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要重农抑商,商人富豪在古代真的没有地位吗?

2024-05-01 13:37

1. 为什么古代要重农抑商,商人富豪在古代真的没有地位吗?

中国古代有“四民”之说,即“士农工商”,商人被排在整个社会体系的最后一位,地位之低是毫无疑问的了。商人在古代之所以地位低下,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商人起源于商朝遗民,自形成之初就收到统治者的刻意打压
周朝灭商之后,商朝的残余贵族势力与商朝遗民,先后发动过多次武装叛乱。周朝统治者对商朝遗民有着强烈的戒心,不准他们拥有土地和不动产,他们只能从事贩运和买卖谋生,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以此为生计。因此商人的起源,就决定了在古代他们的社会地位不高。

二、古代王朝都以农耕立国,“不事稼穑”的商人自然不被统治者看好
长达几千年的古代历史时期,农业一直是历朝历代赖以生存的根本保证。只有足够多的人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才能生产处足够的粮食,维持整个国家的生存和运转。但商人却离开土地,“不事稼穑”,不从事农业生产就能赚取到丰厚利润,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土地前去经商求富,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农业人口减少、农业生产者积极性低落,进而危及粮食产量,故此统治者们对商人并无好感,才会采取重农抑商之策。

三、古代统治者排挤歧视商人,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
古代皇帝之所以能成为天下之主,无非是因为手中掌握着最为雄厚的财富实力。而商人通过经商,也可以积累到巨额财富,甚至达到“富可敌国”的程度。有了足够的钱,就可以招兵买马组建军队,就可以购置制造盔甲兵器,就有了向皇帝叫板的实力。因此这些腰缠万贯、富比王侯的商人们,会被皇帝视为危及自身统治的不安定因素。朱元璋杀沈万三,也正是基于这种原因。
以上三方面原因,使得商人在古代地位非常低下,被排在四民之末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古代要重农抑商,商人富豪在古代真的没有地位吗?

2.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为何商人地位如此之低?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并不是五千年来商人的地位都非常低下的。商鞅这个人,可说是改变商人地位的分水岭。在商鞅变法之前,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低下……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下的,甚至说是达到了歧视的地步。“士农工商”,第一个是当官的、读书人,第二个是农民,第三个是工人,第四个才是商人;九流之中,甚至老百姓还有这样一种排法: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商人也是排到末位。

商人“卑之曰市井,贱之曰市侩,不得与士大夫伍”,充分说明了商人在古代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囧况。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商人的社会地位经历了由高到底的发展历程,而后又由低向高发展,直到现在成为社会尊重的一个阶层。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并不是五千年来商人的地位都非常低下的。商鞅这个人,可说是改变商人地位的分水岭。在商鞅变法之前,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低下。

商人的由来,可追溯到夏朝时期。先秦时中国也有大一统的王朝,夏、商、周,这三个王朝长达近两千年。商人的由来,与商朝有关。
一般人的理解,商朝是代替夏朝而来的。其实这是个误解,早在尧、舜、禹时期,就有商部落了,商部落的始祖,叫做契。自契开始十四世,传到成汤。成汤代夏,建立商朝。也就是说,商朝是从商部落发展而来的,只不过到了成汤时期,成汤王成为各部落或称各诸侯共同尊奉的天子。

契的六世孙王亥,是个商人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伟大人物,他生活在夏朝时期的商部落里,商部落最专长的,是伺养牛马。而王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驯服野牛的人。“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契的孙子相士驯服了野马,王亥驯服了野牛,因此王亥被称为“中国畜牧业的创始人”。

3. 古代为何要重农抑商呢?


古代为何要重农抑商呢?

4. 古代为什么要重农抑商,难道古人不懂有钱的好处吗?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有商业的诞生。中国在商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开始专门从事物品的交换工作,后来将这些人称为商人。到了先秦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开始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这个行业,由此诞生了不少新贵族。在西周的《周礼》中,有着官方市场体系的记载,市场里的物品价格都是由当时的国家大臣规定的,并非由市场决定,这应该是最早关于商业市场的文献记载。

由于战国晚期,各国商人靠着手中积累的财富逐渐形成一股股庞大的势力,他们虽然不是诸侯,但是其中有着巨大资本的商业拥有的势力不在那些诸侯之下,甚至到了干预诸侯国政治的地步。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吕不韦,他靠着资本一步步将秦始皇的父亲异人这个不受秦国国君待见的皇子,扶持上秦国的王位。凭借着这件事情,成为秦国最顶尖的商人,还成为了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为了防止商人有着干预朝堂的能力,以法家为首的一些学派认为商人一旦做大走强后,必然会威胁到皇帝的利益,处处为皇帝利益着想的法家自然将商人作为头号敌人,只要抑制了这些商人的发展,商人干预朝政的事情基本就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秦汉之后的“重农抑商”、“崇本抑末”,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始终都在围绕着重农抑商。那么古人难道只是因为害怕商人的发展会危害到国家的稳定才抑制商人发展的吗?其实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原因,这其实跟中国当时的社会行情有很大的关联。

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的中国一直过着刀耕火种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当时落后的生产水平,使得大部分人靠着种地勉强填饱肚子。对于当时的大部分人来说,土地的多少决定着他们未来生活的状况,就跟现在的房子差不多。一旦发生天灾,饿死人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每个朝代的更替都离不开一件事情,那就是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只能造反,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把农业作为国家的经济基础。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老百姓能生活下去,他们就不会选择拿命去造反。

反之很多人都去搞商业的话,种粮食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粮食的价格也会越来越高。等到大家发现粮食的价格远远超出他们承受的范围之时,就是这个国家动乱的开始。对于古代这种原本一直就过着半温饱日子的生活来说,粮食才是国家的根本。俗话说得好:“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有时候不一定是人多就能赢,很多时候粮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古人为何将农排在工和商之前的重要原因。

5. 为何古代总是“重农抑商”,为何看不起商人?

因为中国自始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封建自给自足经济的产物,并不是说看不起商人,而是说在那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下,从商不如务农。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思想之一,核心内容就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抑制商业的发展,这样的政策深深影响着我国的生产力和综合国力。
一、重农抑商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重农抑商这个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与封建制度有着较高的密切和联系。这是封建社会所必然的政策,因为在古代,我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家都习惯了自给自足的经济,并没有过多的思想去考虑与他人交换的问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把发展农业作为立国的根基,而把商业当为末业来加以抑制。

二、古代中国的封闭环境无法促进商业良性发展重农抑商产生的第二个原因是,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生活在一个封闭式大陆的独特环境中。中华民族的祖先自古以来就生存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在6000年前,祖先们就已经摆脱狩猎采集经济,进入以种植经济为主的原始农耕生活时代。那个时候的交通不发达,他们在自己的领土上劳作,繁衍生息,也得不到外面的消息。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真的很少。

三、重农抑商的表现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就是统治者反复强调国家应以农业为主,不应以工商业为重点。第二点,统治者会推崇自然经济下的小农经济,大家也都意识到要靠天吃饭,靠自己的劳作吃饭。国家的主要税收和财政也都依赖于对农业和农民的剥削。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

为何古代总是“重农抑商”,为何看不起商人?

6. 为什么古代要重农抑商?

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人们来说拥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额财富,且地租收入较稳定,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同时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在封建帝王看来,私人工商业主一方面通过商品交换与高利贷盘剥农民,另一方面商业活动丰厚的利益回报又吸引着相当一部分农民舍本趋末,从而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

7. 古代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呢?


古代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呢?

8. 重农抑商:为什么商人在古代地位低下?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士农工商”的排名一直保持不变,商人毫无争议地被排在末尾。然而,虽然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很多商人却因经商而大发横财。这就与我们今天的认知有很大区别了。在现代社会,有钱往往是一种地位的象征,那么为什么古代的商人即便很有钱,其社会地位还是很低呢?

从大的方向上来说,古人认为商人重利轻义,一旦国家有难,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带着自己的财产跑路,不会与国家共存亡,因此商人不可靠,所以社会地位低下。此外,商人经常通过掌控某些渠道来垄断货物,借机哄抬物价,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这就使商人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更进一步下降。
由于商人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很差,所以对商业活动进行约束就成了非常必要的事情了。古人经商不像现在这样,随便在哪里租一家店面就可以开张。当时想要经商必须要在专门的市场进行。比如西汉的长安城里有东、西两个市场,商人只能在这两个市场内进行商业活动。

为了防止有奸商不法经营,商人按五人一组进行划分,每组中的成员互相担保,互相监督,若有知情不报的情况发生,则五人均要受到重罚。
由于市场是大规模集会的场所,因此这里充斥着来自不同阶层的民众。对统治阶层来说,这些人中的有几类人需要特别值得关注,他们是:商人、游侠、屠户、游手好闲的恶少、江湖术士和游医。
商人虽然地位卑微,但他们中的成功者往往会利用手中的财富去打通通向上层阶级的门路,并想方设法拉拢和腐蚀官员。朝廷明文规定商人不得进行奢侈性消费,但这项禁令其实却如同一纸空文,从来没有被严格执行过。甚至有商人在触犯了刑律后,还可以通过花钱消灾。因此有一句谚语叫:“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在秦汉时期,游侠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这些人经常游走在法律边缘,处事极端。虽然他们被冠以“侠”名,但事实上却没有那么高端。刺客、土匪、流窜作案者、盗墓人这些与暴力犯罪相关的人物都属于游侠群体的一份子。对当时的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游侠其实是个令人畏惧的群体。历史上著名的游侠有:荆轲,剧孟,郭解。
屠户这些整日和与放血剁肉打交道的人构成了市场中另一类别的暴力分子。历史上有几个很出名的屠户,比如朱亥(战国时魏国人,屠户出身,后来成了著名的侠客),西汉开国元勋樊哙,三国名将张飞(有争议)。值得一提的是,侠客荆轲在燕国时有两位“好基友”,一位是大名鼎鼎的高渐离,另一位就是杀狗的屠户。

游手好闲的恶少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头蛇。这些人拉帮结派,横行乡里。平日里他们在市场中聚赌、斗鸡、走狗。有时受雇于一些权贵公子,充当喽喽和打手的角色。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早年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浪子。
最后一个活跃在市场中的高危群体就是江湖术士和游医。上面几类群体多数都和暴力犯罪相关,江湖术士和游医则因蛊惑人心而受到统治阶层的特别关注。由于他们浪迹天涯,所见所闻自然比普通人要多很多。因此各种神秘传闻,小道消息就经常从这些人口中传出。这些消息真真假假,令人难辨是非,但却常常会造成轰动效应。所以与那些喜欢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的群体相比,江湖术士和游医更令统治阶层感到头疼。
当然,古代市场上虽然充斥着各种令人畏惧的角色,但占绝大多数的还是普通百姓。人们通常聚集在市场中,听趣闻轶事,闲话家常。官方也会将一些最新公告发布在市场上,以达到迅速传播的目的。这些公告有时候是一纸公文,有时候则是一颗犯罪分子的头颅。这些令我们现代人感到毛骨悚然事情在古人眼中早已见怪不怪了。