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

2024-05-17 07:01

1. 《原则》

最近看到好多人推荐《原则》这本书,终于仔细找来读了,感觉很受启发。
  
 作者瑞·达利欧,桥水基金创始人,堪称“投资界的乔布斯”。他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曾入选《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
  
 目前,桥水基金已经超越金融大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成为历史上最赚钱的对冲基金,也是当前世界上资产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
  
 达利欧在书中分享了自己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大大小小的原则加起来有几百条,内容涵盖为人处世和公司管理两大方面,浓缩了达利欧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学。
  
 他很小就开始做股票交易,在押注的过程中无数次因为极端自信乃至自负损失惨痛。后来他明白必须思考我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对的,从决策的各个要素来提高决策的成功率,并把这种思维发挥到极致,设计了一系列风险预警和投资决策的系统,并据此在成功预见了2008金融危机和此后的欧洲债务危机,桥水公司的投资策略大大赢过一只独秀。
  
 书中核心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达利欧的生活原则:用绝对理性的态度去认识世界
  
 人具有动物性,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会被动物精神驱使,忽略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为了更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达利欧总结了达成目标的五个步骤,分别是:
  
 设定目标
  
 认识问题
  
 诊断问题
  
 设计解决方案
  
 执行解决方案
  
 很多人进行到第二步就推进不下去了,一方面是因为,人的天性是自负的,容易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盲点。达利欧指出,想要克服自负、避开盲区,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 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
  
 清楚自己到底哪里存在盲点,哪里存在缺陷,并且知道怎么补拙,抵消这些盲点和缺点。
  
 2. 在生活中主动保持理性的态度
  
 准确地记录,用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你对生活的掌控感会提高不止一个层次。
  
 二、达利欧的工作原则:
  
 以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来决策
  
 从本质上来说,达利欧总结的工作原则和生活原则是一脉相承的,工作原则其实就是把生活原则应用到事业上。
  
 书中列出了上百条原则,大概可以分成人、文化、组织建设管理三个维度。这些原则看起来有些杂乱,但其实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优秀想法至上原则。
  
 1. 可信度加权决策法
  
 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专业背景,然后对不同专长的人提出的意见赋予不同权重,最后加权计算进行决策。
  
 2. 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
  
 这种原则的好处是,员工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只需要做最自然、最舒服的自己,而要付出的代价则是,三分之一的员工在工作的头两年就会离开公司。根据这些离职员工的反馈,他们认为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太过粗暴,而且经常处于被质疑的状态。
  
 三、如何制定属于你自己的原则
  
 1. 本质上,原则只能来自“痛苦+反思”
  
 达利欧做了一个 APP,专门记录每一个犯下的错误、每一个引起痛苦反思的事件。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失业率很高,美国的主要银行持有很多拉美国家的债务。1982年8月,墨西哥出现了债务违约,这在当时算是个危机事件。达利欧成功地预测到了这次债务危机,所以,美国国会、华尔街电视节目纷纷邀请他来讲危机问题。达利欧在电视采访上继续预测,认为未来市场上还会上演经济危机和大熊市,后来却被狠狠地打了脸。当时,美联储为了应对这个危机,采取了宽松政策,结果为美国之后带来了十几年的大牛市。达利欧本人也为这个错误判断付出了巨大代价,差点倾家荡产。达利欧后来回忆道,正是这一次错误,才让他进行了彻底的反思,让他的思维从“认为我是对的”变成“思考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2. 善于记录,做“专业的犯错者”
  
 专业的犯错者,不是说犯错很多,而是在每次犯错过后,都能对错误有完整的、理性的、全面的反思,能够把错误转化为原则。从人生和事业上获得的经验不能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一定要理性地进行记录和总结。

《原则》

2. 读《原则》

瑞·达利欧,桥水基金的创始人。
  
  
  
  
 1949年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爵士乐手,母亲是家庭主妇。8岁起就开始送报纸,给别人家的车道铲雪,做球童。后来开始拿着这些钱,去炒股。成功过,也跌倒过。
  
  
  
 1975年创办桥水,在经历过一次次危机和人生的失利之后。1995的桥水拥有42名员工,管理着41亿美元资产。2000年管理的资金超过320亿美元。2011年卸任CEO。2017年,回顾个人经历,写下这本书《原则》。
  
  
  
 这本书,全文没有涉及到投资。但它确确实实是教你怎么做决策。
  
 我做事的方式是试错:犯错,找出错误的原因,总结出新的原则。
  
 《原则》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和性格的原则,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降低你做决策的风险。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是理解现实如何运行,以及如何面对现实。
  
  
  
 了解自己在现实中的位置。你是想享受生活还是改变世界。
  
 
  
 在面临每一个问题的时候,尝试去拥抱现实,理解现实,应对现实,最终实现解决问题,总结出原则,从而避免同样的问题。
  
 
  
 在理解现实的过程中你需要不断的去试错,在犯错与挫折的过程中反思,在解决每一个问题之后总结出经验。
  
  
  
 如果你想要了解世界的真象就必须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接收不同层面的信息。
  
  
  
 图片
  
 
  
 自然规律
  
 通过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规律。不要固守自己对于自然的看法,不要让偏见阻碍我们保持客观。作者总结了他通过观察,得出的规律。
  
  
  
 规律1:现实的规律就是自然会走向整体的最优化,而不是个体的最优化。故判断一个东西好不好就看他是不是符合这一条规律。我们所说的进化也符合这条规律,换句话说,进化就是适应规律的过程。进化的方向是向整体的最优化。
  
  
  
 规律2:通过人类与病毒的斗智斗勇,使我们明白通过快速的试验试错,不断的适应是极其有效的学习方式。
  
  
  
 规律3:你可以取到什么样的成就,取决你看待的事物,关心什么人、什么东西。你的精力在哪,你的成就就会在哪?
  
  
  
 规律4:反思+痛苦=进步。人想要获得力量就必须突破自己,而这个过程肯定是痛苦的。接受并面对当下的结果,考虑后续再后续的结果。延迟满足。
  
  
  
 图片
  
 
  
 怎么才能做到头脑开放
  
  
  
 影响合理决策最大的两个障碍是你的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
  
  
  
 “自我意识障碍”是指你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使你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当有人与你意见不同时,你的大脑会把这样的做法视为攻击。一旦“想要自己正确的你”压倒“找出真象的你”你学到的东西就会变少,决策质量也会变低。
  
  
  
 还有就是“思维盲点”。我们认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比如说红绿色盲,色盲最终都无法自己发现自己是色盲,自然的,人是无法理解自己看不见的东西。
  
  
  
 尝试去做到以下几点,摆脱这两大障碍
  
  
  
 1、领会并感激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面对对方深度思考之后的意见分歧,你首先要做的是提问,试图理解对方的见解,而不是争论。
  
  
  
 2、和可信的、愿意表达分歧的人一起审视你的观点。有些问题过于复杂,我们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与可信度更高,知识更丰富的人一起审视我们的观点,旁听他深思熟虑之后的不同意见。
  
  
  
 3、区分头脑封闭和头脑开放。头脑封闭的人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挑战。他们更喜欢陈述而不是提问。头脑开放的人时常首先认为自己是错的,然后真诚的提出问题
  
  
  
 4、重视证据,停止为你的观点辩护接受可信的其他人的观点。认识到自己的思维盲点,把头脑开放作为一种习惯,使用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工具。
  
  
  
 当我们对自身的认识越多,就越明白我们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所在,明确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你最需要的勇气不是驱使你战胜别人的勇气,而是不管其他人对你有何冀望,你始终坚持做最真实自我的勇气。
  
  
  
  
  
 如果你能独立思考,同时保持头脑开放,清醒地寻找并发现最适合你的事情,如果你能鼓起勇气这么做,你将会让自己的生命发挥最大的价值。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应当思考为什么,因为这很可能是你面临的实现自己人生愿望的最大障碍。
  
  
  
 因此,我总结出了我的第一条原则
  
  
  
 独立并思考:(1) 你想要什么。(2)事实是什么。(3)面对现实你怎么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且要保持谦逊和心胸开阔,以便你能动用自己的最佳思维。
  
 《原则》
  
 图片
  
 没有最好的决策
  
 当我们可以理解客观世界,了解自己之后,才有可能做出有效的决策。
  
  
  
 世界上压根就没什么最好的决策,但也确实有一些普适性的规则:
  
  
  
 1、事实(是什么)。
  
 为了了解真象,你必须做到头脑开放。为了正确判断你必须摈弃有害情绪。
  
 综合分析眼前的形势,决定你应该相信什么。为解决问题,你应该问谁。尝试找出事物变化的关系,不用太精确,找出影响80%价值的20%的信息即可。
  
  
  
 2、怎么做
  
 现实是分层级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价值视角。决策需要在合理的层次做出,但也应该在各层次之间保持一致。
  
  
  
 比如说
  
 你想过上美好的生活
  
    我要有钱
  
       我要找份好工作
  
          我要努力上个好的学校
  
              我要取得好成绩
  
                 我今晚必须学习
  
 (这就是不同的层次的决策,但不一定对)
  
  
  
 根据预期价值来做决策。比如说,在赌桌上,你押对获得100元,押对的概率是70%,押错的概率同样惩罚100元,概率是30%。那么你的预期价值=100*70%-100*30%=40元。
  
  
  
 使用原则。原则可以帮助你减少决策的数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必须要做的少数决策上,这能帮助你大大提升决策的质量。将原则打造成算法,让计算机与你做决策,这时你的决策能力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在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确实比人类更准确、更高效,但计算机是没有常识的,所以在深刻理解它之前,不要过度地信赖它。
  
  
  
  
  
 拥抱并妥善应对现实,保持头脑的极度开放是极为重要的生活原则
  
 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你必须:
  
 1、知道最好的决策是什么
  
 2、有勇气做出最好的决策

3. 《原则》

来自得到App| 远读重洋解读
  
 关于作者
  
 瑞·达利欧,桥水基金创始人,“投资界的乔布斯”。他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曾经入选《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目前,桥水基金已经超越金融大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成为历史上最赚钱的对冲基金,也是世界上当前资产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
  
 关于本书
  
 达利欧在本书中分享了自己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大大小小的原则加起来有几百条,内容涵盖为人处世和公司管理两大方面,浓缩了达利欧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学。
  
 核心内容
  
 第一,达利欧的生活原则:用绝对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这个世界;第二,达利欧的工作原则:把原则当做工作的基础,在工作中以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进行决策;第三,如何制定属于你自己的原则。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原则》,作者瑞·达利欧是华尔街的传奇人物,他有个外号叫“投资界的乔布斯”。达利欧创立的桥水基金,是历史上最赚钱的对冲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1600亿美元,相当于一万多亿人民币。当然,我们选择这本书,不只是因为达利欧是成功的投资家,更是因为他的思想。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功的人,这本书的内容就非常值得你了解。
  
 达利欧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说,不管他一生中,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绝不是因为他懂得比别人多,而是他知道自己在无知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有了良好的原则,就相当于有了成功的秘诀。所以,从三十多年前开始,达利欧每次遇到新问题,或者犯下了新的错误,他都会有意识地记录下来,慢慢地针对类似的问题,总结出一套行为准则。这一部《原则》,就是他三十多年来全部总结的精华,甚至可以说,是他奉行的一套严密的人生算法。
  
 达利欧之所以要把这些原则分享出来,是因为他觉得,到了人生的这个阶段,他更关心的已经不是怎么取得更大的成功,而是怎么帮别人取得成功。他相信,自己这些原则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行动。他自己也说,在传授完这些原则之后,自己将会归隐田园,进入生命的新阶段。
  
 这本《原则》的中文版将近600页,全书一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达利欧个人的奋斗史,第二部分是他总结出来的生活原则,第三部分是他总结的工作原则。后两部分的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大大小小的原则加起来有几百条,主要以清单体的形式呈现,每条原则还配上了简短的文字说明。
  
 第一部分
  
 我们首先来说一说“生活的原则”。这一部分包含了很多条小原则,核心内容就是如何用绝对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这个世界,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真正地面对现实。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一个“理性的、有原则的人”,实际上,要认清楚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人具有动物性,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会让自己内心的动物精神来驱使自己行动,从而忽略了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比如说,巴菲特曾经说过自己的投资原则有一条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这一条投资的原则听起来简单,但是有股票投资经验的人都知道,想要践行这一条原则实在是太难了,在市场大跌的时候,你很难保持理性,很有可能就跟着其他人一起卖出手上的股票了。
  
 为了更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达利欧总结了“达成目标的五个步骤”。他认为不论想要达成什么目标,都要经过五个步骤,分别是:设定目标、认识问题、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和执行解决方案。这五步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到第二步认识问题就推进不下去了,没法正确地认识问题。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达利欧分析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每个人都有盲点。不同人看问题的视角都不一样。我们惯有的思维模式,可能会让我们没办法准确地认识和判断形势。另一方面,人的天性是傲慢与自负的,有的人观点受到了挑战,首先想到的不是承认错误,而是先给自己辩解,甚至连辩解都做不到,直接就生气了。
  
 达利欧认为人类最大的悲剧,就是傲慢与自负,害我们带着错误的观点去做事,还不愿意接受质疑。那么,这样的悲剧是怎么产生的呢?神经科学家说,这与大脑的运行机制有关。我们的大脑中有一部分,特别想知道我们错在哪里,喜欢看到我们的弱点,以便我们能够得到进化,做得更好。但是,大脑中的另一部分,把真实的评价和批评,当成了攻击,拼命采取各种防御机制,让自己免于受到攻击。换句话说,在你的头脑中有两个“你”,一个是理智的你,一个是情绪化的你,两者总是在相互作对,都在争夺对你的控制权。
  
 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让理性的“你”占上风,去克服傲慢与自负,避开盲区呢?那就是,保持极度开放的态度,承认自己有盲点、有缺陷。达利欧交往过无数精英人士,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但是这些人聪明就聪明在,他们在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时,能够保持极度的开放,并且十分清楚自己到底哪里存在盲点,哪里存在缺陷,从而不断进化自己。
  
 当然,要做到“极度的开放”也不容易,达利欧也说过,多数人通常要18个月才能习惯这样的运作方式。你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比如在面对家人、朋友,或者任何其他人时,开诚布公地交流想法,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判断和选择。你会发现,极度开放和坦诚的情况下,大家都能畅所欲言,这样达成的结果,会比自己一个人想出的想法要好。
  
 除了保持极度开放,达利欧认为,我们也应该主动用科学而理性的方式去对待生活的方方面面,主动把感性的经验变成理性的总结。举个例子,如果你问一个人,你每天上下班一共要花多长时间,大多数人都会说“四十多分钟”,或者“大约一小时”,但是很少有人会把每天上下班的时间记录下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个精确的平均上下班时间,以及在上下班的过程中最长花了多少时间,最短花了多少时间。如果你能准确地记录,用这种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你对生活的掌控感会提高不止一个层次。
  
 好,这就是本书的第一个内容,“生活的原则”,我们来稍微总结一下。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达利欧建议人们有意识地拒绝自己用动物性的一面去思考和行动,在生活中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摒弃自负和不必要的自尊心,从而认清事实和真相。对待生活要有科学家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第二部分
  
 说完了“生活的原则”,我们再来继续说一说达利欧“工作的原则”。从本质上来说,达利欧总结的“工作原则”和“生活原则”是一脉相承的。他自己就在书里说,“工作原则”其实就是把“生活原则”应用到了事业上,但是工作原则比生活原则更重要。他在书中列出了上百条原则,大概可以分成三个维度,一个是人,一个是文化,还有一个是组织建设和管理。而在这上百条原则里,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桥水基金奉行的“创意择优”,也就是“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
  
 所谓的“优秀想法至上”,意思就是说,公司做决策的时候,要选最合理、最科学的选项,而不是看谁职位高就听谁的。达利欧认为,一个组织想要成功,不是看创始人有多牛,也不是看手上有多少资源,而是看这个企业能不能奉行“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
  
 想要让最优秀的想法脱颖而出,第一步肯定是所有人把想法拿出来给大家看,第二步就是大家互相评判,提出不同的意见。那你可能会问了,怎么样评判一个想法是否合理呢?在书中,达利欧介绍了在“桥水基金”内部使用的一种决策方法,叫“可信度加权决策法”。也就是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专业背景,然后对不同专长的人提出的意见赋予不同权重,最后加权计算进行决策。
  
 比如在桥水基金的会议上,如果探讨到医疗相关话题,有医疗背景的人提出的意见,在最后决策中所占的权重肯定就会更大;会计背景的人,提出意见的权重就不会太高。如果探讨的是一个跟会计相关的问题,那就正好是反过来。这种情况下,既保证了决策过程的公平民主,又保证了最后决策结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当然,这个决策方法有个前提,就是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达利欧看来,每个人的大脑和生理特征都是不同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专属的优点和缺点,看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角度,也肯定有自己的局限性。为了保证最终决策的质量,就得把各种不同角度的观点和想法都提出来,充分论证之后,才能保证最终决策最优化。
  
 但是,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够营造出这种氛围。那么如何才能够让优秀的想法不断在企业内部产生呢?这里就涉及到达利欧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原则,叫“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刚才我们说过,在达利欧的生活原则里,有一条叫做“极度开放”,在工作原则里,这条“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跟“极度开放”也是一脉相承,而且特别被浓墨重彩强调的一点。
  
 在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一次,达利欧收到了一封邮件。这封邮件是他的下属发来的,里面是这么写的:“达利欧,你今天在公司开会时候的讲话简直是不及格,你根本没有做任何准备,不然的话,你不会讲得这么烂。以后,你应该多花点时间为开会做准备,如果需要,我甚至可以来陪你做准备,帮你热身。”信的最后,下属还补了一刀,说:“你要是觉得我的看法不对,可以去问其他同事,或者直接来问我。”下属这样直接挑战老板,在其他公司实在是很少见。但对达利欧来说,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发生,他也完全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生气。因为只有这样,同事之间才敢坦诚相待。在公司内部,不管级别高低,有任何的问题或想法,同事之间必须及时指出,这就是他们奉行的“极度透明”的原则。
  
 除此之外,桥水基金内部有一个听起来比较恐怖的规章制度,公司内部基本上所有的会议都要被录音。如果在开会的时候,谈到了某位同事,但这位同事又不在场,在场的人就必须把谈论这位同事的录音发给这位同事。也就是说,公司不允许任何人在背后议论别人。比如,有一次,达利欧和公司另一位高管讨论一位员工晋升的问题。高管觉得,这位员工的工作能力很强,可以给他升职加薪,但达利欧却觉得这个员工的能力不够。后来达利欧一想:不行,不能在员工背后议论他们。于是,达利欧就一个电话把这位员工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然后开始当面评论他。当然了,评论的同时,也给了这位员工解释的机会。
  
 其实,这种极度透明和坦诚的文化是有理论依据的。哈佛大学有一位学者叫罗伯特·凯根,他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的员工,虽然表面上干的是一份工作,但其实做的是两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他原本要完成的本职工作;第二份工作,是要管理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尤其要隐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展示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但这第二份工作,其实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桥水的公司文化里,大家只需要做第一份工作,只做最自然、最舒服的自己就够了,不需要再在第二份工作上浪费时间精力。这一切的背后,其实还是贯穿着达利欧绝对理性的哲学,他希望打造出每个人都如机器一般精确运作、各尽其责的公司,因为这样才是最高效的。
  
 不过,这个“极度透明”的原则也是有代价的——在桥水基金,新入职员工的离职率非常高。据报道,三分之一的员工在工作的头两年之内就会离开公司。而且,根据这些离职员工的反馈,他们认为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太过粗暴,而且经常处于被质疑的状态。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公司对员工未免太过苛刻。但这就是达利欧坚持的原则,他的理念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原则至上。
  
 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个内容,“工作的原则”,我们来稍做总结。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达利欧介绍了一种在桥水基金内部实行的一套决策机制,叫“优秀想法至上”原则,在这个机制中,公司的决策要用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做出来,这个方法就是 “可信度加权决策法”。而为了让公司具备实现“优秀想法至上”原则的可能,达利欧在公司里施行了“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的原则。虽然这个原则让公司同事之间坦诚相待,但这种显得简单粗暴的交流也导致了比较高的新员工离职率
  
 第三部分
  
 说完了“工作的原则”,我们最后来说一说如何形成自己的原则。在这本书的导言里,达利欧也说过,他的这些原则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应该由读者决定。其实,更重要的不是原则本身,而是原则背后的思考。只有形成自己的原则,才能更好决策。我们不能通过听取别人的经验来建立一种原则,本质上,原则只能来自于自己的“痛苦加反思”。
  
 达利欧就有这样一个怪癖,他喜欢沉浸在痛苦中,不断地复盘这些错误,他甚至还做了一个 APP,叫做 Pain Button,中文直接翻译过来就叫做——痛苦按钮,专门用来记录每一个犯下的错误,记录下每一件引起痛苦和反思的事。
  
 比如,他就在各个场合反复提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发生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初,美国的失业率很高,美国的主要银行持有很多拉美国家的债务。1982 年 8 月,墨西哥出现了债务违约,这在当时算是个危机事件了。达利欧很厉害,成功地预测到了这次债务危机。所以,美国国会、华尔街电视节目纷纷邀请他来讲危机问题。他在电视采访上继续预测,认为“未来市场上还会上演经济危机和大熊市”。后来达利欧却被狠狠地打了脸,当时美联储为了应对这个危机,采取了宽松政策,结果为美国之后带来了十几年的大牛市。达利欧本人也为这个错误判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差点倾家荡产。但是达利欧后来回忆道,正是这一次错误,才让他进行了彻底的反思,让他的思维从认为“我是对的”变成思考“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在后来的金融危机里,这一套思维方法让他受益匪浅,每次别人在金融危机里赔的底朝天,桥水基金总是能保持不错的收益率。
  
 因此,达利欧鼓励大家理性地把自己的错误和反思都记录下来,做一个“专业的犯错者”。其实,平常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情,有的事情经历完之后我们会得出一些经验教训,甚至有的时候就是灵光一现,产生了一些很好的想法。但人类大脑的默认设置是“短时记忆”,只要我们不是刻意重复去记忆某个东西,我们获得的经验也好,想到的好点子也好,很容易就忘掉了。这本《原则》就是告诉我们,从人生和事业上获得的经验不要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一定要理性地进行记录和总结。
  
 达利欧在书里说,自己其实就是一个“专业的犯错者”,英文叫 Professional Mistake Maker。这个“专业的犯错者”不是说犯错很多,而是在每次犯错过后,都能对错误有完整的、理性的、全面的反思,由此能够把错误转化为原则。失败到底是不是成功之母,就取决于你是不是一个“专业的犯错者”,否则就只能获得模糊的、感性的经验,最后的结果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这本书里的几百条原则,都是达利欧自己一点一滴记录总结出来的,是他个人的人生百科全书。使用的时候就像搜索引擎一样,当人生和事业遇到什么问题,就直接去里面搜索相关的原则作为决策的参考。开头我们说过,达利欧的桥水基金也是这么做的,他们甚至在公司内部开发了一个叫 Coach 的工具软件。员工遇到什么问题,直接输入关键词,就能在这个工具里找到相应的原则和解决方案。无论是达利欧自己,还是他创立的桥水基金,他们都运转地像机器一样严谨精密,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会被记录下来总结成原则,下次再遇到的时候,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照此执行。所以,无论是达利欧自己,还是他的基金,在市场上都很少犯错,而且运转的效率非常高。
  
 这就是本书的第三个内容,如何形成自己的原则,我们来总结一下。在这部分的内容中,达利欧认为,只有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反思,把感性的经验总结成理性的总结,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原则,成为一个“专业的犯错者”。
  
 总结
  
 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就讲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期音频。
  
 首先,我们了解了达利欧的“生活的原则”,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达利欧建议人们有意识地拒绝自己用动物性的一面去思考和行动,在生活中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摒弃自负和不必要的自尊心,从而认清事实和真相。对待生活要有科学家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其次,在“工作的原则”里,达利欧介绍了一种在桥水基金内部实行的一套决策机制,叫“优秀想法至上”原则。在这个机制中,公司的决策决定于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而不是职位层次高级。并且,公司使用“可信度加权决策法”来保证这个原则得以实现。而为了让公司具备实现“优秀想法至上”原则的可能,达利欧在公司里施行了“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的原则。
  
 最后,达利欧讲述了“如何形成自己的原则”。我们对于达利欧的这些原则,不一定要照单全收。达利欧说,真正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原则。你只有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反思,把感性的经验总结成理性的总结,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原则,成为一个所谓“专业的犯错者”,让每一次错误都为你所用,最后用自己的原则体系来驱动你的人生,用理性来对抗世界的复杂。

《原则》

4. 读《原则 》

      Title     :Principles 
  
        Author :[U.S.A] Ray Dalio 
  
     《原则》,作者 瑞 ・ 达利欧,是全世界顶级投资家、企业家之一,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前1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被誉为投资界的乔布斯。现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希望汲取精华,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助益!
  
      达利欧认为桥水的成功源自于他所奉行的一套原则,而这些原则也是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达利欧 在这本书中分享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帮助他从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成长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士之一——任何人运用这些原则也都能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那这本书的内容就非常值得你去了解。本书中文版550页,一共分成了三大部分,分别为其个人奋斗史、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内容是非常的细致和丰富,浓缩了达利欧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学。
  
         书中的几百条原则大都是通过作者丰富的经验和迭代反思而总结出来,除此之外还包括我们所在社会上约定俗成的一些原则,比如民族信仰、宗教信仰、地域风俗、行政规章、法律制度等,所有的这些原则都是在指导着我们的行为。所以当我们所处的场景不同时,有些原则跟我们之前所持有的原则是不一样的,譬如从象牙塔步入社会大熔炉、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度到另一个国度,但我们也非常清楚,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实质是每个人处事的原则是不一样的。面对这些不同,我们该怎么办?最好的应对方法莫过于相互了解彼此的处事原则,我们才能更好的相互尊重,调整好更为合适的相处方式,否则很可能会因为误解而产生冲突,最终彼此受损。
  
         达利欧,在这本书的导言里还说:不管他人生中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他懂得比别人多,而是他知道怎么样在无知的情况下进行做决策,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有了诸多良好的原则,就相当于有了成功的秘诀,所以每当他遇到新的问题,或者犯下新错误时 都会记录下来,然后逐渐地针对类似的问题总结出一套新的原则,这本书就是他30多年来全部总结的精华,甚至可以说是他严密的人生算法。
                                          
        为了更理性的思考,作者总结了达成目标的五个步骤:设定目标、认识问题、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执行解决方案,这五步听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很多人都会卡在第二步,没有办法真正的认识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此,达利欧分析了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每个人都有 思维盲点 ,即惯有的思维模式可能会让我们没办法准确的认识和判断形势;另一方面,人类最大的悲剧就是傲慢与自负,当自身的观念受到了挑战,首先想到的不是承认错误,而是会给自己辩解。那么这样的悲剧是如何产生的呢? 神经科专家说,这与人类大脑的运行机制有关,我们大脑有一部分特别想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喜欢看到我们的弱点,以便我们能得到净化,从而做得更好,而大脑中的另一部分会把别人真实的评价和批评当成攻击,拼命采取各种防御机制,让自己免于受到攻击。换句话说在你的头脑中有两个你,一个是理智的你,一个是情绪化的你,两者对立都在争夺对你的控制权。那么怎么做 才能让理智的你去克服傲慢与自负,从而避开盲点呢?那就是保持极度开放的态度承认自己有盲点有缺陷。
                                          
         世界上没有人十全十美,达利欧也承认自己并非天才,但有一点对他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那就是当他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时能够保持极度的开放,尽可能的找到盲点,从而不断简化自己。当然要做到极度的开放也不容易,你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譬如和家人、朋友开诚布公的交流想法,你会发现极度开放和坦诚的情况下,大家都能畅所欲言,所达成的结果比自己一个人的想法要好很多,所以保持极度开放的原则 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尽量把感性的经验变成理性的总结,从而认清事实与真相,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从本质上来讲,达利欧的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工作原则比生活原则更重要。他在书中列举了上百条原则,大概可以分为三个维度:人、文化、组织建设和管理,而在这上百条的原则中最核心的原则是 创意择优 ,即优秀想法至上,譬如公司在做决策时要选择最合理最优秀的决策,而不是看谁职位高就听谁的。作者认为一个人想要成功,不是看创始人有多牛也不是卡手上有多少资源,而是看这个企业能不能奉行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优秀的想法脱颖而出?
  
         首先,团队每个人把想法拿出来给大家看;其次,大家相互评判,一定要提出不同的意见。那你可能会问了,怎么去判断一个想法是否合理呢?达利欧奉行可信度加权决策法,也就是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专业背景,然后对不同专业的人提出的意见赋予加权,按照最后计算出的记过进行决策。譬如,在桥水的会议上有金融相关的话题时会有金融相关背景的人的意见,最后决策中所占的权重就会更大,会计背景的人提出的权重就不会太高,反之的结果也会反过来,如此即保证了对决策的民主性,又保证了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那么如何能让这种优秀的高质量的想法在企业中源源不断地产生呢?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工作原则  极度透明 ,显然和达利欧极度开放的生活原则 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那么什么是极度透明呢?书中作者写到他收到了一封下属发来的邮件,如是道 “你今天在公司开会的讲话,简直是不及格,你根本没有做任何准备,不然的话你根本不会讲的这么懒,以后应该多花点时间为开会做准备。如果需要,我可以花时间陪你做准备,帮你热身”。邮件最后还补了一刀说“ 如果你要是觉得我的看法不对,可以去问其他同事,或者直接来问我”。在其他公司,下属直接这样挑战老板很罕见,但对达利欧来说不但不生气反而习以为常,他认为只有同事之间敢坦诚相待,才能避免阻塞言路,这就是作者奉行的极度透明原则。
                                          
         达利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原则到底价值有多大,应该由读者决定,并不是原则本身,而是读者对本书背后的思考。达利欧有就有这样一个怪癖,他喜欢沉浸在痛苦中不断地复盘这些错误,他甚至还做了一个App (pine button 痛苦按钮),专门用来记录每一个犯下的错误及反思。这就告诉我们从工作和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不要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一定要进行理性的记录和总结。只有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把感性的经验转化成理性的原则 ,才能形成自己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做决策,我们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建立自己的原则。从生活和工作中一点一滴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百科全书,就像搜索引擎一样,当人生和事业遇到什么问题,就去里面搜索相关的原则,作为决策的参考,然后不断地进行迭代升级,可以作用于自身,也可作用于所在的组织参考。

5. 《原则》

原则这本书是极为理性工具型的书籍,逻辑性强,章节思路非常清晰,分三个章节,一个是他的整个人生经历,第二个是生活原则,第三个是工作原则,从我个人来讲, 给我更多惊喜的可能是第二部分【生活原则】从毕业到现在的观点是生活可以融入到工作,比如习惯,比如品德,它都是工作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像选人一样,先看价值观,再看能力,最后是技能,所以人和生活我一直都是放在前面的,仅个人观点!
  
 我先说说这本书里面,无论在哪一个章节都特别强调的二句话【任何时候创意择优】【交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然后说说这本书给我的惊喜吧,或者我更为坚持和相信的东西吧!
  
 1、学会谦虚和极度开明的心态,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就可以使自己一直在量变的过程当中,这样的思路一定要养成习惯,成为这一生必不可少的品质
  
 2、人的大脑里面有摄叶里和前额皮层,摄叶里掌管情绪,前额皮层掌管理性逻辑,所以当一件事物发生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两种情绪同时存在,就看大脑谁能战胜谁?所以我们要用前额皮层,就是所谓层次较高的逻辑部分,去掌控摄叶里层次较低的情绪部分,这很重要,需要长期训练。
  
 3、优秀的人拥有创意性,系统性和现实性,每点都很重。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讲了,最后很喜欢书里的那句【爱与工作是人性的基石】
  
 好了,就分享到这里!(这本书吸收的还不够好,可以在以后我工作当中随时再翻阅)

《原则》

6. 《原则》

很久以前就看过,知道,《原则》在本书,一直想总结一些属于自己生活原则,作为生活律令,但一直都没有做。   今天重看一些自己划线部分。决定把他们,摘抄下来,经常看看。
  
 
  
  
 后面在慢慢总结属于自己个人原则,工作原则等等。
  
 其实我想说的是人生一定永远自信,永远乐观,永远相信未来吧!  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跑车,在一切都是自信产物。
  
 
  
  
 拥抱现实,应对现实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解现实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应对现实
  
 
  
  
 情绪可能帮助我也可能伤害我。如果我能调和我的情绪与逻辑,只有在二者相符时才行动,我就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卷入快速学习的反馈循环之中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1.1 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
  
 理解现实,接受现实,处理现实问题,既是务实的,也是美妙的。我已经是一个超级现实的人,所以我学会了欣赏所有现实的美好,包括严酷的现实,并开始鄙视不现实的理想主义。
  
 
  
  
 梦想+现实+决心=成功的生活。
  
 成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都有内心深处的需求,所以每个人都要决定对自己而言什么是成功。你想成为宇宙的主宰还是成天吃零食看电视,还是想要追求别的东西,我并不关心。我真的不关心。一些人想要改变世界,而另一些人只想与世无争地简单生活、享受生活。二者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都需要判断自己最珍视的是什么,并选择实现它的路径
  
 
  
  
 问题不只是对这两方面你分别追求多少,而是你如何努力工作以尽量实现二者兼得。这两方面我都很想要,所以我愉悦地努力工作,以争取二者兼得,并且发现它们很可能是一回事,而且相辅相成。我逐渐明白,从生活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东西,并不只是一个要为此而工作得更辛苦的问题。这更多的是一个有效工作的问题,因为有效工作能把我的能力提升几百倍
  
 
  
  
 当真相与愿望不符时,大多数人抗拒真相。这很糟糕,因为好东西会自己照顾自己,而理解和应对不好的东西才是更重要的。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
  
 头脑越开放,你就越不会自欺,其他人也就越会给你诚实的反馈,如果这些人是诚实可信的
  
 
  
  
 可信者的特征是,能不断成功地实现一些成就,而且能就如何做到这一点提供很好的解释。
  
 不要担心其他人的看法,使之成为你的障碍。你必须以自己认为最好的独特的方式行事,这样做肯定会有反馈,你必须开明地思考这些反馈。
  
 
  
  
 人类只是沧海一粟。但大多数人就像蚂蚁一样,只专注于自身及其所在的蚁丘。他们以为宇宙围绕着人转,不关注对所有物种都适用的普适规律。
  
 
  
  
 不要固守你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这将使你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很重要的是,不要让偏见阻碍我们保持客观。想要取得好结果,我们需要冷静而不是情绪化。
  
 
  
  
 (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关键更能让我们去理解别人,也更能看到事物本质,如果还不知道这么做?
  
 就多问问自己   我怎么知道我是正确的)
  
 
  
  
 (小故事)
  
 多年前我去非洲时,看到一群鬣狗扑倒了一只幼小的角马。这让我觉得反胃。我对那只角马感到同情,并且认为我看到的景象很糟糕。但问题是,这件事是真的很糟糕,还是因为我有偏见所以认为它很糟糕,而事实上它好极了?多年前我去非洲时,看到一群鬣狗扑倒了一只幼小的角马。这让我觉得反胃。我对那只角马感到同情,并且认为我看到的景象很糟糕。但问题是,这件事是真的很糟糕,还是因为我有偏见所以认为它很糟糕,而事实上它好极了?
  
 
  
  
 人们喜欢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不喜欢对自己有损的东西,但只根据事物对个人的影响就将其判定为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这是不合理的。
  
 
  
  
 进化:就是要么适应、改进,要么死亡的过程。
  
 世界上到处都是曾经辉煌但逐渐衰落和毁灭的东西,只有极少数东西一直在重塑自身,不断达到伟大的新高度
  
 
  
  
 完美是不存在的,它是一个目标,激发永不停息的进化过程。假如自然或任何东西是完美的,它就不会进化。生物、组织和个人总是高度不完美的,但都拥有改善的能力
  
 
  
  
 d.不进化就死亡。这个进化循环不仅适用于人,也适用于国家、企业、经济体,以及一切事物。整体会自动地自我修正,个体却不一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5 进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报。
  
 
  
  
 c.通过快速试错以适应现实是无价的。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或引导,自然选择的试错过程就能实现改进
  
 
  
  
 曾以为以记忆为基础的有意识的学习是最有力的,但我后来明白,试验和适应能带来更快的进步。想要明白自然是如何不依靠思考而改进的
  
 
  
  
 d.意识到你既是一切又什么都不是,并决定你想成为什么样子。
  
 
  
  
 换言之,我们渺小、短命得不可思议,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其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同时,我们又本能地希望有意义,希望进化,而我们只能产生一丁点儿意义。所有这些一点点的意义加起来,才是宇宙进化的推动力。
  
 问题是我们有多重要,以及如何进化。我们对其他人重要吗?(他们和我们一样,从宏大的视角来看也不重要。)我们是否在某种更大的、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理解的意义上重要?还是说,我们重不重要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忘掉它,及时行乐。
                                          
 477

7. 读《原则》

瑞·达利欧,桥水基金创始人,“投资界的乔布斯”。他曾经入选《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
   现在桥水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1600亿美元,换算过来差不多有一万亿人民币,是世界上当前资产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
   达利欧本人被称为“对冲基金教父”。
  
 达利欧在书中分享了他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大大小小的原则加起来有几百条,内容涵盖为人处世和公司管理两大方面,浓缩了达利欧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学。
  
 第一,达利欧的生活原则:用绝对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这个世界;
   第二,达利欧的工作原则:把原则当做工作的基础,在工作中以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进行决策;
   第三,如何制定属于你自己的原则。
                                          
 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达利欧建议人们有意识地拒绝自己用动物性的一面去思考和行动,在生活中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摒弃自负和不必要的自尊心,从而认清事实和真相。对待生活要有科学家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只是约70亿人类中的一员,而人类又只是地球上约1000万物种中的一个。地球只是银河系约1000亿颗行星中的一个,而全宇宙有约2万亿个星系。人的寿命只是人类历史的约3000分之一,而人类历史又只是地球历史的2万分之一。换言之,我们渺小、短命得不可思议,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其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失败,就说明你没有努力突破极限,而如果你不努力突破极限,你就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努力突破极限有时失败有时成功,但都能带来好处。
  
 成功的关键在于,既知道如何努力追求很多东西,也知道如何正确地失败。
  
 人生路上你肯定会经历痛苦的失败。你需要认识到,失败既能化为动力,驱动你的个人进化,也能毁掉你,这取决于你如何应对失败。你的态度是什么样子,将由你自己决定。
  
 惨痛失败,给人教训,正是这些教训最终帮助成功者走向成功。史蒂夫·乔布斯在回顾1985年其被苹果解雇的经历时说:“那是一剂苦药,但我猜患者需要它。有时生活会给你当头一棒。不要失去信念。我确信推动我不断向前的唯一动力,是我喜欢我做的事。”
  
 “痛苦+反思=进步”。换句话说,感受到痛苦是个重要的信号,说明有教训可以吸取。如果你能很好地反思痛苦,你就总能学到重要的东西。
  
 没有人能把一切都做好。
  
 想象一下,如果让爱因斯坦加入篮球队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爱因斯坦运球和投篮做得不好,队友会看不起他吗?他应该为此感到耻辱吗?
  
 想想爱因斯坦会在多少领域无法胜任。
  
 再想想即使在那个他独步全球的领域,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才变得如此优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短板,要认识自己,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然后发光、发热。
  
 达利欧介绍了一种在桥水基金内部实行的一套决策机制,叫“优秀想法至上”原则。在这个机制中,公司的决策决定于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而不是职位层次高级。并且,公司使用“可信度加权决策法”来保证这个原则得以实现。而为了让公司具备实现“优秀想法至上”原则的可能,达利欧在公司里施行了“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的原则。
  
 达利欧说,他能够成功的唯一途径将是:
   1.找到与我观点不同的最聪明的人,以便自己能够努力理解他们的推理。
   2.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不能有明确的意见,不急于下结论。
   3.逐步归纳永恒和普适的原则,对其进行测试,将其系统化。
   4.通过平衡风险来保持较大的回报,并降低下行波动。
  
 我们在工作中,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管理者,都需要把自己这个个体当作一家公司去经营,即,你在公司,你和公司的关系的合作关系。不论别人怎么看,你要这样认为。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经常做计划、总结、复盘、持续改进。看似成功者应对很轻松,实则是人家这样反复又刻意训练很久的结果,最后磨砺成下意识的习惯和能力。
  
 做计划的功夫永远不能省,磨刀不误砍柴工。越忙越乱,越乱越忙,很多人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而不自知。做计划就是让我们从琐碎事物中抽身出来,站在更高的纬度规划全局,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应具备这样的能力,更好地管理自己手头上的任务,分轻重缓急地去做事,有方法地做事,才能避免很忙却没有忙对地方,最终没有产出。
  
 很多人面对铺天盖地的任务会感到无所适从。相比之下,成功者却能从琐碎事务中抽身出来站在高处,观察整个事情的原因和结果。这种高层面的视角能让他们像机器一样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了解哪些人、哪些事能做好,哪些人、哪些事不能干好,以及怎样把人组合起来形成最佳的工作成果。
  
 职场中,无论现在我们处在什么阶段,都要努力培养我们的决策能力。培养自己具备高层面的视角。格局要大,才能不被琐事缠绕,达到处事不惊、遇事不乱。
  
 如果事情出了岔子,你必须写入日志,写明其严重程度,并写清楚谁为此负责。如果一个错误发生,记入日志,你就没事;如果没有记,你就会有大麻烦。
  
 通过这种方法,问题会被呈送到管理者面前,这比管理者不得不把问题找出来要好得多。
  
 管理工具在促使人们采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认识引导达利欧创造了不少其他工具。
  
 作为一家有1500人的公司,但是不同机构所遵循的原则都是一样的,桥水基本框架如图:
                                          
 原则是根本性的真理,它构成了行动的基础,通过行动让你实现生命中的愿望。原则可以不断地被应用于类似的情况,以帮助你实现目标。
  
 我们对于达利欧的这些原则,不一定要照单全收。达利欧说,真正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原则。你只有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反思,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原则,成为一个所谓“专业的犯错者”,让每一次错误都为你所用,最后用自己的原则体系来驱动你的人生,用理性来对抗世界的复杂。
  
 用五步流程实现 你的人生愿望。这五步大概是:
   1.有明确的目标。
   2.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3.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4.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5.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达利欧说,“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我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是它帮助我发现真相是什么,并据此如何行动。”
  
 达利欧很想知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史蒂夫·乔布斯、温斯顿·丘吉尔、列奥纳多·达·芬奇等人奉行的原则是什么,这样我就能弄明白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实现目标的,并对他们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
  
 当然,我们没有那些牛人们厉害,但是也要根据经验,反思。复盘,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原则。
  
 该书是作者一辈子几十年的经验总结,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原则这本书对很多人产生了巨大影响,原书由比尔盖茨做序,可见本书非同一般。
  
 我们应该多读这样的好书。读好书,就是和作者交流。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便可以做得更好,看得更远。
  
 2020.07.02 22:26
   上海 罗山二村

读《原则》

8. 《原则》

《原则》的作者是瑞·达利欧,被称作“投资界的乔布斯”,他创办的桥水基金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
  
 在《原则》这本书里,达利欧披露了他赖以成功的生活和工作原则。
  
 书的大部分都是清单体,分8个板块,共500多条原则。说实话,这些原则写得比较抽象,并没那么好读。
  
 可即便如此,《原则》依然火遍中美。除了达利欧的名人光环,我想,这本书一定是切中了大家生活中的某种需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我们的生活似乎有很多 重复场景 :
  
 比如谈恋爱时,有些姑娘总会遇到渣男;
  
 比如工作中,我们时常要拖到下班以后才能完工;
  
 再比如和家里人聊天时,总是聊着某个话题就不欢而散了;
  
 ……
  
 其实场景重复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会在这些类似场景中一再犯错。 
  
 就拿我们办公室的小L来说。
  
 2015年的时候,牛市冲顶,超5000点,周围朋友都赚了不少,人民日报也喊着股市过万点,小L听着就心动了,带着20万入市,结果碰上股灾……逃出来时只剩了10万。
  
 后来呢,2017年底,A股出现结构性牛市,不少大盘股都翻了1倍,小L再次心动,20万入市,结果……这次亏得没那么多,剩了16万出来。
  
  为什么我们会反复在同一个坑里跌倒?达利欧说,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原则。 
  
 他给出了形成原则的三部曲——
  
  1)让你的思维慢下来,提炼出你正在引用的决策标准; 
  
  2)把这个标准作为一项原则写下来; 
  
  3)根据结果,评估标准,并在下一个“类似情境”出现之前改进标准。 
  
 小L有些欲哭无泪。对他来说,这三句话,至少值4万。
  
 如果用这个方法细细掰扯,他的第二次亏损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2015年,他买股票的决策标准是,“股市在涨,别人在赚,我要买”。
  
 其实都不用结果佐证,这个标准本来就是立不住的。但他没有把这个标准按照达利欧所说的那样写下来,更谈不上之后的修正和改进了。
  
 所以,2017年,小L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一般而言,人的决策方式可分为两种,要么靠潜意识,要么靠原则。 
  
 和多数人一样,小L炒股就是靠潜意识做决定,也就是靠本能,本能觉得大家都在炒,错不了,就跟着去了。
  
 达利欧在书中说:
  
 我们平时的决定大部分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多数人在多数时间里受到较低层次大脑(掌管本能的大脑部分)的控制,这导致劣质决策,而他们还不自知。而以原则来做决定,就要靠谱得多。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果原则一开始就是错的,那么以原则为基础的人生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悲剧。
  
 可原则不是简简单单的感悟,或是一时兴起。比如今天受了刺激,要努力拼搏,明天累了,又要佛系人生。
  
 原则在达利欧眼里,是根本性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行动的基础。
  
 可该去哪里寻找根本性原理呢?读《原则》时,我发现达利欧原则的一大来源是 自然 。
  
 有一次,达利欧去非洲,看到一群鬣狗扑倒了一只幼小的角马。他当时的感想是这样的:
  
 这让我觉得很反胃。我对那只角马感到同情,并且认为我看到的景象很糟糕。但问题是,这件事真的很糟糕,还是因为我有 偏见 所以认为它很糟糕,而 事实上 它好极了?
  
 顺着这个逻辑想下去:如果鬣狗不能捕杀角马,那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角马因为少了攻击而数量增多,鬣狗因为少了食物而减员,看似影响只在两种动物间,实际上会破坏整个草原的生态平衡。
  
 这样想着,鬣狗捕杀角马,非但无罪,反而是好事。在达利欧看来:
  
  自然似乎把“好”定义为对整体好的东西 ,并通过最优化进程实现这种“好”,这是更好的做法。
  
 而大多数人判断事情好坏,都是从自身出发。我们常把对自己或自己关心的人有利的事情叫做好事情,反之,则是坏事情。
  
 但达利欧信奉的是—— 一个东西要“好”,就必须符合现实的规律,并促进整体的进化,这能带来最大的回报。 
  
 在这条原则之下,很多生活现象的本质得以显现:
  
 GoPro能做大,是因为提供了一种更加清晰的运动摄影,它是一种新的价值;
  
 近两年火热的知识付费能起来,是因为提高了知识的分发范围和效率;
  
 而那些利用互联网教学的教师,能赚到成倍的薪水,是因为他们服务到了更多的学生。
  
 无论是提供新价值,还是服务到更多人群,都促进了整体的进化,而所有这些行为会得到现实的奖赏。
  
 这或许对我们择业、赚钱都是启发: 你的工作或公司在提供什么价值?能不能提供更大的价值?服务更多的人群? 
  
 找到促进整体的进化道路,就是你的收益之路。
  
 在自然那里,达利欧还领悟不少其他原则。比如从病毒身上,他得出——“通过快速试错以适应现实是无价的”;从人的能动性上,他参悟到——“把自己想象成一部在大机器里运转的小机器,并明白你有能力改变你的机器以实现更好的结果”。
  
 但最让书单君拍案的是,达利欧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回答—— 人为什么而活?他说,人活着是为了——进化。 
  
 因为从脑科学研究来看,人类天生地对进步感到快乐和兴奋。进化带给我们的快乐是一种长期的满足感,比钱、权、房子这些东西带来的快乐还远要持久。
  
 达利欧说,钱之类的外在奖赏只是诱饵,诱导我们去进化。而对所有人来说重要的也是进化,而不是回报本身。
  
 所以,在他的观念中,不进化就意味着死亡,而苦拼是人生的必选项。他还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为:不断进化,并为整体进化贡献绵薄之力。听起来很宏大,但从他原则的形成逻辑来看,却很合理。
  
 至于为什么要以自然为师,达利欧是这么说的:
  
 尽管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非常聪明,但与整个自然相比,我们的智慧就像是生长在山岩上的苔藓。我们没有能力设计和制造一只蚊子,更不用说宇宙中所有的物种和大多数其他东西了。所以我的出发点是, 自然比我更聪明,我努力让自然教我认识现实规律。 
  
 当然,除了自然,达利欧的原则还依托常识、现实规律,诸如心理学、脑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它们给了原则一个相对牢固的根基。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原则之路就很好走。
  
 书单君可以悲观地预计, 90%的人看完《原则》,也只是过过眼。 
  
 因为在修炼原则的路上,困难重重。 我们首先面临的敌人便是自我。 而我敢说,这一关,多数人通不过。
  
 其实按道理说,人是自然界最有希望突破自我的动物,因为我们有发达的大脑,有可以理性思考的前额皮层。
  
  但本能脑的力量依然强大,强大到让我们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时常调动防卫机制,把分歧当作挑衅,固守己见,很容易头脑封闭。 
  
 这似乎是人的固有缺陷,无论多聪明,都会有这个问题。
  
 达利欧就曾因此犯下大错。那是在1982年,达利欧在金融界从业8年,已经略有小成。
  
 当时,墨西哥债务违约,给美国经济带来很大风险。虽然美国政府采取了应对措施,可达利欧觉得这一切都是无用功。
  
 他在电视上公开宣布,美国将迎来一次萧条。
  
 为了对冲风险,达利欧还特意切换了投资组合。可结果,美国经济不仅没有崩溃,反而迎来了一轮大牛市。
  
 达利欧丢了颜面不说,还一下亏了全部身家。他辛苦组建的桥水公司轰然解体,只剩他一人。那时,他濒临破产,连张经济舱的票钱都出不起。
  
 这件事给达利欧的冲击是一生的,多年以后,他仍痛骂当时的自己是“傲慢的混蛋”。
  
  从那以后,他的思维方式,从“认为自己是对的”转变为“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达利欧写下了那条最著名的原则,也几乎是这本书里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了—— “保持头脑极度开放” 。他说:
  
 头脑极度开放的基础是一种真诚的担忧:你在决策时看到的情况也许并不是最符合事实的情况。 
  
 头脑极度开放是一种能力:有效地探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让你的自我意识或思维盲点阻碍你。
  
 而要做到这一点,你不单要在分歧面前忍住发怒,还要能看到自己的天生局限。
  
 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来天赋不同,有些人擅长宏观思考但是不擅长落实细节,有些人想象力出众可是逻辑一团糟,还有人执行力超强但是不擅长战略规划。 每个人自带闪光点,同时又有思维盲区。 
  
 达利欧在他的原则里特别写道:“认识自己的思维盲点。”如果不这样做,你很可能一次次栽在自己的弱点上。
  
  为了提醒自己,他还列了一个头脑开放和头脑封闭的人的特征表。“书米”们也可以对照自查。
  
 达利欧说,一旦你能区分头脑开放的人和头脑封闭的人, 你将会希望自己周围都是头脑开放的人。 即使是最优秀的决策者,若是能得到其他优秀决策者的帮助,也能显著提高自己的决策质量。
  
 不仅如此,达利欧还曾因保持头脑开放,救了自己一命。
  
 有次他去检查身体,医生A告诉他,他正处在癌变早期,命不久矣。
  
 要是普通人,很可能直接心理崩溃了,但达利欧喜欢和不同的人探讨意见,即使面对权威专家,也不盲从。
  
 他又去找了医生B、C和D,结果他们的诊断意见和治疗方式都不一样。后来,达利欧干脆要他们一起审视,最终发现达利欧身体并无异常。
  
 他在书中写道:
  
 专家也会犯错,我的观点很简单:保持头脑开放, 不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也不认为别人是绝对正确 ,和聪明人一起审视问题,这样做是有好处的。
  
 在我们一生中,我们每个人大概会做出百万次选择,最终的结果累加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可以说,我们人生的质量,直接取决于这些选择的质量。 
  
 没有人天生就能做出明智的决策,你可以把修炼原则之路,看作一条优化选择、提升人生成就的路。
  
 除了文中所提,《原则》里还有不少提升决策质量的建议,感兴趣的“书米”可以自行查阅。
  
 不过,有一点尤其想要说明, 达利欧的原则只是他的原则。可参考,但不宜照搬。毕竟,他人的人生再成功再完美,也不一定适配我们。 
  
 我们每个人对生命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如果去总结,也都会形成不同的人生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