和消费贷的经理黄山表示,目前他所在的银行已经开始自查此前的放贷金额,但具体往前追溯多久并不清楚,一旦查到了会要求客户限期退贷。
一方面,对于已流入房市的资金提前收回;另一方面,对还未贷出的资金,银行方面则进一步加大监管。
黄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对短时间内申请了经营贷又申请了个人按揭贷款的借款人,银行正在加紧核查,并已经对一批违规贷款进行了“抽贷”处理。
对此,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分析认为,近日很多城市开始加码整顿经营贷和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的行为,也有很多措施抑制新批贷款。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因违规被查处,并要求提前归还贷款的情况可能会在最近增多。
信贷政策“打补丁”,后续或加强打击力度
事实上,早在去年4月底,央行上海总部就严禁银行以消费贷、经营贷款等形式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资金。今年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通知》要求,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对象限定为已封顶楼盘,银行也随之加严了对涉房贷款的审批。
为什么此时银行会对信贷政策“打补丁”?
上述上海银行业人士表示,去年小微贷款利率的大幅优惠,使得不少借款人利用经营贷(尤其是房屋抵押贷)进入房地产市场。年初房贷新政之下,银行开始投入人力物力全面严查。但由于此类资金往往经过多个渠道多次流转,所以银行检查起来难度不小。
张波则认为,对于这一现象,市场要认识到国家对于金融侧的调控力度是明显加强的。房地产交易各方都需要警钟长鸣,此次强化查处力度并非是“微风习习”,从倒查时间就能充分体现出决心和力度。当下如果还想通过违规方式获得购房资金的人,只会面临更为严厉的处罚。
“在经营贷和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过程中,部分中介或金融机构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如部分机构提供违法服务,部分金融机构则存在审核不严等情况。”张波表示,后续监管部门和银行对涉房贷款的打击力度会不断增强,同时也需要对前期违法违规机构给予更大的惩处。

5. 上海房贷再次收紧 哪些方面将会被严查?

近日上海房贷调控加码,继严查“假离婚”、叫停“接力贷”、“合力贷”之后,上海银行业对个人住房的信贷管理进一步趋严。将严格审查借款人首付款资金来源,防止借款人通过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P2P、小额贷款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等渠道违规获取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资金。

据上海发布,为促进上海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海银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内容包括:辖内各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首付资金真实性检查要求;加强对共同还款人、离异人士、财产分割情况的审核,从严审查共同还款人为前配偶、成年子女、(双方)父母,以及离异双方财产分割不清晰的贷款业务等。
Part 1 房贷收紧,哪些情形将会被严查呢?
1、借款人信用记录
《通知》要求,辖内各商业银行要严格审核借款人信用记录。如发现申请人有在他行查询个人住房贷款征信记录的行为,要进一步掌握申请人是否存在申报材料不真实、重复申请个人住房贷款、在他行审核未通过等情况及其原因,从严审批贷款。对逾期记录超过一定次数,或历史逾期时间较长、金额较大的借款人,从严审慎发放贷款。
2、借款人偿债能力
《通知》要求,辖内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审查。审慎评估借款人还款意愿、还款能力,严格控制借款人住房贷款的月房贷支出与收入比、月所有债务支出与收入比。
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收入透明度较低、收入波动较大、财产变动较频繁的家庭或个人,要从严审核其所有债务支出以及还款收入,特别是经常性收入和第一还款来源等情况。
3、借款人前配偶
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借款人资质和收入真实性的审查,对有意规避限购、限贷等相关规定的借款人,要按照审慎经营原则从严审查。原则上应以借款人家庭为单位从严评估其还款能力,加强对共同还款人、离异人士、财产分割情况的审核,从严审查共同还款人为前配偶、成年子女、(双方)父母,以及离异双方财产分割不清晰的贷款业务。
4、房产中介和房企
《通知》还要求,辖内各商业银行要审慎开展与房地产中介和房企相关的业务。对发现存在为购房者提供首付款支持、协助伪造收入证明等违规行为的房地产中介,在其完成整改前应立即中止业务合作。
对发现存在“零首付”、“假按揭”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其完成整改前不得增加新的授信。
Part 2 上海目前房贷政策
对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对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
在上海限购1套住房的情况:
(1)在本市已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2)连续5年及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
暂停在上海市向其售房的情况:
(1)在本市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2)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3) 无法提供连续5年及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延伸阅读:
2016年上海买房贷款利率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11-1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全面及时的楼盘信息,点击查看

上海房贷再次收紧 哪些方面将会被严查?

6. 违规涉房贷款被银行提前收回,这对哪些人的影响最大?

那么这对那些贷款买房的人,特别是投资贷款买房的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全国两会召开明确指出房住不炒的一个事情,所以对于各大部门,他们也在严查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一个情况,因为现在更加需要的是将这些资金注入到实体经济,稳就业,稳民生,稳经济,而不是通过投机的方式,让房地产成为一个蓄水池。毕竟现在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够大了,如果再让更多的资金流入,显然到时候会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到民生,也会导致物价的飞涨。
网络上最近流传了一份报告,那么就是《个人贷款提前收回的告知函》,也就是说在有关部门了解到你这个资金是用于楼市流入,到了楼市,那么银行就会发一份通告给你,要将你的贷款提前收回。对于那些将钱流入到楼市的人,收到了这份告知函,他们肯定会非常的心慌,因为对于那些经营贷个人贷违规进入楼市,这就又可能导致那些贷款申请人,他们会出现相当紧迫的一个困境,毕竟他要提前还款,对那些手头上没有足够资金的人来说,他们肯定会受到巨大的压力。因为如果一旦过期不还,面对他们的,就会是贷款过期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处置,还有可能会被列入失信名单,这对他们来说成本是非常高的,搞不好还有可能会被面临罚息的情形,更严重的会影响到法院的起诉和诉讼问题。
有的人用经营贷的方式将钱去购买房子,那么原本他们想要通过买房投资来获利,但对于现在严查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导致近年来买房反而成为亏损的一个事情。其实对于那些公司的负责人,他们想要通过经营贷的方式来买房,那么他们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对于有的人动了歪脑筋,用经营贷去买房来进行投资,无意当中就会推动房价上涨,会影响到很多刚需的人,买不起房。
归根结底还是那些贷款的人,他们把钱违规流入楼市,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现在监管局对违规流入楼市的资金是选择零容忍的姿态,所以也奉劝大家不要走捷径,毕竟一旦被发现,那么还有可能会被面临一个非常严厉的处罚的问题,同时还有可能会提前告知,让你还完全部的贷款。买套房子还要交税,再加上手续费之类的东西,如果要让你提前还款,就算你把房子给卖了,那么明显就会亏掉一部分税,还有一部分的资金显然是不合算的,所以奉劝大家不要违规将经营贷款流入楼市。

7. 监管严控!涉房贷款再收紧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对于房地产行业的金融监管,将保持高压态势。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信贷环境相对宽松。这也使得国内部分城市新房和土地市场热度高涨。对此,监管部门迅速做出反应。
7月24日国务院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8月20日,住建部、央行召开的重点房企座谈会中,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房企的“三道红线”基本确定,房企融资收紧的信号更加强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大房企都将降杠杆、降负债以及加强现金流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但这远远不止针对房地产企业,同样,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也要控制规模。
监管严控涉房类贷款规模增长
近日,有据媒体报道,有银行日前收到通知,监管机构近期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房地产贷款规模。
据一位国有大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透露,最近行内对涉房类贷款有了新要求,即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增长,但具体没有量化。还有一位大行人士表示,监管年初就有要求,本年度新增涉房贷款不能超过全部新增贷款的一定比例,这一比例或为30%左右,但未见到发文。
“实际上,严监管政策下,目前银行内针对房企的房地产开发贷款规模几乎很少,相比之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比例较高。”一位国有大行分行行长称,如果加上按揭贷款,一般来说涉房类新增贷款在新增总贷款中占比大概30%左右,江浙地区的银行可能更高,具体比例由总行控制。
而近期,针对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额度正在收紧。“临近年底,贷款额度已经非常紧张了。”广州某国有银行人士透露。华南某股份行人士也表示,目前今年的贷款额度已经基本使用完毕,“最快要到明年1月份才能放款。”
不止大行和股份行,部分城、农商行在个人住房贷款上也有所限制。一位农商行行长透露:“今年上半年,各家银行对个人按揭贷款发放量较大,截至三季度末,规模基本上都用完了,而央行对按揭贷款全年增幅又有管控。”
究其原因,据了解,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在资金投向上,银行以往青睐的企业遭遇冲击。相较而言,个人按揭贷款由于有抵押,加上计提拨备比例低,更受银行欢迎,因而上半年贷款发放量也更大。
一位购房者表示,前几年在办理个人房贷时,银行要求较为严格,月收入需在月按揭贷款的2.2倍以上,同时必须有收入证明、详细的银行流水、亲属担保等;但今年上半年再次办理房贷时,贷款额度不再要求是工资的2.2倍及亲属担保,银行流水要求也没以前那么严格。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7.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2.36万亿元,约占总余额的68%,同比增长15.7%。
针对监管端收紧银行涉房贷款规模,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认为,银行涉房贷款规模占比设置上限,是从金融端降低地产行业负债的举措,与地产企业端“三道红线”降负债形成互补。在此政策下,预计未来银行体系对于购房者贷款资格审查、贷款额度把控及贷款周期均将更加严格,放款周期将继续延长。
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贷款降至30%以下
实际上,最近三年的银行业涉房贷款占比在不断下降。
据统计,2019年全国新增涉房贷款占比约34%,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占比下降至约24.7%。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曾表示,2019年与2016年相比,房地产贷款增速下降了12个百分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
2020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的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均有所下降。除了中国银行外,其他国有大行的新增涉房贷款占比均已调整至30%及以下。

此外,股份制银行的新增房地产贷款情况则分化明显。光大银行的新增涉房贷款占比22.61%,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4家股份行的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超过30%,其中,浦发银行占比高达49.31%,平安银行占比更是突破50%。
房地产金融监管将保持高压态势
实际上,金融风险防控是监管层最近几年来一直强调的内容。尤其是房地产业这种与金融深度融合的行业,在监管方面更是重中之重,房地产金融也一直维持“严监管”的态势。
近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三季度例会上,再次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8月16日,郭树清在《求是》杂志刊发的文章指出,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房住不炒”和“一城一策”精神,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在郭树清的文章中,提到的一句话很重要,就是房地产贷款既要满足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的正常需要,又要避免因资金过度集中出现更大风险。此前,他也多次表示,房地产业过度融资,不仅挤占其他产业信贷资源,也容易助长房地产的投资投机行为,使其泡沫化问题更趋严重。
事实上,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严格落实房地产金融政策。9月14日,银保监会银行检查局副局长朱彤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为有效贯彻“房住不炒”政策,持续对30多个重点城市开展了房地产贷款专项检查,压缩对杠杆率过高、财务负担过重房企的过度授信,加大对“首付贷”、消费贷资金流入房市的查处力度,使得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
对于查处违规涉房贷款,也是银保监会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因涉房类贷款违规开出的罚单共计152张,总计罚款1.3亿元,平均每张罚单罚金为87.8万元,在各项处罚原因中罚金最高。
从一系列的监管动作来看,未来房地产行业的金融监管仍将保持高压态势,践行“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

监管严控!涉房贷款再收紧

8. 监管严控!涉房贷款再收紧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对于房地产行业的金融监管,将保持高压态势。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信贷环境相对宽松。这也使得国内部分城市新房和土地市场热度高涨。对此,监管部门迅速做出反应。
7月24日国务院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8月20日,住建部、央行召开的重点房企座谈会中,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房企的“三道红线”基本确定,房企融资收紧的信号更加强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大房企都将降杠杆、降负债以及加强现金流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但这远远不止针对房地产企业,同样,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也要控制规模。
监管严控涉房类贷款规模增长
近日,有据媒体报道,有银行日前收到通知,监管机构近期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房地产贷款规模。
据一位国有大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透露,最近行内对涉房类贷款有了新要求,即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增长,但具体没有量化。还有一位大行人士表示,监管年初就有要求,本年度新增涉房贷款不能超过全部新增贷款的一定比例,这一比例或为30%左右,但未见到发文。
“实际上,严监管政策下,目前银行内针对房企的房地产开发贷款规模几乎很少,相比之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比例较高。”一位国有大行分行行长称,如果加上按揭贷款,一般来说涉房类新增贷款在新增总贷款中占比大概30%左右,江浙地区的银行可能更高,具体比例由总行控制。
而近期,针对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额度正在收紧。“临近年底,贷款额度已经非常紧张了。”广州某国有银行人士透露。华南某股份行人士也表示,目前今年的贷款额度已经基本使用完毕,“最快要到明年1月份才能放款。”
不止大行和股份行,部分城、农商行在个人住房贷款上也有所限制。一位农商行行长透露:“今年上半年,各家银行对个人按揭贷款发放量较大,截至三季度末,规模基本上都用完了,而央行对按揭贷款全年增幅又有管控。”
究其原因,据了解,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在资金投向上,银行以往青睐的企业遭遇冲击。相较而言,个人按揭贷款由于有抵押,加上计提拨备比例低,更受银行欢迎,因而上半年贷款发放量也更大。
一位购房者表示,前几年在办理个人房贷时,银行要求较为严格,月收入需在月按揭贷款的2.2倍以上,同时必须有收入证明、详细的银行流水、亲属担保等;但今年上半年再次办理房贷时,贷款额度不再要求是工资的2.2倍及亲属担保,银行流水要求也没以前那么严格。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7.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2.36万亿元,约占总余额的68%,同比增长15.7%。
针对监管端收紧银行涉房贷款规模,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认为,银行涉房贷款规模占比设置上限,是从金融端降低地产行业负债的举措,与地产企业端“三道红线”降负债形成互补。在此政策下,预计未来银行体系对于购房者贷款资格审查、贷款额度把控及贷款周期均将更加严格,放款周期将继续延长。
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贷款降至30%以下
实际上,最近三年的银行业涉房贷款占比在不断下降。
据统计,2019年全国新增涉房贷款占比约34%,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占比下降至约24.7%。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曾表示,2019年与2016年相比,房地产贷款增速下降了12个百分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
2020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的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均有所下降。除了中国银行外,其他国有大行的新增涉房贷款占比均已调整至30%及以下。

此外,股份制银行的新增房地产贷款情况则分化明显。光大银行的新增涉房贷款占比22.61%,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4家股份行的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超过30%,其中,浦发银行占比高达49.31%,平安银行占比更是突破50%。
房地产金融监管将保持高压态势
实际上,金融风险防控是监管层最近几年来一直强调的内容。尤其是房地产业这种与金融深度融合的行业,在监管方面更是重中之重,房地产金融也一直维持“严监管”的态势。
近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三季度例会上,再次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8月16日,郭树清在《求是》杂志刊发的文章指出,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房住不炒”和“一城一策”精神,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在郭树清的文章中,提到的一句话很重要,就是房地产贷款既要满足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的正常需要,又要避免因资金过度集中出现更大风险。此前,他也多次表示,房地产业过度融资,不仅挤占其他产业信贷资源,也容易助长房地产的投资投机行为,使其泡沫化问题更趋严重。
事实上,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严格落实房地产金融政策。9月14日,银保监会银行检查局副局长朱彤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为有效贯彻“房住不炒”政策,持续对30多个重点城市开展了房地产贷款专项检查,压缩对杠杆率过高、财务负担过重房企的过度授信,加大对“首付贷”、消费贷资金流入房市的查处力度,使得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
对于查处违规涉房贷款,也是银保监会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因涉房类贷款违规开出的罚单共计152张,总计罚款1.3亿元,平均每张罚单罚金为87.8万元,在各项处罚原因中罚金最高。
从一系列的监管动作来看,未来房地产行业的金融监管仍将保持高压态势,践行“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